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进步却很小?搞懂这个关键因素,少走很多弯路

 智者不惑吴荷 2020-02-06

过年间,读了《好好思考》这本书,此书以多元思维模型为核心,从几个层面上帮助我们拓展思维方式的边界,也提供了体系化的学习方法与实践方案。

其中,有一个新知令我受益匪浅,即工作中快速进步的关键:找到别人的优势策略,把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思维模型。

大家可以试着回想下,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职场工作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个二八定律,班级里,学霸占少数;公司里,精英占少数;社会上,富人占少数。简言之,优秀者少,普通者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落差呢?有些人做事明明很努力,工作了很长时间,学习了很多东西,但收获到的进步反而很小,没多大的提高,甚至有的日渐混成了圈子里最差的人。

其实,最关键的原因,并非那些外在的东西,比如家世背景,行业岗位,性格爱好,发展机遇等的差异,而是最底层的学习能力,即挖掘隐性知识的能力。

接下来,我将融入一些相关事例,和自己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的受益点,分享下如何高效学习并取得预期的进步?希望对你大家也有帮助和启发,在正确的时间,练就超强的学习力,不断向上发展。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进步却很小?搞懂这个关键因素,少走很多弯路

终身学习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很少有人敢直接告诉你,取决于你挖掘隐性知识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听过很多的成功故事,尤其是那些逆袭经历特别励志的,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多数人的成功路径都是相似的,即从刚开始的起点低,再到过程中遭遇挫折,最终吃苦熬过艰难时期后,就在某个领域做出了成绩,取得了一番成就,最终走向人生成功。

有人把这样的逆袭故事比喻为“耐克模型”,通俗来讲,是一个人掉进坑里,然后又努力从坑里爬出来的过程,一般都会经历几个过程。

第一,平静:刚开始过着平常或颓废的生活。

第二,焦虑:渴望改变当前的不堪现状

第三,转折:从最谷点反弹,慢慢试错找方向

第四,奋斗:学习东西,努力提升自己

第五,逆袭:量变引起质变,领域内做出成绩

为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举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位90后创业姑娘,她是普通本科出身,没背景没资源,毕业后拿着一份3000块钱的死工资,每月交完房租后余额所剩无几。但为了实现自己在北京买房的愿望,她便不断试错,期间也经历过很多跳槽,转型,后来又学习了项新技能,专注去发力,慢慢有了粉丝基础,进而靠技能变现,于是从月薪3K一路飙升到月入5W+,开始了互联网创业之旅。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进步却很小?搞懂这个关键因素,少走很多弯路

很多人听到她的创业故事时,首反馈是:这个故事太励志了;这个人好厉害啊;我好羡慕和佩服她呀;当然,她一定经历过许多的艰难,付出了超常人的努力,才会取得如今的成就。

你看,这就是多数人在看待一件事时的方式和态度,因为我们最容易想到和看到的,大都是很表象的一些东西,很少有人会认真地思考:

  • 这个人的成功路径是什么?
  • 有哪些成功影响因素?
  • 这个人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做出有效策略的?
  • 这个人身上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事实上,这位姑娘从小出身北京,家庭和睦,相比小城市的某部分人而言,她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算是比较好的。尽管后来上了普通大学,但学着自己喜欢的新闻专业,也有大厂实习经验,早在大学期间就积累了相关工作经验。加之她情商高,社交能力强,人脉关系就维护得很不错,后期达成了很多合作,而且骨子里又不肯服输,敢于尝试和挑战,并以目标结果作导向顺势而为,所以创业路走得更顺畅一些,快速完成了从积累经验,链接人脉,到组建团队的职业路径。

从上述故事中,这位姑娘出身北京,读新闻专业,社交能力强等细节,以及延伸出来的隐喻,家庭条件好,专业对口,借力发展,这些往往很容易被常人忽略,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只看到她表面的光鲜亮丽,现在所做出的成绩,但不了解背后的故事和引导成功的重要因素。

比如,再往深处挖掘成功策略,她是如何积累工作经验?如何链接厉害的人?如何找合作伙伴做大做强的?这每一个阶段,别人都有一套最底层的思维逻辑,而如何把这些隐性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思维模型,才是我们最该学习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挖掘和思考的关键。

其实,大多数事业有成者们的故事都存在这样的人生走势,当然不会太造假,大多都是真实的。但最关键的地方,如某些细节,就相当于别人掏家底的东西,往往不被拿到台面上去说。如果你想从他身上汲取这些宝贵的经验论,那就要学会主动挖掘隐性知识,以帮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进步却很小?搞懂这个关键因素,少走很多弯路

那么,到底什么是隐性知识呢?

