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新思想、走进新时代” 学工干部读书征文比赛获奖作品连载(九) 二等奖 张楠 人生不算长,读过的书不算多,《傲慢与偏见》算是一篇任何时候想起,都能让人会心一笑的佳作。如果要将我读的所有文学作品比喻成一份中西合璧的旷世盛宴的话,《傲慢与偏见》就是浇着巧克力蜂蜜,点缀着樱桃的朗姆酒蛋糕。精致、甜美、韵味清丽绝伦。 它不像《简爱》《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直接以剧中人物命名,开始读起来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不就是普通的英国小乡绅一家人吗?哪里有傲慢,哪里有偏见,不禁让人心生疑惑。但是语言诙谐,描写生动,将十八世纪末英国乡镇生活描写的十分到位,如何生活,如何社交,让人感叹英国不愧是信仰绅士风度的国家,处处都流淌着礼仪和骄矜,值得细细的读下去。慢慢的,主线就出现了,伊丽莎白这样黑眼睛的聪慧睿智的美丽姑娘生动的越于纸上,和文中另一条主线——伊丽莎白的姐姐和贵族青年宾利的爱情故事交织并行。 伊丽莎白对男主角达西有偏见是情理之中的,达西确实做了许多让人产生偏见的事。从一开始,达西的骄傲和矜持就给伊丽莎白带来了一段趣谈:舞会上,伊丽莎白十分清楚的听到了达西和宾利的对话,达西那样清晰明了的表达了“伊丽莎白不够漂亮,不足以让他邀请她跳舞”这样的想法,当时的伊丽莎白虽然处处表达并没有放在心上,把这段内容当做一个趣谈,讲给知心好友听,但是却不由自主的对达西产生了偏见。看着伊丽莎白,让我不禁莞尔,多么可爱、多么生动的姑娘!从古至今,哪个女孩子是不爱美的呢?名誉、赞美都是不可或缺的,伊丽莎白那样的聪慧,自然能够明白对她美貌的赞扬是几分真几分假,可以不当真,面对这样明白的贬低,她心中当然是希望自己能够豁达的一笑了之,也确实做到了把这段事情当做笑话,这多少竟有些所谓的“高端黑自己”的萌点,却忽略了她内心中对达西的偏见的产生。 然而达西的傲慢也是理所应当的。他年轻、漂亮、高大、聪慧、博学、健康、富有,母系亲属是贵族,生活条件优渥,可以说拥有了一个青年对自己所有的想象,这当然是物质方面,另一点就是他的教育。他从小被父母教育,如何待人处事,都是从骄矜的角度出发的,所以尽管达西性格是温和的,心底是善良的,对亲人是友善的,也会因为他做事的方式,让新接触他的人对他产生偏见。 这也难怪,谁都喜欢懂礼貌又谦和的人,没人愿意拿自己一片好心去贴别人的冷屁股,达西优渥的生活条件,更会给别人形成他骄傲自大、冷若冰霜的的评价。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绅士的达西在一个舞会上不经意间爱上了乡绅的女儿伊丽莎白,达西的好友宾利与伊丽莎白的姐姐简两心相吸,关于爱情、关于礼仪、关于认知的故事,一点点展现开来,鲜活的人物上演这自己的喜怒哀乐,最后伊丽莎白和达西终于抛开误会,坠入爱河;宾利与简也克服重重阻碍,喜结连理。 其实整个文中,最让人觉得妙的,就是伊丽莎白的母亲班纳特太太。每次看到她,都不禁嘴角上扬,她有些疯癫,有些狂狼,有些敏感有些彷徨,她每一句都是戏,每一处都很夺目,就是因为她各种大胆的不切实际的想象,把自己的女儿赶鸭上架般的引荐于人前,才成就了简与伊丽莎白这两段好姻缘。细细回想,是不是能从班纳特太太身上看到一点点熟悉的感觉?没错,自己母亲的影子。就是那样,为了自己的儿女,整天发愁。思维跟不上年轻人,却又固执的厉害,总想要别人知道自己的女儿有多么优秀,看不到自己女儿的缺点,丝毫不顾及一个优雅的少女本身的羞耻心。可是,这何尝不是母亲?一个慢慢的失去了青春美丽的母亲,是每个人都有的,有一点点聒噪,有一点点烦人,有一点点喜怒无常,但是那么真实,那么可爱的母亲。她一开始生达西的气,连达西那样好的外在条件都不能让她改变想法,就是因为达西得罪了自己的二女儿伊丽莎白,后来对达西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也是因为自己的女儿承认和达西心心相映,这不就是母亲吗?一个爱屋及乌的母亲。 傲慢与偏见的误会都解开了,是个欢喜的结局,但是一个好的小说,并不单纯是让人看着觉得热闹就可以,更多的是要让人能够有深思的机会,去反观他人反观自身。 