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好整本书阅读教学?特级教师贾玲为一线教师支招,一起来看看吧

 我要折腾 2020-02-06

如何做好整本书阅读教学?特级教师贾玲为一线教师支招,一起来看看吧

贾玲,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研员,陕西省教师队伍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教育学会当代名师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大学区“名师导航”工程主持专家,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安市人民政府首届特聘督学。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专家,全国统编新教材培训特聘专家。

记者:贾老师,您好!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是目前教育的热点。伴随着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推进,从课程标准到初中、高中语文教材,都加入了“整本书阅读” 的新要求。一线教师普遍认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比较困难,您怎么看?

贾玲: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培养爱读书、会思考的青少年,这也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之一。书籍,特别是名著是历经岁月淘洗流传下来的人类文化瑰宝,是我们连接过去、走向未来的桥梁,是人类文明的不竭资源。而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认识社会、关注生活、接受熏陶,形成求真爱美向善的高尚心灵,引导学生与名著牵手同行,就是这种功能的具体化、形象化。

整本书阅读要有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新的高中语文课程建设突出了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得研读文学作品、欣赏名著成为语文学习的必有之义。然而,这些中外名著有的是长篇巨制,有的距今已有千年以上的时空距离,所以不少教师感到从未有过的“教的茫然” 。

此外,在整本书阅读中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的常规阅读,更需要用课题研究的勇气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在课堂阅读上能够更加有效地推进,将教师带出“整本书阅读”课堂指导零敲碎打、系统性弱、缺乏深度的困境。

记者在您的指导和带领下,西安市部分中学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请您综合学校的做法和经验,对于一线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推进整本书阅读,做以分享指导。

贾玲: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有序、有法、有创新。在进行整本书阅读前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这准备不仅是教师读过这本书就可以,而是要科学、全面地准备教学。

第一,要对这本书的文本进行整体把握与分析——对其文化地位、精神价值、特有风格、技法特点等做较为深入的研究。例如《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怎样让同学们读懂《西游记》?教师引导学生从孙悟空名称的变化,感悟孙悟空的成长过程,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联系学生的实际,点出阅读名著的现实意义和励志价值,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其认知水平,才能让阅读有高度、有深度、有全方位的收获。

如何做好整本书阅读教学?特级教师贾玲为一线教师支招,一起来看看吧

《乡土中国》是一部学术著作,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今天传统意义上的乡土社会虽然已经基本解体,但是其“魂”仍在方方面面影响着现代中国,读它可以学习作者观察社会、透视社会的方法,从文化、思维、语言、审美等方面取得丰厚的滋养,教师自己的认知和储备,是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前提。

第二,对教学班的学情进行了解和分析——对其阅读基础、兴趣起点、学习特征、障碍所在等做细致分析,这样才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堂吉诃德》是一部在国际上影响巨大的西班牙文学巨制,学生对其相关的文化产品有一定的了解,通过阅读原著,感受堂吉诃德与桑丘主仆形象比照互证、诙谐有趣,对小说的夸张讽刺手法也能心领神会,但是,对中世纪骑士精神和西方民族文化的隔阂,会阻碍学生深入阅读,也就容易在阅读效能上驻足表面,浅尝辄止。所以,教师必须在本部文学名著下功夫研读,深入理解的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并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细致分析后,再根据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去设计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和细节,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可有能落实。

记者:是的,充分的阅读准备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推进中,您有什么建议呢?

贾玲: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一定要有序、有法,依次实施,环节完整;同时,教师要加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型研究,力求分阶段、根据学习需要,以“导读”——“批读”——“研读”为主线,有针对性地跟进阅读指导,教学课型丰富,方法和形式多样,确保阅读有效推进。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并实施“导读”。恰当的导读是引学生走进整本书阅读的最佳方式。因名著是大部头,精力不够、课时有限,所以阅读浅尝辄止的情况很多。教师可以用精彩片段激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如果由学生来讲述自己读过的精彩片段,实现自已与名著的有机结合,更能触动其他同学。还可用人物对比来相互启发联想,以加深读者对彼此理解的方法,点拨学生,有时会有顿开茅塞的奇效,这种学习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如导读《红楼梦》时,让学生比较黛玉、宝玉、王熙凤的出场部分,三个人物,个性鲜明,从外貌服饰、肖像表情、言行心理等方面都能唤起学生共鸣,以此带动阅读;当然,通过作品艺术魅力渐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是可以有多种手段,例如引进影视作品,可用相关的纪录短片简洁说明,也可用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经典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名著的魅力;再如讨论现实意义的方法,例如“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意义,理解名著穿越时空的魅力,对自己人生的意义等,唤醒学生阅读名著与联系现实的思考,认识到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化需要,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有益而有效的“导”法。

