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天练就你的阅读力

 天下小粮仓 2020-02-10

《如何练就阅读力》这本书将练就阅读力的训练方法分为三个递进的阶段,每个阶段包含7天的练习。从基础的方法技巧到高效阅读的方法总结,从培养阅读习惯到突破阅读障碍,利用21天时间,以极简的方式,让读者立刻与手中的书籍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成为阅读高手,提升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21天练就你的阅读力

第一阶段:培养阅读习惯

一、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

1.明确阅读目的

我们在阅读时最容易缺失的习惯是: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只有明确阅读目的,你才能够使自己的阅读习惯更加量化,才能够及时获得一种回报,而这种回报就是你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初期所需的一种关键性的动力。在阅读时,如果大脑常常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停滞状态,仿佛是被迫工作一样,而不会有那种进入状态的感觉,那你很有可能已经在进行休眠式阅读了。

我们效率低的核心原因是,我们根本没有给大脑足够的资讯能量,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大脑慢慢推入到了休眠的状态。当大脑的高速运转性能只被调动一部分的时候,剩下的能量就会飘散到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上去,因为大脑实在是一部太勤奋的机器。

2.让阅读融入已有的习惯

盘点一下我们有哪些习惯可以和阅读融合在一起。通过盘点,很多朋友发现的是通勤时间,这是每天最好的一段一心两用的时间。当你找到这个时间单元之后,接下来就是在这个时间单元所处的环境中随时放一本书,当然也可以是手机里的电子书;然后建立一个条件反射的触发点,要有一个刻意开启双轨时间价值的仪式。通过这个方法,你的阅读反射就启动了。

读书的时间不需贪多,但要连贯。减少单日的阅读量,而把重点放在每天都这样去做的匀速推动上,并把时间控制在不对自身造成负担的范围内,还可以保证自身以后具有持续性的学习动力。平均分配、灵活变动的方式在精神和身体上都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每天坚持阅读,最后学习积累的知识总量会持续增加。想要坚持阅读,不妨巧妙地给自己设置“动机”——读完之后一定要达到某种结果。

总之,阅读时要从摘要开始就提出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问题意识。如此反复进行,你就启动了积极有力的正循环阅读模式。这样在你解决问题之后,内心会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而此时你对待阅读的积极态度会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这个趋势会促使你从一开始的被动解决问题型进阶到主动提高自我型,动力已经升级啦!

二、如何提升阅读速度

1.舍弃完美主义

上学时,我们得到的强化观点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因为被预设了读书需要有如此高的标准,我们在阅读任何书籍时,才会迁移这样的预设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在心里形成一种暗示:书不读完是不被接受的。时代已经变了,新时代的阅读宣言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你享有不读完整本书的权利!

破除阅读的心理定式并放弃完美主义,是高效阅读的第一步。

最重要的外力,就是一定要给自己的阅读设定一个完成时间。给自己有限的时间,就是自己主动给自己传递“时间紧、任务急”的强烈信号,这可以帮助你善用大脑和心理的暗示来为自己的阅读速度服务。相反,如果没有时间限制,你就会不分重点和目标地读下去,结果就是你会浪费大量时间。

2.摆脱逐字阅读

如果想要重新提升自己的阅读效率的话,就一定要破除之前形成的心理定式,摆脱根深蒂固的逐字阅读的习惯。以声音为载体的传送速度一般是240字/分钟,声音最好的吸收形式,是当你进行文本阅读时,摆脱头脑中对文字发声的惯性,否则你就会永远受控于每分钟240字左右的速度。

虽然表面看阅读时你是在默读,听不到口中发出的声音,可大脑里进行的却是自我听读,大脑里的言语运动中枢并没有进入省力的状态,它依然很活跃地在进行“翻译”。什么是默读?默读就是虽然你的嘴和喉咙不发声,但你的大脑却在发出声音。