迈克尔·波兰尼曾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了“隐性知识”的概念。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另一种是隐性知识,即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工作经验。

比如,在工作中,老板给你安排了任务去做,这就是公开的,每个员工都能看得到,如果你只是踏踏实实地把这份任务完成了,提升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而真正进步快的人,他们不仅能完成好本职工作任务,还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老板为什么这么安排?其他优秀的同事是如何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去分析整个行业的发展,研究商业运营的模式,包括去留心观察别人是如何为人处事的?从而总结出对自身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思维模型。

就像我认识的一位青年榜样一怀左学长,他这几年的进步非常大,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们暂且不谈他有多努力,多自律和多坚持,这些都是表面和客观的因素,其实最重要的是,学长善于挖掘隐性知识而为己所用。

在北京公司实习时,学长会用心观察有经验的老板或者同事是如何做事的?他们工作状态如何?怎样思考问题的?包括几点上下班?通勤时间都在做什么?与公司里的人如何相处的?

比如,他发现老板做事的态度很认真,对产品的要求极为严谨、细致,一篇推文要反复检查和修改好多遍才过关,甚至每一字句都要切身考虑到用户的感受,而且工作期间从不看手机,注意力高度集中,效率特别高,反之,学长自己在工作时就习惯性地刷手机看;他也有注意到,老板每天上下班早出晚归,会做一定的总结复盘,通勤时间主要是读书,每天保持着大量输入和定量输出的进步状态。除此之外,他还看得出来老板为人很实在,真诚,具有利他思维,出手也很大方,会经常给公司的同事发一些东西,包括发红包。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进步却很小?搞懂这个关键因素,少走很多弯路

而以上所提到的这些东西,都不是老板专门花时间教他的,仅是学长自己去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即从每次的交流谈话,任务布置和反馈,工作原则,生活习惯,为人处事等方面提炼出来的隐性知识,然后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型。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认知,那这个认知到底体现在哪里?其实也就是做事的思维,有些人之所以进步得很快,并不是他工作的时间有多长,或者有多努力,因为努力这个词包含太多的含义,有运气,有勤奋,有方法等。

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些进步快的人,往往很善于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比如向领导,同事,行业竞争对手请教经验,或向身边的榜样,朋友,包括家人学习。总而言之,只要是比自己优秀的人,他们身上都有值得去学习的东西,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察觉,并把这种隐性知识给挖掘出来。

如何把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的思维模型?你需要掌握这个高效笔记法

现在这个社会,大家每天都很忙,优秀的人会更忙,我们需要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但如何在别人没有时间教的情况下高效地学习呢?有一个重要的技巧,即做笔记。

因为做笔记有以下几个好处。

1.把了解到的关键点记录下来,这样不容易遗忘,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把有经验和智慧的价值提炼出来,会收获很多自己注意不到的东西,便于今后借鉴学习和回顾。

3.做笔记的过程,也是思考问题的过程,可提高自己整理和加工信息,以及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4.做好的笔记,可以分享给有需要的人,从而带来更多的正向影响和思考启发。

诚然,在我们成长的各个阶段,其实都可以做相关的笔记来加速自我成长,比如,职场上,可以做工作笔记,尤其是刚入职的员工,经验欠缺,做事容易出错,这时不妨做一个工作笔记,把自己在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学习的地方做一个梳理,提醒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言行举止做到位,尽管看起来会比较费事,但却能收获很多有用的东西,进步也会很快。

不过,这里又存在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经常做笔记,而且笔记做得也很满,但学习效果依然不好呢?比如,大家在读书,开会,听网络培训课程,与人交流,或听各中分享时,有的人总试图把对方讲的内容都记下来,生怕错过有用的信息,也有的人会再画上思维导图。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进步却很小?搞懂这个关键因素,少走很多弯路

殊不知,这些笔记内容看起来做得特别全面,细致和漂亮,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真正吸收到的精髓着实很少,为什么?

