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着那么多大将不用,汉高祖每逢叛乱必亲征,结症在哪里?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20-02-06

读了这么久的《史记》,最近碰上这个问题,这倒底是为什么呢?

一,先说汉高祖得罪诸侯王的开始。

放着那么多大将不用,汉高祖每逢叛乱必亲征,结症在哪里?

垓下之围杀了项羽的刘邦

大概是从垓下之围杀了项羽的第二天早上。他故伎重演(因为他干过几次出其不意地夺韩信的军队),跑到齐王韩信司令部,直接夺了人家总司令的印信。夺过手之后,为了缓冲跌宕露骨的意图,他说,楚地是你的故乡,你回那里去当楚王吧。这件事情应该说是刘邦剥夺诸侯王权利和封地的开始。

韩信从当齐王到被卸任齐王满打满算才两年。当时是要做代理齐王的,是张良从中周旋,刘邦才不得已同意了他当齐王。这期间韩信还是受很多气,一面受气,一面还得干活。

所以说 ,刘邦就得罪了韩信,再没脑子的人,在利益攸关时也有想法。

韩信没有齐王印信,总司令的职位也歇菜。他只好'衣锦还乡'地回楚地当楚王去了。相比较而言,齐地与秦国有东西秦之称。当时关中称'天府之国',为关外所企羡。称齐地为东秦,是齐地配得上。而楚国是'南方卑湿'的所在地,自然是差了一等。齐国的富庶,让汉高祖自然不肯放弃,他赶走韩信的这个信号,表明他要调整异姓王的封地位置了。安排另外的人去管理齐地。当然是皇帝自己信得过的人!

刘邦这一驱赶,便永久性在韩信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放着那么多大将不用,汉高祖每逢叛乱必亲征,结症在哪里?

韩信没有齐王印信,总司令的职位也歇菜

二,刘邦不愿再麻烦诸将,因为他不愿意再给立功的大佬们加封

在项羽死后,按约定刘邦,彭越,韩信要瓜分项羽的彭城九郡。韩信在灭亡项羽后还没沾上这九郡的边,就做楚王去了,实际上当初的约定三分其他,韩信去了楚王其实也就没他的份了,结果刘邦得了双份,彭越得了一份。到了此时,他再有意见也得做楚王,楚王韩信很窝心。这就成了后来的一个不愿干,一个不愿求的难堪场面。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快,羞与绛、灌等列。《淮阴侯列传》

彭越有了自己的封地,刘邦按约定分够了土地给他。他当然要治理管辖之地,也就分不开身了。鲸布在淮南,也在自己任上,这三位谨遵本份的诸侯王,呆在自己封国不乱来,任了皇帝也没办法,毕竟这是制度。关于诸侯王回封地,汉初几代掌权者都不遗余力地劝返封地,除年幼留京者,其余的侯王无朝请不得留在京城,必须回封地教化子民,为皇上治理一方。

上曰:'联闻古者诸侯建国千余岁,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欢欣,靡有遗德,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训其民。其令列侯之国。'《孝文帝本纪》

这三大将领,在当人臣的位置上,已经封顶了。所得的封地面积,占了几乎全国三分之二的地盘,土地占的够多了。如果再让他们带兵去平叛,立功后,又该如何加封?汉高祖刘邦忌惮他们上战场再立大功。没有地盘再给他们了,这又是一个原因。

放着那么多大将不用,汉高祖每逢叛乱必亲征,结症在哪里?

狼多肉少,朕的一家和臣子们还没生活费呢

三,狼多肉少,朕的一家和臣子们还没生活费呢。

上节说了,汉初的几大异姓王占据的土地面积占国有土地面积的一半强。稍后封的沛县集団的亲信萧曹等又占去了相当一部分土地,剩下的跟随刘帮一块儿打天下的普通将士们因为时间久拖不决,怕得不了封,正吵得不可开交,张良对刘邦说这是要造反!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世家》

刘邦先封的一堆亲信大功臣,毕竟是少数。但是大多数一般的功臣将士还没有封,因此,出现喝酒之后拨剑击柱的混乱现象。仇人雍齿才因此首先得封什邡侯以传递信息:朕没忘,雍齿都封,你们还没份?局势才因此安宁。什邡在什么地方?在蜀地,僻远得形同流放之地,但雍齿还是满心欢喜,毕竟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种心态几乎为当时的普通功臣所共有。他们人数不少,封地再小,总合起来也要占去很大一部分土地。

皇帝拥有天下,这好说。儿女宗族再尅门不给,汤沐邑总该给吧,朝廷百官的工资总要发吧,对老百姓这会儿又不敢整得太凶,没国有土地,税收上不来,又拿什么赈灾和对付外敌侵略?但是以国家形式拥有的土地面积少到总面积的一半不到,也就是郡县辖制的土地面积远比分封出去的少。这是汉朝当家的不得不面对的困境。汉高祖这会儿是寸土必争啦!