适当的练习将帮助我们减去多余的两个环节——文字转换成声音、声音转换为理解。此时的阅读路径就变成了:文字——理解。

消除默读的刻意练习适合从简单书籍开始。刻意练习是我们获得新习惯的必经之路,正好也是专家和我们大部分人不一样的地方。练习策略是:目标对比——找准薄弱点突破——针对所缺的特定技能做练习。这也正是很多牛人的学习方式:锁定特定的弱点,想办法克服,随后再持续地加以改善。

3.强化高速阅读路径的三级跳

更多的刻意练习,帮大脑进入高速运转模式。学习要领:读完一页内容,只限制性地给自己三次视野移动的机会。可以采用五个步骤来完成快速浏览和抓取的目的。

(1)作者简介

(2)他谈话的主题方向

(3)他的表述风格

(4)书籍结构,了解作者的解题思路

(5)扫读

三、读后记不住怎么办

1.遗忘并没有那么可怕:适当的遗忘是一个提高效率的步骤,头脑也需要进行断舍离。积极地看待遗忘,才能更好地运用遗忘。只记住有价值的,忘记无关紧要的。

2.声音记忆和图像记忆:在阅读时,每一次读到抽象的文字,就自动联想与文字相关的图像故事,通过想象来快速调动脑海中的图像感知与所读的文字进行匹配!

3.提升记忆自信的多感并用法

4.在生活中唤醒多重感官

四、没时间读书怎么办

1.管理你的阅读精力

我们可以把“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转换为“我要如何去管理自己的精力,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呢?”因为很多时候即使你有时间,你也是给了其他运动,比如打游戏或看电影,而没有选择阅读。所以我认为这并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不会管理时间的问题。

2.阅读管理的最优法则

每个人独特的行为模式背后都有一个自己最擅长的感官渠道,在信息吸收时,如果用好自己起主导作用的感官渠道,那么吸收信息的速度会有明显提高。

视觉型的读者通常喜欢看书,而且书中的插图和表格越多,他们理解起来就会越容易;而听觉型读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听过的信息了,所以对于这部分的读者,不管是朗读还是讨论,只要经过口头处理的知识,他们都能够很好地去理解和记忆;而触觉型读者需要亲自试验自己学到的每个步骤,只有这样,他才会觉得自己是真正理解了知识,并以此积累经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边干边学、学以致用。

3.利用碎片化时间,找到“门当户对”的情景

为碎片化时间找到门当户对的情景,做好内容“填空题”。门当户对法的心法口诀:两个方向,两种形态,两块时间。两个方向指的是你自己最喜欢了解的和你自己最需要补充的知识。两种形态指的是实体书和电子书。很多读书达人分享经验时都提到两种形式都采用,最重要的是阅读的体验,而不是教条地认为只有阅读纸质书才是读书。两块时间指的是固定的和碎片化的读书时间。

五、如何实现大量阅读

1.如何建立庞大的知识体系

建立庞大知识体系的三个阶段——初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期:持续学习完善。后期:进阶调整。

2.建立个性的信息过滤机制

在输入——分析——输出的过程中,大量阅读是输入端,只是为了了解情况,而不是为了细致分析。最重要的是在输入端学会捕捉自己所需,舍弃无关紧要的部分。

过滤的过程就是一种舍弃的艺术,不断舍弃低密度的低层级知识,通往高密度的高层级知识,因为内容是否为高密度决定了输入端的质量。信息来源贵在“精”而不是“多”

六、提升阅读吸收率

1.别人的方法对自己有用吗

升级改造阅读操作系统的另外一个环节,理解环节。打通理解环节,提升阅读吸收率的方法包含3个方面,分别是:交叉、联想和行动。只有能找到与作者的经历和认知有交集的描述,能够对一件事情完全理解并深度参与其中的时候,才会有一种无法停止的感觉。

2.启动自己的生物种

当你了解了自己的生物节律之后,你就会扬长避短,在低潮期适当地去调整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并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减少生物节律的不良影响,充分利用生物节律的高潮期来获取理想的阅读效率。

