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卖员还在跑,武汉就不会停下来

 lpl求知获识 2020-02-08


武汉像是一个停滞的城市。

这里原本熙熙攘攘,热闹的人群连接着小店与商场,奔跑的汽车连接着道路与桥梁。光谷拥堵,江汉路喧嚣,长江边上坐着闲来无事的游客行人。

但当疫情来袭,交通管制,离汉通道关闭,武汉仿佛一夜之间被扼住了喉咙。

武汉光谷软件园,有人在疫情爆发前离开了武汉,原本打算过了年就回来,于是只给家里的猫准备了一星期的口粮。结果,武汉封城,回也回不去,家里的猫就快断水断粮了。

还有身在外地,不能回来的武汉人。他家里只有年迈的父母,突然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节奏,老人生病无法回去陪护,而身边甚至找不到可以帮忙买药的人。

2020年1月30日,市民在佩戴口罩后才敢出门买一些食物储存在家中

有很多的普通人,因为没有口罩或者害怕传染,一直没有出门,直到家里的食物和药品告急。

外卖员们成了普通人和这个“生病了”的城市之间的桥梁。

别人都在家,外卖员还在上班

50岁的宛敏,这段时间都在瞒着妻子跑外卖。

妻子在部队医院做护士,疫情发生后,她一直在医院上班,住在宾馆,每天只能跟宛敏远程聊两句。

妻子知道疫情严重,让宛敏不要再出去跑单了,他每次都是笑呵呵地说,没跑没跑,然后又悄悄去跑单。

“在家闲着也闲不住,她也不知道也管不到我,我觉得做好防护多洗手应该就没啥。还有这么多人在家也要吃要喝。”

2月3日傍晚,他接到一份帮买高血压药的订单,武汉的药店和超市5点就关门,他赶紧到附近药店买药,买到了最后10盒。

结果他又看到一个单子,说老人头痛发作了,到处都买不到药,看能不能找到高血压药——刚好是同一个药。

宛敏给上一个顾客打电话,问能不能匀四盒给他们,没想到对方很爽快就答应了。送去时,赶来拿药的年轻人一直在说感谢。说起这些,他语气里都是高兴。

疫情发生后,武汉的外卖员互相消毒全身,戴上口罩出行

宛敏说,他以前连续十年坚持每天200个俯卧撑、100个引体向上,所以对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是很自信。

封城之前,宛敏主要在东湖附近送外卖,每单很快,十几分钟就跑完了。封城后多了很多买药、买物资的单子,一个单子都要一个小时以上。挣不挣钱主要看小费,有的顾客会给多点小费,有的没有小费一单就不挣什么钱。

“不过,超市人那么多,如果都去买肯定也不好,我们替别人去买,让大家少出门,也算是为防疫做贡献了,对吧。”

外卖员现在有了新的任务:社区采购 / 微博截图

36岁的徐晶晶从2016年7月就开始送外卖了,只是这个春节格外不同,以往她都会回到汉口跟家人团聚,休息几天。但是今年,她一直独自住在汉阳,没有回家。

1月20日,媒体上开始报道病毒可以“人传人”传播。她也会担心传染,就主动做好防护措施,给顾客送货时双方都互不接触。

这段时间,点外卖的单子少了很多,但多了很多跑腿的单子,要帮顾客买药、买菜。

最常见的,还是给老人买药的单子。在采访前,她刚刚送完一单给70多岁老人送药的单子。小区的保安不让外卖员进去,她急了,说不然你量一下我的体温让我进去,其他的单子算了,这是老人买药的单子,我得送上去。

徐晶晶给顾客拍视频看药店的排队情况,右下角的影子就是她骑在车上拍视频

徐晶晶是汉阳王家湾这一片区少有的女性外卖员。2016年她刚来时,这一站点的30多个外卖员,加上她只有两位女骑手。父母不想让她送外卖,觉得这一行风险大,想她的生活平淡点就行。

但她觉得,自己也该承担起家里的责任。她是单亲妈妈,家里还有老人、孩子,有房贷要还,当外卖员可以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能够支撑起这个家。

“我现在就是很想这个(疫情)赶快过去,这个事情如果不结束,我就不能放心回去跟家里团聚,吃上一顿饭。”

外卖员张虎,也一直在武汉跑单,但怕家里人担心,一直没有告诉他们。

很多外卖员普遍的反映都是,疫情期间多了很多老年人的订单。一天晚上六七点,张虎就跑了一个订单,是女儿给爸爸买药。老人七八十岁了,出来拿药时就特别感谢他。

在一些取餐点,外卖员取餐前需要测温

外卖员也怕接触到陌生人,也怕病毒和传染。张虎每天都带两层口罩,他提前备了点酒精、84,每隔一两天浸泡洗衣服。身上、车、箱子、房间每天都喷一下。

疫情期间跑动距离得是以前的5、6倍远,不过还好现在平台政策免超时,送晚了顾客也能体谅。他接过一单是配药,需要3个小时才配好。没人敢接这单,挂了很久。但张虎觉得,这应该是病人急需的东西,就接下单,还可以挣20多块钱。

