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颅内动脉的分段、分支图解(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改编)

 王辉br5w728tdl 2020-02-10

颈内动脉共分七段,可以简记为:颈、岩、破、海、床、眼、交。它们分别是:

颈段(C1):颈段起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终止于颈动脉管颅外口。这段颈内动脉同位于其外侧的颈内静脉和后外侧的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颈段通常不发出任何分支。

岩段(C2):这段颈内动脉位于颈动脉管内,起于颈动脉管颅外口,终止于破裂孔后缘。岩段按其行走方向可分为三部:垂直部、弯曲部(颈内动脉后弯)和水平部(向前、向内行走)。

破裂(孔)段(C3):破裂孔并非单一的孔道,而是由两部分组成:颅外骨膜上的一个孔和一个垂直管道后者由破裂孔周围的骨结构和纤维软骨构成。破裂段起于颈动脉管末端,动脉越过孔部,但不穿过这个孔,在破裂孔的垂直管内上升,向着海绵后窦,止于岩舌韧带上缘。

海绵窦段(C4):此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止于近侧硬膜环。这段颈内动脉主要行走于海绵窦内,四周为结缔组织、脂肪、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海绵窦段按其行走方向可分为垂直部、后弯、水平部和前弯。

床段(C5):此段起于近侧硬膜环,止于远侧硬膜环床段短,长约4~6mm,斜行于外侧前床突和内侧颈动脉沟之间。床段C5属于硬膜外结构。

眼段(C6):该段起于远侧硬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起点的紧近侧。这段颈内动脉常发出两条重要动脉,即眼动脉和垂体上动脉。

交通段(C7):交通段起于紧靠后交通动脉起点的近侧,止于颈内动脉分叉处。此段发出两个重要分支: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分段,可分五段,分别是:

A1段:水平段,起始部至前交通动脉之间。

A2段:上行段,又名胼胝体下段,为前交通动脉至胼胝体膝部以下的一段。

A3段:膝段,沿胼胝体膝部前缘走形,与其弯曲一致。

A4段:胼周段,位于胼胝体沟内,又名胼周动脉。

A5段:终段,为大脑前动脉终末支,楔前动脉。

也有仅把大脑前动脉分为三段的:A1水平段(交通前段);A2上行段(交通后段);A3远侧段(包括远侧ACA及其皮层支)。

大脑中动脉,共分五段,分别是:

M1段:眶后段(水平段),由颈内动脉发出后,水平向外走行,长约3cm;发出重要分支“豆纹动脉”。

M2段:岛叶段(回旋段),呈“U'形,在岛叶表面向后上方行走。

M3段:侧裂段,M2基底部发出向中央沟上升的升动脉,分为眶额动脉及额顶升动脉,后者再分为中央沟动脉、中央前沟动脉及中央后沟动脉,如同蜡台状又名蜡台动脉。

M4段:分叉段,为大脑中动脉分出的角回动脉、顶后动脉及颞后动脉;

M5段:为大脑中动脉的终末支,角回动脉

大脑后动脉分为四段,分别是:

P1段:是从起始到中脑腹侧的一段,额枕位片上呈水平向外走行;侧位片上为向后走行。有许多细小的中央小动脉在此发出。供应中脑和下视丘。

P2段:是围绕中脑向后走行的一段。额枕位上呈向上走行,侧位片上向后走行,略呈弧形,主要分支为脉络膜后动脉。

P3段和P4段:均为大脑后动脉的终末支P3段位置较高,分布在颞叶,称为颞支;P4段位置稍低,分布在枕叶,称为枕支,包括顶枕沟动脉及距状沟动脉。

作者冯周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