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蛙——幼蛙培育技术(3)

 黑白曹操 2020-02-05

棘胸蛙和其它蛙类一样,在自然条件下历来以活的动物为饵,不摄死饵,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驯食也可吃人工饲料,其驯食方法如下:

1.以小杂鱼为引诱物质,在幼蛙前期培育时,首先选择长条形的小杂鱼也投喂,投喂一定时间后,将体型较高的鱼剪成长条形,或将长条形较大的鱼从中剪断混在活鱼中投喂,以后活鱼比例逐渐减少,死鱼比例逐渐增加,以至全部投喂死鱼。在死鱼占绝大部分时,逐渐加进颗粒饲料,最后全部投喂颗粒饲料。饵料都投喂在水中的饵料台上。饵料台以木条和纱窗布做成,放在水中。投喂小杂鱼时,由于小鱼的跳动,很快引诱蛙上台摄食,颗粒饲料浮于饵料台中央的水面,由于鱼、蛙的活动,使水面的颗粒饵料也随之波动,也能引诱蛙来摄食。逐渐适应习惯后,投喂任何饵料都会按时来摄食。

石蛙——幼蛙培育技术(3)

2.以蛆作引诱物质,将活蛆投放饵料台,由于蛆的蠕动而引诱幼蛙摄食。蛆的活动幅度虽然不大,对蛙的引诱速度也不及跳动的小鱼,但蛆比小鱼更适口,且活动能力弱,易于被捕食,营养价值高,最适合于饲养刚变态的幼蛙。投喂时,一定要将蛆用水漂洗干净,以免污染水质。当幼蛙习惯摄蛆后,可在蛆中掺入大小适度的颗粒饵料,以后逐步过渡到全部投喂人工颗粒饲料。

石蛙——幼蛙培育技术(3)

3.将已经驯化摄食的小幼蛙投放到未驯化的幼蛙池,由于已驯化的幼蛙摄食,可带动和刺激未驯化的幼蛙摄食。棘胸蛙幼蛙驯食是人工养殖过程中及其重要的一环,在进行幼蛙驯食时应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4.驯化的幼蛙要大小基本一致,以防以大吃小。1.驯化池大小适宜,一般为3-5平方米,水泥池或土池都可,但池底要有一定坡度,无任何隐蔽物。池面过大,幼蛙分散,不便驯食

石蛙——幼蛙培育技术(3)

5.放养密度相对大些,每平方米不少于100只,最多可达400-500只,如放养数量太少,密度稀,摄食竞争不明显,不能互相刺激和影响,驯食难度相对大一些,驯食的时间也长一些。

石蛙——幼蛙培育技术(3)

6.用饵料台驯食时,驯食水深以幼蛙后腿不能着底,池中也不应有任何可供幼蛙休息的陆地或悬浮物,迫使幼蛙上饵料台摄食和休息。

7.驯食要定时,每天在规定时间投喂2-3次,形成习惯后到时间幼蛙便会自动集中到饵料台上来。

8.保持水质清新。驯食时由于排泄的粪便和剩饵较多,易腐败水质,因此驯食时,每天要清洗饵料台,并换水一次,保证水质清新,防止疾病发生。

更多石蛙养殖技术:石蛙养殖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