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100错(二)

 apexji 2020-02-11

《黄帝内经》100

61、疾病的死亡日期不是一成不变的。
   
 《黄帝内经·阴阳类论》中说:雷公曰:请问短期。黄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征,皆归出春。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
   
 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溓水。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已。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以上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疾病死亡是根据病症、病程、病情、环境、条件、医疗情况、科学发展程度、等等都有关系。比如,肺结核病解放前后死亡率很高,现代(1958年以后)很少死亡。解放前有天花,解放后,天花已经灭绝,以前没有禽流感,现在有禽流感。有的好了,有的就死亡了。所以上述死期不准。
     62、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是错误的。  
   
 《黄帝内经·方盛衰论》解释说: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借借。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肺气虚则梦见白色悲惨的事物,或梦见人被杀流血,尸体狼藉,当金旺之时,则梦见战争。肾气虚则梦见舟船淹死人,当水旺之时,则梦见自己伏于水中,好像遇到很恐惧害怕的事。肝气虚则梦见菌香草木,当木旺之时,则梦见自己伏于树下不敢起来。心气虚则梦救火和雷电,当火旺之时,则梦见大火燔灼。脾气虚则梦见饮食不足,得其土旺之时,则梦作垣盖屋。
     
以上说的不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和疾病没有必然联系。可以到专科医院的病房去调查,肺结核病人病房里的人都做梦见人被杀流血,尸体狼藉,或梦见战争吗?所以,以上说法是错误的!
    63、泪水是体内积聚的水液来源于肾藏之精,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黄帝内经·解精微论》中说:是以悲 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因此悲哀就会哭泣,泣下的眼泪是水所产生的。水的来源,是体内积聚的水液;积聚的水液,是至阴;所谓至阴,就是肾藏之精。
     
以上说的泪水是体内积聚的水液来源于肾藏之精。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泪水来源于泪囊而不是肾。有人说,你这是西医的说法,中医就是说泪水来源于肾。不管是西医的说法,还是中医的说法,谁有科学根据,就是谁对的。现代医学已经探明人的泪囊在什么位置,如果一个人的眼睛干涩是因为泪腺堵塞了,眼科医生用针通一下,就解决了。中医一定要说泪水来源于肾,就应当说清楚肾是如何产生水的,又是如何把水输送到眼睛的。说不出来,就是错误的。

     64、内经是经不起检验的太浅薄的中医古籍。   
   
 《黄帝内经·解精微论》中说: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哭泣而涕出的,其故在脑,脑属阴,贿充于骨并且藏于脑,而鼻窍通于脑,所以脑髓渗漏而成涕。
     
涕是鼻黏膜分泌出来的,不是脑髓渗漏的。另外,在哭泣时泪水也能从鼻泪道流到鼻腔里和鼻涕混合在一起。

现代医学中确有一种疾病叫“脑漏”,全称是“脑脊液漏”。是指各种原因导致颅盖和/或颅底骨折或缺损,使硬脑膜和蛛网膜破裂,脑脊液由骨折缝隙经鼻腔、外耳道或开放伤口流出,使颅腔与外界相交通。脑脊液漏多由外伤引起,部分为手术的医源性因素所致,自发性脑脊液漏十分罕见。

但这种“脑脊液漏”漏出来的是脑组织液,不是什么眼泪鼻涕。
     
《黄帝内经》称之为“脑漏”的和真正的“脑脊液漏”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内经是经不起检验的太浅薄的中医古籍。
     65、肺与大肠、心与小肠、脾与胃、心包络与三焦不能互为表里关系。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中说: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肺合大肠,大肠是输送小肠已化之物的器官。心合小肠,小肠是受盛由胃而来之物的器官。肝合胆,胆是居中受精汁的器官。脾合胃,胃是消化五谷的器官。肾合膀胱,膀胱是贮存小便的器官。手少阳也属肾,肾又上连于肺,所以能统率三焦和膀胱两脏器。三焦,是像中渎一样行水的器官,水道由此而出,属于膀胱,没有脏来配合,是一个孤独的器官。这就是六腑与五脏相配合的情况。
    
