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前半生贾宝玉,后半生唐伯虎

 少读红楼 2020-02-1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作为明清小说的巅峰佳作之一,百年来引得无数读者拜读。在喜欢《红楼梦》的读者心里,一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现存于世的《红楼梦》并不是完整的,通常认为原作者曹雪芹早逝,没来得及完成这部鸿篇巨著,通行本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也有人猜测《红楼梦》初稿已经完成,只是在传阅的过程中被人有意或无意地丢失了。

这部没有完结的作品,就像是中国文学史上《断臂的维纳斯》的残缺,反而更让人痴迷于它神秘的美,甚至孜孜以求。

在通行本里,贾宝玉最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跟着一僧一道,飘然而去,那块幻化而来的“宝玉”也重新变回了青梗峰下的顽石。也就是说,贾宝玉的人生在他17岁下科场之后就结束了,他并没有后半生。

高鹗的续写并不尽如人意,很多读者还是企图用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去窥探曹公的本意,一定有很多人都曾在脑海中构思过贾宝玉的后半生,而我只是想,如果贾宝玉真的有后半生的话,应该是他后半生的样子吧。这个人就是明代吴门四才子之一的唐寅。他还有一个我们更熟悉的名字——唐伯虎。

唐寅,字伯虎,小字子畏,江苏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号“六如居士”。明代杰出的画家、诗人和书法家,也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个唐伯虎的历史原型。

《红楼梦》中提到这个人的地方,现存的版本中有两处。一处在第二回,一处在第二十六回。第一次出于贾雨村和古董商人冷子兴的对话,冷子兴说起宝玉性格古怪,贾雨村就说有一种人“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

这种人天赋异禀,但成就如何,全在于后天的际遇。若生于富贵公侯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就是偶然不幸,生在“薄祚寒门”,也一定会是出色的奇优名伶。下面举了许多名人例子佐证,其中有一个就是唐伯虎。

第二次则是薛蟠得了一些珍奇的吃食,邀请宝玉参加酒会,提到一个叫“庚黄”的画家画的画好,宝玉猜出薛蟠所说的“庚黄”应该是唐寅。而除了唐伯虎之外,作者化用的所有典故里的名人都只出现过一次。

虽然这两处都是一笔带过,为什么我会觉得贾宝玉的后半生应该和唐伯虎的后半生是相似的呢?无非就是因为他们相似的脾气性格和相似的前半生罢了。

一、相似的人生际遇

贾宝玉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公子,他经历过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也经历过抄家后的凄凉和落魄,这种落差感显然是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在书中的投射。

曹雪芹出生后不久,昔日“沐浴皇恩”、富贵风光的江宁织造曹家,在改朝换代之后便笼罩着阴影,最终遭到清算被抄家。到了乾隆朝,已经是岌岌可危的曹家再次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作为皇孙弘昌的包衣奴受到毁灭性打击。

而对于曹雪芹来说,两次抄家带来的远不止是物质生活的改变,更有亲人离散、死亡的痛楚和罪犯的屈辱。而同样“生于繁荣,死于沦落”的命运也发生在唐伯虎身上。

唐伯虎父辈经商,虽不比《红楼梦》中钟鸣鼎食之家,也不比江宁曹家的风光,但也算家境殷实,更重要的是唐伯虎从小天赋异禀,十五岁就当上了“举人老爷”,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从他二十五岁那年起,一切都变了。

他的父母、妹妹、妻子、孩子,在一两年内相继去世,家道败落。后来他和同乡徐经一起去参加会试,却受其牵连卷入一场科场舞弊案中,不仅成绩作废,就连原本的功名也被革除。

值得一提的是,唐寅被革除功名以后一直卖字画维持生计。而据说曹雪芹在家族败落之后也一直卖字画为生。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二、契合的性格、认知

上文提到,《红楼梦》中薛蟠看的那幅唐伯虎的画,且在今天属禁画,作者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唐先生确实画过许多类似的小册子,很有名。很多人都说唐伯虎是因为迫于生计才会画这种有伤大雅的画,其实不然。

