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重释:六景演绎法之乾与坤 第四篇

 源一智NISOCA 2020-02-05

 上景之势

坤上爻势,阴阳比为 6 : 0

犹如坤五景势所言,阴性势力必定进一步追逐、驱逐阳性势力,不给阳性势力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使之回天无力。

这样的话,按照阳性势力的天性,其一定会与阴性势力展开终极一战,尽最大的努力去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虽死无憾。

坤上位势:阴性独占

所有的爻位都由阴性势力所占据,自然就没有阳性势力立足的地方,让其站都没地方站。阳性势力这拼死一战,其尊严需求大于利益需求、心理需要大于现实需要。

坤上景势:阴满阳绝

发展至此,从最初的背景卦乾卦,到全阴的坤卦,如此改天换地的过程,是名副其实的“乾坤易位”。

实际上这最后一战也是阳性势力刻意为自己辉煌的历史画上悲壮的句号。

 文义句法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字义:

本义: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 《说文解字》

词性:名词。

补充:一种具有蛇形形态有鳞片能飞行于天地间且形态上变化多端的灵性动物。

用意:本来龙字已经在乾卦中解释过,这里不需要重复。但细读之下,其含义不简单。这里的龙字并不是指其他,指的正是乾卦中的龙者。这也是坤卦所有的爻辞中,唯一为阳性势力表明真实身份的一爻。

误区:把龙解释为有远大志向、本事过人、决心要做大事业、将成为领导一类人物的宽泛概念。因为这里的龙指的就是乾卦中的龙者。

本义:斗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动词。

补充:斗,即搏斗、战斗,后引申为作战、打仗。这里还是解释为搏斗、斗争较为适宜。

用意:这一战,是阴性势力和阳性势力共同触发的,因此不存在谁发动斗争谁该负责的道德伦理问题。阳性势力斗的是尊严,阴性势力斗的是未来,因此,双方都只是在做天性赋予它们的事情,如此而已。

本义:超过。

词性:动词。这里作介词用。

补充:作介词用时为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相当于“在、在 ……”。

用意:“野”字具有地理空间性质的含义,这里的“于”与后面的“野”字组合,正好符合介词用法。

本义:郊外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名词。

补充:此字最初指周代王城外百里的区域。

用意:王城外百里的区域即是边缘地带,也就是当权者有效势力范围的边界地区。阴性势力在这个区域与龙者展开殊死搏斗,是把龙者驱赶到了边界上了,也是龙者作最后挣扎的唯一一个地方。但显然,龙者在这里与阴性势力搏斗是无奈之举,这个地方已经没有阳性势力的资源,也没有有利的环境优势或地理优势,因此无论是将龙者赶出边界还是消灭在边界,都意味着龙者的历史正式告一段落。

误区:把“野”解释为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但是文王撰写经文很有可能是在羑里的监狱中,不管如何,有一个历史事实我们不可以不顾,那就是据史书记载,周武王伐纣誓师时,是捧着文王的牌位宣誓的,这说明武王伐纣时文王早已逝世。就算牧野这个地域是文王存在的时候就已经定下的计划交战区,文王也不会写在《周易》爻辞中,不仅因为有泄漏的风险,更因为在这个时候“野”还仅仅是计划,还没有成为历史事件,万一将来武王和姜太公改变交战地区,或者商军选择不与周军在牧野交战,那文王这条爻辞将成为空话、废话。像文王这样严谨的智者绝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本义:祭所荐牲血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名词。

补充:即祭祀所提供使用的牲口血液。后来泛指一切血液。

用意:文王在这里用血字当然不是为了表达双方都流血了,而是反映这场搏斗进行的非常激烈,见“血”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阴性势力占绝对优势,但毕竟阳性势力过去也是身经百战,有过辉煌的历史,纵使这个地方不利于龙者搏斗,也能造成阴性势力相当程度的损失。然而双方力量悬殊,龙者见“血”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有创伤才会见血,血字在这里的含义更多地指双方的损失。