肺合大肠字是配合的意思,也是互为表里的意思。肺配合小肠,与小肠互为表里。以下心合小肠 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意思相同。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脏腑互为表里,必须关联密切,肺与大肠、心与小肠、脾与胃、关系并非密切。能够关联密切的脏腑,首先必须是同一个系统。要说密切是肺与气管(是腑),心与血管(是腑),脾与淋巴管(是腑),肝与胆、胃、小肠、大肠。所以,肺与大肠、心与小肠、脾与胃、互为表里是不对的。另外,三焦不是腑,因为三焦只是胸膜和腹膜所组成,它没有自己的功能,它的功能只是其它脏腑的功能,所以三焦不是腑。有人说,三焦与心包络互为表里。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心包络也够不上一个脏(或说是器官)它只是一个心包膜而已,它也没有功能,所以它不能算作脏,也不能和三焦互为表里。
     
66、睛明穴是命门   
   
 《黄帝内经·根结》中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足小拇指外侧的至阴穴,结于面部的命门。所谓‘命门’,就是内眼角的睛明穴。
   
 “命门”如果是指一个穴位,那么,这个穴位是在腰部的中央,和神阙穴相对应的部位。“命门”如果是表示这个部位的重要性,那么,睛明穴在人体中是很普通的一个穴位,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命门者,目也。”如果是说眼睛是命门,那就更错了。

《黄帝内经》中这类错误错得出奇,实在是看不下去。
     67、膻中不会既是穴位又是器官吧?
   
 《黄帝内经·根结》中说: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
   
 但在书中又说到膻中是十二官中的一个器官,膻中喜乐出焉。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侧的大敦穴,归结于胸部的玉英穴而络于膻中穴。
     
以上说膻中是个穴位名。可《黄帝内经》一书还提到膻中是十二官中的一个器官。还说膻中喜乐出焉。膻中不会既是穴位又是器官吧?不管是穴位还是器官,都不能喜乐出焉,喜乐出焉的是大脑。
     68、单凭外形和皮肤的缓急及脉的大小是不能确定人的寿夭的。
     《黄帝内经·寿夭刚柔》中说:黄帝曰:何谓形之缓急?伯高答曰: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则夭,形充而脉坚大者顺也,形充而脉小以弱者气衰,衰则危矣。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 形体充实而皮肤舒缓的人,能够长寿;形体充实而皮肤坚紧的人,就会夭亡。形体充实而脉气坚大的称为顺,形体充实而脉气弱小的则为气衰,气衰就很危险了。

这段话说明当时的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太肤浅了。仅仅从外形和皮肤的缓急及脉的大小来判断人的寿夭是没有根据的。一个人是否隐藏了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早中期癌症,从外表不一定能看出来。看上去弱不禁风的人,也有长寿的,很多运动员及练武术的人,看外形和皮肤的缓急及脉的大小都是很不错的,但未必长寿。

人的寿命除了先天因素外,还与心态的平和、生活方式的正确、膳食营养的均衡、适度的运动有关。
     69 《黄帝内经·本神》中说: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月囷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心因恐惧和思虑太过而伤及所藏之神,神伤便会时时恐惧,不能自主,久而大肉瘦削,皮毛憔悴,气色枯夭,死亡在冬季。
   
 以上说的是心伤神而最后死亡的季节,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不管什么病,不管什么季节和日期都有死亡的。不能说心伤神就都在冬季死亡。脾伤意就都死于春天。肝伤魂就都死于秋季。肺伤魄就都死于夏季。肾伤志就都死于夏季。所以《黄帝内经》大概有上百个关于死亡时间的说法,全部是错误的。
     70、不应该勉强对应。   
   
 《黄帝内经·经别》中说:黄帝问于岐伯日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引,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川、十二节引、十二经水引、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人体的组成是与天地万物相对应的。其在内,有属阴的五脏与自然界之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以及五位等相对应;其在外,有属阳的六腑与自然界之六律相对应。六律有阴阳之分,故人体就与之相应而有手足阴阳各经;这十二条经脉又与自然界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条河流以及十二时等相对应。以上就是人体之五脏六腑与自然界各种现象相对应的情况。
     
