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捂汗、汗蒸、运动等提高基础体温的手段是目前易感者的自救方法

 长沙7喜 2020-02-10

作者:黄思罗(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

目前武汉新型肺炎SARI来势凶猛,举国上下人心惶惶。由于SARI的潜伏期很长,现在完全进入了黑暗森林状态。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无法轻言自己是否已经感染,是不是带病毒者,也不知道身边的其他人是不是带病毒者。以现在医疗资源的紧张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如果没有明显的病理指征,去医院检查,先不说是不是给医院添乱,就是自己在医院被感染SARI的风险也许都比在家呆起要高。

那么我们是不是只能在家里赌正气赌人品呢。SARI病毒喜冷不喜热的特点已经得到公认,李兰娟院士认为高温56℃半个小时即可杀灭该病毒。显然无法让体温达到56度去完全杀灭病毒,但该病毒在多高的体温下就可能会失活或感染力降低呢。现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和大数据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一,目前流行大数据来看儿童不易感。众所周知,儿童的基础体温是高于成年人的为36.9度~37.5度,而成年人基础体温为3637度。这中间0.5度的基础体温差异,也许就是决定儿童不易感的因素。而老年人易感且预后很差,也许也与老年人体温普遍较低有关。目前大数据还发现,女性的发病率要低于男性,这也可能与女性基础体温一般要高于男性有关。二,中国科学院郝沛研究员等研究者最近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上所发表的关于该冠状病毒的文章中指出,SARI病毒和SARS病毒两者与人体内肺部ACE2互作的原结构构象基本一致,但SARI病毒与ACE2结合的稳定性要弱于SARS。虽然无法提供更多的温度相关的分子动力学计算数据,但结合儿童不易感和女性相对不易感的事实,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SARI病毒在37度以下可能具有较强的与ACE2的结合能力,但在37.5度时则可能不具备或不具备足够的与ACE2的结合能力。用通俗的话说,SARIACE2之间的凝结点也许就在37度和37.5度之间,高于这个温度,两者就不能有效凝结。三,一个未得到确认但似乎也存在的流行大数据,SARI似乎不与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发生。由于很多上呼吸道感染会快速导致发烧等症状,这可能就是导致SARI病毒效价降低的关键原因。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SARI的发烧可能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潜伏期,基础体温处于低温或低烧,病毒大量扩增和结合ACE2,这个阶段体温对于病毒来说是不能过高或不超过37.5度的。二是晚期病毒大量结合ACE2后导致炎性渗出,然后机体免疫系统炎性反应过度应答从而产生高烧,在这个阶段,由于已经产生了免疫过度应答,基础体温与否对于疾病进程已经不重要了。高烧是果而不是因,但如果我们能在病毒感染早期,将自身基础体温提高到37.5度以上,就可能降低SARI病毒的感染力或使SARI病毒失活,即使是阶段性的,也可以延缓肺部炎性渗出的病理进程

   那么怎么养浩然正气提高基础体温呢。保持营养,中医养气血的食物,协和医院张劲夫教授提到的喝鸡汤可能都是办法。但懒人,多盖几层厚被子,然后喝下热水发发汗,或者去桑拿汗蒸下,多穿点衣服,一些年轻女性那种皮肤上贴保鲜膜捂汗的方法可能都有效。当然勤快点的,出去跑个一两千米,或家里高抬腿搞个二十分钟,都是快速提高体温的方法。可能有人要问,这个体温是不持续的,但即使是短期的高温,能让SARI和ACE2的结合打开,至少也是延缓病情发展。人体不是三角瓶,反应速度没那么快那么均匀,SARI也不是那么容易接触到ACE2的,高体温打开两者的结合后,两者再重新结合我想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我们自身免疫系统也在无时不刻在清理外源病毒,高温免疫系统效率也会增高,也许这争取的时间也就能让身体去清除病毒。每天定时搞几次提高基础体温,我个人认为,至少是可以控制病毒无法快速产生炎症渗出。而且,医圣张仲景应对时疫的方子桂枝汤,也是解肌发汗,也许也是通过定时提高基础体温,从而达到争取时间调动免疫力的结果。

