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治技术】“拔罐”拔走的是“湿气”吗?

 厚朴康德 2020-02-04

拔罐的由来

提起拔罐,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种相对简单、易操作,创伤又甚小的保健方式,常常在生活中得以运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 “飞鱼”菲尔普斯背部的火罐印记至今让人记忆深刻。

其实拔罐疗法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当还在用丝帛记载文字时,人们便已经学会利用天然的罐具——牲畜的头角治疗疾病(马王堆汉墓出土,我国现存最古老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所以古时,拔罐又被称为“角法”。
而在欧洲,古希腊时代的雅典医神庙中,至今保留着描画拔罐时所使用器械的浮雕。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民,不约而同的选择拔罐疗法,体现了这种治疗基于生活经验总结而出的特点,数千年过去,拔罐疗法久盛不衰,则显示了“拔罐”经历了时间和空间筛选的生命力。那么如何将拔罐正确、恰当的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拔罐疗法,拔罐后遗留的印记到底是什么,文中将为大家一一讲解。

拔罐的种类与特点

目前较为常见的,拔罐所用的罐子种类分为以火点燃的“火罐”,以及利用抽气形成负压的“真空罐”。前者具有火热刺激和物理刺激的双重效用,临床使用更广,但涉及明火,安全风险偏大,普通民众不易操作;后者仅具有物理刺激力,效用相较而言弱于火罐,其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安全性更强。

拔罐时,以罐为工具,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罐体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组织暂时瘀血,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效应。火罐一般选用竹罐或玻璃罐,竹罐因罐壁较玻璃罐更薄,所以吸附力量更强,且选材天然、环保,又较玻璃罐耐碰摔。玻璃罐的罐周较竹罐光滑,且罐体透明,方便在拔罐过程中观察皮肤颜色变化,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后的玻璃罐,较竹罐更耐高温火烤,不易出现裂缝,使用周期更长。真空罐多采用PC等塑料材质,拔罐过程中无明火,烫伤风险小,且民众可根据自身感受调节负压程度,较火罐更易操作,其缺点在于无火热刺激,对于寒湿体质的患者,效果弱于火罐。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拔罐方式,但应注意操作安全,无专人指导不建议自行拔火罐,以免烫伤。

拔罐的注意事项

拔罐时间不要求越久越好,一般来说,每次拔罐10-15分钟,夏季每一至两周拔罐1次,即可起到散寒祛湿、疏通经络的效果。对于皮肤破溃的患者、体质虚弱及妊娠期患者不建议拔罐治疗。

拔罐时除了注意明火烫伤,也应注意卫生事项,传染病患者应做到一人一罐。同一套罐具应经消毒后再予他人使用,以免经皮肤传播细菌,故不建议去洗浴场所及不正规的养生机构拔罐保健,建议民众前往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施治,操作规范、清洁,且价格透明。

为何拔罐后皮肤颜色会改变

罐体负压施治于体表肌肤之上,改变局部血流速度,同时热力刺激毛孔舒张,使邪气外透,取罐后若皮肤颜色变深至紫红色,更有甚者近黑色,代表此处寒邪较重,一般经几次治疗后颜色转浅,代表寒、湿邪转轻,患者也可感受局部肌肉由拘紧转松弛,疼痛、僵硬感较前缓解。

若取罐后,局部瘙痒感明显,多提示感受风邪,应注意躲避风邪避风。若取罐后,局部皮肤颜色呈粉红色,则为较正常反应,应特别注意每次拔罐时间10分钟左右,不必强求肤色变深,尤其夏季,拔罐时间过久易起水泡,使皮肤破溃。但每次拔罐后都应注意避风、保暖,若拔罐后吹风受寒,此时腠理舒张,邪气更易进入体内,有弊无利。所以拔罐后不建议患者游泳运动,此时保暖更有利于邪气散出。拔罐前饮一杯温水,也可有利于体内血液循环、水液的代谢。




最后提醒大家,拔罐、艾灸、推拿等中医传统疗法传流至今,必有其临床疗效之生命力,然而每种疗法均有其局限性,如果过于偏激,认为某种疗法包治百病,则常常会落入心术不正之人的圈套,被骗取钱财,更有甚者危害自身健康及生命安全,所以身体不适应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听取专科医生的诊疗意见,不要轻信他人之言,耽误治疗时机。



■ 

■ 来源 | 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