看,上面说的是人体的组成是与天地万物相对应的。其在内,有属阴的五脏与自然界之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以及五位等相对应;其在外,有属阳的六腑与自然界之六律相对应。六律有阴阳之分,故人体就与之相应而有手足阴阳各经;这十二条经脉又与自然界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条河流以及十二时等相对应。以上就是人体之五脏六腑与自然界各种现象相对应的情况。其实,不然!他说的五脏勉强凑合五音、五色、五味,其实是七个音符(1234567)、七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味(酸、甜、苦、辣、咸、涩、淡)。为了对应都减掉两个变成都是五了。再说,人体有手足阴阳12经与十二条河相对应这也是勉强凑合的。中国不仅仅是12条河流还有很多。另外,世界上的河流更多。再说手足阴阳12经与十二条河相对应,那么,任脉和督脉,带脉等又与什么相对应?所以《黄帝内经·经别》中说的这些话是不正确的。《黄帝内经》中类似这样勉强凑合的对应还有一些。如,五脏对应五行。人体本来是七窍(耳、鼻、眼、口、舌、尿道、肛门)为了对应五脏,不说尿道、肛门两窍,只说耳、鼻、眼、口、舌五窍。

阴阳五行使《黄帝内经》完全失去了医学价值。

71、谷入于胃,乃传之肺吗?   
   
 《黄帝内经·营气》中说: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营气之理,以受纳谷物最为可贵。水谷入于胃中,化生出的精微,就传于肺脏,流溢于五脏,布散于六腑,其精纯的营气在经隧中流行,常常营运而不休止,终而复始,这可说是和天地间的规律是一样的。
   
 胃在肺的下面,何况胃和肺既不相通,又不是同一个系统的。胃是消化系统,肺是呼吸系统,怎么可能由胃“传之肺”?

下面的流溢于中,布散于六腑也不对,胃部的经过消化的食物应该是到肠部,如果直接“流溢于五脏,布散于六腑”,那么人体的五脏六腑就都是被胆汁、胃酸、胰液搅拌在一起的食物大杂烩了。

《黄帝内经》对营气的论述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72、营卫两气说得乌烟瘴气。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中说:“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上焦。……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下,贯膈而布胸中,走腋,”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营气是从中焦发出的,卫气是从上焦发出的。……上焦之气出于胃的上口,并于食道上行,穿过隔膜,布散于胸中,横走腋下。

整个《黄帝内经》对人体的内气论述是乱七八糟。

按理说,作为一部医书,应当首先说清楚人体的元气是什么?然后说营气、卫气、宗气、阳气等,再说清楚元气和营气、卫气、宗气、阳气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可是,内经中是东有榔头西一棒,说得又都是牛头不对马嘴。

“卫出于上焦”,“上焦之气出于胃的上口”,胃的上口是賁门,賁门上接食管,那个地方出卫气吗?

“并于食道上行,穿过隔膜,布散于胸中,横走腋下”,食道上行,不就到了咽喉了吗?穿过什么隔膜了?又怎么“布散于胸中”了?胸中不是两个肺叶吗?肺叶中是卫气吗?“横走腋下”,能够从肺里横走到腋下吗?那不肺穿孔了吗?

两千年来,中医人就是皓首穷经的这些内容吗?

73、《黄帝内经》中是怎么论述人体的造血功能的?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中还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中焦也是合在胃中的,在上焦之后,中焦接受水谷,经过消化,笮去糟粕,承受精液,向上传注于肺,然后化生而成为血液,以养人体,没有什么比它更宝贵的了。所以独能行于经脉之道,叫做营。
     
三焦中的中焦应该是指的上腹部这个整体,包括胃,但内经中说成“中焦也是合在胃中的” ,到底是谁合并谁呀?

经过消化,笮去糟粕,承受精液,”食物消化后,就在胃里“笮去糟粕”了吗?也就在胃里“承受精液”了吗?然后“向上传注于肺,然后化生而成为血液,以养人体”,原来内经中是这么就造出血液来了。

这种论述大概连初中学生都会嗤之以鼻的。
    74、耳不是肾之窍,是脑之窍。   
   
 《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中说:耳者,肾之官也。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耳为肾脏的官窍
     
耳为肾脏的官窍是错误的。因为耳是脑之窍。声波从外耳传入,耳膜受到振动后,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再由耳蜗产生电波传至耳神经,最后到达中枢神经。所以,跟肾没有任何关系。

《黄帝内经》时代认识不到这么复杂、精准的人体结构和功能,但也不能随便乱说呀!
     75、人体的十二经脉与自然界的十二经水相应,没有任何关系  
   
 《黄帝内经·枢·阴阳清浊》中说: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我听说人体的十二经脉与自然界的十二经水相应,
     
以上说的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意思是说人体的十二经脉与自然界的十二经水相应。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自然界不光是12条经水。还有很多河流,你说12条经脉与哪12条河流相应?谁相应长江?谁相应黄河?谁相应珠江?另外,它们相应有什么关系。我说一点关系都没有!人体的生命活动,与12条河流没有任何关系。牵强附会,瞎扯八扯!