   这可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但应该能延缓SARI的病理发展,一方面上文说了,也许免疫就有足够时间对抗了,另一方面,我们至少也可以降低对医疗系统的压力,晚几天发病,至少武汉的小汤山也已经建成了吧,再天气说不定也转暖了,病毒也不会传播了。再者,这方法简单易行,丰俭由人,至少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吧,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当然,要出门汗蒸桑拿运动,一定要记得戴口罩啊。越早越好,如果上面的假说成立,这个提高基础体温的手段,也只对于还没有发生肺部炎性渗透的潜伏期病人有效。另外运动完或捂汗完之后,还是注意别受凉感冒了,不然就得不偿失了。我不是临床人员,上面的证据链可能有很多主观臆测的地方,欢迎大家讨论。但疫情凶猛,见仁见智,这个办法也许能有助于控制疫情呢。

目前武汉新型肺炎2019-nCoV还处于疫情爬坡阶段,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已有大量的证据证明2019-nCoV的潜伏期很长,也存在自身不发病但可以传染的潜伏者。这种情况下,给隔离和控制疫情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124日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运动、捂汗、汗蒸等短时间提高基础体温的方法也许是易感者或潜伏期患者的积极预防措施。127日另一位同仁胡勇博士也向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发文倡议热水澡是有效的防控手段。但之后网上有辟谣文章认为我和胡勇提出的方法是谣言。在此我将不同的观点整理一下。

首先自定义下几个关于温度的概念,1,病毒的杀灭温度,目前认为是56度;2,病毒的生存温度,也就是说病毒在人体内完成其感染、扩增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下,病毒不仅能存活,而且还能实现其繁殖扩散的病理进程。同样有其极限生存温度和最适生存温度,但目前未知,比如超出了其极限生存温度,病毒也许还活着未被杀灭,但在此温度下不能感染繁殖扩增。3,病毒的失活或失害温度,也就是病毒失去其对人体伤害能力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病毒也许还是可以生存并扩增,下文我们将详细分析。此外,机体免疫系统具有温度相关性,发烧本身就是机体对抗外来感染的应激措施,发烧特别是低烧可以提高免疫系统效率,是免疫学的常识。

我认为2019-nCoV病毒属于温度敏感性较强的病毒,有如下理由:1)目前的发病率看,老年人大于成年男性大于成年女性大于儿童,而从基础体温来看,也存在类似的排列,老人低于成年男性低于成年女性低于儿童。虽然存在不同的解释,但这种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预后也基本是类似的排列;2)与2019-nCoV发病机理相似的SARS病毒,即对温度敏感,有研究者认为该病毒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说明其生存温度是偏低的,即使不知道其具体的极限生存温度。而目前已确认是SARS病毒宿主的蝙蝠的体温为40度,同时蝙蝠在带病毒的同时并不发病,也说明至少对于蝙蝠来说,在这个温度下SARS病毒不能对蝙蝠产生伤害;3)目前的基因分析结果,2019-nCoV病毒与SARS病毒具有基因相似性和类似的发病机理,都是通过其S蛋白结合肺部的ACE2蛋白,但2019-nCoV病毒与ACE2的结合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与SARS病毒相比,要低三分之一左右。基于基本的分子动力学常识,可以推测2019-nCoV病毒的结合能力较低。同时由于温度升高会造成分子运动性增加,就象温度升高果冻融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2019-nCoV病毒有比SARS病毒更强的温度敏感性,也就是说其与ACE2的结合需要更低的温度。而这个温度,也就是2019-nCoV病毒的失害温度,应该不高于40度。体内很多酶比如胃蛋白酶,最适温度都是37度,而到了40度就失活了。