放着那么多大将不用,汉高祖每逢叛乱必亲征,结症在哪里?

儿女宗族再尅门不给,汤沐邑总该给吧

四,西汉时期的分封和周朝的分封有很大不同,但结局都会置中央于危险之地

西汉时期推行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的一种制度,并非全都是分封制的。当时全国近六十个郡,分封占四十余郡,汉朝中央占十几个郡。这就使得中央政府相对微小。没有强大的力量,当然应付不了诸侯国叛乱,也没有力量去稳定和平局面和对付外来侵略。当皇帝的不甘心。比如白登之战,中央和地方准备了那么久,合起来才三十二万车骑步兵,人家匈奴骑兵就有四十余万,还别说张弓持枪的步兵。

因此,这种'枝大于干,末大于本'的状态必须改变。王侯封地大,意味着强大得快,一旦地方势力超过邻近侯国,甚至朝廷,就会尊卑易位,主从不清,产生动乱。这是周朝的教训,刘邦不会不知道。

朝廷整顿时局,使异姓王惴惴不安,他们保自尚且没保障,又不转变思路顺应潮流,受到惩罚就免不了。他们还会再帮刘邦去跳吗?刘邦征兵彭越,彭越派了点人去,不鸟皇帝,刘邦大怒——这才几天,就敢不听招呼?韩信早就抱病……很明显,他们不想再当憨包了。刘邦还能靠谁?

放着那么多大将不用,汉高祖每逢叛乱必亲征,结症在哪里?

朕很忧虑,沛县集团的将士担不起大事

五,沛县集团的将士担不起大事。他们的能耐尚不能独立做方面大员。

张良在楚汉最艰难时,献计联合鲸布,彭越合击项羽,对韩信的能力表示认可:认为他是方面大员。

良进曰:'九江王鲸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留侯世家》

在楚汉期间,刘邦带队的将士一般有勇无谋,或者无勇无谋。他们在荥阳被楚军追着打进打出。刘邦采取的防守战与无强力将领有关。汉军阻击楚军于鸿沟以东,只能采取高沟深垒的防御战。一方面他把主要将领(曹参,灌婴,周勃等人)派给韩信去攻城掠地去了,因为韩信能力强,是方面大员,能独挡一方;另一方面,与刘邦死守不出坚持拖住项羽为目的有关。这一点,刘邦与韩信配合默契,汉军力量才稳步壮大。沛县集団的将领因此在韩信高挂后,没有正确的安排也就欠缺于领兵打仗了,他们当不了方面大员,刘邦不放心他们是在能力上,不是刘邦不放心异姓王是在能力和谋略上。这是两码事。沛县集団各人有忠心,但无能力独立撑起战场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每逢战事,刘邦均要出征上战场。

放着那么多大将不用,汉高祖每逢叛乱必亲征,结症在哪里?

汉高祖长年出征,他喜欢自己干活

六,异姓王对'白马盟誓'的基本含义没有深刻领会,造成了诸侯对朝廷的误会,汉高祖只好再次出征

秦末大乱,各地起义军及反秦力量志在灭秦,因此刘项等同心齐力,把秦朝灭了。楚汉期间,汉王联合诸侯志在灭楚,因此同利相趋。汉王把韩信,彭越,鲸布等団结在'共天下'的旗帜下,共同消灭了项羽。他们拥有各自的封国。封国有自己的一套行政制度。三五年后,力量一定壮大,周朝'末大于本,枝粗于干'的悲剧就会重演。汉王本来是不愿意分地'王'他们的。这是当初共同结盟打击项羽而留下的承诺,因此暂时保留。才搞了个盟誓来稳定草创的初立国家,国家稳定后,盟誓照样有效。

'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明确指明以后不得再让异姓做侯王,没有功劳的当不了诸侯。不遵守的,人人得而诛之。

如果再派诸侯去平叛,胜了回来总该加封吧,诸侯十九级,加上一级就是二十级的侯王了,这不是破坏'白马盟誓'吗?