本义:黑而有赤色者为玄 - 《说文解字》

词性:形容词。

补充:即赤黑色,黑中带红。

用意:黑中带红是一种深沉幽暗的颜色(也是正常的血色),古人认为玄色为天之色,估计是其给人深沉幽暗的感受让人引喻为天道也是高深难测,不容易辨明。既然玄为天之色(天为乾卦的代表物象),那么这里引申为乾卦龙者之血色便理所当然。

本义:地之色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形容词。

补充:即大地之色。

用意:黄色是一种鲜明的颜色,古人认为黄色为地之色,估计是大地总体上多呈土黄色的原因。既然黄为地之色,那么这里引申为坤卦阴性势力之血色便理所当然。但从常理上看,似乎没有哪种生物的血色是黄色的,因此文王在此肯定不仅仅是说血色是黄色那么简单,而是另有所指。那么“玄”自然也就不是说血色是黑红色那么简单,必定另有所指。

本义:簸箕。

词性:名词。这里作代词用。

补充:假借为代词,作替代名词之用。

用意:之所以把其字放在最后解释,是因为要正确解释“其”这个看似普通的代词,就需要先明白前面“玄黄”两字的意思。玄和黄各自代表天地之色,指代乾坤,也就是阳性势力和阴性势力各自的血色,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因此这里其指的是龙者和阴性势力两个,而不是单指龙者而已。

误区:把“其”看作单一指代龙者的代词。因为整句爻辞的主语是龙,很容易会将“其”这个代词当做龙这个名词的替代词。

2 句法:

标点分句: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词性归纳:名词+动词+介词+名词,代词+名词+形容词+形容词。

解析:龙战于野是起因与经过,其血玄黄是结果与副作用,前后两句有紧密联系,故用逗号。

 策用价值

这里虽然说“龙战于野”,但只有单单一方是谈不上什么战斗的,只不过爻辞对阴性势力的称谓作了省略处理。

龙者作为整句爻辞的主语,意味着后面的动作都是由它所发出,这里文王极有可能暗示我们,这场战斗表面上是龙者主动发起的,阴性势力虽有此意,但似乎没有付诸行动。

龙者在这场生死之战中必定倾尽全力,依照龙者尚存的实力和身经百战的经验,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依然使得阴性势力亦有与龙者相当程度的损失,已经能体现出龙者的实力不简单。

双方都有损失,自然就包括了资本的消耗和利益的流失(血)。从双方的血色(损失的性质)可以解读出,代表黑红的玄色,是深沉幽暗的,而黄色则是明亮、耀眼、突出的,这意味着,纵使双方都付出了代价,但最终获胜的必然是阴性势力。

深沉幽暗,意味着龙者的未来将幽暗无光,再也没有主导局面的机会。

明亮耀眼,意味着阴性势力的未来一片光明,以后将是它的天下。

天翻地覆,乾坤易位,颜色改变,姓阳的系统改为姓阴的天下,坤卦整个六景发展过程的曲折程度,不亚于乾卦。因此我们不难猜测,文王或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早提出“颜色革命”这类概念的政治家了。

而这种“变色”的战略,却在我们这个时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我们中国,正正就处在这种被“变色”的风险中。不晓得这是历史对我们的讽刺,讽刺我们早已忘却老祖宗的话、古圣先贤的话,还是历史对我们的警醒或再一次历练?

这一爻的爻辞,也算的上是乾上“亢龙有悔”的具体描述了。


用坤

 文义句法

用六利永贞

字义:

本义:可施行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动词。

补充:这里指的是使用、运用之意。

用意:用字在这里针对的是方法、方向,使用的方法、运用的方向。

本义:数字六。古人纪录数量或顺序的文字标记。

词性:数词。这里为名词。

补充:这里特指坤卦中的阴性之爻。

用意:这里的六并非单独指哪一爻阴爻,而是坤卦中所有的阴爻。

本义:水长也。象水巠理之长 - 《说文解字》

词性:形容词。这里作副词用。

补充:作副词用时,常解释为永久、永远。

用意:这里作为坤卦的用六,是全卦阴爻的使用说明书,其针对的必然是六个阴爻,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是无限的,因此不能单纯解释为永久永远。这里应该翻译为“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即从初爻到上爻,从最开始到最后。

