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形催内气,你了解吗?

 tjboyue 2020-02-09

太极练习中,有一种说法,知道的人不多,或者有些人知道但不理解。

这就是,初学者以外形催内气,产生内气之后,以内气催外形。

这两个阶段并没有非常明显得分界线,除了刚开始学习拳架,后面的练习都是外形与内气相互促进的,这也是内家拳有卓越养生功效的原理。

内气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抛开玄虚的不谈,咱们来了解一下简单的原理。

01 套路,源于“内气催外形”

首先,内气的产生、运行离不开两大因素:意识和形体。太极拳讲究“三到”,即意到、气到、劲到,首先是意识为主导,指挥形体在放松的状态下运动,再通过呼吸的鼓荡与动作的开和,濡养五脏六腑,进而产生所谓的“内气”。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大家思考,如果只是靠冥想能产生内气吗?慢悠悠的做广播操能产生内气吗?

答案是否定的,就算冥想能产生内气,但是如果没有形体的动作,最终内气是无法转换成为内家拳所独有的“内劲”的。

所以,如果学拳之初,内气还未萌芽,就谈不上“以意导气”,就像道家说的“没有麦子空推磨”一样,这时注意力多放在动作的准确性上。

就像广播操慢悠悠的运动也无法产生内气一样,太极拳的动作都是前辈们精心安排出来的,根据什么原理呢?

其实,这些动作就是开头提到的“内气催外形”,前辈们知道什么样的姿势内气流动最顺畅,周身劲力最整,然后给我们定下一定的套路,提出一系列规矩,目的就是让我们有章可循。

想太极拳的许多要领,其实我们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没到那一步,说的再玄乎也不懂。而初学太极拳,也不需要去懂这些背后的原理,只要能按要求练习,把要领都做到位,就够了,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

外形催内气,你了解吗?

02 规矩:外形催内气

太极拳中的虚领顶劲,松肩垂肘,尾闾中正,含胸拔背等要领都直接关系到太极拳身法的正确性,这是根本,离开这些练不成太极拳。

然后,还要有一个内敛的意、松静的意,一开始做不到动作与内气一致,没关系,那就动作和意识一致,这就是拳经上讲的内外相合。

有人练拳多年没有得气感觉,或得气不明显,时有时无,其原因多属于意识不正确,整体不松柔,形体运行不合理,不是憋气就是四肢起僵劲。在行拳时,思想要集中,否则气感即行消失,其得气的前提就是以意念引导松柔,以松柔产生内气。

有的人属于内气敏感型,有的人属于内气钝感型,如果实在感受不到,也不要着急,在规矩之中练拳就行,终有一日,内气积蓄壮大,就会感觉到了,这个时候才可以研究一下“以意导气”了。

03 练气:命意源头在腰隙

练体阶段就是合规矩的过程,只有这样能快速产生内气,产生内气之后,还要学会练气。

在练气阶段其运行规律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外相合,由内及外,特别突出以腰带动四肢,追求松、稳、圆、沉、匀、整等规则,在这个阶段里,四肢绝非自动,一定要用腰脊带动,这也是舍去拙力,走向松柔的关健

太极拳强调腰拉、腰转、腰脚手,明确地告诉我们,手脚不要自动,只能用腰脊来带动,突出腰的作用。

这样做有许多好处,首先培养出全身的整动,是锻炼全身松柔的基础,是舍去拙力的关健。

命意源头在腰隙,太极拳是用腰脊练拳,而不是用四肢练拳,如果四肢自动,乱动,妄动,就会把生活中肌肉用力,拉拉扯扯,搂抱顶抗等劣根性部带到拳中来,使太极拳面貌全非。

腰带四肢是去掉拙力的好方法,拙力去一分,内劲长一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