2019-nCoV和SARS一样,主要病理改变是肺损害,“其原因并非由病毒直接侵犯肺组织所致。而是与病毒感染引发SARS患者免疫系统过度反应,释放了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从而损伤肺组织有关”。所以我在124日文章中认为,2019-nCoV的高烧是果不是因。可能其病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需要较低的温度,病毒感染肺部细胞并扩增;第二阶段肺部免疫过度应答产生,这时病毒存在与否已不重要。目前临床上发现大量自身不发病但可以传染的潜伏者,也有高烧、肺部阴影等已呈现肺炎病理指征但检测不到病毒的阴性者。如果用两段论来分析,都可以很容易解释。前者带毒,但因为自身基础体温较高抑制了病毒对机体的伤害,所以不发病,后者早期带病毒,病毒早期在潜伏期大量扩增繁殖对肺部造成损伤,后期免疫过度应答发生机体高热,这种温度也许抑制或清除了病毒,所以病毒不能检出呈现阴性。但由于肺部损伤已经存在,因此这种惯性导致病人发生后期呼吸窘迫等症状。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那也是提供了高体温可以在体内清除病毒的证据。虽然其机制,是直接通过病毒与ACE2结合的温度敏感性阻断两者结合,还是由于发烧增加了免疫系统清除效率,并不知晓。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无疑2019-nCoV病毒具有较强的温度敏感性,所以下调其活性至少可以存在三种机制;1)直接高温56度杀灭,2)通过低烧或提高基础体温增加免疫系统效率间接清除病毒,2)通过升温破坏病毒S蛋白和ACE2的结合,降低病毒对机体的损害。依据上文的分析,在后面两种机制中,我推测温度最大值不应该超过40度,甚至儿童基础体温上限37.5度即可发挥作用。

那么回答前面的问题,如果以病毒杀灭温度56度来看,我和胡勇博士的建议都无疑是谣言,因为人体温度不可能达到56度。但以后面两种机制来看,我和胡勇博士的建议则可能不是谣言,至少目前不能证伪,因为我们通过运动、捂汗、汗蒸各种方式是可以短时达到并维持一段这个体温的。

我最早发文是1月24日,今天已经过去了七天,我也有朋友和我电话说之前有疑似症状,后期实行我建议的方法因此症状消失。我也在网上看到一个截图,也是病人使用汗蒸方法清除了疑似症状。

当然这些朋友是否真感染了2019-nCoV,还是说只是普通感冒,未得而知。但就如我124日文章所说,至少我们可以减轻病人的焦虑,现在就是得了普通感冒,病人的焦虑程度也是可以想见的;至少我们也可以降低医疗系统的压力,即使分流的只是一个普通感冒病人,也是少给医院添了点乱,也降低了一个去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我是做受体结构的,不是临床专家,证据链目前并不充足,只是以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可能有主观臆测的地方。但基于前述理由,即使不能说我的猜测是正确的,但也不能证伪说我的猜测一定是错误的。大敌当前,我认为对于防控的方法,只要没有副作用或副作用可控,成本较低,都值得一试。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应对不同的环境压力,面对环境压力也需要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生存策略。所以欢迎大家讨论,也欢迎大家转载转发。正如我上面一篇文章所说,我认为这个方法可能对于易感者和早期患者有用,晚期免疫过度应答产生,这个办法也没有意义了。所以希望更多人能看到。

此外,疫情开始有段时间了,很多朋友也许都以不同的方法来开始了自己的积极应对,也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数据。我校几位专家设计了一个针对疫情积极预防的调查问卷,想了解目前各种在潜伏期和隔离期的朋友的积极防护措施的效果,希望能从大数据的角度发现哪些措施具有更好的效果和实用性,该调查问卷也在我建议下增加了提高基础体温进行预防的有关选项。实践出真知,各种对于积极预防的建议到底是谣言,还是具有潜在的价值,也希望能从大数据统计的角度得到一个较为可靠的结论。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特别是密接,具有疑似症状的朋友,您们的参与也是对疫情防控的支持,所分析的数据也许对隔离期后所有人的防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