对张虎来说,能多挣点钱,还能帮助到别人,就挺好的。

外卖员,连起人际间的信任温暖

这个城市,在寂静无声时,装进了外卖员的眼睛里。

一位饿了么外卖小哥,喜欢在送外卖的时候用手机拍视频记录武汉,这样记录了一年多。

他手机里彩色的建筑,是武汉光谷的地标“星河”,在2019年7月正式亮灯。

“星河”上有1.9万盏灯,7种色彩,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季节闪耀出多彩颜色。游客在这里打卡,周围还有光谷繁华的商圈,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人来人往。

每个周末,武汉的百万大学生开始休闲找乐,他们多半会来到光谷,哪怕早就知道这里会拥堵得如同探险。

封城后的镜头格外空旷,原本热闹的街道上一个人也没有。

这个外卖小哥会一边哭一边骑车,为这个空荡荡的城市流泪。“看到街道上没有人,整个人眼泪就控制不住了,现在没有人,大街小巷都没有人。”

他边擦眼泪边说,“很多人可能在家里不敢出门,我们(能)提供一些帮助”。边哭边骑车的他还是在坚持工作。

普通人之间素朴的情感,也在这场疫情中被紧密相连。

34岁的骑手朱浪还记得大年初二的订单,上面写着:“家里两个90多岁老人,辛苦小哥!保护好自己!加油!”下单的是老人的孩子。

在疫情期间,买菜的订单特别多。接到订单又是晚上,肯定更不好买菜了。

但朱浪想着,90多岁的老人肯定不方便,就接了订单。超市菜市场的菜都卖光了,他联系一个卖菜的朋友,买了一百多的蔬菜送过去。光是找菜就花了半个多小时。

一位外卖小哥正在买菜,在疫情期间,买药买菜是最常见的单子

两个老人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小区四楼,不过朱浪想着,老人不方便上下楼,就是十几楼也要给送上去。

开门后,两个老人精神状态挺好的,说“谢谢,还给送上来”。

朱浪有种明显的感觉:非常时期,送外卖感谢我们的人变多了。

很多人在点外卖时都会加上很多感谢 / 微博@梨视频

骑手朱志也有同样的感觉。

在疫情爆发后,每天都有外地客人在汉口医院旁边的饺子馆点餐,送给一线的医护人员。

每个电话回过去,对面天南海北的口音都是在说,感谢一线奋斗的医生护士,还说过年吃饺子象征着团圆。

还会有不少人对他说,武汉加油。

媒体报道,在一周内,至少20万网友在用下单的方式为武汉加油打气。

外地人为武汉加油,武汉人自己也在加油。

有一位城管,在疫情来了之后开始跑腿,就想接救急的单子,好帮一帮自己的城市。

外卖小哥王建在送外卖的途中,拍下的街边一角

那种被称为“信任”的稀缺品质,在非常时期,大量地涌现出来。

会有外卖员接到照看宠物的订单。主人无法按时返回,家里的猫粮不够,就会找外卖员帮忙。

房间进不去,外卖员还要再找来开锁师傅,再由物业陪同一起去户主家,边视频边开锁喂猫。他们开玩笑说,早知道这样就换成密码锁了。

28岁的王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遛狗的订单。

1月31日,有一位孕妇在饿了么下了个订单,说自己不方便出门遛狗,而且是一只很大的金毛,她也没力气遛这么大的狗。她老公是个医生,很忙,没时间遛狗。

王建就在送完外卖后,过来帮她溜了十几分钟的狗。

王建会边遛狗,边拍一些照片存起来

那次下完订单后,她问王建能不能多帮忙遛狗几次。王建每天送外卖最忙的时间是饭点前后,他就在每天下午空闲的间隙去遛狗。

最开始去遛狗的时候,他也有点担心狗会不会携带病毒,但顾客每天都给狗洗澡、消毒,他也就没那么害怕了。直到截稿前(2月7日),王建已经溜了一个星期。

他说,这只大金毛还挺乖的。

外卖员,转动停滞的武汉

疫情的冲击下,生活还要继续。

外卖只是普通人接触到真实城市的一角。这个城市还有更多的运转,正在由外卖员们推动着。

由于市民们减少外出就餐、购物,餐饮行业受到了很大冲击。而再上游的种植业、畜牧业,也面临着货物难以销售的问题。

很多无法营业的商店,这个时候全指望外卖业务度过难关。解决食物库存、房租、人员成本等压力。

外卖小哥王建买菜时拍下的照片,这些订单也让武汉的超市继续转动起来

不仅是留守在武汉的人需要外卖员,还有很多无法回到武汉,但是又牵挂武汉亲友、医生、市民的外地朋友,也借着外卖员们不间断地送货跑腿,保持着他们与武汉亲友的联系。

1月23日封城后,外地用户给武汉的亲友们在便利店、水果和大型超市下了最多的订单。而他们说的最多的话也是:谢谢。

在疫情中心的武汉,人们早已培养出心照不宣的默契与信任:东西送来之后,外卖小哥会送到门口,下楼之后再打电话让顾客取件。

还有贴心的商家,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安全,还制作了外卖“安心卡”。

外卖员像城市的推手一样,推动着城市往前走。

当他们还跑在路上时,医务人员就能吃上营养餐;农民就可以卖掉一部分滞销蔬菜;急需出门的老人可以有个口罩;没人照看的小猫还能吃上猫粮……

武汉,这个在疫情前仿佛停滞的城市,只要外卖员们还在跑,就不会停止运转。





网易新闻浪潮工作室出品   

微信编辑 | 李七蛋

内容编辑 | 程渔亮

图片编辑 | 郭兵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