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春”的由来溯源与文化习俗,你都知道吗?

 昵称32901809 2020-02-04

“立春”的由来溯源与文化习俗,你都知道吗?

很快就到立春了。立春是中国传统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代表着季节的更替。立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结束,万物生长的春季开始到来。

古语道:“春者,万物之所出也。”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有关立春的历史与习俗。

“立春”的由来溯源与文化习俗,你都知道吗?

立春是古人的春节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立春这个节令了。不过,那时候还没有24节气,只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八个节令。到了秦代,人们已经普遍把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您可能不知道,从汉代到民国时期,中国人过春节都是在立春这一天。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人们把立春称为“春节”,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是的,你没有看错)。

一直到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民国政府宣布废除农历,改用新历(即公历)。从1912年开始,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1914年1月,又颁布法令改称农历大年初一为“春节”。从此,立春不再被称作春节。

此后的立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立春”的由来溯源与文化习俗,你都知道吗?

立春一般是2月4日

立春一般是每年的2月4日,偶尔也会出现2月3日或2月5日是立春的年份,但非常罕见。比如,从2000年到今年的20年间,除了2017年的立春是2月3日,其他19年全部是2月4日立春,而上一次2月3日立春发生在1897年,距今已120多年。明年,也就是2021年的立春,也是2月3日。

在1900年到2000年的一百年间,立春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这两天,没有2月3日。

“立春”的由来溯源与文化习俗,你都知道吗?

有趣的立春习俗

在古代,不管是官府还是民间,对立春这个节气都非常重视。官方会举办祭拜迎春仪式,并通过占卜预测来年收成;而民间也有很多热闹有趣、全民参与的习俗。下面我们就介绍其中的几种:

一、迎春

在立春这天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这个习俗早在春秋时候已经出现,当时的周天子在立春日率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祭祀迎春,祈求丰收。

在江浙地区,古代也有在立春日祭祀土神和句芒神(春神)的习惯,仪式上会“占风向,望云气,占岁成”。到了清代,据《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

“立春”的由来溯源与文化习俗,你都知道吗?

二、咬春

“咬春”,是指在立春这天吃特定的食物,以求来年平安健康。咬春的食品主要有春饼、萝卜、韭菜、春卷、“春盘”和“五辛盘”等。

“五辛盘”是指装有葱、蒜、芥、姜、韭这五种辛辣蔬菜的盘子,这些都是在中医里能“驱寒杀菌、健脾宽胃”的食物;而“春盘”是指古人在立春日馈赠亲友的装有蔬菜、水果、饼等食物的器皿,苏轼的“青蓄黄菲试春盘”和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都是描写春盘的诗句。

“立春”的由来溯源与文化习俗,你都知道吗?

三、鞭春牛

鞭春牛,又叫鞭春、鞭土牛,起源于西周时期,到了汉代已非常流行,唐、宋两代更为盛行。在汉代,每年立春日的清晨,京城百官身着特定的衣帽,举着青幡,把泥塑的牛送到城门外,用鞭子把土牛击碎,寓意送寒气、促春耕、大吉大利,而围观的老百姓会去哄抢打烂的土牛碎块,认为有保平安的功效,叫做“抢春”,特别以抢得牛头的土最为吉利。

到了宋代,特别是宋仁宗颁布了《土牛经》后,鞭春牛的风气更加流行,从朝廷和官府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立春日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杨万里在《观小儿戏打春牛》中写道:“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就生动记录了宋代民间的鞭春牛活动。

“立春”的由来溯源与文化习俗,你都知道吗?

四、贴宜春字画

立春日在门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自唐代就有。当时,长安人于立春日在门上张贴寓意吉祥的迎春字画,比如含有“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的文字,还有人会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喜悦。这些文字叫做“宜春字”。

有的人更讲究一点,自己画或请人画一幅《腊梅图》或其他类似意义的画,这种画称为“宜春画”。

“立春”的由来溯源与文化习俗,你都知道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