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学堂——学中医者懂国学该多好

 中医李超 2020-02-08

         《中药学》载半夏功效为“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具体应用可见于二陈汤、指迷茯苓丸、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小半夏汤等方剂;书中尚备注“配秫米同用还能治胃不和而卧不安”。

        《神农本草经》载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已上八字,元本黑字)。生川谷。

        结合《神农本草经》读《伤寒论》则小青龙汤、半夏泻心汤、半夏散及汤、半夏厚朴汤中半夏的具体功用十分明了。

        但是半夏为什么叫半夏呢?半夏为什么有上述功效呢?看似很傻的问题,却是了解半夏的关键。

        半夏以何命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半夏,药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何为夏之半?夏至也。二十四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乃四季之半也,夏季六气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夏之半者夏至当天也,前四五天,后四五天,故为夏之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夏至阳气极盛而衰,渐入于阴,唐韦应物诗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即是此理。十五日为一气,五日为一候,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阳入于阴谓之眠。半夏何以安眠?以其潜阳入阴故也。何以潜阳?半夏值夏至三候而生,阳气渐入,阴气渐升,直至否极泰来,阴阳互交,天地气令加于半夏之身,故能潜阳入阴也。

       胃气不降则呕,肺气不降则咳,半夏降逆止、呕降气咳之功亦可明了。

      《藏气法时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而今学中医者,知者有多少,愿身体力行知之者有多少? 农历五月(芒种、夏至)天风姤,六月(小暑、大暑)伏卦,七月(立秋、处暑)天地否卦,卦象之变明言天地阴阳二气之变化,人与万物处天地之间,法于天地则健,悖之则恙。

        学中医者,能懂国学该有多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