76、只要不是禁针的疾病,不是禁针的穴位都可以针刺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中说:“黄帝日以治之奈何?岐伯日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阴。”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黄帝问怎样把经脉与十二个月的阴阳相配规律运用到治疗之中呢?岐伯答道在一年十二个月中,正月、二月和三月,人体的阳气分别偏重于身体左侧下肢的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所以不宜针刺这些经脉。四月、五月和六月,人体的阳气分别偏重于身体右侧下肢的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所以不宜针刺这些经脉。七月、八月和九月,人体的阴气分别偏重于身体右侧下肢的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所以不宜针刺这些经脉。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人体的阴气分别偏重于身体左侧下肢的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所以不宜针刺这些经脉。
   
 以上说的不妥,把经脉与十二个月的阴阳相配,也是牵强附会,因为无论什么月份都可以针刺,只要不是禁针的疾病,不是禁针的穴位都可以针刺。
    77、《黄帝内经·灵枢·病传》中所有的病传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黄帝内经·灵枢·病传》中说:黄帝曰:大气入脏,奈何?岐伯曰: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入定,夏晏食。
   
 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
   
 病先发于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肠,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病先发于膀胱,五日而之肾,一日而之小肠,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间一脏及二、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黄帝说:邪气侵入内脏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病变?岐伯说:邪气入脏,若疾病先发生在心,过一天就会传到肺,三天就会传到肝,五天就会传到脾,如再过三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于半夜,夏天死于中午。
   
 若疾病先发生在肺,过三天就传到肝,一天就传到脾,五天就传到胃,如再过十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日落的时候,夏天死在日出的时候。
   
 若疾病先发生在肝,过三天就传到脾,五天就传到胃,三天就传到肾,如再过三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日落的时候,夏天死在吃早餐的时候。
   
 若疾病先发生在脾,过一天就传到胃,两天就传到肾,三天就传到脊背和膀胱,如再过十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夜晚,人们刚入睡的时候,夏天死在吃晚饭的时候。
   
 若疾病首先发生在胃,过五天就传到肝,三天就传到脊背和膀胱,五天就上传到心,如再过两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半夜,夏天死在午后。
   
 若疾病首先发生在肾,过三天就传到脊背和膀胱,三天就上传到心,三天就传到小肠,如再过三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天亮的时候,夏天死在黄昏的时候。
   
 若疾病首先发生在膀胱,过五天就传到肾,一天就传到小肠,一天就传到心,如再过两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鸡鸣的时候,夏天死在午后。
   
 以上说法不妥。疾病传变过程不是按上述的的顺序传变的!传变的日期也不是像上面所说的来传变的。疾病的死亡日期也不是象上面说的那样。什么时候、什么病都有死亡的。不是固定的。
    78、什么盛,什么病,不一定就作什么梦   
   
 《黄帝内经·枢·淫邪发梦》中说:岐伯日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岐伯答道如果阴气亢盛,梦见渡涉大水而感到恐惧。阳气亢盛,就会梦见大火烧灼的景象。阴气和阳气都亢盛,会梦见相互厮杀。人体上部邪气亢盛,梦见身体在天空飞腾。人体下部邪气亢盛,梦见身体向下坠堕。过度饥饿的时候,会梦见向人索取东西。过饱的时候,会梦见给予别人东西。肝气亢盛,做忿怒的梦。肺气亢盛,做恐惧、哭泣和飞扬腾越的梦。心气亢盛,梦见好喜笑或恐惧畏怯。脾气亢盛,梦见歌唱奏乐或身体沉重不能举动。肾气亢盛,会梦见腰脊分离而不相连接。
   
 以上说的不妥。什么盛,什么病,不一定就作什么梦。
    79、神气安定收敛和心脏大小有必然联系吗?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中说:心小则安,……”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心脏小的,神气安定收敛,……”
   
 运动员的心脏比普通人的心脏要大,体力劳动的人比脑力劳动的人心脏要大。书法家和画家一般都能心定神闲,而拳击运动员和足球运动员未必能够神气安定。所以,心小则安实在不靠谱。
    80、不知有胰脏就不说胰俞穴了。    
   
