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新用户3796in1i 2021-12-15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句释】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持:执、拿、捧。    盈:满。  已:停止的意思。 

句意:手持的容器里水已经满的时候,不如适可而止。

2、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揣:锤击。    锐:尖锐,锋利。

句意:锤击金属使之变得锋利,但锐势难以长久保持。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句意:纵然金玉堆满房屋,谁也不能长久守得住。

4、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咎:灾祸。

句意:如果富贵而骄横,就会给自己带来祸害。

5、功遂身退,天之道。

句意:功成业就之时,要及时收敛退位,这才符合自然运行的规律。

【译文】

手持的容器里水已经满的时候,不如适可而止。

锤击金属使之变得锋利,但锐势难以长久保持。

纵然金玉堆满房屋,谁也不能长久守得住。

如果富贵而骄横,就会给自己带来祸害。

功成业就之时,要及时收敛退位,这才符合自然运行的规律。 

【解析】

本章,老子用精炼的诗一般的语言,讲功成身退之道,是第二章“功成而弗居”的一个理论延续。他列举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行为,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其中的利害得失,其核心思想是要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生活中追求利益的度,要知守度,知收敛,知进退,适可而止,以免招致灾祸。

    第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小满”即幸福,忌贪得无厌

我们每天都要喝水,大家盛水的时候是满了才停下吗?为什么?水太满会溢出来,所以要适可而止。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饭吃七分饱,太饱肠胃不舒服;给轮胎打气差不多就行,太满,轮胎会爆;暖水瓶灌的太满,瓶塞就盖不住了,保温效果大打折扣……

中国人做事特别忌讳“满”这个字。不知道大家是否留心观察二十四节气,其中有好几个节气是相对应的,如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但小满之后呢?却没有大满,而是芒种。仔细探究起来,是因为中国文化忌讳“大满”“太满”,古有“物盈则倾”“水满自溢月满自亏”之说,所以节气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大满就是盈,就过了,小满刚刚好。繁华已过,成熟未满,它使人对美满生活生出一丝期许。

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会出现“持而盈之”这种现象呢?就是因为贪心,不知满足,不懂得利益分享,想完全据为己有。就像贪吃的小老鼠,看到一个玻璃瓶子里面装有很多美食,就钻进瓶子吃了个够,肚子撑得鼓鼓的,被人发现了,结果怎么也钻不出去,才后悔不该贪吃。 

我们常说,细水长流才是永恒的风景,人生小满,足矣!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创造了“小确幸”一词,还有电视剧《小欢喜》《小幸福》,给“小满”最完美、最到位的诠释。“小确幸”和“小满”,应该是这样的:当你上班劳累了一天回到家,爱人为你递上一杯口感刚好的开水;在准备洗衣服时,居然发现裤兜里有一笔钱;手机响了,拿起来发现正是你想念的人……它们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只要紧握这些小小的满足和欢喜,我们的人生就会拥有一箩筐一箩筐的小幸福。

所以,人生永葆“小满”的状态,才是最好的。事不要做得太满,话也不能说得太满,要给自己留点余地。工作也不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我们再工作之余还要停下忙碌的脚步,为再出发积蓄力量。

    第二,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忌锋芒毕露

    越是锋利的器物,就越难以长久,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利刃容易折断,锋利之处也是最薄弱之处,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让人抓住弱点,被人攻克;另一方面利刃易用,由于其锋利,因此被用的概率就高,遇到的硬物最多,因此也容易折损,难以保持长久。所以聪明的剑手,不会将自己的宝剑打的过于锋利,聪明的人做事也不会使自己锋芒毕露。做人要懂得收敛,这样才可以长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常言道:“枪打出头鸟。”也就是说,不论是在生活、还是职场中,越是喜欢锋芒外露的人,越容易受到攻击。事事争强好胜并不是强者本色,适时地藏锋,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那么,老子是不是要我们完全隐藏自己的才华,不为外人所知呢?我们在前面说过,这一章老子说的是要守度,就是要把握好一个度。

当今社会,需要全面的人才是众所周知的,在14亿人口中,不能把自己的才华昭之于世,恐怕也就只能默默无闻,难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最终埋没自己,也使国家遭受损失。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呢,只有让别人发现自己,最后得到国家与个人的双赢。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如果没有毛遂自荐,赵国危险,楚国也难保了;在危机关头,如果不是曹刿锋芒显露,靠“肉食者”论国家大事,亡国怕也不远了。在古人的社会里尚且需要推销自己,在我们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不懂得推销自己更不行。任何事物都得讲究适度,过度了就要出问题。

第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忌暴敛财富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这句话在《红楼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红楼梦》第4回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富可敌国做了形象的描写。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由此可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真的是金玉满堂、富可敌国,可惜到了后来他们都没有守住,全部都被抄家。

古语说:“富不过三代。”“发财不难守财难。”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生活在锦衣玉食之中,只见金玉满堂,而不知道父辈创业之艰辛,就不知道收敛欲望,不思进取,坐吃山空。到头来再多的财物也会被用得一空。事实上,古往今来,没有人能永久地保持自己的名位或财富,就是一手遮天的帝王也无法长久地保留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尽管他们让后人将珠宝和自己的尸体葬在一起,并安装上各种防盗机关,以求保全自己生前拥有的财富。可事实上,自从安葬之时起,危险就已悄悄逼近,盗贼不但会潜入他们的坟墓,将陪葬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甚至还会把他们的尸首抛弃到荒野,他们不但失去了珠宝,也失去了尸身,其结果惨不忍睹。

