分享

自己在家如何调肝(1)----小泻肝汤

 琼箫 2020-02-03

带你解读徐文兵老师的《饮食滋味》

《辅行诀》里有几个指导我们用药的方子,如果我们掌握了,即使到了别的国家,而且那个国家还没有中国出产的中药,我们也照样能开出经方。   

小泻肝汤:专治爱发火,脾气特别暴躁的人  

 首先,我介绍一个小泻肝汤。  关于小泻肝汤的适用症状,《辅行诀》里是这样记载的:“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 

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总爱发火,脾气特别暴躁,一生气血压就会升高,两眼通红,手还会不停地颤抖。

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就可以给他开一个小泻肝汤,让他们平和下来。  

补药的方子,一般都有四味药(君、臣、佐、使);如果是泻药就只有三味药(君、臣、佐)。

为什么没有使?因为如果是泻药,我们就不用担心补肝补过劲儿而导致克脾胃的问题了。 

由此可见,古人开的方子,用几味、几枚、几克药……这些都有一种数术、数理在里面。   

君药:枳实,专门收敛人肝气散的过劲儿的情况   小泻肝汤里的药材,基本都是我们家里常用的食材(枳实、芍药、生姜)。

它的君药,叫枳实。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一篇叫《晏子使楚》的课文,讲的就是春秋时期,楚国比较强大,而齐国比较弱小。晏子出使楚国后,被楚国后,被楚国屡次羞辱,但最后都被机智的晏子不辱使命地巧妙还击了。

其中有一句话很有名(里面就提到了枳),流传至今并被人们广为传颂――“橘生淮南则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就是说生长在淮河以南的橘子,本来是一种酸甜可口的水果。但是到了淮河以北之后,就变成了一种特别苦涩的像枳(芸香科的植物)一样的水果。只有叶子相似,味道完全不同。

为什么呢?这是水土不同的结果。我们中药用的枳分为两种――枳实和枳壳。又酸又涩。还没长大的时候落在地上,捡起来晒干的叫枳实。

长大了之后,再摘下来切成片儿的叫枳壳(qiao),它的味道是酸的,所以枳壳常用于收敛患者肝气散得过劲儿的情况。

臣药:芍药(将离)这个芍药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中医里是用芍药的茎入药,古代统称为芍药,现在又把它们分成两种――白芍和赤芍。

杭州出产的白芍最好,是酸性的,而且是寒性的。芍药还有一个名字叫将离,意思就是说:“你怎么还不走啊?”

佐药:生姜    防君臣只药酸寒太过   因为枳壳、枳实、白芍都是酸寒之性,所以伊尹在小泻肝汤这个方子里又加入一味辛温的生姜。  

小泻肝汤只有三味药,而且是用清浆(什么叫浆?水米相浆,放置发酵,微微发酸了就叫浆,偏酸)三升来煮这三味药。

所以这个方子对于那种火气很大、青筋暴起、两眼发赤等肝火上升的症状,都能起到缓解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