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字长文详解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国通史连载99

 绍繁 2020-07-30
万字长文详解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国通史连载99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99,《秦汉史话》连载09,欢迎收看。

01、项羽已死,韩信成为刘邦最大隐患

持续四年时间的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作为这场战争一方的代表,终于夺得了胜利。然而历史表明:从固陵一役刘邦败北,到垓下韩信战胜项羽,那些拥有军事实力的异姓王,显然是最后灭楚的主要力量。他们在整个楚汉战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项羽的败亡,异姓王作为政治砝码,在刘邦的政治天平上,分量陡然增加了。这些异姓王拥有兵权,论军事力量,刘邦很难与他们相匹敌。历史处在转折的关头,如何对待异姓诸侯王,将关系刘邦能否顺利称帝的问题,尤其是那位“勇略震主”的韩信,更成为刘邦心目中疑忌的人物。

刘邦灭楚后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剥夺韩信的兵权。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垓下决战刚刚结束,刘邦以鲁国不降为名,当即“引天下兵”北伐,去对付一个小小的鲁国。

而事实上,鲁国不战而降,无需用兵。刘邦立即回到定陶,出其不意地驰入韩信的兵营,将这位拥有最大军事实力的异姓王的兵权,再一次加以袭夺。这才是刘邦率军北上的真正目的。

这一防患未然的戏剧性的举动,表明异姓王成了刘邦的心腹之患,也预示着最终削夺异姓王的权力,将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政治斗争。

但是,这些异姓诸侯王如韩信、英布、彭越等,在楚汉战争中都立下汗马功劳。他们有的早就封王,有的则得到过刘邦预许封王,这时立即削夺他们的封号,势必引起异姓王共同起兵反抗,不利于刘邦践祚称帝,至少战乱将继续下去。

刘邦毕竟谙于权谋,为了结束长期的战争,建立新的王朝,他对拥有军事实力的异姓王,采取了暂时妥协的政策,既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又对他们处处加以防范。

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继剥夺韩信兵权之后,又采取另一重大行动,即以韩信熟悉楚地风俗为名,把他移至淮北改封为楚王。从表面上看,韩信改封为楚王,封国比过去还大,然而他突然移封新地,离开由他经营一年多、又是战略要地的齐国,即使想起兵反汉,困难也更大了。

刘邦对韩信的防范,确实到了无以复加地步。

对于其他异姓诸侯王,刘邦仍保留他们原有的封地封号,或者依照预许的诺言加封,甚至还封了两个边远地区的异姓王,以换取这些异姓王在政治上的支持。这是一项通权达变的办法。

万字长文详解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国通史连载99

02、刘邦分封的八个异姓王

汉初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共计八人,他们分封的情况如下。

韩王信(韩襄王之孙),高祖二年(前205)十一月立。据有原韩国故地,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赵王张耳,高祖四年(前203)立。张耳死后,子张敖继立, 据有赵国故地,都于襄国(今河北邢台)。

淮南王英布,项羽封为九江王。高祖四年(前203)七月,改封为淮南王,据有淮南之地,都于六县(今安徽六安)。

楚王韩信,高祖四年(前203)二月封为齐王。翌年正月,改封为楚王,据有淮北之地,都于下邳(今江苏邳县南)。

梁王彭越,高祖五年(前202)正月立。据有原魏国故地,都于定陶(今山东定陶)。

燕王臧荼,原受封于项羽。高祖五年(前202), 保留原封号未变,据有燕国故地及辽东,都于蓟(今北京大兴)。

长沙王吴芮,项羽封为衡山王。高祖五年(前202)二月,改封为长沙王,都于临湘(今湖南长沙)。

闽粤王无诸,高祖五年(前202)二月立,据有闽中之地,都于冶(今福建闽侯)。

刘邦对异姓王暂时的妥协,使他顺利登上了皇位。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即帝位于汜水(今山东曹县附近)之阳,定国号“汉”,史称“西汉”或“前汉"。这位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就是历史上的汉高祖。