 《黄帝内经·灵枢·背腧》中说:背腧有肺腧、心腧、膈腧、肝腧、脾腧、肾腧等”。没有胰脏所以没有胰腧。现代人根据现代新中医理论有胰脏,推算出一定有胰脏,所以找出了胰腧穴。胰腧穴在在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穴与肝俞穴之间。
   
 胰俞穴:
   
 位置:在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穴与肝俞穴之间。
   
 作用:疏肝利胆,活血化淤,养胰健脾,调和肠胃。
   
 主治:胃脘痛,呃逆,口苦咽干,大便不调,多饮多尿,消食,盗汗遗精,肢体无力,肌肉酸楚。

  81清气浊气,乱说一气。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清浊》中说:人吃的谷物化生的胃气是浊气,呼吸的空气是清气。清气注于肺,浊气注于胃。水谷浊气中化生的清气,向上出于咽喉;清气中生出的浊气,就会下行。清气浊气互相干扰,升降失常,就叫做乱气。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人吃的谷物化生的胃气是浊气,呼吸的空气是清气。清气注于肺,浊气注于胃。水谷浊气中化生的清气,向上出于咽喉;清气中生出的浊气,就会下行。清气浊气互相干扰,升降失常,就叫做乱气。
   
 这段话可见内经对人体的认识是何等的糊涂和混乱!

人吃的谷物化生的胃气是浊气”,人吃下去的食物,在胃里什么气也没有化生出来,仅仅是把食物和唾液、胃酸搅拌了一番,变成了半消化食物。

水谷浊气中化生的清气,向上出于咽喉”,水谷还是水谷,仅仅是变成了半消化食物,所以既不是什么浊气,也不可能化生出清气,更不可能“向上出于咽喉”。能向上出于咽喉的,一是打饱嗝的废气;二是胃食管反流的胃内酸苦的食物;三是胃强烈反应的呕吐物。

清气中生出的浊气,就会下行”,又是一句荒唐话。

一、清气中没有生出什么浊气。

二、空气中的氧气被肺细胞吸收,其余的氮气等被呼出。

三、呼出的氮气等不会下行的。
    82、没有什么禁针的日子 。    
   
 《黄帝内经·灵枢·五禁》中说:岐伯曰甲乙日自乘,无刺头,无发蒙于耳内。丙丁日自乘,无振埃于肩喉廉泉。戊己日自乘四季,无刺腹去爪泻水。庚辛日自乘,无刺关节于股膝。壬癸日自乘,无刺足胫。是谓五禁。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岐伯回答天干与人体相对应,甲乙应头,所以每逢甲占磊三呈不要针刺头部,也不要用发蒙的方法针刺耳内。丙丁菇三要每逢丙日和日,不要用振摇法刺肩、喉和廉泉吴。夏暑对竺三足四肢,每逢戊日和己日,不能刺腹部和用去爪法葛世腰脉母逢厌日和辛日,不能刺股部和膝部的口,对应足胫,每逢壬、癸之日不能刺足胫的穴位。此所谓五禁。
   
 以上说法故弄玄虚。因为只要不是禁针刺的穴位和禁针的疾病什么时间都可以针刺。没有什么禁针的日子。
    83
、经络中的清气浊气也是乱说一气。  
   
 《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中说: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独下行诸经。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手太阳小肠经独受各阳经的浊气为甚,手太阴肺经独受各阴经的清气为甚,清气向上行于面部各窍,浊气向下行于诸经脉。所以,各阴经都接受清气,唯独足太阴脾经接受胃中水谷所化生的浊气。

这一段话,首先就和十二正经的实际状况不相符了。十二正经是一一串连循环不断的,每一正经中都是既有正气又有浊气的,怎么可能“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呢?

其次,人体的正气主要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因此,是时时刻刻遍布全身,运化不息的。怎么可能“清气向上行于面部各窍”呢?即使是脑力劳动者,正气也主要是供给大脑,到面部各窍干什么?
         84、瘰疬不仅仅是寒热之毒气所致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中说: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黄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鼠瘘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其浮于脉中,而未内著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
   
 黄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请从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其小如麦者,一刺知,三刺而已。
   
 黄帝曰:决其生死奈何?岐伯曰: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而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黄帝问岐伯说:时发寒热的瘰病,多生在颈项和腋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岐伯说:这都是鼠瘘症,是寒热的毒气,羁留在经脉中不能消除的结果。
   