是因为我们所了解和学到的内容,大都是别人直接呈现的东西,记录只是为了提醒自己记忆,而这样的认知视角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这种学习方式,可称之为“淘金式学习”,即获取知识如海绵一样,见到什么,吸收什么,盲目追求知识量。优势是能够拓宽视野,快速完成信息积累,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意识不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处于低效或摇摆的状态。

成甲在《好好思考》这本书里有强调:“做笔记的目的不是记录下别人的想法或观点,而是要借鉴别人的思想和做法,改进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寻找解决问题更有效的策略。”

可见,普通的做笔记方法,并不能够快速地帮助我们学习更多有价值的东西,那这就要具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思维:即在提炼别人讲的重点内容之外,多花时间琢磨别人没有提到的内容,以完善自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这里分享一个终身受益的做笔记方法“五星笔记法”,简单来讲,是在你每次做笔记前,先画一个五角星,每个角代表一个问题,做笔记的过程也就是回答这五个问题的过程。

其实,核心可总结为三大点:

  • 搞懂重点的内容
  • 思考背后的逻辑
  • 给出自己行动方案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进步却很小?搞懂这个关键因素,少走很多弯路

五星笔记法

1.预判对方要讲的核心内容,思考为什么这个内容值得讨论?

这个问题主要是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先参与进来,再融入重点内容中的内化中。

大家试想下,在读一本书前,大部分人都会先去看下这本书的介绍,目录,包括序言,大概了解作者要讲什么内容。那么,如果把这个主题拿给你去书写或分享,你会从哪方面去考虑呢?你还会联想到哪些东西?如果这些点提前做到了,将会在后面的学习中得到差异化的反馈,便于对标分析和查漏补缺。

就像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不懂的地方尽量标出来,之后再侧重去听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会很好,效率特别高。

同样,在发表演讲,会议讲话或小组讨论时,主讲人为展现最佳的状态,以及避免紧张,都会提前做好准备,理顺思路,那我们作为旁听者,紧张感很少存在,不妨可以做好心理预期,即面对同一个话题,在不知道对方所讲的内容情况下,自己能否先进行一个简要的预讲,至少清楚为什么这个内容值得探讨。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进步却很小?搞懂这个关键因素,少走很多弯路

2.记录对方讲解的逻辑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揣摩对方心理和意图的过程,明白对方讲话的底层逻辑,他为什么要这样讲?言外之意是什么?背后的核心原理是什么?跟我自身能产生哪些联系?

比如,我最近在跟别人通电话交流时,就采取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对方传达给我的内容。首先,我会提前准备一张纸,一支笔,然后在认真听别人讲话的时候,着重记下对方讲到的关键词,等交流结束后,我会再去整理和总结下所记录的点,然后把这些零散的点都串起来,并重新梳理一下对方的思路,看自己还有没有其他的启发和思考。

这样的学习效果,让我能够悟透很多别人没有讲到的东西,有时候,深入思考的多了,反而还会给对方带来一些新知和灵感。

正如电影《死侍》里的台词所道:“一切结束之后,遗憾的不是我们做过了什么,而是我们还有什么没做。”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那些看不见的知识,听不到的话,往往是最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前提是,你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洞察。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进步却很小?搞懂这个关键因素,少走很多弯路

上面这张图是我在刷了朋友圈动态,还有爬楼看了下群消息之后,随手记录的一些思考,这也是我所提炼出的价值,只是为了节省时间,字迹比较潦草,但我自己都能看懂的。

后来,我又尝试录了一个小时左右的音频去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从刚开始做的简要笔记,慢慢地延伸到了系统总结,再到最后的表达分享,不知不觉中,也锻炼了我个人很多的能力,这就是挖掘隐性知识的价值。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进步却很小?搞懂这个关键因素,少走很多弯路

3.在学习和记录的过程中,记下疑问或启发?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少会遇到不太了解的内容,内心大概率会感到困惑。这时候,就要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及时记下来,问题越具体越好,以便于今后更有针对性地请教专业人士。