刘邦即位之后,最初建都于洛阳,不久采用齐人娄敬之说,将都城迁往关中。

娄敬针对汉初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提出迁都关中以防 患未然。刘邦征求臣僚们的意见,多数大臣主张建都洛阳,只有谋臣张良持异议。

张良着眼于汉初异姓王拥兵自重的政治形势,认为洛阳四面受敌,不是用武之地,而关中沃野千里,三面有天险可以固守,一面可以东制诸侯,进可攻而退可守。这就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从而支持娄敬迁都的建议。

于是,刘邦即日西入关中,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汉王朝迁都长安,固然占据了秦中天险,然而汉初民心未集,社会依旧动荡不安。刘邦迁都刚刚两个月,叛乱事件就相继发生。

高祖五年(前202)七月,燕王臧荼起兵叛乱,刘邦亲自率军征讨。最后臧荼兵败被俘,刘邦立卢绾为燕王。

接着,原项羽的部将、颍川侯利几,也举兵叛乱。刘邦再一次将兵亲征,击破利几的反叛。

万字长文详解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国通史连载99

03、狡兔死,走狗烹!韩信张敖被革王爵

汉初所立异姓诸侯王,不过是一项权宜之计。这些异姓诸侯王拥有一定的兵力,据有连城数十的封地,对汉朝是一种威胁力量。当汉王朝的统治秩序初步恢复之后,便开始一场削夺异姓王权力的斗争。

这场政治斗争始于高祖六年(前201), 至高祖十二年(前195)止,前后共七年时间。刘邦剪除异姓诸侯王,轻者削夺封号,重者夷灭三族,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位“勇略震主”的韩信。

韩信自齐徙封楚地,于高祖五年(前202)春正月,在下邳就楚王位。韩信初到封国,“巡行县邑,陈兵出入”。有人据此上书,告发韩信要谋反。大约仅凭上述这两条,不足以作为谋反的罪证,而且除上告者外,没有人知道这件事,韩信本人也不知道,因此刘邦就此事询问臣僚的意见。

一些将领主张发兵攻楚,击杀韩信,陈平的意见恰恰与此相左。他认为:汉朝兵将不如楚精,如果发兵攻楚,将迫使韩信决战,这是相当危险的。陈平献计伪游云梦(即云梦泽,今湖北应城南),并会诸侯于陈 (今河南淮阳),借以诱捕韩信,无需大动干戈。

刘邦言听计从。高祖六年(前201)十二月,刘邦一行到达陈县,韩信果然前往谒迎,当即遭到逮捕。韩信如梦初醒,叹道:“果然像人们说的,‘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 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韩信也该死了!”

刘邦回到洛阳,因韩信谋反证据不足,只是削夺他的楚王封号,贬为淮阴侯。

暂时解决韩信的威胁后,刘邦又将矛头指向韩王信。

西汉王朝建立伊始,所面临的最强悍对手变成北方的匈奴,刘邦自然不能等闲视之。高祖六年(前201)春,刘邦令韩王信徙封太原以北,都于晋阳,以防御匈奴南下侵扰。

韩王信本是战国韩襄王的后裔。楚汉战争期间,他随从刘邦击破项羽所立的韩王昌,因而立为韩王。那时韩王信的封地,北近巩、洛,南迫宛、叶,在今河南西部一带。这里地处关中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刘邦不愿这位异姓诸侯王占据腹心之地,将他改封边地去对付匈奴。

这对于韩王信来说,实际是一项守边的苦差使,尤其要对付匈奴的军事进攻,更有难言的苦衷。于是,韩王信上书刘邦,声称封国与匈奴为邻,经常受到骚扰,而晋阳离边塞太远,请求将都城北迁马邑(今山西朔县)。刘邦表示同意。

这年的秋天,冒顿单于率兵南下,图攻马邑。韩王信几次派人去匈奴,要求撤兵,以便求得和平的解决。汉王朝闻讯,一面发兵前往救援,一面怀疑韩王信有二心,曾派人责备他。韩王信唯恐遭遇杀身之祸,于同年九月投降匈奴。冒顿单于乘胜引兵南下,越过句注山(今山西宁武东),向太原郡进军,直到攻下晋阳为止。

