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 生 六 记 》的苏州民俗文化试论.pdf

 新用户31268179 2020-02-12
试论《浮生六记》的苏州民俗文化
朱 慧 玲 , 郭 自 叶
(苏 州 博 物 馆 , 江 苏 苏 州 215001 )
要 : 《浮 生 六 记 》是 清 代 苏 州 文 人 沈 复 写 的 自 传 体 随 笔 ,记 录 了 一 位 苏 州 文 人 独 特 的 生 活 情 趣 。 同
时 ,沈 复 在 书 中 记 录 了 苏 州 地 区 的 民 俗 文 化 ,主 要 有 苏 州 人 的 日 常 生 产 生 活 习 俗 、人 生 礼 仪 习 俗 和 岁 时
节 令 习 俗 等 方 面 。 从 而 可 以 从 一 个 新 的 视 角 了 解 苏 州 ,了 解 苏 州 当 时 经 济 之 繁 荣 、社 会 礼 仪 之 完 备 、节
令 习 俗 之 丰 富 以 及 游 风 之 盛 行 。
关 键 词 : 浮 生 六 记 ;苏 州 ;民 俗 文 化
中 图 分 类 号 : I207 .6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收 稿 日 期 : 2016 - 07 - 31
作 者 简 介 : 朱 慧 玲 ( 1981 — ),女 ,江 苏 苏 州 人 ,苏 州 博 物 馆 馆 员 ,主 要 从 事 民 俗 学 、博 物 馆 学 研 究 。
 
《浮 生 六 记 》是 清 嘉 庆 十 三 年 ( 1808 )苏 州 文 人
沈 复 写 的 “忆 语 体 ”自 传 体 随 笔 ,写 “闺 房 记 乐 ”“闲
情 记 趣 ”“坎 坷 记 愁 ”“浪 游 记 快 ”(后 两 记 缺 失 ,后
人 补 记 :“中 山 记 历 ”“养 生 记 道 ”),以 平 淡 、率 真 、
细 致 的 笔 墨 记 录 了 一 位 苏 州 文 人 独 特 的 生 活 情
趣 ,受 到 人 们 的 喜 爱 和 关 注 。 目 前 ,学 界 对 《浮 生
六 记 》的 研 究 主 要 集 中 在 作 者 生 平 、《足 本 浮 生 六
记 》后 两 记 真 伪 、译 文 研 究 、思 想 内 容 价 值 、艺 术 成
就 、陈 芸 形 象 、比 较 研 究 等 方 面 。 《浮 生 六 记 》描 写
的 重 点 是 夫 妻 生 活 。 学 界 对 其 思 想 内 容 价 值 的 研
究 概 括 为 “例 外 创 作 ”“反 封 建 ”和 “指 标 幸 福 家 庭
生 活 的 途 径 ”等 方 面 。 有 人 将 《浮 生 六 记 》与 《红 楼
梦 》作 比 ,根 本 原 因 在 于 其 所 取 得 的 艺 术 成 就 。 俞
平 伯 赞 其 “虽 有 雕 琢 一 样 的 完 美 ,却 不 见 一 点 斧 凿
痕 ”,张 蕊 青 通 过 《〈浮 生 六 记 〉的 创 造 性 》等 系 列 论
文 全 方 位 探 讨 了 《浮 生 六 记 》的 艺 术 成 就 ,冯 巧 英 、
刘 丽 珈 、林 薇 等 也 探 讨 其 艺 术 成 就 。 陈 芸 作 为 《浮
生 六 记 》的 女 主 角 ,被 林 语 堂 誉 为 “最 可 爱 的 女
人 ”,正 是 通 过 对 她 的 鲜 活 创 造 ,才 使 得 《浮 生 六
记 》在 中 国 文 学 史 上 占 有 一 席 之 地 。 20 世 纪
90
年 代 以 来 ,掀 起 了 研 究 陈 芸 形 象 的 热 潮 ,一 系 列 论
