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游戏的态度

▲水墨作品_林曦
静下来想想,当我们想要做一件事情时,一般是怎么激励自己的?人群中最主流的激励方式,是强调责任感、使命感、重要性,拔高事情的意义,作为燃料,推动人往前。我们做的任何事情也往往会提前被告知重要性,从小到大,有若干节点: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找工作、找伴侣……每一件事都很重大,非比寻常,然后反向推动你打起精神来面对。于是我们的人生就变成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不断解决问题是大家通常用的方式。但这个方式在我这里特别不起作用,反而会有反作用。因为这种被强调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会让人很累,如果容忍了一切不快乐的过程,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受到了大家的仰慕,也依然是有些问题的。因为对于个体而言,无论呈现给他人的结果如何,生活是自己的,过程的不快乐也是自己的。印度有一个流派的哲学,核心是说:一个快乐的目的地,不可能借由一个不快乐的过程到达,一个不快乐的过程也不可能到达快乐的目的。我12、13岁时,和我妈妈说,有一些任务终于完成的时候,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只是觉得轻松,就是把肩膀上压的很重的担子卸了下来,只有轻松,没有快乐。但是吃到好吃的,就有这个感觉。比如吃到很好吃的巧克力,就觉得很快乐。后来我看到《说文解字》上说,“美者甘也”。美就是吃美了、喝美了、玩儿美了,就是很甜蜜的味道,和舌头尝到甜的感觉是一样的。

以目标使命感为驱动的模式,很难让人体会到甜的感觉,只会让你轻松,有成就感和别的感觉,但是不甜。
往往是坐下来很不经意地看到一本书、小说或一部电影,豁然开朗,突然有很美很甜的感觉。等我再长大些,读到道家的书,尤其比如庄子的思想就是“逍遥”,会发觉人要有游戏的心来过这一生,才能获得逍遥的结果。小孩儿玩游戏的时候特别认真,输了很伤心,赢了很开心。或者大家看好看的电影,明明知道是假的,还是很投入,跟着一起笑一起哭。为什么明明知道是假的,还会投入这么真的感情?因为游戏心态带来的,往往是对事情更大的投入。如果游戏真的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比如看世界末日的电影,真的有灾难来临,哭都来不及,只能往外逃。由于是一场游戏,我会更认真地投入。目标完全不能吸引我,因为很无趣,或者目标抵达的那一个地方,和我想的根本不一样。所以其实我在乎的不是那个结果,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有没有得到成长,有没有成为更好的人,比昨天更进步。这是另外一种驱动模式,一旦以这个为中心和驱动,每件事情都会做得很好,而且不累,比目标驱动有效得多。
5 | 妄念究竟会幻灭

所以在认识自己的过程里,需要了解的是,到底哪一种方式能让自己更好地往前走。在我们成长的这些年,能感觉到社会环境中不计代价、不顾一切获得成功的言论更猛烈了,大家不再关心美誉度,只关心眼球吸引度,让人担心社会渐渐没有底线,而当你有各种底线时,明显比他人活得要辛苦。过去十几年的时间,观察了很多艺术家、企业家,社会圈子的各种热点,人们在其中起起落落,今天最红的人,没多久可能就过气了,人们的容忍度和给予热点的关注时间越来越短,虽然今天的社交媒体在拉近人们和热点的距离,但一条新闻从关注中心衰落的过程异常快速。所以我的体会就是,妄念终究会幻灭,那些不够跟紧你人生主线的,终究会烟消云散,没有什么比现实更能教育人。小时候看到长辈们谈事情和做计划,经常觉得好像得靠打鸡血才能做事情。这种状态在中关村最明显了,各个天使投资人聚集的咖啡馆,一桌桌谈的事情,让你清楚感觉到鸡血飞溅在周围,恨不能今天才开始做事,明天就去敲钟上市,不是简单的好强与否,而是如果不画出一个泡沫,似乎不能成就一件事情。
东方人的思维和做事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设计品牌「山林曦照」也包括服装设计,昨天听同事说有一年去日本拜访面料供应商,发现一位老爷爷已经快90岁了,还穿着工人的蓝布工服,在不同架子上整理面料,祖国大陆去的面料供应商们看到后,受到很大的触动也很惭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已经是行业的翘楚了。
一件事情,如果你希望三年能做好,请给自己五年,需要五年做好的,给自己八年,需要八年做好的,给自己更长的时间……然后安静定神,频率调慢一点,只需要再等一点点时间,事情自然会给你答案和方向。