高祖七年(前200)冬,刘邦得知韩王信投降,亲自率军征讨,在铜鞮(今山西沁县南)大破韩军,斩杀韩将王喜,韩王信逃往匈奴。

类似以“谋反”的罪名,削夺其封号的,还有赵王张敖。张敖在张耳死后,继立为赵王,以刘邦长女鲁元公主为王后。他生性懦弱,为人谦恭。高祖七年(前200)十二月,刘邦大败平城,途经赵国时,张敖以子婿之礼相迎,却遭到刘邦侮辱谩骂。赵相贯高、赵午不能忍受刘邦的无礼,登时勃然大怒,声称要杀刘邦,为赵王出这口气。张敖当即咬破指头,以血指表示永不背汉,劝阻贯高别再胡言。

贯高企图谋杀刘邦之事,后来被他的仇家告发。刘邦下令逮捕张敖、贯高等人。贯高受到严刑拷打,只承认他是主谋,否认张敖参与此事。刘邦只好赦免张敖出狱,却削夺他的王爵,废为宣平侯。贯高最后自杀身亡。

至此,汉初所立八个异姓诸侯王,被削夺封国封号的已有四人。臧荼、韩王信因谋反、叛逃确有实据而除其封国;韩信、张敖以莫须有的罪名而夺其封号。

万字长文详解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国通史连载99

04、陈豨造反,韩信被吕后顺势灭族

对于楚王韩信,将他贬为淮阴侯,只是暂时的措施。时隔五年,刘邦在平定陈豨叛乱的过程中,即以涉嫌谋反的罪名,先后杀了韩信和彭越。

韩信自从被削夺封号之后,这位功勋卓著的汉家将领,随即被强制移居长安。他以为刘邦忌恨其才能,终日快快不乐,从此常称病不朝。但刘邦对他的“关照”却是不少。有一次,刘邦与韩信论及诸将统兵的能力。刘邦问他:“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只能带十万。“刘邦又问:“你能带多少?“韩信说:“我多多益善。”

刘邦取笑说:“多多益善,为何被我擒获?“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善于带将,这是我被擒的原因。”

这一席绝妙的对话,多少道出了刘邦与异姓王之间微妙的关系,也充分表现了韩信居功矜能的思想。当边将陈豨叛乱事件发生之后,他终于陷入了悲剧性的绝境。

陈豨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兵于宛朐(今山东东明南),后来率兵随刘邦入关。西汉建立后,又随军平定燕王臧荼的谋反,被封为阳夏侯。高祖七年(前200)冬,刘邦从平城撤兵,因北部边地局势紧张,乃以陈豨为代相,监赵、代边兵,统率这个地区的军队。

陈豨上任前夕,曾与韩信辞别。韩信拉着他的手,将左右屏退,一起步入庭中。韩信对陈豨说,“公之所居(指赵、代),天下精兵处",如果起兵叛汉,“吾为公从中起(做内应),天下可图也”。陈豨表示遵命照办。

陈豨到了代地,招致大量门客,而且待门客不拘礼数。有时他途经赵国,门客随行者千余乘。赵相周昌见陈豨的宾客如此之盛,又在外统兵多年,唯恐图谋不轨,便将情况告诉刘邦。经过反复查验,果然发现他的门客有不法行为,而且多与陈豨牵连。陈豨十分恐惧,暗中派门客与韩王信的部将王黄、曼丘臣取得联系。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又与王黄等发动叛乱,并自立为代王,发兵攻打赵、代地区。

陈豨起兵反叛,刘邦亲自率军征讨。高祖十一年(前196) 冬,汉军击杀陈豨部将侯敞、王黄于曲逆(今河北完县东);又击破陈豨部将张春于聊城(今山东聊城),斩首万余。

与此同时,周勃率军取道太原,进攻代地,大破韩王信、陈豨、赵利军于楼烦。还生擒了一批叛军将领,平定雁门郡、云中郡二十余县。同年十二月,刘邦攻下东垣(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 击败守将赵利,陈豨叛乱宣告失败。