 黄帝说:怎样消除它呢?岐伯说:鼠瘘的病根,都在内脏,它所标症的症状,却上出于颈腋之间,如果毒气仅是浅浮在脉中,还没有内伤肌肉腐化为脓血的,较容易治愈。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岐伯说:应从致病的根源着手来治疗瘰,可以使毒气衰退,停止寒热的发作。要察明主病的脏腑经脉,以便循经取穴,给予刺治,用针缓入缓出,使补泄得当,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若瘰初起,形小如麦粒的,针一次就能见效,针三次就可以痊愈。
   
 黄帝说:诊断这种病,怎样判断他的生死呢?岐伯说:诊断的方法,可以翻开眼皮进行观察,如果眼中有赤脉,从上下贯瞳子的,是病情恶化的征兆。出现一条赤脉的,死期当在一年;出现一条半赤脉的,死期当在一年半;出现两条赤脉的,死期当在两年;出现两条半赤脉的,死期当在两年半。如果出现三条赤脉的,死期当在三年。如果出现赤脉并没有下贯瞳子,还可以医治。
   
 以上说的不对!因为瘰疬不仅仅是寒热之毒气所致,主要是淋巴结发炎或淋巴结结核菌感染所致。另外,决其生死的日期也不对。
    85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是乱套。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说: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天圆人头圆,地方人足方,说的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胡乱对应。事实上,现在所有的人都知道,天不是圆的,地也不是方的。

86天有日月,人有两目也是乱套。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说: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
   
 日是恒星,月是行星,和人的两只眼睛联系得上吗?
    87
地有九州,人有九窍也是乱套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说:“……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现在中国有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是不是人也该有31窍?
    88
、风雨和喜怒有感应吗?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说:……天有风雨,人则有喜怒;”
   
 是不是风来就得喜,雨来就得怒?如果真的风和人的喜相对应,那么,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是喜吗?台风把所有的树木、庄稼都刮倒了,是喜吗?

如果雨真的和人的怒相对应,那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也是怒吗?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还是人生最快乐的四大喜事吗?
    89
天有雷电和人有声音能扯上吗?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说:“……天有雷电,人则有声音;
   
 先天聋哑人是怎么回事呀?
    90
天有四时,人有四肢,春夏秋冬和两手两脚有关系吗?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说:“……天有四时,人有四肢;
   
 看来,南极和北极的人只有一手一脚了。
    91天有五音,人有五脏,有必然性吗?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说:“……天有五音,人有五脏;
    
天上的五音和人的五脏有内在必然性吗?
    92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联得上吗?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说:;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天上的音律比世间的七律少一律吗?六腑就是这么得来的吗?
    93
、天有十日吗?人手有十指是应天上的日吗?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说:“…….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下面还有什么天有十二个时辰,人则有两足十趾,加上男子的双睾以对应,女子虽只有两节不足,但其须怀孕生子;天有阴阳,人则有夫妻;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人身则有三百六十五个主要穴位。地有高山,人则有两肩和双膝;地有深谷,人则有腋窝和腘窝;地有十二条大河,人则有十二条主要的经脉;地有泉水细流,人则有卫气;地有丛草,人则有毫毛。天有昼夜,人则有起卧;天有列星,人则有牙齿。地有小山,人则有小节;地有山石,人则有高骨;地有林木,人则有筋膜;地有都市,人则有隆起的肌肉。一年有十二月,人体四肢则有十二节;有些地方四季草木不生,人则有终身不育的。以上这些情况都是人体与天地相应的情况。
    
不一一说了,充分说明了是在瞎掰乱套。
    94
、没有依据的猜想。   
    
《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中说:诊寒热,赤脉上下至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诊察有寒热往来的病时,如果目中有赤脉从上向下贯瞳子,见一条赤脉的,一年死;见一条半赤脉的,一年半死;见两条赤脉的,两年死;见两条半赤脉的,两年半死;见三条赤脉的,三年死。
     
以上说的不准,没有依据,也不是经验得来的。是一种猜想,可能、大概、也许等等。
    95
、人体内气无处不在,而不是按时刻在某一点的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中说: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九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一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二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三刻,入气在太阳;水下十四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五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六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七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八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九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十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二十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半日之度也。从房至毕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回行一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1]。大要日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人气在太阳。是故日{予一舍,人气行三阳行与阴分,常如是无已,天与地同纪,纷纷盼盼[2],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
    