明史有记载,唐伯虎放荡不羁,虽然早有妻室,却一直很喜欢流连于秦楼楚馆中,甚至在京备考期间,别人都认真复习,他还是如此我行我素,还与劝勉自己的好友文徽明起了口角,甚至因为太过狂傲,引起了主考老师的反感。

但是在唐寅的诗文里,你绝对找不到一句对女性的鄙薄之词。仔细想想,这是不是也近似于《红楼梦》中宝玉对女性的态度呢?宝玉喜欢胭脂的味道,他乐于亲近身边所有年轻的女孩,甚至是发生关系,警幻仙子称之为古今第一人。

但同时,贾宝玉却是懂得欣赏和尊重女性的,和薛蟠不同。唐伯虎也一样,或许在那些画里,你看到的是粗鄙,而他画的是艺术之美呢?而唐伯虎那种看上去不太“合规矩”的操作,似乎也有些宝玉的影子。

三、相近的社会环境

在《红楼梦》提及的所有前代名人当中,唐伯虎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与作者和书中的背景都是最接近的。

唐伯虎生活在明代中后期,对于我们来说很遥远,但对于生活在清代中后期的曹雪芹而言,他只不过是前代的人,而唐伯虎和曹雪芹的家乡都在江苏省,整个《红楼梦》的人物设定不是江苏苏州,就是江苏南京。

所以,作者对于吴门四家的作品和生平一定是非常熟悉的。其他人对于他和对于我们是一样的,都只是名人而已。

但唐伯虎不同,他对于曹雪芹来说是很有真实感的人,如果人与人之间能产生共鸣的话,熟悉的人带来的共鸣一定比遥不可及的人来的更加强烈。

四、相似的人生体悟

第四点也是最让我感到惊奇的一点,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作者有怎样的体悟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唯一能看到是在作品里,他们有怎样的心境和看法。

《红楼梦》的作者在开篇就用“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体悟,而第一回就用一首《好了歌》来表明心志,又让甄士隐作了解读,唯恐言之不尽。

唐伯虎留下的诗也不少,只是不出名。其中《桃花庵歌》应该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诗中描绘了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而仔细品读诗后两句,我们会发现“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和“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何其相似,而“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和“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也是异曲同工。都是看透了世事无常,繁华富贵过眼云烟。既有历经风雨后的豁达和淡漠,又有一丝倔强的骄傲。

唐伯虎姓唐名寅,“寅”这个字不仅是唐伯虎的名,也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的名,作者真的很赞赏唐伯虎吗?不见得。书中两次提到唐伯虎,一次说他是正邪两气交汇而生之人,他的名字,也仅仅是和李龟年并列。

另一次,唐伯虎画过很多好画,作者却偏偏提了最受争议的这种有伤大雅的小册子,并且有意化“唐寅”为“庚黄”莫名有一丝嘲弄。哪怕他有着和曹雪芹爷爷一样的名字。但这并不影响作者偶然用唐伯虎来自况或者自嘲,并且把这种自况投射到主人公身上。

伏尔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或许在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生后产生类似的想法也不足为奇。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一切相似都是只是巧合,也或许有人会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根本不是曹雪芹。但既然所有人都知道《红楼梦》注定只能是一个悲剧,那么在经历了所有的悲剧以后,让那个温柔的少年像唐伯虎一样,找一个并不华丽但还算干净的桃花庵躲起来,和一个不是大家闺秀但可以相濡以沫的女子一起,守着寡淡的清贫度过余生不也挺好的吗?毕竟他们一样聪慧而不好学、一样离经叛道,一样经历过最美好的时光和最凄凉的岁月。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我实在无法接受一个从来对“金刚”“菩萨”嗤之以鼻的人,只是为了避开红尘的烦扰就变成了和尚。至少在我看来,唐伯虎比通行本所呈现的更接近一个现实的、存在过的贾宝玉。

作者:

作者:梧桐,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