刘邦回到洛阳,立子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翌年十月,周勃、樊哙定代地,杀陈豨于当城(今河北蔚县东北)。

刘邦征讨陈豨,韩信称病未从。韩信私下派人告诉陈豨,"弟举兵,吾从此助公',并与家臣共谋,准备假传诏书,"赦诸官徒奴" ,乘夜间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

韩信部署停当,只等陈豨回报。高祖十一年(前196)春正月,没等韩信的部署付诸实施,他的舍人因得罪韩信,被韩信囚禁并准备杀他,于是舍人的弟弟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

吕后对此深信不疑,原想召韩信进宫,又担心韩信不肯从命。因此,吕后与萧何共谋,诈称刘邦平叛得胜,陈豨已经被杀,令列侯群臣进宫庆贺。

萧何唯恐韩信不听,还亲自诱骗韩信入宫。结果韩信进宫庆贺,吕后立即下令将他逮捕,并杀于长乐宫钟室。最后,韩信被夷灭三族。

关于韩信谋反被杀一事,《史记》、《汉书》记载甚详,其中确有可疑之处,历来史家看法不一。然而,从刘邦击败陈豨归来,对韩信被杀表现“且喜且怜" 的态度看,剪除异姓王是早就预定的决策。

异姓王作为汉初一种政治势力,它所拥有的兵力及封地,与刘邦要实施的“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的基本国策相悖。汉初消灭异姓诸侯王,正是实施这一基本国策的前提。这是巩固汉室统治的需要。韩信作为实力最大的异姓王,即使不以谋反罪被杀,也将以其他形式予以剪除。他的死存在某些疑点,也就不难理解了。

继韩信被杀之后,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几个主要的异姓王,都因谋反罪先后被 杀。如果说韩信之死还有疑点,那么彭越被杀,则分明是诬加的罪名了。

万字长文详解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国通史连载99

05、轻信吕后,彭越被剁成肉酱!

刘邦在讨伐陈豨时,曾征兵于梁,梁王彭越因病未从,由其他人领兵去邯郸。刘邦为此大怒,派人责备彭越。彭越害怕了,想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加以劝阻,认为彭越开始不随从平叛,受到责备以后再去,到那里将被刘邦擒获。他劝彭越不如起兵反汉,但遭到了彭越的拒绝。

当时,因梁太仆有罪,逃到刘邦那里,告发彭越与扈辄要谋反。刘邦派人捕拿彭越,把他囚禁在洛阳。经过官府审讯,确认彭越犯有谋反罪,要求依法论处。刘邦免他一死,削去王号,贬为庶人,并发配到蜀郡青衣。

彭越在贬配途中,行至郑县(今陕西华县)时,遇到吕后要去洛阳。彭越在吕后面前,自言无罪,表示愿意回老家昌邑。吕后答应彭越的请求,就带着他一起去洛阳。谁知这又是吕后设下的圈套,她到达洛阳,立即劝刘邦斩草除根,处死彭越。她埋怨说,将彭越这样的厉害人物徙配蜀郡,等于给大汉留下后患。

于是,吕后设谋,派人告发彭越再一次谋反,廷尉开奏请以灭族论处,刘邦准奏。高祖十一年(前196)三月,彭越以谋反罪被杀,在洛阳枭首示众,夷灭三族,并碎其肢体成肉酱,分送各诸侯。

彭越死后,梁大夫栾布从齐地回来,要求收祠彭越头颅,几乎被刘邦下令烹死。栾布表示愿进一言再死,他指出当年刘邦被困彭城,大败荥阳、成皋之间,项羽所以不能西进,只因彭越在梁地游动作战,与汉军配合,才拖住了项羽。当时彭越举足轻重,投向楚军则汉破,投向汉军则楚破。垓下决战,没有彭越,项羽不亡。汉朝建立后,彭越封为梁王,也想传之万世。如今征兵于梁,彭越因病未行,就怀疑他谋反,而谋反证据不足,便以小过处死他,恐怕功臣将人人自危。

