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口腔形态变化,要根据字音发声规律力求口腔形态的准确性。
2.训练口腔形态变化的灵活性,借助于口腔灵活的变化去适应字音与旋律的表现要求。
3.适当地将嘴打开,将声波通畅地到达口腔,声音要求集中、明亮。
4.中声区的训练以口腔共鸣为主。
5.练习双唇:张开—闭合—前伸—后缩—上下、左右转动交替反复练习。
6.练习舌部:前伸、后缩、卷舌—沿上齿背,向硬腭前后卷动—舌在唇齿间,左右卷动交替练习。
它的主要练声曲有:
① 1=F 2/4
5 0 5 0 ︱ 5 0 5 0 ︱5 4 ︱ 3 2 ︱ 1 — ‖
Hi hi hi hi hi
此练习先用顿音的方法,将声音唱得富有弹性,然后再用呵气和呵欠状将连音唱好。
② 1=F 2/4
565 454 ︱ 343 232 ︱1 —‖
Ma ma ma ma ma
此练习对锻炼气息下沉,咽壁立起,喉咙打开,形成正确的共鸣管道有良好的作用,练唱时注意牙关打开,保持口腔内共鸣空间,还要注意气息的支持要稳健有力,发出的声音要圆润、清晰,连贯均匀,流畅统一。
③ 1=D 3/4
3 2 1 ︱ 4 3 2 ︱ 5 4 3 ︱ 1 — — ‖
Mi ma mi ma
练习要领
a、吸气时,下降横膈膜,体会横膈膜的呼吸支持感,加强横膈膜的锻炼。
b、腹肌、两肋、腰部都要积极配合起来行动,要有兴奋的横向扩张感。
c、放下下颌,放松下巴,放平舌头,喉咙充分打开,保证喉结在低位置上的稳定,注意体会咽壁上具有振动感的音响和集中明亮的共鸣音色。
d、发声时声带的闭合要适度,嗓子不要有多余的力量。歌唱时如果声带闭合得过紧,会使气息不通畅,使声音色彩失去美感;反之,如果声带闭合不严,声门就会出现漏气的现象,声音也会变得空洞无力了。
在歌唱共鸣的训练中
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思考总结
当然也不能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
对于无论哪种歌唱方法的掌握
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