整个故事中,有这样几层思想,第一就是最为人理解的对自由爱情的讴歌,对人性真善美的弘扬。伊丽莎白和简,都是自强、自律且心地善良对人温柔的优良淑女,宾利和达西也是行为正派,品格高尚的绅士,所以他们的优点,给命运相连的人眼里注入了光明,彼此之间虽然有误会,但是都因自身坚韧不弃的意志和优良的品德,使他们最终走向了冰雪消融,幸福美满的终点。但是故事中其他溜奸耍滑的人,也受到了相应的可笑结局:作为唯一一个反派人物的威客汉姆,为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矛盾激化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威客汉姆是一个徒有其表好吃懒做且心怀鬼胎的人,他的父亲侍奉于达西的家族且广受赞誉,但是威客汉姆则是一个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一心只想着如何歪门邪道的搞到钱爱供他挥霍,为此他连哄带骗的从达西手中套钱,甚至怂恿达西的妹妹和他私奔,败露之后远走他乡,去了民兵团服兵役,在伊丽莎白的家乡和男女主角相遇。他凭借出色的外表和如簧巧舌,哄的乡里乡亲对他赞誉不断,一边赞美自己一边不露声色的贬低达西,接近伊丽莎白,却又游走在其他拥有财产的女性中间,最后欠了一大笔债,顺道拐带这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私奔。总之是厚颜无耻坏事做尽,恶人自有恶人磨,他的拜金最终让他屈服于金钱,取了伊丽莎白浪荡的妹妹莉迪亚,而只图贪玩享乐的莉迪亚,在嫁给花花公子后,不得不面对被自己一手毁掉的人生。好人有好报,天道好轮回,总是教育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高洁,应该秉承高尚的信念走在人间。 人们说,《傲慢与偏见》写了四种爱,但是确切来说,我看到的只有三种:一种是肉欲之爱,就是威客汉姆与莉迪亚;一种是物质之爱柯林斯和夏洛特;一种是伊丽莎白姐妹和宾利、达西的美满之爱。对于爱情的描写,反映了人性的本质,无论是对物质、对表面的肉欲,都是爱情的劣化产物,只有经济、智慧、面貌、理念都健全的人所拥有的爱情,才应当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爱情,是通俗的由面貌、金钱等表象物质出发,上升到精神层面也就是智慧和理念,才是完满和幸福的。现阶段的青年男女,世界观大有不同,多数是表象派,也就是“颜控”,有一种说法叫“颜值即是正义”这种说法未免荒唐可笑,纵观近几年的社会百态,我们可以看到,因为颜值,多数粉丝选择原谅自己吸毒的偶像,多少人支持破坏他人婚姻的第三者,颜值之爱只是停留于表面的一种肉欲的冲动,是浅薄且不经一击的,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颜值最终会走向衰退,而精神层面的丰满与否,将决定人是否依旧拥有魅力。物质之爱也是如此,“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这是委婉的笑贫不笑娼,当然,还有一句话叫做“求仁得仁”,相对于肉欲之爱,物质之爱一样的浅薄,但是却更为稳定,毕竟物质的缔造者也许会是一个精神层面饱满的人,物质的丰富也不会轻易的衰败,这种爱情,也许可以走的更加长久。 寓教于乐,在诙谐的故事中,品味人生百态,虽然所处时空不同,我们不是十八世纪的英国乡村,我们收的教育不是贵族绅士的传统,而是富强民主爱国等,然而,对爱情这样一种人生来就会渴求的精神交流是同样的。真正的爱情是美丽的,是人性的闪光,值得人类为之追求,为之努力,也同理,虚伪浮夸的爱,应在理性的引导下,破除迷障。 《傲慢与偏见》中可以告诉我们的东西还很多,比如如何谦虚待人,如何吸取他人所传达的意见,如何勇敢的面对人生,紧握自己的幸福等,但是说来说去,只要这个故事,可以给自身带来反省,引导自身更加完美,哪怕只有一点点,就足够了。我想,《傲慢与偏见》已经足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