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茄究竟是水果还是蔬菜?

 灵魂出窍KKK 2020-02-04

2020-02-04 07:59

水果爱好者

自我修养测验

你了解茶几上摆着

水果的“家长里短”吗?

快来测试一下

这些“必考题”你能答上多少

1

-THE FIRST-

Q:番茄究竟是水果还是蔬菜?

A:番茄究竟是菜,还是水果?就为这甚至还打过一场有名的官司。根据一八八三年美国的《关税法》, 进口蔬菜要缴税百分之十,而水果免税。当时几个做番茄生意的商人力争番茄属于水果。官司打了好几年,一直打到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做出终审裁决:在植物学中,番茄被视为是“ 攀缘植物的果实”,但是由于它 并不是当作饭后甜点而是作为主菜食用,因此应当 将其视为蔬菜。那一天是一八九三年五月十日。美国从此对所有番茄按蔬菜征税,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果儿小典》P138

2

-THE SECOND-

Q:覆盆子为什么叫 覆盆子,它和 树莓是什么关系?

A:“吃吧,吃吧。这叫覆盆子。吃了补肾,撒尿能把尿盆滋翻了。哈哈——”轻快的笑声回荡在山林里。覆盆子嚼在嘴里散发出紫罗兰般的香气,口味着实不错。不仅可以当作水果,而且也能 入药。古人认为它 补肾、固精、缩尿。至于是否可以滋翻尿盆?或者可以减少起夜次数而把尿盆翻过来不用?那不过都是种夸张的幽默罢了,不必深究。至于它为什么叫覆盆子,还有另一种说法,仔细端详,这果子 长得像一个翻过来的小盆儿,由此得名。

近几年城市里流行西点,很多甜品店里都出售树莓蛋糕、树莓果酱、树莓饮品。而那种长在枝条上的 树莓或者叫山莓,看上去怎么那么像咱们说的覆盆子呢?珊瑚珠攒成的小果子,翻过来看,就像个精巧的小花盆,有的珠粒上还带着丝细软的耳毛。仔细一查,它的确是 覆盆子的变种。覆盆子在欧洲本来很少,从十六世纪才开始大量种植,大仲马的《美食大词典》里还专门比较过红色的和黄色的区别,认为黄色的香气更怡人。在欧洲人们可是把它当成了精品水果。再传回来之后,也就洋气多了。

——《果儿小典》P32-33

3

-THE THIRD-

Q:无花果真的不开花吗?

A:无花果并非真的不开花, 那花开在了果子里头,我们看不到。 果子也并非真的就是果子,而是一枚 空心的肉质花托,中间藏匿着无数细小的花。在植物学上,它应该称为 “隐头花序”或“隐花果”

无花果小蜂

如果仔细观察,您会发现蒜头似的果子正中是一个很小的孔洞。有一种叫作 无花果小蜂的雌黄蜂,正是带了花粉从这里奋力钻进去产卵,无意中为那一簇簇看不见的小花授了粉。之后,在艰难跋涉中 磨去翅膀和触角的雌蜂连身躯也全部融化于其中。 它会被无花果酶分解成蛋白质,滋养着那枚神奇的果实。因此尽管我们含英咀华时能“嘎吱嘎吱”嚼到种子,但却从没发现过小蜂的残骸。孵化出来的雄蜂瞎眼、无翅,它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在果子里挖掘隧道,把受孕的雌蜂送出去,携带着珍贵的花粉去寻找一颗新的无花果。无花果和小蜂就这样相依为命,一起度过了千百年。

——《果儿小典》P77

4

-THE FOURTH-

Q:蛇果为什么叫 蛇果

A:当一种叫蛇果的洋果子假模假样端坐在玻璃柜台上傲视群果的时候,人们一眼就认出来:这家伙不就是大红苹果吗?和蛇有啥关系?蛇果和蛇的确没半毛钱关系,只不过是因为香港地区把 delicious apple音译成了“ 地厘蛇果”,传到北方又按惯例精简成俩字——蛇果。

——《果儿小典》P83

5

-THE FIFTH-

Q:生日蛋糕上的红果是什么水果?