文 相 继 发 表 ,如 费 如 明 的 《芸 的 妻 性 及 其 他 ——— 对
〈浮 生 六 记 〉的 一 种 解 读 》、黄 芸 珠 的 《论 〈浮 生 六
记 〉陈 芸 形 象 的 文 化 底 蕴 》、杨 剑 影 的 《夹 缝 中 的 窘
迫 与 坦 荡 ——— 记 〈浮 生 六 记 〉中 的 芸 娘 形 象 》、章 程
灿 的 《〈浮 生 六 记 〉中 芸 的 形 象 分 析 》、杜 鹏 飞 的 《浮
生 一 梦 叹 闺 红 ——— 〈浮 生 六 记 〉之 陈 芸 形 象 谫 论 》、
杨 帆 的 《琴 边 笑 倚 鬓 双 青 跌 宕 风 流 总 性 灵 ——— 论
〈浮 生 六 记 〉中 陈 芸 形 象 的 蕴 涵 及 其 悲 剧 性 根 源 》、
刘 慧 的 《一 曲 追 求 爱 和 美 的 女 性 生 命 赞 歌 ——— 沈
复 〈浮 生 六 记 〉中 的 陈 芸 形 象 解 读 》等 ,多 角 度 地 分
析 了 陈 芸 形 象 并 揭 示 了 陈 芸 悲 剧 性 的 根 源 。 运 用
比 较 方 法 将 《浮 生 六 记 》与 其 他 作 品 进 行 人 物 形
象 、艺 术 手 法 等 比 较 ,也 是 学 界 感 兴 趣 的 研 究 课
题 ,陈 毓 罴 、张 蕊 青 、李 春 林 、黄 强 、张 小 茜 等 将 《浮
生 六 记 》与 《红 楼 梦 》《世 说 新 语 》《金 瓶 梅 》《秋 灯 琐
忆 》《影 梅 庵 忆 语 》等 进 行 比 较 研 究 ,深 化 了 对 文
本 的 阐 释 ,拓 宽 了 研 究 视 野
[ 1 ] 。 沈 复 在 《浮 生 六
记 》中 所 占 的 地 位 与 陈 芸 同 等 重 要 ,从 其 文 学 形 象
角 度 切 入 的 研 究 也 随 之 推 进 ,程 小 青
[ 2 ] 、张 蕊 青 [ 3 ]
和 李 瑞 豪
[ 4 ] 等 透 过 对 《浮 生 六 记 》的 文 本 分 析 ,认
为 沈 复 生 性 浪 漫 、热 爱 艺 术 、忠 于 爱 情 、敢 于 反
抗 封 建 礼 教 、率 真 洒 脱 而 又 具 有 独 特 审 美 眼 光 和
很 高 美 学 修 养 ,并 指 出 沉 溺 于 文 人 趣 味 是 造 成 陈
芸 早 亡 的 原 因 之 一 ,也 是 沈 复 人 生 悲 剧 的 根 源 所
在 。 目 前 ,从 民 俗 学 视 角 展 开 文 本 研 究 尚 属 空 白 ,
因 此 将 《浮 生 六 记 》和 苏 州 民 俗 结 合 起 来 进 行 研 究
具 有 一 定 的 新 意 和 学 术 价 值 。
一 、 锦 绣 纂 组 作 女 红
苏 州 自 昔 繁 华 ,特 别 是 明 清 时 期 ,随 着 商 品 经
济 的 发 展 ,奢 靡 风 气 盛 行 ,富 贵 之 家 ,终 岁 逸 乐 ,食
必 珍 馐 ,衣 必 锦 绣 。 由 于 婚 礼 、做 寿 等 人 生 礼 仪 以
及 民 间 祭 祀 、迎 神 赛 会 等 大 量 使 用 刺 绣 ,故 苏 绣 需
求 很 大 。 明 代 苏 绣 形 成 “精 、细 、雅 、洁 ”的 风 格 ,清
代 苏 州 几 乎 “家 家 有 绣 棚 ,户 户 在 刺 绣 ”,苏 州 也 被
誉 为 “绣 市 ” [ 5
] 。
在 传 统 社 会 ,刺 绣 是 苏 州 女 子 的 必 修 课 。 苏
州 山 温 水 软 ,景 色 秀 丽 ,女 子 性 静 而 心 细 ,她 们 以
刺 绣 为 伴 ,所 绣 之 物 ,既 有 绣 工 精 致 、色 彩 高 雅 的
