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地名承载更多人文内涵

 独步红尘彼岸花 2020-02-05

  近日,北京启动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北京命名新地名时,不会求大、求新、求怪。这对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而言,很有必要。

  翻开北京地图,不少地名或老或新,或俗或雅,或长或短,读起来颇让人回味。顺着地名指引,参差错落的胡同街巷,充满生活味道的四合院,古典大气的园林庙宇,独具新鲜风格的创业园区,就都被串联了起来。地名犹如“分子”,共同汇聚出“北京”这个有机体,拼接成灿烂多姿的首都名片。它们不仅有地理意义上的标识指向作用,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涵。

  地名承载着历史记忆、文化信息。坐拥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北京犹如一部沉甸甸的历史书,厚重而威严。从历史中沿袭而来的地名,往往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老北京而言,念到某个地名,想到背后的故事,往往带着几分乡愁和几许眷恋。而对于新北京人或者游客,地名则意味着有趣的故事或者传说。当行至护国寺东巷,不经意间误入“百花深处”,心灵所受的触动,只怕是难以言说的美好。地名浓缩着城市的历史文化,见证着时代的沿革变迁。如何珍惜有历史积淀的老地名,设计有文化内涵的新地名,不仅是摆在北京,也是摆在每一个城市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推进,地名的新老更替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有的地方为了博眼球,取一些千奇百怪的地名,有的隔三差五就换名字,搞得大家记不清、道不明。特别是一些新建的小区、楼盘,总爱取些“高端洋气”的名字装点门面,不是这“豪庭”就是那“尊邸”。凡此种种,不仅与地名作用脱离,更隔断了城市的文脉,破坏了城市的和谐。对此类“不友好”地名,该清理的一定要清理,该改正的一定要改正。

  城市发展要有积淀、要有定力。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化身为钢筋水泥的森林,倘若在地名上再没点特色、没点韵味,那就真成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了。名正则言顺。只有从尊重历史、传承文明出发,地名更迭、城市发展才不会被割裂,历史文脉才能承续不息。

(作者:王东阳 责任编辑:臧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