除了疑惑之外,如果自己还有特别受启发的地方,也要把这些宝贵的开悟点给记下来,因为人生中出现的每个转折点,其实都是由一个个被点醒或自我觉醒的渴望意识所主导的。

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小妙招:

  • 截图:如果某个人的话对你启发很大,你可以直接截聊天记录私下保存好,因为这部分主要为了提醒自己,也关乎别人的隐私,所以尽量不公开,私藏。
  • 录音频:很多时候,一个小的启发,可能会引起你一连串的联想,不妨录个音频,把内心的想法直接说出来,这便是最真实的启发来源,不需进行二次加工,必要时,语音也可以转换成文字保存,建立文档备份。
  • 记录小本子:有的人习惯手记内容,比如,如果遇到一个非常棒的启发,他会习惯性地找小本子记下,这个动作主要是能帮你沉心思考,冷静地分析问题。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进步却很小?搞懂这个关键因素,少走很多弯路

4.对方的做法、想法或者给我的启发点,可以提炼为哪些有效策略?

这个问题很重要,当我们内心产生不一样的想法或启发时,还要继续挖掘、追问下去,提炼出来解决共通性问题的方法,总结出一套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型。

举个例子,当你在跟别人交流时,如果谈到赚钱的话题,那么,能否接着延伸到金钱的本质或销售呢,然后提炼出来赚钱的底层逻辑。

比如,你为什么能赚到钱,别人为什么愿意把钱给你?其实是因为你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能帮助他实现目标和梦想,通俗来讲,就是对别人有用,有贡献,有价值。

那么,把这个底层逻辑再迁移到其他方面,比如,在人际交往中,如何与别人建立更好的链接?是不是也得需要利他思维,多考虑对方的需求?否则,你好心给别人分享一些自认为宝贵的资源,对方可能都不珍惜,不是资源不够好,而是对他没有用,人家当前不需要。

所以,这一套底层的理论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解决很多本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梳理成系统性的文档备份,相当于一笔宝贵的资产。

我有一位老师,他就很善于思考和总结,看透问题的本质,并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最后总结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保存下来,这也是他创业成功的相关经验之谈。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进步却很小?搞懂这个关键因素,少走很多弯路

peter老师的思考总结

5.这次讨论中给我的启发,哪些可以立刻变成下一步的行动,我如何把他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有一个定律,我至今记忆犹新。

成功=认知X方法X行动

我们做事情,认知和方法很重要,也能从别人那里学习和升级,但如果只是停留于头脑中的想法,不论这个想法有多详细,具体和可执行,只要你没有付诸实践,就不会产出落地的结果。

比如,你今天参加了一期培训课程,听后受益匪浅,于是认真地做了笔记,也经历过了前四个向内问答案的过程。那么,请你一定要重视最后这一步,即列出行动方案,这是很多人容易忽略到的地方。

行动方案可以从几个点入手:

  • 该做什么?为谁而做?怎么去做?
  • 规定期限
  • 设置任务量
  • 奖惩机制

假设你在第四个问题的探索中,突然有了一个新的启发,比如,想通过“讲书”传播价值,帮助更多学习者提升素质和丰富知识,尤其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的上班族,那这就要考虑到手里头有哪些可调动的资源,接下来以哪种形式展开,线上文字,音频,还是视频?

其次,你准备用多长时间完成创作?假如要花费几个月时间才能打磨完线上课程,那每个月的进度,每周或每天都需要完成多少任务量,如果目标没有达成,又有什么惩罚等,列完这些具体的行动方案后,下一步,就是执行,从每天的任务量开始做起。

一个很残酷的真相是,生活不会因为我们的沉浸式学习和缜密式规划,而发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改变。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进步却很小?搞懂这个关键因素,少走很多弯路

因此,想要在某一个领域取得更快的进步,刻意练习是基础,也是关键,与此同时,还得提升自己挖掘隐性知识的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敢于去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不要怕浪费时间,也不要只顾埋头去做,重要的并非是一直不停地做事,而是花更多时间去探索,去倾听,去请教,去反思,去改变自己。如此以来,我们一定会突破自我,取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介绍:笔名茉莉,热爱读书,写作和分享,喜欢向上成长的优质圈,倾向深度交流与思考;专注个人成长领域,文风“原创+真挚”。倒叙一截茉莉时光,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