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9章,人有灾祸,都因不明白这几千年的道理

 精悍魔界 2020-02-09

前面第六章有讲到,“道”是生养天地万物的母亲,人可如食“谷”般懂得食“道”。前面几章,都有提到“道”呈现的“性状”,如第4章中提到,“和光同尘”,混于尘而又调和隐蔽的光;第8章中提到上善若水,如“水”般通利。

自道德经的第8章,老子告诉我们,人要做一个“上善若水”的人,尽人道知天道所归。

有读者曾疑问,怎么能做一个像水一样,能在“虚空的缝隙里“通利无碍”,不和外物产生碰瓷磕碰?人们多易从可见的浅显的为人处事的解答来思考这个问题,但却无法体味“道”的存在,像风像光像水一样,存于“虚空”的状态。

道德经第9章,人有灾祸,都因不明白这几千年的道理

我们可以怎么更好地理解,老子道德经五千言里的话语,并落实到生活中?这需要我们懂得让“道”滋养我们体腹,强壮我们筋骨的方法。

道家的内丹筑基讲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当人能沉心静气,致虚极,守静笃,便能自然而然地实现河车运转,成就丹道。成就丹道者,经过“易气,换血,换肤,易筋,换胎”等过程,身心渐无杂念,身在七情六欲之中,却不被浊染,身心愉悦健康,少了病痛折磨。其证得成果,和佛家殊途同归。

道德经第9章,人有灾祸,都因不明白这几千年的道理

做为一本被世界流传了2000多年的经典,老子所说的话,实际并不止是生活中浅显可见的道理,更是让人民身心体健,安居乐业,国富民安的方法。虽然,我们由中国推及世界的人们都在研究《道德经》,都想尽努力明白由人至天地的“道理”。但是,人类的寿命和历史交替等,还是避免不了时间期限,避免不了一些灾祸的到来。这源于人类的素质高低不齐、受地域、语言、沟通交流等限制,在某些历史阶段受“知识”和“情绪”等障碍,不懂”食道”甘如醴泉的方法,人类文明知识被“人为控制”地进行导向,惑乱人的耳目。不能令各层次的人,瞧见直通人性天地阴阳沟通的宇宙真相,不能明白“道”在天地日月间的陈列和布化,而让人做出了“恶”的行为,环环相扣,让人类遭受沉痛的历史灾难。

道德经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按照字面的意思,许多的著作都是这样翻译:执求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不可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没人能够守住;富贵而骄 ,自己招致灾祸。功成身退,这是符合自然规律,天之道。

按照中华流传几千年的人文故事,我们能够很直观地理解老子想和后人说的话,我们的后人们也总免不了按照字面意思“人的有为”的方式来理解“功成身退”。

道德经第9章,人有灾祸,都因不明白这几千年的道理

反过来,如果站在“道”的生存济养来理解,意味则另有一番风味。人们因为不懂得“道”的存在,而盲目“自满”,总是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锋芒在外,不想被人鄙视贫穷,追求财富功名,而让自己承受灾祸。反观,我们目前也正在承受的肺炎疫情的灾祸,不仅仅是来自于人们对口欲的贪引起的疾病,也有着因为不懂得其中“道理”,而引起的没有硝烟的“国祸”之争。

如果,我们的百姓懂得在金钱富贵功名之外,有着宝贵的由人及天之“道”可以滋养我们的灵魂和身心健康,我们还会这样去追求野味等的口欲之贪吗?

道德经第9章,人有灾祸,都因不明白这几千年的道理

在道家的丹道形成过程中,人要懂得戒躁,自满,自负、焦虑等情绪思想知障,结合生活工作中的言行,这样才能让“如水”“如光”的道滋养个人身心,实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成就有光明心性的“元神”。

反观这一章节: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身心当作一个容器,你想持有什么样的东西,就会流入你的身心。当它很快装满后,再往里装,便会溢出,不如让它自然流逝。金钱玉石装满了屋子,人还是难能守住。随着富贵的拔高,人总是容易骄傲,反给自己带来灾祸。人如果能懂得以“道”为食,不管经历怎样的功成名就,繁华三千,都能心性淡泊,在该退隐时便隐世,这只有在人事中,深刻体味了“天道”者才能做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