栾布对汉初除异姓王的分析,无异揭露了刘邦“家天下”的用心,也暗示它将迫使其他异姓王起而反抗。后来局势的发展,果然如栾布所料。

万字长文详解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国通史连载99

06、兔死狐悲,英布愤而起兵

韩信与彭越相继被杀,在异姓王中引起一片恐慌,尤其英布更加惶恐不安。

英布原是项羽得力的将领。楚军所以屡战屡胜,号称“功冠诸侯”,使诸侯兵无不服属,这与英布骁勇善战、常常以少胜多是分不开的。后来英布背楚投汉,不仅解除汉军南翼的威胁,对改变楚汉力量对比,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高祖四年(前203)七月,刘邦立英布为淮南王,共同对付项羽。四个月后,英布与刘贾入九江,举九江兵与汉军会于垓下,在垓下决战中发挥过作用。

汉朝建立之后,英布继续封王淮南。

高祖十一年(前196), 吕后捕杀韩信,消息传来,英布十分恐惧。过了几个月,吕后又设谋杀彭越,并碎其肢体为肉酱,分送各诸侯。当时正在打猎的英布,见到彭越的碎尸,更加惶恐。他意识到自己可怕的结局即将降临,便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暗中派人调集兵力,窥视旁郡的动向,以对付可能发生的事情。

英布所作的军事部署,不久被他的属僚告发了。告发者叫贲赫,官为中大夫。贲赫逃离淮南,赶到长安,上书告英布谋反事。刘邦一面把贲赫扣留起来,一面派人调查英布的情况。

英布因贲赫逃跑,早已怀疑他泄露机密,如今汉朝又派使者来调查,更加重了英布的疑虑,遂族灭贲赫家,公开起兵反叛。

英布起兵反汉,显然与韩信、彭越被杀密切相关。促成英布果断起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英布认为刘邦年老厌战,不可能亲自东征。汉朝其他的将领,韩信和彭越已经被杀,剩下的将领都不可怕。可是他错误估计了形势。

英布起兵之后,首先东击荆王刘贾。刘贾是刘邦从父兄。当年刘邦还定三秦,刘贾进击塞王司马欣,平定关中东部地区,后来又随刘邦东击项羽。高祖三年(前204), 刘邦兵败成皋,驻军修武的时候,曾派刘贾率两万人,渡白马津,入楚地协助彭越,烧楚军粮草,断了项羽的粮饷。不久楚军回击刘贾,他坚壁不战,与彭越联合对付楚军。

高祖五年(前202), 刘邦追项羽至固陵,刘贾率军南渡淮水,包围寿春(今安徽寿县)。又派人诱招楚大司马周殷反楚归汉,并举九江兵迎英布,一起参加垓下决战。西汉建立前夕,临江王共尉不降,刘贾奉命将九江兵,与卢绾击共尉。

刘贾立了不少战功,高祖六年(前201)春,刘邦削夺韩信封地,将楚国一分为二,立刘贾为荆王,又立同父少弟刘交为楚王。

在汉初的同姓王中,刘贾从军数年,经历过大小战役,有一定军事才能。但是,他毕竟不是英布的对手,英布进攻淮东,刘贾率军应战,很快就败下阵来。刘贾败走富陵,英布紧追不舍,就在那里被英布军所杀。

英布击杀刘贾后,又渡过淮水,进攻楚国。楚王刘交发兵迎战,双方战于徐县(今江苏泗洪南)、僮县(今安徽泗县东北)之间。楚军分兵为三,企图借以相互救援。结果英布击破其中一军,其余两军随即溃败,刘交逃入薛县(今山东滕县南),于是英布举兵西进。

刘氏子弟接连败北的事实,证明刘邦所谓“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以同姓子弟取代异姓王,作为拱卫汉室的"藩翼",不过是他实现“家天下”的托词。