七、阅读画像让读书更专业

1.把事情清晰地展现出来

只要把事情清晰地展现出来,最后能够成功的概率会提高三倍。我们要不断舍弃那些知识密度低的浅阅读内容,而去追求知识层级高的内容。

必须要考虑阅读内容的知识密度问题。高效率的阅读者一定会主动甄别自己的知识来源,主动去学习和获取那些知识含金量更高的内容。这样,我们就会自动地在自己身体和大脑里面建立一个结构化的过滤机制,拥有一个平衡高效的信息收获。

2.深阅读,让你具备核心思考能力

第二阶段:突破阅读障碍

一、如何跨过阅读倦怠期

1.在大脑中重建新程序

当这种初期兴奋感渐渐退去后,人就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倦怠情绪了。倦怠情绪出现时,“坚持”就会变成“煎熬”,平稳度过倦怠期,真正的奖赏才会随之而来。在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能否战胜处于峰谷的倦怠感,才是真正决定能否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

大部分不能坚持到底的人都是因为在没有注重对过程监督的前提下,盲目乐观地以为只要结果目标就能达成,因此对自己心理倦怠期所需的鼓励不敏感,导致在实行过程中没能及时播下让习惯坚持下去的种子。

鼓励自己锁定目标并不能帮助你达成目标。与结果型契约相反,过程型契约注重在前进的过程中持续投入吸引力。过程型契约的缔造者会主动创造变化,让目标实现的过程不至于太枯燥,以保证能推动习惯进入新的惯性跑道。

习惯就是在脑中设定的程序,当大脑把固定而重复的行动化为无意识的重复动作时,习惯就永久地形成了。找出任何活动中能让你感兴趣的部分,并专注于它们。在倦怠的情况下,它们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动力。可以通过三个方法寻找到这种陪伴感,克服倦怠情绪。

(1)为了建立习惯的连续性,你需要在计划完成80%的时候,开始计划下一个阶段。

(2)见一位书友,与书友交流读书心得。

(3)组织一场读书会并作为主讲人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2.升级阅读层次,建立更高水平的认知

想要升级自己的认知,就要像那些让你大吃一惊的广告一样,首先就是给自己建立新的刺激概念,随后进入这个概念的领域,从没有意识到有意识。

让自己变强的方法就是每天难受一点点。比如做平板支撑,最后十几秒时身体抖得像筛糠,但过去这十几秒就好了。坚持跨过舒适区之后,你会真正体会到每天让自己难受一点点的好处。

阅读也一样,只有脱离舒适区,把自己放在更开放的知识视野里面,才能够获得更全面的认知。当我们感知的概念越多时,生活就产生了越多的可能性,你就能越快地进入事情的本质,行动能力和效率也就越高;能够改变生活、改变自己,重塑自己的可能性才越大。

二、如何进入主题阅读的大门

1.主题阅读帮你提升效率

完成一项主题阅读至少能锻炼你的三项能力,这三项能力都是提升你阅读效率的重要能力。第一项能力是快速阅读, 不再受困于逐字逐句的阅读方式。主题阅读将促进你的第二项能力是长效记忆能力。主题阅读将提升你的第三项能力是, 让你看见知识的复利奇迹

2.建立深浅阅读的小系统

集中类别,判定知识的深浅程度

三、掌握知识的框架与核心

1.找准知识的边界,集中突破

当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以自己为中心和出发点,注意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在阅读时注意把当前阅读的内容中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我们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

阅读不是简单的信息累积,更重要的是旧经验和新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发生的认知结构的重组——用更庞大的一个新的认知结构去取代原来比较狭窄的认知结构。阅读是我们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以我们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打开未知的领域!

