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帕金森病的知识普及

 中医健康之窗 2020-02-09

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帕金森病是由于脑内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引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需要终生服药,症状改善只代表病情控制,莫以为疾病治愈,擅自减量或停药可能导致症状恶化或严重副作用,且会影响后续治疗的疗效。

有相关统计,全球帕金森患者已超过1000万名。其中有近300万在我国。在我国,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

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脑退行疾病之一,也是威胁中国人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造成肢体活动紊乱,产生常见的肢体“僵、慢、颤”等症状。拳王阿里就曾饱受帕金森病的折磨,最终不幸离世。

帕金森该怎么防?


说到疾病就要说一下发病的原因了,每一个疾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的。这是疾病发作的起点、根本。帕金森也不例外。虽然西医上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但帕金森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这说明帕金森与身体的衰老有关,中医病因则有例如肝肾亏虚、心肾亏虚、肝阳化风等。这些都是对帕金森患者的一些症状归纳出来的一些病症分析。

还有,遗传基因的改变在帕金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目前至少有6个致病基因与家族性帕金森病相关。

除去年龄老化、遗传因素之外,睡眠不好、焦虑、吸烟、经常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农药均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的“罪魁祸首”。

并不是所有的帕金森病病人都可以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且手术存在较大风险,一般只能明显改善运动症状,不同的手术方式、部位具有不同的效果及风险,术后患者仍需药物维持治疗,仅是药物的剂量可能减少。

如何自查帕金森?

建议6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要加强自我检测,一旦有这7大症状就要当心了!




1. 嗅觉减退、便秘




老人对于某些食物的嗅觉不如以前那样敏感了,甚至连香蕉、泡菜、香料的味道都分辨不出来了,或者原本正常的排便习惯发生了变化。




2.静止性震颤




帕金森病的典型震颤主要表现为“运动时不颤、安静时出现、紧张时加剧”,如果拇指和食指经常出现“搓丸样”动作,更要警惕。



3. 移动或行走变得困难




老人开始觉得身体、上肢或下肢僵硬,并且即使是活动后,这种僵硬感也不会消失。




4. 动作变慢、写字变小




发现老人扣纽扣、穿袜子、系鞋带等动作明显变慢,或者写字越写越小。




5. 抑郁



常见的病症表现有易疲劳、兴趣减退、食欲减退、缺乏自信、情绪不稳等症状。抑郁可出现在帕金森病任何阶段,但是在发病初期会出现一个峰值。




6. 睡眠障碍




包括白天过度嗜睡、夜间易醒和睡眠时出现拳打、脚踢、大叫等猛烈的动作,整个生活症状啊颠倒了,白天不像白天,黑夜不像黑夜。

温馨提醒:如果出现了以上一种或几种症状,也不一定是患有帕金森病,但还是建议及时前往相关专科医院进行检查。

常见帕金森病的认识误区



1.老年人才会得帕金森病?

错!帕金森病的确常见于老年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患病率约有1.7%。但近年来,帕金森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很多人四、五十岁开始发病。由于精神压力较大,中年患者的表现更为痛苦。




2.“手抖”就是帕金森病?

错!帕金森病的初始症状多表现为“手抖”,但并非出现“手抖”症状就都是帕金森病。过度劳累后、甲亢、脑动脉硬化等疾病也会引发“手抖”症状。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运动性震颤很可能是特发性震颤。



3.帕金森病是一种致命疾病?

错!帕金森病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但如果不规范治疗,并发症会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药物的推陈出新,手术治疗方案的不断精进,好一点的生活质量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4.反正帕金森病治不好,不治了!

错!帕金森病病程长,不积极治疗致残率高。不仅对患者身体造成影响,还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当这个病合并其他病一起发病的时候那么治疗就是一个相当麻烦的事情了。




5.帕金森病治疗药物首选复方左旋多巴?

错!绝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早期没必要应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左旋多巴是经典老药,但此药物“蜜月期”短暂,使用3-5年后,疗效会逐渐减退,可能会导致运动并发症。

温馨提示:疾病早期应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盐酸普拉克索片、吡贝地尔缓释片等,推迟使用左旋多巴。


6.服用药物可以完全控制症状?

错!药物对不同症状的改善程度是有差异的。按照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肌强直>震颤>语音和吞咽障碍>平衡和姿势障碍。




7.症状改善就可以停药?

错!帕金森病需要终生服药。别以为症状改善后,疾病就治愈了,擅自减量或停药都是错误的!停药容易引发停药恶性综合征,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或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不仅是西药如此中药也需要这样子正确对待不能服药三五副中药感觉良好。就不坚持服药卧观效果。这个是极度不可取的表现。疾病的治疗就像学习一样浅尝辄止是不行的。到头来害的是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