闺 阁 秀 ,更 有 备 嫁 或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实 用 绣 品 ,如 荷
包 、扇 袋 、名 片 袋 、发 禄 袋 、鞋 帽 、肚 兜 、枕 套 、被 面 、
镜 袱 、门 帘 等 。 女 子 刺 绣 技 艺 关 系 到 日 后 的 谈 婚
论 嫁 ,不 少 婆 家 以 刺 绣 女 红 来 判 断 未 来 媳 妇 是 否
心 灵 手 巧 ,只 有 中 意 了 绣 品 ,才 答 应 看 姑 娘 ,再 商
议 嫁 娶 之 事 。 贫 穷 人 家 的 姑 娘 ,更 是 从 小 就 跟 随
母 亲 、嫂 嫂 、姑 姑 、姐 姐 学 习 刺 绣 ,七 八 岁 时 便 能 穿
针 引 线 ,十 二 三 岁 就 能 上 绷 刺 绣 。
结 婚 是 人 生 大 事 ,场 面 喜 庆 隆 重 ,婚 礼 用 绣 自
是 丰 富 多 彩 。 一 本 民 国 元 年 的 “妆 奁 簿 ”详 细 记 录
了 苏 州 人 结 婚 的 嫁 妆 情 况 ,其 中 的 织 绣 品 主 要 有
“顾 绣 聚 宝 盈 盆 ”“大 红 镜 袱 齐 备 ”“五 彩 台 毯 全 福 ”
“印 花 镜 袱 全 备 ”“洋 印 门 帘 四 喜 ”“大 红 门 帘 全 福 ”
“绣 花 发 禄 千 年 ”“绣 花 状 瓶 成 对 ”“锦 绣 台 毯 全 福 ”
“大 红 杌 垫 齐 备 ”等
[ 6 ] 。 从 中 可 见 陪 嫁 织 绣 物 品 种
类 丰 富 ,数 量 可 观 。
苏 州 人 的 结 婚 喜 堂 可 以 说 是 刺 绣 的 世 界 。 新
床 四 周 系 上 刺 绣 的 床 帏 ,床 上 铺 满 刺 绣 的 枕 头 、百
子 被 、龙 凤 被 、和 合 被 ,床 四 周 挂 满 式 样 繁 多 的 发
禄 袋 ,桌 围 椅 披 也 刺 绣 图 案 。 这 些 绣 有 “如 意 和
合 ”“鸳 鸯 戏 莲 ”“双 鱼 戏 水 ”“龙 凤 合 欢 ”“和 合 万
年 ”“永 结 同 心 ”等 寓 意 的 图 案 象 征 着 幸 福 美 满 ,既
增 添 了 婚 礼 的 喜 庆 气 氛 ,又 表 达 了 婚 姻 和 谐 、夫 妻
和 睦 、白 头 偕 老 的 美 好 愿 望 。
旧 时 苏 州 从 事 刺 绣 的 女 子 中 ,一 是 大 家 闺 秀 ,
二 是 平 民 女 子 。 大 家 闺 秀 深 锁 闺 阁 ,足 不 出 绣 闼
一 步 ,刺 绣 成 为 她 们 生 活 的 主 要 内 容 。 琴 棋 书 画
外 ,她 们 或 绣 艺 术 品 装 饰 书 房 、深 闺 ,或 绣 制 荷 包 、
扇 袋 、名 片 袋 、绣 鞋 赠 送 郎 君 或 亲 朋 ,或 及 早 绣 好
出 嫁 的 嫁 妆 。
大 家 闺 秀 生 活 条 件 比 较 优 越 ,故 有 闲 情 写 诗 、
绘 画 、刺 绣 ,陶 冶 情 操 ,但 遇 到 生 活 落 魄 时 ,她 们 便
把 刺 绣 作 为 维 持 生 活 的 手 段 。 沈 复 的 妻 子 陈 芸 从
小 就 担 负 起 家 庭 生 计 ,她 “四 龄 失 怙 ,母 金 氏 ,弟 克
昌 ,家 徒 壁 立 。 芸 既 长 ,娴 女 红 ,三 口 仰 其 十 指 供
给 ,克 昌 从 师 修 脯 无 缺 。” [ 7
] 1
结 婚 后 家 境 一 度 十 分
困 窘 ,当 得 知 绣 《心 经 》有 丰 厚 报 酬 时 ,她 不 顾 体 弱
多 病 ,仅 用 十 天 时 间 便 完 成 刺 绣
[ 7 ] 34
。 与 此 类 似 的
是 包 天 笑 的 母 亲 ,绣 艺 精 湛 ,有 “针 神 ”之 誉 ,包 天