比喻具有神奇的效果,它可以快速地实现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迁移,采用这个手段,你就可以培养起迁移知识和经验的能力,最后你就能够慢慢成为具有跨学科思维和整合提炼能力的阅读达人。

2.重点化零为整,掌握知识框架核心

阅读时,我们不仅要记住有用的信息,还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记住。如果信息以一种随意的结构排列起来,就容易飘散;而以一种有组织、有规律的结构组织起来,它就会牢不可破。先化整为零,然后再化零为整。

3.心理建设法,信心带来长久热爱

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更有利于完成既定目标。通过养成固定时间阅读的习惯,我们将增强对自我节奏的掌控感,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自信,带来长久的对阅读的热爱。

4.对比阅读法,练就批判性思维

想要感受新思维带来的新鲜感,尝试对比式阅读是绝对正确的选择,让书籍与书籍之间互相挑刺。所谓对比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同时读两本领域相同但观点却完全不同的书,这两本书之间的观点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5.平行笔记法,展示交互感知

要把各个学科的知识视为一个整体,有了这种意识之后,你所做的阅读实践就会有一种自然的连接意识,你在阅读时就能开始进行新组合的设计。这样,你就能够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得到一种透彻的理解。

四、如何让知识融会贯通

1.识别知识的种类,合理投入精力

哈耶克对知识的本质曾经有过一段非常深刻的阐述,他把知识简单地分为了两类:硬知识和软知识。所谓硬知识,就是指那些通过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公式等表达和传播的知识。大到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小到我们学PPT的技巧,这些都是硬知识。而软知识是指那些没有办法通过数字、文字、图表、公式等去表达和传递的知识。比如我们常常会说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当你了解了自己的知识个性之后,进入到建立信息过滤机制的第二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针对硬知识和软知识,你需要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用同一种方法去应对不同的知识。

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把知识分为4类:硬知识、软知识,干知识、湿知识。

硬知识——逻辑完善的方法论知识,比如《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软知识——感性的观念性知识,比如《遇见未知的自己》。干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立刻解决问题的技能,比如《PPT设计思维》。湿知识——需要长时间坚持才能体验改变的不可测量心法,比如《少有人走的路》。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的分类去严格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以通过“丢书”计划来迫使自己建立这种习惯,否则什么书都投入同等的精力,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阅读效率十分低下。

2.软知识与硬知识核如何读

硬知识和干知识虽然都是可以立刻运用的方法论,但除了看具体的用法之外,还仔细研读作者得出方法的过程。软知识和湿知识是属于作者情感范畴的主观性总结,这类知识通常与作者的情感经验联系性较多,没有经过客观的论证。对于软知识,先看观点,也就是作者的结论,其他部分略读以节约时间。

3.独立存在的知识与联系性知识核如何读

所谓独立存在的知识,就是那些不依赖于其他知识的内容,即它独立存在,已经是最基础的单元、最基本的信息了。对待这一类知识,我们需要的是找准知识的记忆规律存储下来,可以多读对独立性知识有经验和心得的书籍,通过直接阅读这类书籍来吸收别人的学习经验,大大提升自己的效率。

获取联系性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把知识的前置与后置顺序排列好,同时审视整个认知链条中各个模块的细致程度,以知识链的形式进行总体吸收。

4.知识分类,构建知识网

构建知识网首先需要找准自己的目标,再沿着这个目标添枝加叶,这个添枝加叶的过程就是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的过程。

第一步,找到这个体系的源头,一个关于某方面知识的总称,之后开始从这个源头进行分类。

第二步,建立关联。

第三步,敢于打破结构,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5.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实现融会贯通

想要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一定要经历知识的分解和再聚合的创造性组合过程。所谓知识的分解和再聚合,其实就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循环迭代过程。这种创造性的组合反映了以下几个过程:分类、分解、再聚合、建立新秩序和体系。

五、跑题,意外发现的绝佳时机

阅读时,请关注那些让你“大吃一惊”、不按常理出牌的部分吧。回想一下传统的阅读方式,几乎都是在读书里你十分认同的部分,而跑题阅读法正是要去阅读那些让自己觉得大跌眼镜的部分。同样,我们看待一本书时,去记住一本书中最奇特的点,与众不同的地方会帮助自己唤醒这本书其他部分的内容。