误区:把永字解释为永远,如果解释为永远那意思是《周易》六十四卦所有的卦爻都要遵从坤卦用六这个法则了。

本义:卜问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动词。这里作形容词用。

补充:作形容词用时解释为“正”,端方正直。作名词用时为“贞操,贞节”。这里是作形容词用。

用意:正如本人在解释乾卦卦辞所作的总结,通篇《周易》的贞有三种解释,分别为“正确的方法、正当的手段、正大光明的途径”,这三个解释都由“正”字引申而来。那么在这里,贞字应当取义为“正大光明的途径”。

本义:铦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可以作动词或名词用。这里是形容词。

补充:根据后面“永”和“贞”两个字的解释,利字代表的更像是目标、欲望,应该理解为有利的。这里的解释应该和乾二爻辞中的“利”相同。乾二为“有利的时机”,坤用为“有利的环境”。前者着重时间性,后者着重空间性。

用意:这里进一步引申为“创造对自己有利的环境”,因此可以翻译为“想要在坤卦形势下创造对自己有利的环境”,以此作为一种目标或欲望的描述。这里不适宜翻译为“利益”,因为阴性势力从初爻到三爻都是在付出与贡献,没有什么获益可言,四爻僵持,五爻才开始真正获益,而用六是对全卦而言的,因此不能作“利益”解。

误区:把这里的“利”解释为“有利于”或“利益”,先不要说含义对不对,就连读都读不通顺。这里的句式本应该为,“正确运用坤卦法则:利永贞”。就像是“正确运用剪刀裁剪纸张:先用剪刀从纸张的左边 ……”。如果把“利”字解释为“有利于”,那就是“正确运用坤卦法则:有利于永贞(的实现)”?这根本都算不上一句正常的话。如果解释为“利益”,那就是“正确运用坤卦法则:利益永贞”?请问阁下的语文老师是谁?

2 句法:

标点分句:利,永,贞。

词性归纳:形容词,副词,形容词。

解析:三个字合起来其实才是一句完整的话,但每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小分句,它们三者都不能单独作为一个句子存在,因为信息描述的不完整。要连起来成为一句完整的话就要把三个字都放在同一个句子中,所以它们之间均用逗号。

 策用价值

用六,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坤卦用法,应用说明书,应用法则。正确运用坤卦法则。

利,是为有利的环境,突出空间性质。但这个字放在句首,就代表了想要在坤卦情势下达到的目标。

永,要自始至终地,从第一爻到第六爻,都保持“贞”这个行为准则。

贞,能够光明正大地行事,就说明阴性势力得到了阳性势力的许可,前提是坚守了阳性规则。这样阳性势力才不会强力阻碍阴性势力的发展和一切言行,不会做出对阴性势力不利的行动。

利永贞,想要在坤卦形势下创造对自己有利的环境,就要自始至终地从初爻到上爻都能通过光明正大的途径去行事、发展(这意味着严格遵循了阳性规则,获得了阳性势力的许可)。

坤辞

 文义句法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

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字义:

本义:始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名词。作形容词解时为第一、首要的。

补充:这里作名词用,并非形容词。指时间上最开始的阶段以及空间上最先占有的位置。

用意:这里特指阴性势力立足、贡献初期,包括其在初二三爻的位置。

误区:请详阅乾卦用九中“元”字部分的“误区”描述。

本义:献。引申为通达。

词性:形容词。

补充:当亨字作形容词用时,为通达,通顺,顺利。切记,这里并非形容词作名词用。

用意:通达,就是一路走过去,没有被障碍阻碍以致停滞不前,顺顺利利地渡过了各种险阻,并最后达到了目的地,这才能称为通顺而达之,是为通达,先有通才能顺,最后方可抵达。