笑 的 父 亲 去 世 后 ,全 家 “几 乎 全 靠 她 的 女 红 收 入
了 ” [ 8
] 125
。 为 了 从 事 女 红 ,她 “往 往 天 初 微 明 ,即 起
身 了 ,至 多 每 夜 不 过 睡 五 六 个 小 时 ”
[ 8 ] 264
,依 靠 刺
绣 女 红 挑 起 了 全 家 生 活 的 担 子 。 明 清 时 期 ,苏 州
的 方 志 、碑 刻 记 载 了 大 量 以 绣 治 家 的 贞 女 孝 妇 。
清 顾 震 涛 《吴 门 表 隐 》卷 二 十 记 道 :“许 氏 ,夏 炳 泉
妻 ,年 三 十 而 寡 ,孝 事 翁 姑 ,极 贫 勤 作 ,抚 子 成 立 。
工 针 黹 ,虔 绣 金 刚 舍 利 宝 塔 石 佛 像 、大 学 图 、朱 子
家 训 、斗 姆 心 咒 文 、帝 阴 骘 文 等 件 ,十 馀 年 而 成 ,藏
画 禅 、灵 鹫 两 寺 中 供 奉 ,愿 资 父 母 翁 姑 冥 福 。 每 月
捐 给 女 普 济 堂 贫 妇 騡 腐 钱 文 。” [ 9
乡 村 女 子 往 往 在 农 忙 之 余 从 事 刺 绣 。 她 们 的
绣 品 一 方 面 满 足 家 用 ,另 一 方 面 拿 到 市 场 销 售 ,贴
补 家 庭 。 明 清 时 期 ,受 商 品 经 济 影 响 ,苏 州 部 分 乡
村 绣 女 不 再 兼 顾 农 田 劳 作 ,专 门 以 刺 绣 为 事 ,这 部
分 人 就 转 化 为 民 间 专 职 绣 工
[ 10 ] 。 她 们 从 绣 庄 、放
绣 站 等 中 间 商 那 里 领 取 原 料 ,在 家 中 刺 绣 ,绣 好 成
品 再 交 给 绣 庄 ,领 取 报 酬 ,报 酬 按 照 人 工 巧 拙 、绣
品 粗 细 而 定 。 由 此 逐 渐 形 成 刺 绣 品 种 的 地 区 性 特
点 ,如 平 金 在 横 塘 ,打 籽 在 蠡 墅 ,刻 麟 绣 龙 在 向 街 、
白 马 涧 ,袍 褂 在 善 人 桥 ,被 面 在 光 福 、西 华 、东 渚 ,
寿 衣 、寿 帔 在 香 山 等
[ 11 ] 。
为 了 获 得 织 女 保 佑 、拥 有 高 超 的 刺 绣 等 女 红
技 艺 ,苏 州 女 子 七 夕 要 进 行 乞 巧 。 《浮 生 六 记 · 闺
房 记 乐 》写 道 :“是 年 七 夕 ,芸 设 香 烛 瓜 果 ,同 拜 天
孙 于 ‘我 取 轩 ’中 。 余 镌 ‘愿 生 生 世 世 为 夫 妇 ’图 章
二 方 ;余 执 朱 文 ,芸 执 白 文 ,以 为 往 来 书 信 之 用 。”
沈 复 还 说 ,今 夜 “纳 凉 玩 月 ,到 处 有 之 ;若 品 论 云
霞 ,或 求 之 幽 闺 绣 闼 ,慧 心 默 证 者 固 亦 不 少 ;若 夫
妇 同 观 ,所 品 论 者 恐 不 在 此 云 霞 耳 ”
[ 7 ] 5
。 七 夕 乞
巧 还 需 准 备 一 碗 “鸳 鸯 水 ”,即 河 水 与 井 水 按 相 同
比 例 混 合 而 成 的 水 ,第 二 天 中 午 ,当 太 阳 照 射 那 碗
鸳 鸯 水 ,水 面 生 膜 时 ,女 子 便 各 拈 一 枚 绣 花 针 ,轻
轻 投 浮 于 水 面 上 ,“视 水 底 针 影 ,有 成 云 物 、花 头 、
鸟 兽 影 者 ,有 成 鞋 及 剪 刀 、水 茄 影 者 ,谓 乞 得 巧 ,其
影 粗 如 槌 ,直 如 轴 ,则 拙 征 矣 ” [ 12
] 237
。 袁 景 澜 《七 夕
乞 巧 词 》云 :“岂 知 巧 拙 本 生 定 ,仰 乞 天 孙 亦 何 必 !