人体内气无处不在,运化全身,而不是按时刻在某一点的
 
《黄帝内经》连这点都认识不到,枉为医书了。
    96
、心之包络只是一层膜而已 ,不是心主之脉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说: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腧焉。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因此,凡是各种病邪侵犯心脏的,其邪气均留滞在心脏的外围心包络上。包络,是心主之脉,能够代心受邪,取其腧穴,可以针刺治疗心病。
    
心之包络只是一层膜而已。不是心主之脉。

现代医学认知的人体之膜,还有横膈膜、胸膜、腹膜、脑膜等等,都是和心包膜一样,起到分隔或保护某一组织、器官或某一部分的作用。
    97
下焦分别清浊,糟粕从回肠而下行,水液注于膀胱而渗入其中是错误的。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 黄帝说:请教关于下焦的出处。岐伯答道:下焦分别清浊,糟粕从回肠而下行,水液注于膀胱而渗入其中。所以说,水谷同在脾胃之中,经过消化吸收以后,糟粕传入大肠;水液渗入膀胱,这就是下焦的主要功能。总的来看,是经过分别清浊之后,循下焦而渗入于膀胱的。
   
 错误,小肠、大肠和膀胱之间都没有通道。糟粕中的水分是由大肠吸收的,不是注于膀胱的。

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内经是糊涂至极。不知道膀胱是储存肾脏过滤出来的尿液的,瞎说“水谷同在脾胃之中,经过消化吸收以后,糟粕传入大肠;水液渗入膀胱”。

因为不知道肾脏的功能,就云山雾海的说出肾脏的许许多多的不着边际的功能来。
    98
、营气运行循环的途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  
   
 《黄帝内经》中说: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脾,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中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黄帝说:营气能运行全身,以纳入饮食为最宝贵。饮食入胃后,传输到肺,流溢于内营养脏腑,布散于外滋养形体。其中最精纯的部分,则行于脉道之中,经常营运不息,终而复始,这是自然的规律。营气的运行是从手太阴经脉出,注于手阳明经脉,上行传注足阳明经脉,下行达足跗,传注足大趾间,与足太阴经脉会合。上行股内入脾,从脾上传注心中,沿手少阴经脉,出腋窝,下臂,至手小指,会合于手太阳经脉。上行经过腋部,出眼下眶内,注于眼内角,再上行头顶中央,下走项后,与足太阳经脉会合。沿脊柱下行于尾骶部,再下行注于足小指尖,斜入足心,注于足少阴经脉。上行注入肾脏,由肾转注心脏,向外布散于胸中,沿手厥阴经脉,出腋窝,下臂,经腕后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尖,回出注无名指尖,合手少阳经脉。上行于两乳之间,膈膜之上,散布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肋,注入足少阳经脉。下行至足背,复从足背注入足大指,合足厥阴经脉。上行至肝脏,从肝脏上注于肺脏,再上沿喉咙,入上颚之窍,深入于鼻内通脑之处。别行的分支,由额沿头顶,下项后中线,沿脊柱入骶内,这是督脉;再由此环绕阴器,从阴毛中部上行,过脐中,上沿腹内,入缺盆,下注肺脏,复出手太阴经脉。这就是营气运行的途径,无论上行下行,都循此常道而不变。

以上说的是营气运行循环的途径。这个途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错误的。应该是血按大(体循环)小(肺循环)循环途径循环,气按丹田到经脉、络脉、别脉、孙脉、浮脉的层次运行的。

内经中的营气到底是指血液,还是指元气,没有能够说清楚。把两者混为一谈。
  
  99、概括说六元正纪大论不符合客观实际。
   
 六元正纪大论中着重讲的是六元:指风、火、湿、热、燥、寒六种气候变化的本元,也就是主岁的六气;正,即政;纪,即记事。三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周。本篇主要记录了六十年内,六气司天、在泉、五运主岁时的气象、物候、灾异变化规律,所以篇名称六元正纪大论。具体内容包括六十年内运气合治及运气胜复正化的具体情况;五运,六气的同化;五运、六气来临的先后次序;六气十二变的有关内容;五气郁发的物象及致病情况。这种说法是与客观实际不相符的,因为天体(宇宙)有变化,地球有变化,海洋、陆地、植被,都有变化。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人类在进化、动植物也在进化演变。地震、海啸、火山、气候都在变化,物种在演变,细菌、病毒都在演变。没有一个固定格式。总之,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往年春不涝,今年春涝,往年俄罗斯没降陨石头年就降了一块大陨石。所以气候变化是反复无常的,那时的六气司天、在泉、五运主岁时的气象、物候、灾异变化规律是不符合客观实际。以前有天花、麻疹等病,现代已经灭绝。过去没有禽流感,现在有禽流感,禽流感还在变,头几年是H1N1禽流感,现在是H7N9禽流感。所以六元正纪大论中说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100、《黄帝内经》中说的脏腑功能基本上都是错误的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膻中,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达出来。脾和胃主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五味的营养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出体外。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肾,是作强之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技巧。三焦,是决渎之官,它能够通行水道。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出尿液。
   