刘贾、刘交这两个"藩翼”起不到拱卫皇室的作用,迫使刘邦不得不带病亲自东征。

英布起兵反叛之时,刘邦正染病在身。他本想派刘盈领兵征讨,无奈吕后从中作梗,使这位皇太子得以袖手旁观。当时,有人为吕后出主意说,刘盈位居太子,如果将兵有功,无法进位加封;倘若统兵不力,将从此受祸,不如劝说皇上带病亲征。

吕后果然在刘邦面前哭哭啼啼,声称英布乃天下猛将,善于用兵,非一般将领 所能对付;而且那些将领与皇上是同一辈人,让太子指挥老将,如同使羊将狼一样,怎能指挥得了。

吕后的哭诉,闹得刘邦无可奈何,只好带病亲征。

刘邦下令赦免死罪以下的刑徒,令从军征讨,还征发诸侯兵参加平叛。与此同时,又命令刘盈留守长安,监关中兵。

高祖十 二年(前195)十月,刘邦率军东征,与英布相遇蕲县(今安徽宿县南)之西。那时英布兵精善战,锐气正盛,于是刘邦在庸城 坚壁固守,以挫其锋。

两军形成对垒相望,呼应可闻的局面。刘邦遥问英布:“何苦反叛?“

英布挑衅说: “想当皇帝!”

刘邦一听,怒不可遏。双方经过激战,英布兵败南逃。他渡过淮水,几次想阻止汉军前进,但都没有成功。英布无法挽回败局,只好带着百余人逃到江南。

刘邦令别将追击,又破英布军。英布在军事上连连受挫,长沙王吴臣派人诱骗他,伪称要跟英布一起逃往越地。英布信以为真,乃随吴臣来到番阳(今江西波阳东北),结果被番阳人杀于兹乡民舍中。

至此,韩信、彭越、英布这汉初三个最有实力的异姓王,先后都被剪除。

万字长文详解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国通史连载99

07、发小卢绾心惊胆战,被迫逃亡匈奴

英布死后不久,燕王卢绾也逃亡匈奴。

卢绾的父亲与刘邦的父亲是好友,卢绾和刘邦自小一起玩,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早年随刘邦起兵沛县,又入汉中任将军,常随侍刘邦左右,是刘邦的近侍亲信。楚汉战争时期,卢绾官至太尉,跟随刘邦东击项羽。后来项羽败亡,临江王共尉不降,卢绾奉命与刘贾击共尉,被封为长安侯。 高祖五年(前202)七月,燕王臧荼谋反,刘邦率军亲征,卢绾随军讨伐。九月,臧荼兵败被俘,刘邦立卢绾为燕王。

高祖十一年(前196)秋,陈豨起兵反代,刘邦率军亲征,在邯郸指挥讨伐。卢绾配合汉军作战,从东北方向袭击叛军。陈豨经不住两面夹攻,派王黄求救于匈奴。

当时卢绾也派张胜去匈奴,企图阻止匈奴出兵帮助陈豨。张胜到了匈奴,原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也逃亡在匈奴。臧衍利用汉朝与异姓诸侯王之间的矛盾,大施反间计,竭力拉拢张胜,并通过张胜离间燕国与汉朝的关系。

臧衍煽动说,燕王卢绾之所以器重张胜,是因为张胜熟悉匈奴的事务。燕国所以久存,是由于诸侯反汉,兵连不决的缘故。一旦陈豨失败,就该轮到燕国,包括张胜在内,都将成为阶下囚。只要燕国暂缓攻灭陈豨,并与匈奴联合,就可以保住燕国。张胜果然中计,乃私令匈奴兵进攻燕国。

张胜的举动引起卢绾的怀疑,以为他要联合匈奴谋反。于是卢绾上书刘邦,请求将张胜灭族。不久,张胜回到燕国,向卢绾解释说这是卢绾的自保之术。卢绾恍然大悟,立即找个替罪羊,使张胜免遭灭族。

卢绾一面让张胜继续与匈奴取得联系,一面派人使陈豨继续在边地反汉,造成兵连不决的局面。

高祖十二年(前195)十月,陈豨兵败被杀,他的裨将投降,卢绾与陈豨通谋一事,也被揭发出来。刘邦召卢绾入朝,卢绾称病未行。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到燕国迎接卢绾,并调查卢绾谋反事。卢绾惶恐不安,闭门不见,他的左右亲信,也都躲藏起来。