六、归纳,提升信息质量

每天持续进行归纳很重要,我们需要一种有意识地进行归纳的纪律性,在习惯养成阶段请忽略结果。纪律原则有3个:原则一:锁定一个归纳的目标,也就是不要同时给自己制定多项归纳目标,以免自己混淆。原则二:坚持有效的行动,归纳的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原则三:不要太在意结果。

七、探索,思考我们思考的过程

1.思考能力就是人的潜力

结论有可能是猜对的,但是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思考过程,正确的结果总会慢慢浮现出来。思考的过程,正是我们大脑对外部信息进行运算得出结果的运行方法。这套运行方法正是左右我们行为的方法,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质认知。

2.牛人都有一套独特的思考过程

当你搞清楚自己头脑中这套隐藏的规律后,才能打破常规,发挥出阅读的创造性,给你真正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充当知识的搬运工。

首先,搞懂自己遵循哪一套思考方法。

其次,多看自己思维边界之外的思考

最后,从简单到复杂,掌握多套运行的规则。

第三阶段:强化阅读输出

一、锚定内容的制高点,一览众山小

锚定内容制高点,需要我们从被动吸收转换为主动追溯和搜寻。要让我们吸收的信息质量提高,那就一定要获得一手信息。尽我们所能地以现在接触到的内容作为跳板,去获得这个领域当中的一手信息。学会去阅读正规的学术论文,具有浓度的知识从来就不是随意就能获得的,需要我们逆流而上自己去搜寻。

二、重建反馈回路

在阅读时要思考花了多少时间, 产生了多少内容, 这些知识为你创造价值了吗。如果对阅读生活的管理也能像重视工作中的KPI数据一样,那一定可以给自己重建一个非常清晰的阅读回路,它可以成为你的地图,指导你在接下来的阅读生活当中如何做得更高效。

三、化繁为简,提炼复杂世界的简单基本规律

提炼出简单规律,更符合我们大脑被动运动的本质。这并非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是经过洗涤之后更闪耀的金子。称为阅读时的主观能动性,它能够帮助你读完一本书之后掌握它最重要的精髓,并让你简单易行地用到行动当中。

四、关注关系而非关注事物

关注关系而非关注事物,需要我们的脑海中有聚焦问题的意识,只要有了聚焦问题的意识,我们就要开始按步骤行事了,简单几步便可以让自己绕开那些表面的复杂文字,抓住一本书的规律和核心。

五、一个好方法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养成阅读习惯的前提就是,你的内驱力要足以支撑自己度过枯燥和艰难的阶段,只要度过了这个阶段,你就能够依靠习惯的力量去阅读,而几乎不用再消耗任何内驱力了,也不用再浪费你的精力。之后,你又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内驱力很好地用于其他习惯的养成,这就是为什么你养成的好习惯越多,你的生活就会越轻松。

六、高效分享的几个步骤

如果只有输入而没有输出,久而久之你就会遗忘,这种自然的遗忘规律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受的。而阅读效率和质量都很高的读者,他们会有自己对抗遗忘的有效方式。有效方式就是:组织一场高效的读后感分享。这种高效的分享不仅能够帮助你深刻地理解一本书的内容,还会让你抛弃以前的完美主义而始终抓不住那20%的重点。同时,经过刻意练习,你还会具有一种透视的眼光,看到书中清晰的结构。

七、以教为师,通过知识分享完善自我思考

在所有的学习方法中,能大幅提升我们阅读理解效率的方式就是教授给他人了。教授给他人决定了你对一个概念或知识的真正理解。也就是说,决定我们阅读效率的关键性指标并不是速度,而是理解率。不同学习方式的吸收留存率,其中最高的是教授给别人,教的时候你的吸收留存率可高达90%。

教授给他人这个行为其实就是我们的阅读老师,所谓以教为师,就是让我们体会到:输出是更高效的输入。我们要善于利用去分享给他人的契机,甚至主动去寻找这样的分享,来帮助我们达到完善知识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