第四,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忌富贵骄横

从本章描述的五种社会现象看,老子最痛恨的就是富贵而骄,因此在批评的用词和态度上,也更为严厉,称其“自遗其咎”。从历史上看,富贵而骄是一种普遍现象,富人和贵人通常比普通百姓拥有更多的经济特权或政治特权,处于社会的顶层或强势阶层,久而久之,极易产生高人一等、无所不能的优越心理,把持不好,便容易产生盛气凌人、专横霸道的行为。其结果必然会招致众怒,从而为自己留下祸根。

年羹尧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为太保、一等公,深得雍正帝的宠信,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短短一年时间,92条大罪,一丈白绫,便断送了这个曾经的大清功臣。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他依仗自己的功劳开始骄横跋扈,恃宠而骄,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年羹尧把朝廷派来的御前侍卫当做奴仆使唤,对雍正的恩诏不行三跪九叩之礼。甚至在知道雍正打算亲笔为《陆宣公奏议》撰序的情况下,都敢以不愿烦扰圣驾为由,自拟序言,并且要求雍正公诸于天下。从西北返回京城的途中居然让直隶总督跪在路边迎接。来到京城之后马车行驶在皇帝的马车才能行驶的御道上。年羹尧手里掌握着一支为雍正帝秘密培养的奇兵,对于雍正的命令充耳不闻,对于年羹尧的命令则是惟命是从。种种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行为,雍正岂能容他?

关于富贵而骄,孔子与子贡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贫穷是人人厌恶的,贫者追求富贵无可厚非,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而富者,不可因为拥有财富便目空一切,要努力当个“富而好礼者”。

第五,功遂身退,天之道——忌居功贪位

老子在本章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功遂身退,天之道。”这是对本章的一个总结。

我们要明确的是“功遂身退”不是完成任务后彻底隐退。天之道有什么特点?天之道为万物做事,它一直隐藏在背后,让这个世界按照它的规则去运行。“功遂身退,天之道”是要我们效仿天之道,在“功遂”之后,把自己的名利、地位放到后边。也就是第八章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七章说的“后其身”“外其身”。我们首先要做个成功者,只有成功,才有资格讲“身退”。

这个所谓的“身”是自己的东西,名利、地位,等等。身退,也要依道而行,该退则退。“身退”并不是要隐退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那么,退什么?怎么退?一方面要退居功之身,退贪欲之身,退自私之身,退自满之身,退自傲之身。另一方面以退为进,才能不断开启新征程。

对于现代人来说,面对成绩要学会及时清零归零,做到“九知退”。

登顶则退:登上一座高山,不能叫登山家。登顶之时,便是返回之时。

获奖则退:走下领奖台,从零开始,迎接下一次挑战。

转场则退:工作转场后就不要再谈以往成绩,胜任不同岗位才是能力。不要留恋过去,而要活在当下和未来。

出彩则退: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在舞台上给别人留一点出彩机会。

成长则退:人要不断的否定自己,挫锐解纷,为道日损,才能不断成长。

更季则退:春有花,夏有果,秋看叶,冬有雪,不退哪有四季美。

年长则退: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心气不退是枉活。

得理则退:得理需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给别人一个台阶,就是给自己一个世界。

功遂身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百年。

范蠡可谓是“功遂身退”的代表,作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二十多年,功勋卓著。越王曾要把整个国政托付给范蠡,范蠡对越王说:“带兵打仗文种不如我,治理国政我不如文种。”把治国大权让给文种,自己却主动争取去吴国作卑贱的人质,受尽屈辱,两年后才回到越国。

回国后,范蠡又辅佐越王励精图治,转弱为强,后来终于大败吴军。越王勾践在灭吴之后,成为春秋战国之交争雄于天下的佼佼者,范蠡也由于出谋划策,立下功劳而官封上将军。常言道:大名之下,难以久安。他毅然向勾践告辞,请求辞官回乡,过归隐的生活。范蠡在齐国海滨自食其力生活,因为贤达而声名远播,齐国人又要请他为相。他坚辞不受,再次远走高飞经商,成为当时天下第一的亿万富翁。

而秦国丞相李斯却不明白“功遂身退”的道理。李斯从年轻的时候起,便不想做平民百姓,而醉心于政治权力的追求,做到丞相之职,权大势重不可一世,然而最终却做了阶下囚。临刑时,他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不仅丞相做不成了,连做一个布衣百姓与儿子外出狩猎的机会也没有了,临死的时候,才羡慕起平民百姓闲散安逸的生活来。这是多么可悲的结局!

【总结】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无一例外地生活在现实世界,就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老子并不反对我们追求财富,追求名利,问题是要把握好度。“满招损”的道理妇孺皆知,但真要我们与现实生活的欲望挂起钩来,恐怕就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明白了,因为“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追求圆满是世人的通病,在功名、利禄、权位唾手可得之时,如何能保持一颗知足之心呢?一旦名利双收,又该如何留住它们,不让它们如云烟一般随风飘零?老子在本章中,就给出了答案,他告诉我们: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适可而止不贪心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锋芒毕露难长久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君子爱财取有道

富贵而骄,自遗弃咎——富贵骄横灾祸生

功遂身退,天之道  ——居功贪位违天道

极盛而衰,极满而亏,是天地自然之道。小到一花一树,一虫一兽,大到一家一族,一朝一代,无不是如此。我们不管办什么事,都要和大道同步,适可而止,才能达到收放自如、进退有度的美妙境界。



作者简介

李彩红,女,中小学一级教师,函谷关镇中心学校成职教专干,函谷关道德经研习社秘书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