误区:请详阅乾卦用九中“元”字部分的“误区”描述。

本义:铦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形容词。这里作名词用。

补充:根据前面的“元”,这里必须作名词用。指利益。

用意:为了呼应“元”,利在这里必作名词用,解释为在谋取利益这个方面,特指阴性势力在后期所谋取的利益。

误区:请详阅乾卦用九中“元”字部分的“误区”描述。

牝马

本义:母马。

词性:名词。

补充:这里是比喻,引申为母马特质。

用意:牝马是修饰“贞”的,所以叫牝马之贞。坤卦的贞,必须具备母马特质这个前提条件。这里的母马特质,指的就是阴性势力在阳性系统规则下的行事守则,既保持独立自强的特质,不依赖阳性势力,不成为阳性势力的累赘,又能坚定遵从阳性规则,不过早地成为阳性势力的对立面,最后获得阳性势力的重用,这样才能在后期顺利谋取自身的利益。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阴性势力不是顺从、听从阳性势力,而是在保持发挥自身独特能力的前提下,默默地(“含”章)对阳性势力进行高度的配合与协助,这就好比母马有自己的脾性和特质,不容易被公马所驯服,但母马会高度配合公马的需求,建立高度的默契,以提供公马所需,以协助、配合公马的行为。这才是文王用牝马来映射阴性势力在坤卦前期所需要具备这种特质的真正原因。

误区:把代表母马的牝马附会为女性或母性、母系社会,解释为坤卦有利于女性,或者适宜用柔顺、温柔的特质为人处世。这根本就牛头不对马嘴,甚至没有反驳的必要。又或者把牝马解释为温顺服从,很明显,从六景演绎法看,阴性势力其实一点也不温顺,更不会随便服从,而是坚定“突破自己”而成为佼佼者,有资本为阳性势力所用,这跟温顺和服从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翻译成母系社会,那就更不值得反驳,文王时期已经不存在母系或父系的问题,望文生义,只能是破坏经义。

本义:卜问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动词。这里作形容词用。

补充:作形容词用时解释为“正”。作名词用时为“贞操,贞节”。这里是作形容词用。

用意:正如本人在解释乾卦卦辞时所作的总结,通篇《周易》的贞有三种解释,分别为“正确的方法、正当的手段、正大光明的途径”,这三个解释都由“正”字引申而来。那么在这里,贞字的取义应当与用六利永贞的“贞”一样,解释为“正大光明的途径”。

君子

本义:1人格品性良好之人;2 男性统治者和贵族的统称,与小人、野人相对;3 地位崇高者。

词性:名词。这里作代词用。

补充:这里和乾三一样,取第一和第二种解释。

用意:坤卦“君子”的概念,必须具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母马特质。因此这里的君子特别指代坤卦中的阴性势力。

误区:将君子解释为一般生活中常见的含义,例如品德良好、道德高尚之人。这里既然是坤卦的卦辞,就必然只会针对坤卦的主题,泛指天底下所有的君子,不仅跑题,更是张冠李戴,同时就更不可能是指乾卦的君子。

本义:行水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形容词。这里作名词用。

补充:行水即是水流的样子。当作名词用时应该解释为“所”。

用意:所,假借为“处”,即处所、地方,其含义具有“方向”的性质。自古至今的主流解释都知道将这里的攸字解释为“所”,但翻译为“君子有所往”之后就不顾不理了,丢给读者自行脑补。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学问态度。这里的所,即是我们自古以来到今天生活中常讲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中“所”的含义。君子有些事情可以作,但有些事情是不适宜去做的。又比如这样的例句,对于这件轰动全国的事,人们有所知,有所不知。有些地方人们已经确认了解,但有些信息人们还没法了解透彻。因此这里的“攸”,特指代表阴性势力的君子,在有些地方、有些方面,可以前往行事。这也意味着有些地方、有些方面,不可以、不适宜前往行事。君子去他该去的地方,避免去他不该去的地方。那么具体是哪些方面、哪些地方,文王在卦辞的后面将作出详述。