审食其回到长安,据实将情况上奏,刘邦更加愤怒。同时,又从投降的匈奴人那里,知道张胜作为燕使,正逃亡在匈奴。刘邦认定卢绾谋反属实,即派樊哙率军击燕。

汉军击燕未果,刘邦却先死了。卢绾得知消息,便率领数千人,逃到匈奴去了。匈奴封他为东胡卢王,大约一年以后,卢绾死在匈奴。

汉初剪除异姓诸侯王,前后持续了七年时间。围绕这个问题所展开的斗争,并非从根本上消灭分封制,而是为刘邦实现“家天 下”铺平道路。其结果只是消灭一批异姓王,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批有恃无恐的刘姓子弟。

后来一些同姓诸侯王联合起来,公然与汉朝中央兵戎相见,给汉代社会带来无穷的后患。

同时,由于剪除异姓诸侯王的斗争持续时间较长,汉初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之中,以至延缓了汉初政策的转变。

万字长文详解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国通史连载99

08、长沙传国,南越称臣,难得善终的异姓王

刘邦在剪灭异姓王的过程中,又立了五个同姓诸侯王。先后受封的同姓王有: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吴王刘濞、淮南王刘长等。

刘恢、刘友为庶出皇子。高祖十一年(前196)三月,梁王彭越族灭,即以其封地立刘恢为梁王。又立刘友为淮阳王。

刘濞是刘邦的侄子。他的父亲刘喜,于高祖六年(前201), 立为代王。后来匈奴攻代,刘喜弃国逃到洛阳,被贬为郃阳侯,刘濞封为沛侯。

英布起兵反叛时,刘濞年仅20岁,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刘濞跟随刘邦平叛,以骑将击破英布军,立下了战功。当时荆王刘贾被杀,无后嗣国,遂以其地立刘濞为吴王。

刘濞受封之后,刘邦见他一副反相,心里很后悔。他对刘濞说,“天下同姓一家,慎无反”,刘澡表示“不敢"。

刘长是刘邦的少子。其母赵姬,原是张敖的小妾,后伺候刘邦怀孕。张敖被贬后,赵姬以怀刘邦之子名求见吕后。吕后将之下狱,产子后在狱中自杀。

刘长自幼失母,刘邦指定由吕后抚养。高祖十二年(前195),刘邦击灭英布,立刘长为淮南王,当时年仅3岁。

此外,高祖十二年(前195)二月,燕王卢绾谋反,刘邦派樊哙将兵击燕,又立皇子刘建为燕王。这是刘邦分封的最后一个同姓诸侯王。

至此,在高祖时期,前后共立九个同姓诸侯王,在分封的过程中曾有某些变化,其分封及改封的情况,大致如下:

高祖六年(前201)正月,立弟刘交为楚元王。

高祖六年(前201)正月,立从父兄刘贾为荆王。刘贾被杀后,高祖十二年(前195)十月,改荆为吴国,立兄子刘濞为吴王。

高祖六年(前201)正月,立子刘肥为齐悼惠王。

高祖六年(前201)正月,立兄刘喜为代王。七年,刘喜弃国自归,贬为郃阳侯,立皇子刘如意为代王。高祖十一年(前196) 正月,又改立子刘恒为代王。

高祖九年(前198)春正月,原赵王张敖废为宣平侯,徙代王刘如意为赵王。

高祖十一年(前196)三月,立皇子刘恢为梁王。

高祖十一年(前196)三月,立皇子刘友为淮阳王。

高祖十二年(前195)二月,立皇子刘建为燕王。

高祖十二年(前195)十月,立皇子刘长为淮南王。

这些诸侯王国北起燕代,南至江淮以南,东及于海,主要分布在东方,几乎取代了主要异姓王的封地。

汉初所立八个异姓诸侯王,到刘邦晚年,其中有七人因谋反罪而被杀被废,或者逃亡。他们是:燕王臧荼、韩王信、赵王张敖、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剩下的异姓王,只有长沙王吴臣、闽越王无诸。

