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八大基础方之一——桂枝汤原方解

 阿里哥118 2020-02-11

桂枝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浆浆,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

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条文索引:

第 12 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药解:

桂枝: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疏:桂枝,味辛可开散去郁;性温可祛寒邪;故可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因其辛散温热之性,桂枝作用在人体偏上偏表之处,大体是在腠理之下骨骼之外的肌肉筋经之处;兼尝之微甜,有缓和滋养之力,因此可“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故后世又言桂枝有解肌止痛,解表祛风,活血通络,温经散寒之功效。

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疏:芍药,味苦可破郁去滞,尝之又有微微酸味,带有一定收敛之性;因其性平居中而不偏寒热,故作用于中焦;可收敛气血,有“益气”之功;又可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

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疏:甘草,味甘可补虚缓急;性平居中而不偏寒热;故作用于中焦;可滋养人体,化生气血,润泽万类,因此可“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久服轻身延年”;又因其缓急之性,可治“金创,解毒”;

生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疏:生姜,味辛可开散去郁;性温可祛寒邪;虽有温热辛散之性,但因其性味较为柔和,日常多用,故其作用于人体的中焦偏上之处;因此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而辛散温中之力又可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

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疏:大枣,味甘可补虚缓急;性平居中而不偏寒热;故作用于中焦;可滋养人体,化生气血,润泽万类,因而可“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又因其有中正平和之芳香之气,又可治“心腹邪气,通九窍,大惊”;

方解:

桂枝汤,以发散之桂枝为名,用三两,加收敛通滞之芍药三两,又加温中之生姜三两,补中之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因甘草烤炙后略偏温补,甘缓之力略减;

更因后啜热粥,更助温补之力;由此可见,全方偏于温补,略带升发开散之力;

以条文第 12 条为例,太阳中风,人体气血从体表排邪,奈何气血偏虚,难以一鼓作气,故而发热汗出;因有汗出可知体表腠理没有闭塞,发热兼恶寒恶风可知气血偏虚兼有寒邪,干呕可知中焦胃中虚寒,鼻鸣可知气血于表有所郁堵壅塞,又因中焦气血偏虚而邪易入为郁结;故处桂枝汤方,以生姜温中,大枣,炙甘草补虚,桂枝开散上焦肌肉筋经,芍药疏通中焦收敛气血津液,共同解决人体困局;

补充:后世认为,桂枝汤为发散解表之力,故为发汗剂;然而方中发散之桂枝和

收敛之芍药为等量三两,随略具发散之力,但肯定不会很大;观证可知,人体此

时可以自汗出而排邪,说明人体是具备发散的力量的,只是中焦储备气血不足才

导致不能解病,因而用姜草枣建中后,以芍药疏通即可更好的囤积气血,然芍药

并不会制约人体本身发散的力量,故用桂枝开散之力予以疏通体表;在一通一散一开一合间完成气血的恢复和排邪治病,正如明·王宗岳所书《太极拳论》言: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桂枝汤里的桂枝和芍药也是一对阴阳一体,互为制约,协同作用的药物;故言,桂枝汤乃伤寒第一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