A:朋友送来个生日蛋糕,上面摆着串艳红的果子——漂亮、精巧、滴溜儿圆,活脱脱一挂袖珍版的小红灯笼。禁不住色诱掀下两粒,放嘴里一抵,一股酸汁跑进牙根儿里,尖酸微湿,竞被刺激得浑身骨头瞬间酥痒,激灵灵仿佛过电。那么问题来了:这小家伙儿叫什么,尝上几颗就能酸得令人刻骨铭心?它叫 红浆果,也叫 灯笼果,还叫 红加仑,比较正式的名称是 红醋栗

名字挺生动,这酸透牙釉质的小红豆豆确实配得上个“醋”字。 红醋栗属于洋水果。欧洲人口味极端,要么浓甜,要么死酸,他们有本事一串一串直接入口品尝,或是加工成果汁、果酒一饮而尽。口味柔和的中国人往往“享受”不了那份刺激,所以尽管它很早就被引种进了黑龙江,但国内普及程度并不高,只是近几年才常用来装饰慕斯、布丁等西点,或是点缀在芝士冰激凌上,配着浓香的奶油入口,倒也 提香解腻

——《果儿小典》P113

6

-THE SIXTH-

Q:柑橘柑橘, 和 是一种水果吗?

A:其实柑和橘并非一种水果。 柑子颜色发黄,滴溜儿圆,个头儿稍大,皮也厚,牢牢巴在果实上,不太容易剥。柑的果实相对甜香,细品有些发酸,是那种醇厚得发酵似的酸。橘则不然, 橘的果实扁圆而娇小,光润的薄皮看起来特别红润,很容易就能剥开。细嫩的橘瓣外面交织着乳白色的橘络,如有丝网缠绕。细品那瓣瓣橘肉,是鲜甜的,鲜的后面藏着微酸。酸得清澈,酸得透亮。橘络味道清苦,有人不喜欢,择去扔了,这可糟蹋了好东西。橘络舒气化痰,解渴去火,扔了多可惜!还是咽了为好。

——《果儿小典》P12

7

-THE SEVENTH-

Q:菠萝和 凤梨是一回事儿吗?

A:我一直以为菠萝和凤梨是一回事,只是南北方叫法不同罢了。可前些日子去早市,卖水果的小贩告诉我说:不是。 菠萝嘛, 金黄色,尖利的叶子长满了锯齿; 凤梨呢, 是青绿色的,柔软的叶子上没有锯齿。菠萝皮硬得扎手,必须剔了果眼儿里的棕刺才能吃;凤梨平滑得可以用手摸,几乎没有果眼儿,削了皮就能吃了。最主要的, 菠萝必须用盐水泡了才不麻嘴;凤梨不用, 凤梨直接吃就是清甜清甜的

——《果儿小典》P165

8

-THE EIGHTH-

Q:糖葫芦是用山楂做的吗?

A:穿糖葫芦用的果子并不是通常说的山楂,而是 比山楂大一圈的 山里红。它是 山楂和沙果嫁接的产物,北京人也叫它 红果儿。品相好的红果儿跟小乒乓球似的,而且 核小、籽少、果肉厚,外皮薄而光溜,皮上金黄的斑点稀疏可见。红果儿生吃起来口感比山楂味儿正,蘸上冰糖后“咔擦”咬,微微的酸里裹着杀口的甜。

——《果儿小典》P213

9

-THE NINTH-

Q:荔枝为什么叫 荔枝

A:在北方吃到的荔枝通常颜色已经不那么鲜艳,味道也要逊色多了。 这果子不易保存,离开树木之后一天色衰,两天香消,三天味变,等到了第四五天,在岭南人眼里,恐怕已经不能称其为荔枝了。 因为离不了枝,所以这果子原本是叫作“离枝”的。采这果子也不能一颗颗地去摘,而是要连枝带叶用刀往下割。相传,古代进贡到紫禁城的荔枝要在当地把刚连枝砍下来的果实用油亮狭长的绿叶子包裹了,藏进清水浸透的竹筒里,再用荔树底下的土和成泥塞上口,封上蜜蜡,一路飞驰驮荔进京。打开封装之后依然是风枝露叶,就像刚采下来似的。这大概就是最早的保鲜技术吧!

——《果儿小典》P201

你的最终得分是???


果儿小典,淡彩描香,记述四季中的清甜与芬芳

《果儿小典》

崔岱远 著

李杨桦 绘

果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无论是生津止渴的水果,还是风味香醇的干果。草木用生命把天地精华凝练成一颗颗包裹着新生的果子。它们是人类最初的口粮,伴随着人类走出原始森林,进入农业文明,一直来到今天的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那一颗小小的果子里蕴藏着支撑生命的强大力量。《果儿小典》以六十余篇优美的随笔,将我们熟悉却又未必深知的水果用悠闲又有趣的文字一一道来。

作者:崔岱远,作家,文化学者,应邀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档文化类节目学者嘉宾。代表作有《看罢西游不成精》《京味儿》《京味儿食足》《京范儿》《吃货辞典》《一面一世界》等,无不蕴含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