误区:百度百科和百度汉语均将“攸往”解释为秋实呈现出长久且圆满态意即秋天的丰实景象呈现出长久而且圆满的状态,只能说这的确是望文生义式懒文解经的范例。另外,如果这里把攸解释为比喻水流的样子,那“君子有攸往”的解释就会变成君子做事像水流那样顺畅无阻,总能越过复杂的障碍去往理想的目的地。这说了等于没说,这样翻译的话,后面的卦辞内容跟这里也没有什么联系可言。

本义:之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动词。

补充:这里应该解释为到、去,到……去。

用意:这里特指代表阴性势力的君子应该前往他该去、适宜去的地方。

本义:惑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动词。

补充:惑即疑惑,分辨不清。

用意:这里特指阴性势力最开始在初爻中对其所面临压力的感受和状态。阴性势力在初爻时,其任务甚至都不是制定策略,而是需要从零开始学习这个强大的对手,对于五阳这样的“坚冰”,往后的路到底该如何去走?疑惑了,甚至有点分辨不清方向,毕竟任重道远啊。

本义:前进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动词。

补充:即前进,走在前面。

用意:这里的“先”修饰的是“迷”,特指坤卦的初爻,具有时间性质。阴性势力在坤卦所有的爻位中,只有初爻这个位置是让阴性势力最为迷惑的,其余的爻辞不是描述阴性势力自身做的出色,就是描述与阳性势力对峙、作自我总结。

本义:继君体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名词。这里作动词用。

补充:作名词时意为君王、帝王。当作动词用时,为后来之意,后来紧接着。

用意:这里的“后”修饰的是“主”,特指坤卦的五爻、上爻,具有时间性质。这里的“后”与“先”相呼应,有先必有后,阴性势力在所有的爻位中,只有初爻是让其最为迷惑的,那么与之相对的就是能主导全局的五爻位置,因此“后”字特指坤卦的五爻和上爻,而初爻和五爻上爻正是卦象符号的一头一尾、一下一上,即一先一后。

本义:镫中火主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名词。这里作动词用。

补充:本义为油灯的灯芯。作动词用时意为“主导、主持、掌管”。

用意:这里作动词用也是与前面的动词“迷”前后呼应。从逻辑上讲,迷惑与主持也可以成为一对反义词(并非传统语法词义上的反义词)。迷惑通俗理解为不知如何是好,看不清前路,主持就是主持大局,对每个地方都了如指掌,一切按照预定规划布局,对前路非常清晰。这也匹配“先后”这一对词组。

误区:把“主”翻译为主人。但结合六景演绎法,坤卦的六个情景中,没有一爻的爻辞说找到什么主人,如果非要说阳性势力就是阴性势力的主人,那么从初爻就已经是如此了,到后来阴性势力自己做了主人,反而应该是“先从阳主而后自主”,而不是后来才“得主”。这不仅与爻辞相矛盾,也与六景的形势发展相矛盾。

本义:行有所得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动词。

补充: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即通过行动而获得。

用意:这里的“得”修饰的也是“主”这个词,特指阴性势力从初爻到上爻,从初期到后期,从迷惑到主导大局,都是通过自身出色的实力发挥才获得的。

本义:铦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形容词。

补充:本义指的是刀剑锋利。这里应该解释为“有利的”,最佳的翻译是“对……有利”。

用意:这里的“利”指的是“对……有利、对……有好处”。结合后面的“西南得朋”,当然就是指对“西南得朋”这件事的实现有好处、有利。

本义:行有所得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动词。

补充:本来是获得、得到的意思,这里必须解读为“取得”。

用意:前面“得主”的得,是通过自身努力从没有变成拥有。这里的得,为取得之意。类似的例句有:我一定取得上级领导的信任,运动员们通过数年的努力在运动场上再次取得良好的成绩,这个事情你必须取得部门主管的同意我才能下这个决定,等等。

本义:古代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或说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 - 《百度汉语》

词性:名词。

补充:“朋”后来引申为朋友、同学、朋党、同类。这里应该将朋党和同类两个意思结合起来,解释为“志同道合的同盟者”。

用意:得朋,不是为了表达获得了朋友,文王没有那么肤浅。其真实用意是阴性势力在取得主导全局的位置后(后得主),有了说话权,这对于那些在观望、押宝的势力来说,会产生一种标杆效果。这对聚合人心、结朋纳友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得朋应该翻译为“取得同道者势力的信服”。前一个朋和后一个朋同义,往下不再重复解释。