苟 能 乞 与 人 间 巧 ,人 人 巧 与 天 孙 匹 。” [ 13
] 350
3 4
第 4 期
 
朱 慧 玲 等 : 试 论 《浮 生 六 记 》的 苏 州 民 俗 文 化
二 、 世 俗 礼 仪 伴 人 生
中 国 是 礼 仪 之 邦 ,礼 仪 文 化 对 于 道 德 教 化 、维
护 社 会 秩 序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 一 个 人 从 出 生 开 始 ,
在 成 长 过 程 中 始 终 受 到 世 俗 文 化 潜 移 默 化 的 浸 润
和 影 响 。 苏 州 有
2500
多 年 的 历 史 ,文 化 积 淀 深
厚 ,作 为 礼 仪 文 化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的 人 生 礼 仪 民 俗
也 是 十 分 完 备 、丰 富 多 彩 并 且 地 域 特 色 鲜 明 。
(一 ) 婚 俗
“男 大 当 婚 ,女 大 当 嫁 ”。 苏 州 清 代 的 婚 姻 形
态 以 明 媒 正 娶 的 一 夫 一 妻 制 为 普 遍 形 式 ,但 也 有
童 养 婚 、入 赘 、纳 妾 等 婚 姻 形 式 存 在 。 传 统 社 会 婚
姻 的 中 心 是 子 嗣 的 繁 衍 与 香 火 的 延 续 ,所 谓 “合 二
姓 之 好 ,上 以 事 宗 庙 ,下 以 继 后 世 ”,因 此 婚 礼 环 节
祈 子 色 彩 浓 厚 。
以 《浮 生 六 记 》为 例 ,该 书 记 录 了 沈 复 的 婚 姻
家 庭 情 况 :“余 幼 聘 金 沙 于 氏 ,八 龄 而 夭 ;娶 陈 氏 。”
妻 子 名 叫 陈 芸 ,字 淑 珍 ,是 舅 舅 陈 心 余 之 女 ,与 他
同 岁 而 大 他 十 个 月 ,自 幼 姊 弟 相 呼 。 13 岁 时 自 己
向 父 母 提 出 “非 淑 姊 不 娶 ” [ 7
] 1
,经 父 母 认 可 与 芸 订
婚 ,五 年 后 结 婚 。 由 此 可 知 ,他 们 的 婚 姻 属 表 亲
婚 。 婚 后 他 们 情 投 意 合 ,虽 然 颠 沛 ,终 无 怨 言 。 沈
复 与 陈 芸 育 有 一 女 一 子 ,女 儿 名 青 君 ,约
15
岁 时
给 王 姓 亲 戚 为 童 养 媳 ;儿 子 名 逢 森 , 18 岁 夭 折 。
为 延 嗣 续 ,好 友 琢 堂 赠 其 一 妾 。
结 婚 是 人 生 大 事 ,礼 仪 繁 琐 严 谨 。 苏 州 崇 文
重 礼 ,婚 俗 自 古 尊 “六 礼 ”。 六 礼 即 纳 采 、问 名 、纳
吉 、纳 征 、请 期 和 亲 迎 。 俗 言 “六 礼 行 ,婚 姻 成 ”。
就 六 礼 来 说 ,亲 迎 是 婚 礼 的 高 潮 环 节 。 对 于
迎 亲 的 仪 仗 ,清 政 府 有 明 确 的 规 定 :有 品 阶 的 官 员
之 家 用 本 官 执 事 ,打 六 个 灯 ,用 十 二 个 鼓 乐 手 ,没
有 品 级 的 士 庶 人 等 ,用 灯 四 个 ,鼓 乐 手 八 人
[ 14 ] 。
但 苏 州 人 讲 究 排 场 ,凡 迎 亲 ,不 论 家 世 何 等 ,十 有
八 九 用 翰 林 排 场 :即 掌 扇 贴 红 纸 书 写 的 “翰 林 院 ”
三 字 ;脚 夫 执 “肃 静 ”“回 避 ”金 字 牌 ;金 鼓 、黄 盖 、
旗 、银 瓜 等 仪 仗 物 ,无 一 不 备 。 以 至 于 一 位 居 住 苏
