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的一组老蝈蝈笼照片,笼子的制作年代据说是清末民初。蝈蝈笼用竹材制成,先将竹子劈成宽度不等的竹条,先用较宽的竹条扎制骨架,而后用较细的竹条捆绑定型。笼口处固定茅草,大概率是以草作盖、防止蝈蝈逃出。笼口靠下位置系一根麻绳,方便外出携带或居家悬挂。 笼子口圆底尖,好似蝈蝈葫芦的经典器型——鸡心葫芦。不仅底尖,而且有脖儿、有翻儿,好似比照鸡心葫芦扎制出来一般。只不过受材质影响,纵使器型与鸡心葫芦再相似,也难以起到拢音出叫的效果。 — 今日好货 公众号小程序推荐 — 微拍堂 鸡心蝈蝈葫芦 七孔瓢盖 十环正脐 小程序 微拍堂 楠竹蝈蝈笼 古香古色 美观精巧 小程序 笼子全身呈暗红色,每根竹条都有不同程度的包浆,外层竹条尤甚,这是它历经百年风雨留下的岁月痕迹。笼子的过往经历恐难追溯,也许是一位农夫所作,外出耕种时将其置于水田边,辛苦劳作间能有蝈蝈叫声相伴;也许是一位父亲为儿子所作,黄口小儿爱嬉戏奔跑,有了这件小笼子,就能将蝈蝈这个玩伴随时带在身边。 过去,它能为主人带去许多快乐。如今,又为我们提供了一抹古香古色。希望它能被善待,并一直流传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