本义:亡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动词。

补充:即丧失、失去。

用意:这里的丧失,并非指的是“朋”这个对象,而是丧失了“得朋”这个对象。因此,这里应当理解为,丧失了“得朋”的机会,丧失了“取得同道者势力信服”的可能性。这意味着,A这个地方得朋,就必然使B这个地方失去结盟、取得信服的可能性。由此可见,A这个地方和B这个地方的势力之间是死对头,彼此间在生存方向上是相反的。

误区:这里并不能翻译为丧失了朋友、失去了朋友。所谓失去,就是本来有,但是后来没有了。如果解释为丧失了朋友,那么意思就是在某个地方得到了朋友,却在另外一个地方丧失了之前得到的这些朋友,为什么?不知道!为了表达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有利于在某个地方得到这些朋友,却在另外一个地方又失去了这些朋友?

西南东北

本义:方位词,代表圆周方位的四个方向。

词性:名词。

补充:这里是分组词组,而非并列词组。

用意:这里的西南东北,并非指西南方和东北方,而是“西边和南边”、“东边和北边”之意。西边和南边能取得同道者势力的信服,因此结盟。这就使得东边和北边必然丧失取得当地势力信服的可能性。为什么西、南可以得朋?东、北会丧朋?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的主流解释中,面对这个问题都会不负责任地敷衍跳过,因为根本找不到答案。其实答案就在文王身上。这里必须回头看文王当年周国所处的战略位置,以及当时中华地区的势力形势对比情况。以下是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商末割据势力形势对比图和牧野之战周军进攻路线图(图例不一定精确,仅供参考):

(图1)商末割据势力形势对比图


(图2)牧野之战周军进攻路线图


我们看图1,牧野之战发生前,在周国的北边,是犬戎等势力,而周国的东边,正是商地。

而周国的南边和西边,是濮和羌。

再看图2。

约公元前1046年(不同的说法介于前1130年到前1018年),文王次子姬发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联合西边的羌势力和南边的濮等势力,对商朝政权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讨伐战争,史称牧野之(大)战。

虽然图1的羌和图2的羌位置不同,但我们尚且可以忽略这个矛盾,这点我们交给历史学家去解读,我们只需要从图2的箭头去解读即可。图2中标注了六个箭头,其方向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周地西边出发,直逼朝歌;另一类是从周国南方出发,一边与西进军汇合,另一边直逼孟津,与西进军会师于牧野。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周地西边看,其如果不是周国的同盟,又怎么会与周军会师共伐殷商?

从周地南边看,其如果不是周国的同盟,又怎么会直逼盟津,威胁殷商?

这,才是“西南得朋”背后的真正含义,周势力只有在西、南两方得朋,才有西、南合周共伐殷商的结果。

再看图1。犬戎位于周地北方。犬戎是殷商政权的属国,常常参与到反殷叛商的方国讨伐战争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商朝政权的打手。文王伐纣前,为了扫除灭商计划的战略障碍,对犬戎发起了进攻,最终获得全胜。因此,北方的犬戎与东方的殷商本来就是周势力势必要讨伐的目标,怎么可能谈得上与之联盟的问题?这,才是“东北丧朋”的真正含义,周势力既然已经联合了西、南两方共图灭商,又怎么会有与“北犬戎、东殷商”联合的可能性呢?

同时,请大家翻遍《周易》经文,不难发现,“西南”一共只出现了三次,而且这三次分别用了“得朋”、“利”、“利”来修饰。而东北则出现了两次,这两次分别用了“丧朋”和“不利”来修饰。

也就是说,通篇《周易》,但凡出现西南一词的,都是得朋和有利的,但凡出现东北一词的,都是丧朋和不利的。这说明在经文的全部内容中,“西、南”和“东、北”都是借用了周代所处的战略环境对卦符中的爻势情景作出的一种比照解读。

文王在这里留了一个疑点让我们猜。什么疑点呢?大家有没有发现,坤卦初爻到上爻的爻辞,包括用六,都没有提及任何关于结朋联盟的信息,而阴性势力在发展壮大以至于最终与阳性势力交战,也没有出现结盟的描述,怎么在坤卦卦辞就突然提出和结盟相关的事情?

