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瓦尔登湖:回归自然,寻找永恒的精神家园

 昵称63703230 2020-02-04

《瓦尔登湖》,作者亨利·戴维·梭罗,一本超验主义的代表作,一本被称为塑造美国民族性格的散文书。1845年,正值28岁的梭罗,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旁的山林里,开启了他两年两个月的归隐般生活。其间的所见所思所感,平静地汇成18篇淡淡的散文,记录着他淳朴惬意的独居日常。

瓦尔登湖:回归自然,寻找永恒的精神家园

自然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

瓦尔登湖位于美国麻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郊,四周青山环抱,湖水深邃清澈,倒映着树木丛林,环境幽静,景色宜人。

水代表了大地的柔性之美,奔腾,欢快,荡涤,灌溉四方。而瓦尔登湖,就是大地的眼睛,灵动清澈,散发着温婉恬静的气息。

梭罗的房子,搭建在苍松和山核桃的小林子中央,前院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在这里,知更鸟,松鼠,猫头鹰,狐狸都是他的朋友,甚至田野里的杂草,豆子都可以亲切地和他交谈。

梭罗就像是一个天真的孩子,用纯粹无暇的眼睛,打量和探索着大自然的一切,他可以肆意徜徉,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过着最原始的生活。他不孤独,不寂寞,他丰富,他欢欣,大自然用温暖的怀抱迎接着他。

他静静的看着日月轮展,静静的呼吸花草的芬芳,静静的感受着风雪雨露的降临。一草一木,一虫一兽,都是他可爱的邻居,都是他笔下的精灵。

太阳,风雨,夏天,冬天,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他们永远提供这么多的健康,这么多的快乐。对我们人类这样的同情,如果有人为了正当的原因悲痛,那大自然也会受到感动,太阳黯淡了,风像活人一样悲叹,云端里落下泪雨,树木到仲夏脱下叶子,披上丧服,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和青菜的泥土吗?

黯淡的太阳,悲叹的风,落泪的云,叶落的树木,在梭罗眼里,都是一个个充满生命灵气的有机体,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颗粒都是一个小宇宙,和人一样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当与之和谐共处。

事实上,从原始的森林,从历史的源头,一切动物,植物和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地球上的生命体。自然天地造化,诞生一切,孕育一切,山川河流,动物植被。人类的祖先也就是四脚着地的动物,谁都没有权利去破坏大自然母亲。

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达到一种圆满和谐的关系。自然有其本身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标准,人应当回归原始,再次净化,获得充足的精神体验和心灵满足。

然,人类的欲望不断膨胀,为满足工业化进程,肆意砍伐树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给自然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

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预言,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梭罗的时代正处于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期,梭罗隐居两年,带着他的《瓦尔登湖》告诉我们,要回归生态文明,要过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真正的简朴生活

梭罗提倡极简主义,过简朴的生活,认为物质越丰富,心灵越贫乏。他在《经济篇》中算出了自己的各项开支,一共只花费了28.125美元。他强调生活必需品,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

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物欲膨胀,金钱至上。人人削尖了脑袋,挤进社会化大生产中,成为机器土地的奴隶,工具的工具。日益单调重复的劳动,最终丧失了生命本来的美好,过着卑微低贱的生活。生命在盲目的忙碌中失去价值,失去自尊和失去选择。

梭罗说,我在我内心发现,我有一种追求更高的生活,或者说探索精神生活的本能,但我另外还有一种追求原始的行列和野性生活的本能。

他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在做反抗物质生活的一次实验,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过简朴的生活。

和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他更加纯粹,更加原始。陶渊明虽骨子里热爱大自然的山水,但他的隐居,多少带点不甘和无奈。

瓦尔登湖:回归自然,寻找永恒的精神家园

他提出要关心真正需要敬重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受人尊敬的东西。他崇尚自由的精神生活,内心的富足,这样会使生活变得更加诗意和神圣。

我要深入生活,吸取它的全部精髓,坚定地,像斯巴达人那样,清除一切不是生活的东西,清理出一大片宽阔地带并仔细修整,把生活逼入角落,将其置于最低的条件中,如果它被证明是卑微平庸的,就把它全部真正的卑微平庸之处认识清楚并公之于世;如果它是崇高的,那就亲自体验它,并在我下一次的旅行中作出真正的描述。

这里,梭罗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的富足,和世俗认可的成功不一样。他反对爱默生笔下的断肢残部,他反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他提倡一种劳动与闲暇结合的生活方式,做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丰富自主的人。

丰富宁静的独处

梭罗作为超验主义的先驱,他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做出了一次大胆的表态。

远离尘嚣,身居独处,以湖为伴,以禽为友,与花朵树木同呼吸共命运。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齐驱,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独处,从俗世琐事中逃离出来,面对自我,面对灵魂,面对万物之源。

世界上伟大的天才,几乎都是孤独的,例如尼采,梵高,高更。他们的精神境界,常人难以理解,他们的作品却有着惊心动魄的美。

梭罗在《孤独》中说,我好比茫茫草原上的一株蒲公英,好比一片豆叶,一只苍蝇,一只大黄蜂,我们都不感到孤独。梭罗极爱自然,恨不得化身自然的一部分,永世不孤独。他的灵魂,他的高贵,飘散在自然的任何一个角落,绵延生息。

瓦尔登湖:回归自然,寻找永恒的精神家园

而平常人精神匮乏,思想平庸,忍受不得孤独,逃往喧杂的社交和无聊的交流。他们眼神空洞无力,身形放荡,用虚假的热闹和振聋发聩的音响,掩藏自己脆弱不堪的内心。

学会在雨夜的孤灯下,学会在秋风的静谧中,静静享受孤独,才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它使我们灵魂丰沛,精神富足。

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处处闪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梭罗彷佛站在人类的山巅,和自然做着最亲密无间的接触。我相信,千百年后,人们依然会记起梭罗,记起瓦尔登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