如何做好整本书阅读教学?特级教师贾玲为一线教师支招,一起来看看吧

其二,教师要用心指导学生进行“批读”。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批读,就是边读书边做阅读的批注,它是我国传统的有效读书方法,也是古代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时随时用笔在书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注解和批判阅读,一是可以提醒阅读者读书不只有细心,还要用脑思考,动手记录,从而加深印象,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为深入解读做准备;二来这样做可以有利于深入文本,及时将阅读中一闪而过的感触、见解或难点标记下来,成为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自己的眼光和情怀。例如阅读《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选择重点章节,指导批读若干回,提醒学生固定圈点批划的符号,形成自己特定的符号系统,或者推荐使用广谱的符号形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第三,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研读”。研读是阅读的深入,学生透过研习一个特定的专题,对此内容有更深入地研究和思考,还能在研读中解决问题,自主地建构知识。这种阅读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通过专题研习的方式,设计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为核心的阅读探究活动,将专题阅读、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边“读”边“研”,研与读有效结合,在专题阅读与研究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与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研究的专题,来源一般有两个渠道,一是教师精心准备;一是学生自己提出,最理想的是两者结合。研究的具体点,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写作技巧、语言特色、主题意蕴、比较文化、经典的当代文化参与及观照等方面,选择最具本书特质的研究专题,如《水浒传》的专题,无论是小说的框架、栩栩如生的一百单八将人物、有关环境、场景或对话的精妙赏析,典型形象的意义,小说主题的丰富意蕴探究等,都可以成为研读的专题。研读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给出研究指南,学生要积极查阅资源、材料等,师生共同努力,完成这些专题研读任务。

记者:在有序、有法,依次实施导读、批读、研读这三个步骤后,还要注意做好哪些工作呢?

贾玲:作为学习任务推进,整本书的阅读还可以安排评价和分享环节。评价方式、方法应多样灵活,例如阅读任务完成清单、专题研究小论文、研究调查报告、阅读水平测试等;分享环节除了传统的读书分享会、成果交流课,还可以用跨媒介形式,在更大的范围进行交流和分享,例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书,在整本书阅读结束后,学生将专题研习的成果物化,制作成书签、画作、展板等进行展示交流;每个小组还将读书、研讨的过程制作成美篇,在班级微信群、家长微信群中分享;每个人的电子阅读任务完成清单统计分析表可在班级的共享空间上查阅;小组共读、家校共读的微视频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更多人交流分享;相关专题论文可收录编辑成册,还可以推荐发表。

记者:在共和国70华诞之际,您策划组织了一场关于红色经典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以语文人特有的方式向共和国献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社会反响热烈。在您看来,红色经典阅读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中有什么样的独特价值?

贾玲:新时代下红色经典有着鲜明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在我们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红色经典以美的艺术形式将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事、物以及形成的精神,以课程资源的形式呈现给青少年。通过学习,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完成其思想品质的升华。红色经典所展现的革命精神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更加高远的人生目标和伟大理想。

如何做好整本书阅读教学?特级教师贾玲为一线教师支招,一起来看看吧

记者:据您了解,在红色经典阅读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贾玲:在教学中,这类阅读课容易说教多,缺少语文味,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红色经典包含着许多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在当今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引领下,在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如果不够到位,就容易出现教学目标僵化死板、教学重点着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问题,让语文课缺乏语文味,上成班会课,这是忽略语文课程性质导致的。

此外,教学中也存在忽视主体,忽视体验的现象。红色经典教学唯有重视学生个体体验,才能让学生真切地领悟革命精神的内涵,发挥红色经典的激励、引导作用。红色经典学习过程中的个体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就让红色经典阅读丧失了语文味,变成了枯燥的说教。

记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您对一线教师在红色经典阅读教学上有什么好的建议?

贾玲:我们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让红色经典走进学生心里,成为好的语文课,让红色精神自然而然地点滴渗透并滋润学生心田。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兼顾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体验,比如《红星照耀中国》就是很优秀的纪实类作品,可以带领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描写,体验斯诺氏的幽默;要努力做到解读文本准确有味、远近有章,一本书从哪个章节导入,选取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度阅读都要需要我们下功夫;在“1+X”阅读教学模式下,加强选文与名著的联系,比如教材涉及和革命有关的诗词都可以稍加拓展,进行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此外,要提倡师生共读、家庭共读整本书。抓住契机,恰当切入,有效开展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要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互为补充,比如可以选取影视剧的片段和文本对比研读,感受不同的表现手法,目的让红色经典阅读变得有益、有趣、有效。

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研究与实践才刚刚起步,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加强阅读指导课的探索,让经典阅读更有语文味,在立德树人中更自然而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彰显出语文学科的张力来。我们教师肩负着培养好祖国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因此要把自己的成长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合起来,在不断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也让整本书阅读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最好载体!

陕西教育报刊社记者 唐李佩

编辑:王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