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长峰从12月开始的几个月被称为年报季,上市公司在最近几个月里可能不会再有公告了,直到年报发布。 所以,对大家来说,发掘到预期差、信息差,就有了可能。这也是大家这一段最主要的工作。 峰哥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会尽量给大家排排雷,提示一下风险,尽量让大家少亏点钱,开开心心回家过年。 上周聊了一下海螺水泥的周期,今天来聊一聊格力电器的忧伤。 关于格力电器,以前峰哥曾经覆盖过,但是时间有点久远,内容也比较通俗简单,所以这里就不再放出来了。 以往,说到格力,我都是从积极的观点说的。所以今天,我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聊聊格力,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看法! 有任何看法,欢迎给我留言。 一、销售返利高招 对比格力与其他友商,格力在销售模式上非常有特点,经销商的作用更加突出。突出到什么程度呢?格力甚至给了经销商们将近10个点的股份。 在对经销商的激励方面,厂商一般采取销售返利的模式,按经销商销售额的一定比例给经销商进行返利。 厂商会计处理方面,一般来说会以全额确认收入,同时按预计比例计提销售费用(资产负债表体现在其他流动负债)。 于是这里便有了个问题:为什么不直接给经销商便宜点,而非得用返利形式呢? 就格力而言,格力往往在下半年(即新的冷年)开始让经销商为第二年旺季进行备货,而这么做起码有两个好处。 其一,经销商全额付款体现为格力的预收款,可以有效改善现金流,占用下游款项;其二,经销商备货量可以使格力了解下游需求,从而可以在淡季时进行生产,有效平衡淡旺季产能波动,降低成本。 高,实在是高! 反映到报表上,格力下半年销售返利金额会大幅上升,同时毛利率及销售费用率会同时上升(收入方面格力也非常另类,下半年本为淡季,但收入更高)。到了上半年,销售返利力度减少,毛利率及销售费用率同时下降。 二、平滑利润嫌疑 关于销售返利,有一种说法是格力在平滑利润。 即,业绩好的时候比正常情况多计提一点销售返利(销售费用),待业绩不好的时候便可以少计提一点。考虑到格力销售返利余额高达600亿,因此可以认为其隐藏的利润非常大(未付现销售返利确认了高达100亿的巨额递延所得税资产)。 格力电器销售返利余额的走势如下图所示: 格力销售返利余额.JPG 从走势图看,格力在2012年到2015年销售返利余额大幅上升,而2016年之后则变化不大。 这几年里面,2015年最值得说道。 由于2015年整体天气比较凉爽,所以导致空调行业销量大幅下降。尤其下半年,以美的为代表的友商们销量相比上半年又是大幅下降,利润甚至腰斩。但反观格力,下半年收入与上半年相当,利润甚至大幅提升。 为什么?靠的就是对经销商的返利承诺! 因此,如果说销售返利是格力业绩的蓄水池,那么2016年之后,销售返利不再增长,格力的业绩会不会存在水分? 三、返利比例与利润走势 业绩是否有水分我觉得可以从计提返利比例方面考虑,但由于格力销售费用明细并未单独披露返利金额,因此我直接把格力电器每半年度销售费用率进行了简单统计。如图: 格力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JPG 大家可以注意2012-2015年,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的走势出奇的一致,且往往是下半年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双高,所以这里就印证了格力的返利政策及会计处理。 2016年之后,毛利率仍然保持高位,但销售费用率逐步下降,两者之间的同步性减弱。 如果把收入、销售返利余额、利润放到一起看,可能会更有看头。如图: 格力电器收入、利润、销售返利.JPG 可以看出,2016年之后,收入呈直线上升状态,如果销售返利计提比例不变,那返利余额也该大幅上升,可实际上格力电器销售返利余额几乎没有变动。 在收入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先是销售返利余额不再增长(最近7个半年度),再是利润不再增长(最近4个半年度)。 可以说,当前格力电器情形绝对不够乐观,如果2019年年报销售返利余额下降,那2020年之后的利润就堪忧了。 即便格力使出了和2015年下半年一样的招数,实现了业绩增长,最终格力依然要面对的是不再增长的人口,以及由此导致的空调市场的真正饱和。 当人口不再增长的时候,各行各业都将面临心灵的拷问。 PS:董小姐2012年上位以来,格力总收入总是精准卡位百亿级别,2012-2018年收入分别为1000亿、1200亿、1400亿、1000亿、1100亿、1500亿、2000亿。真有意思! 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