如果直接去猜,是徒劳无功的,我们不是文王肚子里的蛔虫,现在做的是学问,毫无根据地猜测是研学大忌。因此,我们还需要回去爻辞中寻找蛛丝马迹。

纵观坤卦六个爻位,对于阴性势力来说,在客观上真正开始需要去考虑结盟策略的是第三爻,而初爻二爻还处于独善其身的阶段,这个时候如果获得结盟,反而更危险,因为阳性势力绝对不会等闲视之。从第三爻开始,阴性势力开始获得阳性势力重视,甚至被重用。其在阳性系统中的威望开始建立(二爻只是技能过人),在阳性势力的角度看,要重用阴性势力,也要获得阳性系统内部相当的支持度才行,这对阴性势力来说是顺水推舟。第四爻,阴性势力虽然与阳性势力处于对峙形势,彼此间战略收紧,但阴性势力还是会继续积累威望,只不过收敛且低调,纵使如此,期间也不乏持观望、中立、押宝的势力在等待阴阳两方分出胜负,好最终选边站。第五爻,阴性势力获得主导全局的位置,这直接给了观望、中立、押宝的势力一个确切的选择对象。将完成最大程度的结盟。坤卦上爻,阴性势力集合了初爻到五爻的所有联盟势力,最终与龙者进行了激烈战斗。

这就是六景演绎法的优势,阴性势力每增加一爻,阴性势力就壮大一级,到了第五爻,可以说阴性势力已经与下面四爻阴爻完成了结盟,纵使爻辞没有明显的提示,但一切都已经非常直观。最终不难发现,阴性势力需要结盟的对象包括阳性系统的基础层、观望者、中立者、押宝者,这与周势力当年所处的形势非常相似,因此文王才会在坤卦中将他当年自身面对的形势格局写入卦辞中作为素材,为大家最终能读懂坤卦爻势和景卦形势提供更直观的案例参照。而且周室所处的格局在当时就已经人尽皆知,哪怕到今天,人们对这段著名的历史阶段依然抱有很高的关注度,这得益于文王愿意将自身实际经历与经验写入经典中,与具有与之相似甚至相同格局的卦符建立关联,做到以文释卦、观势寻道!我辈不得不敬佩之。

误区:这里并不能翻译为在西南方获得朋友,在东北方丧失朋友。这完全是没有根据的。网上有人解释,这里提及西南的原因是因为后天八卦的西南方方位正是坤卦,所以是西南。这个解释更加站不住脚,原因如下:

1 既然后天卦西南是坤,所以坤卦卦辞提到了西南方,那为何艮卦处在东北方向上,又没有在艮卦卦辞上看见东北方的描述?

2 如果后天卦卦位意味着方位,那每个卦都应该有方位概念,为何在其余七个卦的卦辞中,都没有提及方位词?应该八个方位写在八个纯卦的卦辞中才对。

3 假设坤卦此处说的就是西南方和东北方,两者处在对立方向上,而世传后天卦中,坤和艮才是处在相对方向上的两个卦,正好是“艮”和“坤”两个元素。为何这两个方向只出现在上坤下坤的纯坤卦卦辞中,而不是存在于上艮下坤的剥卦卦辞中,也不是存在于上坤下艮的谦卦卦辞中?更没有出现在上艮下艮的艮卦卦辞中?