汉王打下天下后,要实行'家天下',对异姓王,他是不想让他们继续存在下去的。也厌恶再添加异姓王。想当诸侯的,没关系,同姓异姓均可,条件是要有'功'!但是,和平时期,从哪里去立'功'封侯?后来汉文帝感叹李广在和平时不能封侯时,这样说:

而文帝曰:嗟呼,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李将军列传》

因此,和平之时,这条盟誓对皇帝而言,成了臣下进阶封侯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

诸侯叛乱有仗可打,可以立功封侯,但皇帝要自己去。皇帝出征,诸将不敢偷奸打滑、冒功领赏、计功封侯。胜利了,功劳自然是皇帝英明的结果,谁还敢争功?这就意味着汉高祖不出一寸土地给別人,照样办成事。

放着那么多大将不用,汉高祖每逢叛乱必亲征,结症在哪里?

长乐宫,气象万千的大汉朝宫殿群

七,汉高祖相信他有能力完成征战

汉帝国刚一建立,就发生一连串叛乱。汉高祖这时正着手剥夺异姓王,正愁找不到借口,这下瞎猫碰上死老鼠,不愁不让对方死个结实。

他选择自己亲自去平叛。原因大致如这几点。

1,这些叛乱规模不大,掀不起大浪;

2,民众怨恨战争,叛乱祸国殃民不得人心;

3,朝廷有力量平叛,毕竟是多对少,强对弱,叛乱形不成合力,容易击败。

4,高祖自己出征有功不赏也没关系,无功別人也不敢说闲话。加上他还能干这档子事。

5,他有老婆吕后在京城镇得住堂子,还有沛县的老乡们忠心帮扶,他们刚受了封,保住大汉就是保了自己,这个他们懂。

6,更重要的是广大人民支持政府平定叛乱,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后方安定就有定心丸。汉高祖很放心,宁愿自己上战场吹风雨吃烟尘,也不招惹昔日的功臣们,如今正圈在处理名单上的韩信彭越等人。

放着那么多大将不用,汉高祖每逢叛乱必亲征,结症在哪里?

汉高祖很放心,宁愿自己上战场吹风雨吃烟尘

八,结论,亲征的结果把异姓王悉数剔除

汉高祖亲征的结果出来了,少见封侯的不说,异姓王纷纷在这场斗争中国破身亡,刘姓王的时代开始上线。

功劳最大的韩信当上楚王时,可能是他回乡的排场过大,报恩不均匀,让別人眼红心头恨,这种人到处都是,见不得别人好!就跑去长安告黑状说楚王韩信要造反。皇上要打盹,臣子送枕头,实在奉承得合适。楚王韩信因此被逮捕,送往京城降级为淮阴侯,而且还不准回封国!等同被挂了香肠样吹风凉快。

彭越,梁王。地肥不用说了。刘邦杀他有理由:固陵之战时,汉王向他征兵时,他借口魏地初定工作忙不去;皇帝平陈豨时,向他征兵,他称病,刘邦这回是大怒,楚汉相持时他是'且为楚且为汉',立场不坚定,收留汉王敌人田横于梁国等,件件犯忌,显然,他智商不高,情商不够,为刘邦忌恨。鲸布是扯旗布阵明枪明刀反叛,怼了皇帝后又射中了皇帝一箭,叛乱失败又后逃亡,是他亲家番君杀了他,这是汉十一年的事,是刘邦忙乱的一年。这几年,刘邦平叛陈豨,一是查出发小燕王卢绾通敌,二是带出淮阴侯韩信被杀,接着梁王被杀,鲸布'物伤其类'造反被杀。三大功臣就这样死掉了,卢绾叛逃匈奴,韩王信因建国马邑一事投降匈奴与汉为敌,赵王张敖因'柏人事件'(如果不是吕后怕女儿做寡妇)差点灭族,保住后好歹成了宣平侯。

放着那么多大将不用,汉高祖每逢叛乱必亲征,结症在哪里?

给汉高祖添麻烦的也许就是项羽失败带来的结果

如此以来,韩、赵、楚(齐)、淮南、燕、长沙、梁七个大侯国,除了长沙王吴芮谨小慎微尚在之外,其余都被汉高祖剔除了。他们的地盘,正好让刘邦的兄弟子侄填补。同姓王便在异姓王的地盘上安家落户,开花结果

资料来源于《史记》之《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等篇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