 以上说的脏腑功能基本上都是错误的。如、心不是君主之官,不能神明出焉。肝者,不能谋虑出焉。胆者,不是中正之官,不能决断出焉。膻中者,不能喜乐出焉。肾者,不是作强之官,不能伎巧出焉。三焦者,不能水道出焉。神明出焉、谋虑出焉、决断出焉、喜乐出焉、伎巧出焉的只能是脑。三焦只是个膜组织,不是腑,它不能水道出焉。最简单的膀胱,也没有能够认识清楚,膀胱就是储存尿液的,而不是什么“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州都之官,是知府、还是刺史?津液藏焉,津是什么?怎么藏到膀胱中了?气化则能出矣,尿液是气化出来的吗 

 

后记

本文开头说明中有:其它如关于人体内气的内容都是错误的,还有晦涩难懂的,牵强附会的,似是而非的200错、300错等,就不续编了。

这里附一个帖子,说明即使是正规的论述也是虚妄的。

 

奇帖共赏,这里面是谁出现了逻辑思维的混乱?

来源:

1、中医药论坛经典研习 » 何谓正治,何谓反治

http://www./bbs/thread-72708-1-1.html

2、华夏中医论坛(百草居)论坛 综合讨论 医话杂谈/中医讨论

http://www./threads/427292/

先贤追随者
治病有正治反治,如何理解正治反治?先来看《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有关论述。 
帝曰:何谓逆从?
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谓?
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先来说说这其中所谓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先贤追随者认为,正治就是从正面迎而治之,有寒邪就治以热,有热邪就治以寒,有温邪就治以清,有燥邪就治以湿。
当然这要在病邪不怎么严重时给以迎头痛击,可以立即见效。
但在病邪严重时,则要讲究迂回战法,那就是反治,先贤追随者认为,反治之所以也称之为从治,是因为病邪太过强大,先从看似顺从于病邪入手,实际上是为了打入内部瓦解病邪的一种治疗。

正本清源
请问楼主:
你从医多少年了?
你用正治反治的治法,分别用于了什么疾病或证?
其中,最得心应手、疗效最显著的有哪些疾病或证?
分别有多少病例?治愈率是多少?
能把原始病案贴出来给大家分享吗?

先贤追随者
先生即使是行医了100年,也不应该以不懂得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傲。

正本清源
呵呵,内经中这段话本来就是虚妄的,只有假中医才会把这段话当作所谓经典来瞎说、胡诌。
不服气的可站出来回答上面的问题。

先贤追随者
《内经》里的话是虚妄的?就你这个自诩为真中医的人说的话是真理?
如此污蔑中医经典,却还端着中医的饭碗,简直就是一个不肖子孙。

正本清源
不要说空话、废话,中医不是演戏、说相声,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实践,要用事实说话。
不能回答19楼的问题,就已经原形毕露了,还啰啰嗦嗦的说什么废话。

先贤追随者
正本清源,我本不想理你。
但是你说内经中这段话本来就是虚妄的
叫我不得不说两句,对于正治反治,《内经》里有理论有病例,这就是事实。你说什么是虚妄,这只能说你无知,这世界上你不懂的多了去,难道都是虚妄
不懂得中医经典去行医无疑是在草菅人命的庸医,如果你硬要在这个论坛上比谁行医多少年,那么作为庸医,只能是行医时间越长,杀人越多,作孽越多。

笨笨学医
   
 呵呵,这个帖子中,先贤追随者被正本清源一剑封喉,正本清源的问题回答不出来,说什么都是空的。

 

笨笨学医

两个论坛,总共有几千个会员吧?
这个帖子的话题,还真没有人能够出来论证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