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跃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南京图书馆原馆长 王阳明说:“唯古为学,在求放心。心苟或放,学乃徒勤”,在王阳明看来,古之圣人之学只是在于寻求不小心放逸、丢失、跑掉的良心,如果良心放掉了,那么所有的勤奋学习都归于徒劳无益矣。王阳明此论是直承孟子的。孟子有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是说做学问,做事情的最终目的和诉求没有什么其他,唯一的就是把不小心跑掉的、丢失的良心寻求回来。孟子、王阳明所论告诉我们,人之性在于良心善性。保存住人之为人的良心以及找回失去的良心构成人之修养的两个方式。你能存住固然很好,但如若跑了也不要灰心丧气,自暴自弃,而是要尽力将其找回。 就当下的中国来说,“求其放心”可能是主要任务。因为,不少人良心已经不在自己身上了。而为什么不在了呢?根本原因是物欲、情欲、意欲太多太盛太浓。所以孟子才有“养心莫善于寡欲”之论。通俗的说,养心修身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更有效的方法的了。人的贪欲是人之气质生命中非常负面的存在。如何变化这种气质一直是包括孔孟荀以及理学家心学家在内的所有儒学的责任和使命。 人性不尽,良心不显,那么万物之性就会因此而失性,甚而遭致残害。“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中庸》语),此之谓也。这是告诉我们,天地万物的本性、生命的呈现和保持的前提是人性的呈现啊!动植物被随意的变性和任意的捕杀,正是因为人性的丧失而造成的恶果。 在人类产生之前不存在“尽物之性”的问题,更不存在“尽人之性”的问题。人相对于天地万物来说,你真的是一个迟到者。你不应有是“万物的尺度”的自骄,你不应有“为自然立法”的自傲,你不应以天地万物的中心而自居。你的伟大和高贵恰恰应体现在你的“有义”上,“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语),此之谓也。所谓“义”即知道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以及能为你的“不义”之举而感到羞愧和厌恶。你的伟大和高贵恰恰应表现在你能率先完尽你的本性,具体表现在你能“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马一浮语)。你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你才有资格说“为天地立心”。你的伟大和高贵恰恰应反映在你对人类的恻隐,对兽类的不忍,对植类的顾恤,对器类的顾惜。这就是“爱”,这就是博爱,这就是平等之爱。“博爱之谓仁”(韩愈语),“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程颢语),“仁是个温和慈爱底道理”(朱熹语),“一体之仁”(王阳明语),此之谓也。 当宇宙天地间所有的存在都按其本性的存在着,那才是一个真正的美好的“道”的世界啊!“率性之谓道”(《中庸》语),此之谓也。 我们要呼唤这样的口号:让万物各正性命,使万物各遂其性,各适其用,各素其位!让人人着!让物物着!让物物着是人的良心!让物物着是人的责任! 我知道你在看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