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古典园林:理智与情感之战

 弯刀书斋 2020-02-07

  在当前疫情控制的关键之时,当前最需大家闲赋在家。但身未动,而心可远,眼前无画景,心上有园林

  

  中西园林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性质的不同也称作园、囿、苑、园亭、庭园、园池、山 池、池馆、山庄等名,英美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 Garden等等。

  

  它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幵辟山水地貌, 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筑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而这个过程,我们传统的称之为“造园”。

  

  根据山、水、 植物、建筑四者本身的经营和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来区分,大体上可以分为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园林,中日为代表的东方园林。

  

  无论古今,中国人喜欢在雅室嘉园内品茶谈天并以"借景”的方式观赏院落里的景致,而西方人则乐于遐时在阳光普照的露天庭院里,谈天论地,这背后的差异更是体现在园林各处之中。

  中西园林的美学思想

  东方:感性派

  中国古典园林的古典园林大体有帝王宫苑和私家宅园两大类。前者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后者玲珑,如拙政园、个园等。

  

  但是其造园的思路是一致的,都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追求人与自然的相融,讲究自写意造境和“宛自天开”的效果,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达无限的境界

  

  园林建筑为求得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筑山理水”,既是对自然界里的峰峦壑谷的模拟,也是对溪流、瀑布、湖泊的艺术概括;植物也常反映着自然界众芳竞秀、草木争荣、鸟啼花开的自然景象。

  

  而在这样的场景里,古典家具既是以生活实用器出场的配角,也是风花雪月石,诗书画酒茶文化氛围的共同构建者。

  在明代,明式家具正是在文人士大夫的艺术化栖息下完成了这样的升华与诗化,自然也无法违背天人合一这一总原则。

  

  材质上,家具本身去掉外饰,“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文人们开始追求材质的纯净美,偏好自然质朴的硬木,偏好有自然山水纹理的黄花梨。

  

  造型上,对纯粹流畅的“线条美”的喜好,也从书画的白描线条、建筑上的翼角飞椽,沿袭到家具的榫卯构件、边抹阳线上。

  

  如明式家具的椅类造型中,从搭脑、扶手、腿足、牙子等等构件的线形,其起伏变化,舒展收敛、曲直刚柔,都各具神韵。

  

  

  到了边抹的线角,各类“冰盘沿”“素混面”“打洼”等手法一鼓一洼、一松一紧、一肥一瘦间,就有了或平和、或锐利、或宽厚、或精巧、或娟秀、或丰腴、或显亮、或含蓄的审美效果。

  

  

  线与面交接所产生的凹凸与光影,既增加了家具形体空间的层次感,又丰富了线条在家具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力。

  

  西方:理性美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是有残缺的,这个观点对于他们审美上的取向影响相当重要。

  

  为了达到完美的艺术,会不断地克服残缺,并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审美的一定高度,也就是一种理性形式上的美。

  

  西方艺术中的理性主义源于古希腊的理性精神,遵循事物本质的变化规律,通过逻辑推理获得结论。比如在西方的写实绘画中,画家以人体解剖学、色彩学、透视学为基础,在科学掌握比例、结构、透视、色彩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小特里亚农宫及花园规划图

  所以,西方园林力求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和谐统一,例如偏好人工平整后的平地或台地,即使是自然流动的水体,也多是具有几何开多体的水池、喷泉、渠,植物。

  而且多以人工的形式排列整齐,且通常将树木 修剪成几何形体或动物形体,把花卉和灌木修剪成地毯状的模型花坛。

  

  

  这种几何式的审美思想一直来源于顽强统治的西方文化艺术界,反应在家具上,则表现了非同一般的秩序美。

  

  西方古典家具有往往庞大的体积和厚实严密的面形,从一面的观赏到一体的观赏,层层递进。面与面之间,布局对称严谨给人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的美。

  

  巴洛克风格柜子,在镶嵌图案上使用了人物形象与繁复的植物涡卷纹饰,但整体观感依旧是方正厚实的。

  

  路易十六时期黄铜镶嵌边柜

  即使是在后期以纤细柔婉的洛可可家具,柔婉的曲面增加了,但从面板、分体到整体,依旧是几何的。

  

  东方:隔而不断

  中国园林建筑是以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赋予其无限的变化。

  

  在以小见大,即是以有限空间和景物能通过障景或预置曲折、狭窄、幽暗的小空间,创造无限空间的幻觉与感受。景观之间各自独立,避免一览无余,正所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东方的园林建筑在抬梁式木构架的限制中,多是独立功能的单体建筑,都有特定的“地位”与可以兼容的身份,其装饰的重点也在结构本身的美化、整体造型与少量的附加点缀上。

  

  体现在家具上,与西方众多的组合家具不同,中国古典家具,也可以是一物而创一景,家具与家具之间因功能而组合,但又能独自观赏。

  

  晚明江南画界文人李日华回忆少时读书亡友吴伯度园斋中,花香醉卧的情景:“伯度性豪饮,又喜以酒醉客,月下花影中,往往有三四醉人齁卧,醒乃散去。余独取屏障遮围,置床其中,甘寝竟夕。曙色动,始起坐,觉遍体肌肤骨节俱渍梅花香气中,不知赵师雄罗浮梦视此何如也。

  一床一屏障,便能造出“好梦沉酣”。

  

  像造园兴盛的晚明,这样能够方便搬运室外还有四面平桌、小翘头案、香几、杌凳、交椅、玫瑰椅之类造型简洁、体积轻巧的轻便家具。

  

  沈津在为《长物志》所作的序中也说:“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具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

  

  这既是一种简朴空灵的家具审美导向,也对家具制作提出了精工细料、质美型优的要求。

  明代家具就是这样的典范。

  

  比如这对玫瑰椅的坐板和靠背板呈面形,其余的构件都很细长,形成丰富微妙的线形,线形与线形之间也就产生了很大的虚空间。

  它既是独立一体的空间,也能和其他家具结合。

  

  而家具的使用也使得园林开放的空间能够被分割的功能分明而不至沉闷闭塞,例如架格、屏风、博古架、书架等的合理使用,都可以使得被分割的空间和谐而同一。

  

  西方:层叠递进

  无论是在东西方,无限延伸的的空间都不能给人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舒适感,因此在空间的处理上,西方同样表现出了一定的节制。

  

  但是与东方平面上叠嶂的造园手法不同的是,西方人的“藏”,则更多的是在高度上。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意大利的台地园。

  台地园一般选址在俯瞰风景优美的台地上,庄园的花园部分一般依山就势建造成台地园,台层的比例精妙,空间序列控制严谨。

  

  高度合理的台地可以将上层的部分隐藏起来,这样的隐藏通过造园师的思考利用恰当的高度藏匿着“惊喜”,又露出了希望被看到的景象,以视线控制和场景展开的手段造成奇妙的视觉效果。

  

  同时,这一点也反映对深远透视的热爱上。

  西方人人认为,这种悠长的一点透视是优雅而让人放松的。而用来形成这样透视的手法更是多种多样的。

  

  成套摆放方能配合上大空间

  体现在园林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林荫道,两行浓密的树荫,一条道路通向视线的尽头,长条草坪加以两侧列植树木,一般尽端有某些视线焦点,形成透视深远而稳定优雅的构图。

  

  西方古典家具的设计构图也是如此,家具的外部形体也追求着立面实体的雕塑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