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用五事 之 言
那第二个就是“言”了。《尚书》里面谈“貌、言、视、听、思”嘛,第二个就是“言”。 言就是自己的语言。我们在社会上生存,都需要进行交流。与家庭交流、与身边的环境交流、与上下左右的不同人际关系都在进行交流。怎么样使用自己的语言? 佛教讲“语言三昧”。我经常面对一些法师,(有些)讲得好的,我说(恭维他):语言三昧了、掌握得好;讲得差的呢,我要提醒他:法师请注意语言三昧。
因为语言是一个很玄乎的东西。语言就像一座冰山,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能表现的表现出来),语言背后还有一个在海面以下,(那个)巨大的东西,潜伏在海面下。 为什么呢?因为语言有真假啊!我们听得出真话(和)假话。 别人一谈话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是真话还是假话。有的人说话,是虚的、还是实的?这个语言表现,是好事、还是坏事?
语言有善恶,有吉凶,有刚柔。就像我们有的人讲话语调很刚,有的人讲话语调很柔,有的人说话语调很急、频率很高,有的人说话呢,很缓、娓娓道来,不惊不诧的,所以语言里面的名堂很深。 江湖险恶,社会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人心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语言也可能是圈套。做生意的人,喝高了,往往容易中别人的圈套。情绪一来、意乱情迷的时候,自己的语言怎么使用都不知道了,说话都不知道高低了,这个也很麻烦。 所以作为语言来说,一定要字正腔圆,不紧不慢,音调不高不低。说话呢,(要)表现出一种中正、平和,语气呢应该祥和一点。 所以语言也是一门学问。 西方的讲演家,他们都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师来培训他。那些政治家,竞选总统啊,竞选议员,都要讲演嘛。在电视里讲演、辩论,那个都是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如果不培训那个语言出来就(容易)出事儿,或者被对方击倒。 西方的电视台里面,辩论就跟拳击比赛一样,你一拳头他一榔头的,真枪真刀的干。所以我们怎么样掌握语言、怎么样驾驭语言,需要我们留心。
平时我们都在说话,哪一位每天不说话?有的人每天说很多很多的话。想一想自己是怎么说话、考虑过说话的方式没有? 自己把自己的讲话录个音来听一听,自己听自己说话的感觉很微妙的。 我最初听自己的录音,就想:哎呀,这是谁在讲啊,语言这么糟糕!自己听都感觉到脸红,为什么呢?首先一个陌生感。自己讲话时候没什么感觉,一听录音(才知道)跟自己说话时的感受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土得要命,我怎么能这样讲话呢?太可笑了! 我们平常听中央电视台里主持人讲,个个字正腔圆,那种语言我们怎能比呢,没法跟别人比。 这个还在其次。自己说话的时候有没有病句、有没有废话,有没有那些难堪的、不耻的?佛教里面讲“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不诳语”...这些,我在自己的语言里是不是有所触犯?另外,自己的语言合乎逻辑吗?在理吗?这样的语言能打动人吗?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吗?还是别人愿意(很方便)的就接受了? 所以语言善于食用,它是打开人际关系之门的一把钥匙。 有的人语言运用的好,去谈业务,很轻松的就把订单拿回来了,因为善于说话,心灵沟通嘛。“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语言一下投机了,那种感觉很爽的!合同就简单了,先把酒喝了,(合同)咱们签了就行! 所以语言的把控、语言的掌握,要审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