4 如果西南方和东北方是正确的解释,那为何西南方就能得朋?东北方就要丧朋?正北、正南、正西、正东、西北、东南呢,又是得朋还是丧朋,无朋还是有朋?如果说坤卦中(六爻),坤是世传后天卦的西南卦(三爻),所以得朋,艮是世传后天卦的东北卦(三爻),所以丧朋,那么为什么在艮卦中(六爻),却没有任何描述?按道理应该是,在艮卦中(六爻),坤是世传后天卦的西南卦(三爻),所以丧朋,艮随时世传后天卦的东北卦(三爻),所以得朋。持有相关观点的朋友,应该出来举证证明一下才对。

本义:定也 - 《尔雅》

词性:形容词。

补充:即安定、安稳、安全,没有危险之义。

用意:这里当然不能按照本义解,而是必须在安稳、安全、安定的前面加上“想要在坤卦形势下获得”,即“想要在坤卦形势下获得安定、安稳、安全的局面”,这样才能引出“贞”这个过程和方法,从而造就“吉”这个结果。

本义:卜问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动词。这里作形容词用。

补充:作形容词用时引申为“正”。通篇《周易》中所有的“贞”字都不出三种含义,即正确的方法、正当的手段、光明正大的途径。这里只能取义“光明正大的途径”。

用意:此处的“贞”与坤四中“可贞”的“贞”同义,当翻译为“就必须在获得阳性势力的许可下,通过光明正大的途径去提升和壮大自身的实力”详情请回头审阅坤四爻辞解析。

误区:详情请回顾坤三爻辞“含章可贞”中,“贞”字的误区释例。

本义:善也 - 《说文解字》

词性:形容词。

补充:善在这里指美好、良好。

用意:只有在获得阳性势力许可的情况下,光明正大地发展壮大自己,才能让自身处在安稳、安全的环境下得到良好的发展,获得美好的结果。

2 句法:

标点分句: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词性归纳:名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助词+形容词。代词+动词+名词+动词。动词+动词,动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

解析:“元亨利牝马之贞”这一句分为两个分句结构,此处和乾卦的卦辞结构一样,元亨之后是逗号。“君子有攸往”则是独立句式,作为后面内容的一个总括。“先”与“后”互为时间上的前后关系,因此中间为逗号,而“利……得朋”则是“后得主”的一个副产品,因此两者有前后衍生关系,故“后得主”后面用逗号。而“东北丧朋”则不在“利”的范围中,因此应该作为独立的一句,故其句尾用句号。而“安贞吉”则是一句完整话语中的三个分句,安是目的,贞是过程和办法,吉是结果。

 策用价值

整句卦辞总括了整个坤卦的形势。

阴性势力必须在下三爻(元)中顺利(亨)达到初期目标,通过对阳性势力做出贡献的方式来催化、壮大自身的实力。

而在上三爻中,阴性势力必须用“母马特质”那样能高度配合阳性势力的方式(牝马之贞)来为自身谋利(利)。

君子有他该去的地方,也有他不该去的地方。该去者往之,不该者避之。(君子有攸往,该去者西、南也,不该者东、北也)

在初爻(先)时会产生迷惑(迷),到了五爻、上爻(后)则能获得主导整个局面(得主)的位置,这也使得(利)其他尚在观望中的势力下决心跟从(得朋)这个已经主导了整个局面的阴性势力(西和南)。但这也决定了另一些势力(东和北)是不可能建立联盟的(丧朋)。

因此想要在坤卦形势下获得安定、安稳的发展局面(安),就要在阳性势力的许可下,借助为阳性势力作出贡献来作为掩护,通过光明正大(贞)的途径壮大和发展自己,这样才能获得良好、善美的结果(吉)。

最后要说的关键点是,虽然坤卦卦辞中提及了西和南、东和北的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当我们以任何形式(起卦法)得到坤卦的情况下,就要将“西、南”与“东、北”这个概念硬生生地与我们的现实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当我们以某种方式得到一个坤卦,此时,不要真的认为卦象就是在说我们现在现实中的西南东北方。在文王所处的时代,西和南、东和北是他所面临的环境情势,而我们每个人要根据我们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辨识出可以“得朋”的方向或位置来作“转译”,根据我们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辨识出将会“丧朋”的方向或位置来作转译。切记!

明天将进行大总结,欢迎跟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