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绘本遇上非遗,照亮孩子的非遗文化传承心。

 西安古西楼 2020-02-09

春天开学了,校园里一阵叽叽喳喳。原来,校园里多了好多新奇的东西!有惟妙惟肖的剪纸、浓墨重彩的年画、古色古香的刺绣,还有巧夺天工的雕刻、生动逼真的泥塑、霓虹闪烁的灯彩。

孩子们欢呼雀跃,看看这儿,又看看那儿,快乐无比。通过快乐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孩子们不仅欣赏了剪纸、年画、刺绣等很多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还自己动起手来,剪剪画画、绣绣刻刻、捏捏做做,人人争当小能手。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妙趣横生的非遗实践吧!

有人说,

儿时的回忆是美好而又有趣的,

和鲁迅先生儿时乘坐乌篷船跑出去看社戏一样,

我也看过不少的戏曲、杂技表演。

只是不知道从何时起,

曾经最喜欢的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传,

皮影戏悄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窄小简陋的舞台,

似乎纳尽天下宝贝的小木箱,

尺寸长的影人,

在皮影艺人的说唱和操作下,

轮番上演着才子佳人、王侯将相的故事,

儿时的皮影戏,当时只道是寻常。

皮影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

吸引了多少国外戏迷,

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那么皮影戏的当下境遇如何呢?

诚然,

这套《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儿童绘本,

给了我们一些答案。

作为“写给孩子看的绘本故事”,

这套书将我们的“非遗”,

编织成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讲给小朋友,

让他们在聆听中,感受 “非遗”的博大精深,

也通过形式多样的“非遗”实操,

让他们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并引以为豪。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由本土作者创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图画书,

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种类,

划分为传统戏剧、民间美术、

音乐舞蹈、体育杂技四卷。

以月月和亮亮的游学之旅为故事线,

讲述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

是如何体验“非遗”活动的,

每个项目都设置了几个版块,

介绍“非遗”活动、传说、实操等小知识。

每个项目还甄选出适合孩子诵读的诗歌、童谣,

是适合亲子阅读、分角色扮演的不错选择。

再说到皮影戏的当下:

其实最重要的是“传承”二字。

“三尺生绡作戏台,

全凭十指逞诙谐。

有时明月灯窗下,

一笑还从掌握来。”

一帷幕布,几根竹竿,

金戈铁马,纷至沓来。

皮影戏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傀儡艺术,

它的演出方法看似简单,

只是用灯光将影人映射在影幕上,

由手艺人在幕后操纵着手里的影人,

通过影人的形体动作,

配合着当地流行的曲调、乐器等,

来表现生活中的场景,

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

不过皮影不仅仅属于傀儡艺术,

还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地道工艺品,

但由于每个地方的外在环境,

以及原材料质地上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各地皮影的造型特征不尽相同。

传说很多、

制作工艺繁琐、

且与当下流行音乐以及抖音快手等,

新媒体娱乐方式有些“格格不入”,

……

以上等等都是皮影戏推广遇到的难题,

如果没有年轻人,

又从何谈传承?

陕西的皮影戏,福建的木偶戏,

河北的傩戏,还有北京的京剧……

如何能够让小朋友愿意了解呢?

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家长困惑的地方,

不妨来一起共这本书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从中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可以说每一次实践、学习,

都在为孩子铸下了中国魂。

病毒无情,非遗有爱;

春暖花开,万物向阳。

我们坚信,

冬雪终将消融,

疫情必将战胜。

古西楼书之道一“乐生活”相关读物

-关于作者-

十三安,非虚构写作爱好者,新闻学在读。

监制:西楼

编辑:十三安

图片:来自网络

在古西楼书屋『读书、喝茶、沙龙、发呆』

读创生活之美|古西楼24h书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