大家看《一代宗师》时,看见叶问和宫老爷过招推手时,几乎闭着眼睛就可以知道力气要往哪里送。我小时候练过太极拳,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叫“听气”。小时候弹古琴时,老师跟我说,你知道自己弹得很好,也有很好的老师,有很好的功底,但你弹琴就像没有耳朵一样。后来我发现,当我带着耳朵去听琴音时,弹得完全不一样了,过去很像工具,当我带着耳朵去弹琴时,和琴的关系变成了朋友。
同样的事情,当你具有手艺人的精神,带着心去倾听,换一种态度去面对,每天获得的个人成长是不一样的。就像带着耳朵听弹琴,带着心去做事,每一步都把妄念去掉,每件事情都呈现出原貌。“去除妄念”其实很难讲,但真的是我多年来很深的体会。
刚从美院毕业时,很多同学都在和有名的画廊推广自己和签约,由于我对未来还不清楚,也不太喜欢被限制,没有参与其中,现在回头看,毕业十年后,好像我也没有落下什么,该做的事情也都做了。
以目标为中心的驱动,人很容易重视机会。互联网发展的过去十年中,每天都能听到神话,就是某人抓住了一个机会,从此一飞升天。事实上,是你的机会永远都是你的,你能做的别人永远都做不了,当你能做好一件事情,是你的准备都够了。推荐给大家一部电影《惊天魔盗团》,讲四位魔术师,被一位幕后的人操纵去做一系列的事情。电影的核心讲的是,你现在看到的魔术可能是在20年前就开始做了准备。
▲
为什么我们会被一个魔术惊到?一棵树里的扑克牌,他在小时候放进去,成年后再“变”出来,让人吃惊。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呈现,可能花了比想象还要长的时间去准备。所以先踏实准备起来就好了。这就是我想讲的妄念和幻灭的核心,要进入事情的操作,而不是计较和思考。
6 | 事物有意义的那一面

我是完全依靠自我意义才能驱动的人。我以前觉得自己很不会关心人,跟人有距离时,哪怕心中满怀热情,也很难表达。从小一个人上学,读书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冲进图书馆,看完就走了,和同学的关系也稍稍有点距离。所以很羡慕能和所有人打成一片,外向乐观的人,我也愿意和这样的朋友一起,但我自己绝对做不到。最近这一两年甚至到今年,我才真正接受这个现实,那就安然地待在这吧。几年前,我非常热爱中医,跟诊的老师让我帮忙摸脉、记录看病的过程、帮他拔针,突然发现,我能够真诚地关心一个我平时绝对不会理的人,认真地听他昨天吃药后吐了几遍,洗了几次澡……在老师助手的角色里,真的会无限量地提供爱心,给那些自己以为完全不能交流的人,于是我就非常真诚地爱上了中医。有人问我学中医的乐趣在哪里?我想是因为中医启发了我的慈悲和善良的本性,让善良有了一个可能性和出口,当老师也是这样。没有做教室前,真的想不到同样一节课的内容能够讲4遍,我有位学生跟我说,她去不同的班级听课,感觉我每一遍都讲得很开心、很生动,都像是初次听到。当老师后,发现自己很有耐心、温和,能够容忍别人犯错误,也可以拉着手等到他人一步步走过来,感觉非常开心,做事的意义就是这个。我们更关心自己的角色里有什么,本性是什么,擅长做什么,换个角度,你也可以关心这个角色能带给你什么,是不是可以像一个火花一样,能够照亮之前没有看到的东西,以及事物更有意义的那面。
7 | 事物无意义的那一面

就像树叶,在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变黄、冬天落下……我们生命的本质就是这样一个循环,跟每朵花、每片树叶的存在一样,就是如此,没有什么意义。事物有意义的那面,让人紧张、振奋、有压力,带来驱动;事物无意义的那面,就像小朋友做游戏一样,让人很放松。我做的事情,不管画画还是当老师,更看重去做,不太关心是否有意义,而且我会主动消融意义。经常和同学们讲,千万不要把写字画画当作修身养性,要清楚知道写字画画比起打麻将、唱歌,并没有高雅很多,对待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要发展出一种平等的态度。如果你觉得学习传统文化比纹身、染头发更高级,我是很不建议你来教室学习的。事物无意义那面,可以让人放松投入,激发出创造力和轻盈的感觉。不管是学校还是在工作中,赋予促使进步的意义是有点沉重的,但我们可以自我努力,偷换成一种更轻盈、更环保的动力,让你走到想要去的地方。事物有意义的那面,会牵扯到手段和工具。有一本书叫《新世界》,推荐给每一位朋友,这本书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如果你不能和当下保持正面的关系,就不能和自我保持很正面的关系,也就是说,把每一个时刻都当成了过渡到未来的工具,并设立具体的目标,譬如买车、买房,或者再奋斗几年就退休……
这些话语里面透露的消息是,如果把此刻当工具,没有想到把一切还原到当下,人就不能充分享受其中。所以,恋爱就是恋爱,不是为了结婚或者某个目的,只是享受此刻彼此的关心。美食就是美食,是好吃的食物。艺术也不是成为自己的标签,而是一件生活中让你开心的事情。吸饱当下的营养,每一刻都是珍贵的,应当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