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升上小学后,经常产生一些让家长无奈的错误。而孩子们摇头晃脑的背九九乘法表,做一道又一道的计算题,错误还频频出现,不少家长手足无措,甚至一气之下抬手打骂。 而实际上,小学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一些基础性内容,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毕竟孩子正在经历数学思维从无到有的阶段,根据天赋不同,孩子的进展也不同。 今天就教给大家五个小方法,让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重视计算 数学的计算就像英语的单词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高楼大厦的地基。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的时候,可以先从简单的口算做起。 不过这个时候不要迷信什么外界的心算神算班,而是应该反复的加强基础题目的联系,让孩子的口算速度一点点提升,培养数学思维才是最主要的。 就像是健身一样,健美身材不是一天就可以练成的,需要持之以恒。 生活中多运用 小学的数学实际上也是我们日常最常应用的数学,而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参与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运用中,对于孩子的学习兴趣,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上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买水果的时候让孩子帮忙计算价格,然后给孩子钱让孩子交给店家,并且提前计算出店家应该找的钱。 而这些点点滴滴,久而久之就能让孩子锻炼出逻辑思维,并且让孩子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解决很多的问题。 主动预习 预习是各个科目都十分重要的一环,而数学更是如此。 最重要的是,数学的预习可以让孩子简单的了解即将学会的内容,由于有的小学教学速度偏快,孩子不能一股脑完全吸收,那么预习相当于提前学习了一遍。 而不明白的地方,让孩子带着问题上学学习,课后询问老师,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彻底吸收。 勤思考,举一反三 很多孩子对于公式、性质、法则等张口就来,但是对于实际的问题,却又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解决。 而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应当帮学生疏导解题思路,将问题一点点拆开来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先从哪里入手。 例如: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两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很多的知识面,孩子看了后就无从下手,所以孩子往往不知道应当如何去计算。 但是从解题思维上分析,就很一目了然。 从题目入手,已知去掉了2厘米后,长方体变成了正方体,那么意味着,去掉的表面积,就是一四个高为2厘米的长方形。根据面积公式反推算,就知道底边的正方形的边长。而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就知道了正方形的体积。 即:48/4=12,是一个被去掉的长方形的面积、12/2=6,是被去掉的长方形的另一条边长,也就是正方形的边长。而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为6,那么正方形的体积就是6*6*6=216(立方厘米) 所以,在小学的问题中,家长更重要的作用是教给孩子思维和启发。 建立错题本 错题本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够让孩子考试前复习易错点,更重要的是,能让家长和孩子知道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弱势。 有的孩子擅长几何,有的孩子擅长数列。而这种不同,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孩子针对性的去补强。 而错题本的存在,就是将孩子的错误分门别类的整理好,集中统一的发现孩子的问题所在,这无论是小学,乃至初中高中都是十分良好的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