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端康成《雪国》: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范良光 2020-02-10

川端康成《雪国》: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前几日,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寺庙和尚发出感慨:“一切终将是虚无。”

也许你认为他是出家人,看破红尘,自然觉得世间种种都是虚空。其实,积极拼搏的尘俗之人,何尝不会产生虚无之感?

人生无常,似梦幻泡影,又短暂易逝,如露亦如电。活在这世间,每个人都在寻求归属感与存在感。由此,我想到作家川端康成与他的虚无主义作品,以及作品表现出来的美学思想。

他在一篇散文里写道:“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之美。”这种将物哀美学融入日常生活的态度,在他的代表作《雪国》中,则展示得淋漓尽致。

川端康成《雪国》: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1968年,《雪国》与《千只鹤》、《古都》这三部小说,让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日本人。

在这作品中,作者以敏锐的感知能力、超群的写作技法,表现了日本文人的精神:

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川端康成《雪国》: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领奖中的川端康成

1. 人生无常,令人感到无限悲伤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川端康成的身世非常凄惨,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出他感伤阴郁的性格,也决定了他创作风格与思想的走向。

参加葬礼的名人,这是外界给予川端康成的称号。因为,在他3岁时,父亲病逝,4岁时,母亲病逝,10岁时,姐姐病逝,15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祖父去世。从那之后,他开始寄人篱下。

坎坷的经历,人生的无常,练就他一颗敏感哀伤的心。他以祖父去世为契机,开始踏上写作之路,为之探索一生。

从故事结构看,小说《雪国》同样流露出浓烈的无常色彩。男主人公岛村是位舞蹈艺术研究家,他继承丰裕的祖产,不必为生存奔波劳累。

川端康成《雪国》: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电视作品《雪国》剧照

岛村前往雪国旅行,在那里的温泉旅馆结识艺妓驹子。他被她的洁净、隽秀、婀娜所迷恋,每年都会去雪国,与之幽会。第二次去雪国,在列车上,岛村偶遇少女叶子,他被她空灵、忧戚、无法形容的美深深吸引。

这样的因缘际遇,让三人之间产生微妙的情感牵扯。她深爱他,他对此波澜不惊,他却痴迷另一个她,另一个她也有意于他。

看起来,经过幽微曲折的情感经历后,有缘人终将得偿所愿。却不知,意外有时赶在明天造访——

最终,决定跟随岛村离开雪国的叶子葬身火海,驹子在此意外中遭受打击而发疯。突如其来的变动,给予岛村心灵的震撼,小说结尾写道:“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人之一生,总处于无常之中。

无常,即常。

川端康成《雪国》: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电视作品《雪国》剧照

2.无常人生,让人陷入虚无主义

人一旦认识到人生无常,就会陷入虚无主义。

《雪国》中的岛村是不折不扣的虚无主义者,常处于迷离恍惚之中。生活中很多事情,在他看来纯属徒劳。

驹子是个积极上进的姑娘,多年来,她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她自己装订笔记本,记下文章的题目与文中人物的名字。岛村觉得,这是徒劳。他对她直言不讳:“完全是一种徒劳嘛。”

驹子拜师学琴。为了报答师恩,当艺妓卖身给师父即将病故的儿子看病。在岛村眼里,这也是徒劳。“这一切不是徒劳又是什么呢?”

驹子以峡谷作为听众,每天练琴不辍。这行为背后蕴含的努力与意志,在岛村看来,依然徒劳无益。书上写道:“他强烈地感到:她这种情感与其说大有城市败北者那种傲慢的不满,不如说是一种单纯的徒劳……如果一味沉溺在这种思绪里,连岛村自己恐怕也要陷入缥缈的感伤之中,以为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

川端康成《雪国》: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岛村陷入虚无主义,觉得生死之间的种种都是徒劳。

然而,这种虚无不同于西方的虚无主义。加缪笔下的那位局外人,因为秉持虚无主义,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来也好,去也好,生也好,死也好,都无所谓,活得麻木不仁。

对于自己的虚无主义,川端康成曾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所做的演说《日本的美与我》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灭我为无。这种‘无’不是西方的虚无,相反,是万有自在的空,是无边无涯无尽藏的心灵宇宙。有的评论家说我的作品是虚无的,不过这不等于西方所说的虚无主义。我觉得这在‘心灵’上,根本是不相同的。”

这种最终归于万有自在之空的虚无,让川端康成自己以及他笔下的人物,获得一个出路:物哀。

川端康成《雪国》: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川端康成

3.物哀美学,给人带来一些慰安

川端康成有他独特的美学思想,具体表现为物哀、风雅、幽玄、冷寂、静默。

其中以物哀最具特色。

日本复古国学书籍《紫文要领》中,对“物哀”做了以下解释:“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的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里把这些事情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被“哀”字误导,以为这种美学思想仅仅教人从事物体验哀感,其实也有欢喜欣悦。

从对象看,物哀美学具有三个层面: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世间万象、天地自然。

物哀美学浸透整部《雪国》。在故事中,物哀的三个层面表现为岛村对女性美、世态美、自然美的敏锐的感知与关照。

川端康成《雪国》: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电视作品《雪国》剧照

在旅途中邂逅叶子,她迷人的美,让岛村的心颤动。他透过玻璃窗的映射,细品这种美:

“身影映在窗玻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不断地移动,使任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明的。是不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面影后面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脸的前面流过。定睛细看,却又扑朔迷离。”

对于雪国的风光,岛村同样细致感受:

“山巅好像精工的雕刻,从那里浮现出一道柔和的斜线,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山头上罩满了月色。这是原野尽头唯一的景色。淡淡的晚霞把整座山映成深宝蓝色,轮廓分明地浮现出来。”

总之,《雪国》中的各种意象,都给读者带来冷寂、幽玄的审美体验。川端康成以闲寂寞之心、风雅之趣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川端康成《雪国》: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川端康成说,他写《雪国》时,抱着对爱情表示感谢的心情。

当下,我们现实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匆忙,心灵在各种琐碎事务中变得粗粝,心灵宇宙的空间被压缩得日益逼仄。物质再丰富,也难以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不妨择安静一隅,翻开《雪国》,跟随作者的节奏与审美体验,让心灵获得滋养,在美中汲取爱的力量。

就像川端康成的一句话:“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川端康成《雪国》: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