吴臣之父吴芮,原是秦朝的番阳令,人称番君。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当时率众起义的英布,以其众数于人往归吴芮。吴芮以女嫁英布,并率越人举兵响应。刘邦义军进攻南阳时,吴芮的部将梅鋗,曾与刘邦联合攻取析县(今河南西峡)、郦县(今河南南阳市北)。

项羽分封诸侯王,因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随从入关,所以被立为衡山王。西汉建立之初,吴芮徙为长沙王,都于临湘(今湖南长沙)。一年后吴芮死了,子吴臣嗣为长沙王。直至汉文帝时,共传国号五世,后来因无嗣国除。

在汉初非刘氏不王的政策下,吴臣作为异姓王未被剪灭,而且允许传国号数世,确实是得天独厚了。

吴臣所以得到特殊的恩宠,主要原因在于长沙王势弱力小,对汉朝唯命是从。汉朝对这样一个地处边远的弱小的异姓王,自然没有必要大动干戈加以剪除,反而可以利用它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不仅对长沙王如此,对地处东南沿海的闽越王,也同样未加除灭。

闽越王无诸和摇,原来是秦朝闽中郡的郡长。他们曾率越人归附番阳令吴芮,参加反秦的斗争,后来又助汉击楚。刘邦即位之初,立无诸为闽越王,统治闽中故地。刘邦剪除异姓王,闽越王地处边远,也没有被除灭。不仅如此,惠帝三年(前192), 汉朝追论闽君摇的功劳,又立为东海王。

此外,汉朝对割地称雄的南越王,则采取怀柔政策使之臣服。早在秦始皇平定南越时,曾以其地置桂林、象、南海等三郡。当时南海的郡治,设在番禺(今广州),以任嚣为郡尉。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中原群雄争立,任嚣企图兴兵阻断交通南北的新道,凭借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以及南迁汉人的支持,建立一 个拥兵自守的割据政权。但是,任嚣的计划未及实现,却先病得奄奄一息。他在病危之际,特召所属龙川县令赵佗,令行使南海郡尉的职权。

任嚣死后,赵佗传令关闭横浦(今江西大余南)、阳山(今广 东阳山西北)、湟溪(今广东英德)诸关,阻断通道,聚兵自守,果然按任嚣的意图行事。同时,又诛杀秦朝所置长吏,任命他的属僚为郡县官吏,还击并桂林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了一个割据政权。

赵佗原是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秦南征岭南时,他奉命将兵屯戍南越,对开发岭南地区,起过一定的作用。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之后,治理岭南地区“甚有文理”。尤其在处理南迁的中原人民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改变越人“好相攻击“ 的社会习俗,以及促进中原人民与当地居民共同开发岭南地区方面, 政绩显著。

为了加强对这个地区的统治,高祖十一年(前196)五月, 刘邦派遣陆贾去岭南,立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使和辑百粤”,并与长沙王的封国相连,成为汉朝南疆的门户。

从此南越回归汉朝,赵佗成为南方另一个异姓王,与汉朝的关系密切,双方的经济往来相当频繁。当时中原的铁器,是输往南越的重要商品,尤其兵器和农具,无论数量或种类,都大幅度地增长。这些铁农具的大量南运,对于改变岭南的落后生产状况,无疑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随着铁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跟它相关的牛耕技术也发展起来。那时候,中原的耕牛和马羊,是输往南越的另一种重要商品。铁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岭南社会生产的发展。此外,输往南越的商品,还有生活用具之类。

南越输入中原的商品,主要是当地的土特产。其中包括药材、海产、矿物、木材、果品,以及珍禽异兽等。

总之,自秦朝以来,中原人民大量移徙岭南,与当地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对边疆地区的开发起了一定的作用。汉朝继秦之后,对拥兵自守的南越王实行怀柔的政策,使之回归汉朝,从而加强岭南与中原的交往,促进了汉朝边陲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秦汉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