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回家”内涵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2-07
来源:光明网2020-01-02 19:05

  “中国文明的基地,是家庭;中国人性情的养成所,是家庭;中国人魂魄的安顿之处,也是家庭……”近日,《回家》一书由红旗出版社出版,从中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了“回家”的内涵和意义。

  从内容来看,《回家》以家庭为切入点,从饮食男女到四时祭祀,从乡愁乡思到祠堂家谱,从居住空间到民俗风情,从家风家教到家国情怀,涵盖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剖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阐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作品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高度,涉及儒释道及诸子百家,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读本”,也是一本家庭生活的“百科全书”。书中有美食的味道,有节气的韵律,有建筑的光影,有祭祀的虔敬,有生死的感悟,有血脉的绵续,有乡愁的记忆,有夫妻的恩爱,有教子的良方……文字优雅,趣味横生,朴实无华,感人至深。

  该书的作者认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安详,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国富民强,不是抽象的概念,最终都体现在千千万万家庭上;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亿万个幸福团圆的家庭来支撑。

  在中国文明里,任何地方“化”人之能量,都难及家庭之一二;任何“名师”或“明师”对人性情的影响,也极不易与家庭相比肩。中国人通过厅堂的祭祀、礼教、以及种种的熙攘往来,再通过餐桌上的一粥一饭、汤羹肴馔、还有个中的人情流动,乃至于院子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升月落的光阴徘徊,把人我,把个体与群体,把当下与天地、历史都紧紧绾合在一起,才化育出一代代中国人的“精、气、神”。

  《回家》一书希望更多人回归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家的历史。回家,就是要回归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唤醒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文/李政葳)

[ 责编:丛芳瑶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