州 的 扬 州 人 产 生 了 为 何 苏 州 只 有 翰 林 院 的 官 员 结
亲 而 不 见 老 百 姓 迎 亲 的 疑 惑
[ 15 ] 。 清 章 法 的 《苏 州
竹 枝 词 》描 绘 了 这 一 习 俗 :“平 民 娶 妇 轿 非 凡 ,四 疋
红 罗 仆 作 衫 , 百 对 花 灯 红 黑 帽 , 高 掮 掌 扇 翰 林
衔 。” [ 16
] 523
形 象 反 映 了 当 时 苏 州 人 慕 虚 荣 、摆 阔 气
的 社 会 风 气 。
新 娘 迎 到 男 家 后 ,新 郎 新 娘 要 拜 堂 成 亲 ,有 入
洞 房 、行 坐 床 、挑 方 巾 、撒 帐 、合 卺 等 仪 礼 。
喜 堂 上 ,新 人 在 掌 礼 和 喜 娘 的 指 引 下 ,男 左 女
右 跪 拜 和 合 神 像 、天 地 、父 母 ,以 示 婚 姻 和 合 美 满 、
天 地 作 证 。 礼 毕 ,新 人 手 持 挽 成 同 心 结 的 红 绿 牵
巾 ,红 男 绿 女 ,各 执 一 端 ,意 为 “愿 得 一 心 人 ,白 头
不 相 离 ”
[ 17 ] 71
。 芦 墟 山 歌 《拜 堂 歌 》唱 到 :“红 绿 牵
巾 六 尺 长 ,牵 牢 一 对 好 鸳 鸯 。 中 间 打 个 和 合 结 ,夫
妻 恩 爱 百 年 长 。”
[ 18 ] 至 此 新 人 成 为 夫 妻 ,将 入 洞
房 。 苏 州 习 俗 ,在 喜 堂 通 往 洞 房 的 路 上 ,新 人 的 鞋
子 不 能 沾 地 ,地 上 要 铺 几 只 棕 麻 编 织 的 米 袋 ,相 递
前 行 ,谓 之 “传 棕 接 袋 ”,也 就 有 了 传 宗 接 代 的 求 子
寓 意 。
旧 时 ,女 子 出 嫁 ,头 上 要 盖 上 一 块 红 帕 ,苏 州
人 称 为 方 巾 。 过 去 的 婚 姻 是 “父 母 之 命 ,媒 妁 之
言 ”,有 些 男 女 直 到 洞 房 花 烛 夜 还 未 曾 见 过 一 面 ,
挑 方 巾 时 新 郎 新 娘 不 免 忐 忑 不 安 、激 动 不 已 。 沈
复 和 陈 芸 虽 是 熟 识 ,但 “花 烛 之 夕 … … 头 巾 既 揭 ,
相 视 嫣 然 ,合 卺 后 ,并 肩 夜 膳 … … 胸 中 不 觉 砰 砰 作
跳 ” [ 7
] 2
。 挑 方 巾 大 都 由 新 郎 用 秤 杆 来 挑 ,希 望 婚
姻 称 心 如 意 。 也 有 用 甘 蔗 来 挑 ,以 讨 “甜 甜 蜜 蜜 ,
节 节 高 升 ”的 口 彩
[ 17 ] 75 - 76
撒 帐 ,是 一 个 与 求 子 有 关 的 重 要 习 俗 。 撒 帐
一 般 由 喜 娘 或 男 女 双 全 有 福 之 人 来 撒 ,她 们 手 执
银 盘 ,将 盛 放 盘 中 的 干 果 、瓜 子 、金 银 钱 等 撒 于 喜
床 周 围 ,乡 村 撒 帐 ,多 用 米 、麦 、绿 豆 、桂 圆 、核 桃 、
枣 子 、长 生 果 等 ,分 别 代 表 万 年 粮 、珍 宝 、团 圆 、和
合 、早 生 贵 子 、长 生 不 老 等 吉 祥 寓 意 。 边 撒 边 唱 撒
帐 歌 :“撒 帐 东 西 南 北 中 ,洞 房 花 烛 喜 相 逢 。 嫦 娥
今 宵 良 辰 夜 ,学 士 贵 人 步 蟾 宫 。” [ 19
合 卺 ,是 婚 礼 的 重 要 环 节 ,故 婚 礼 也 常 被 称 作
“合 卺 之 礼 ”。 卺 ,谓 半 瓢 ,以 一 瓢 分 为 两 瓢 ,谓 之
卺 。 婚 礼 中 ,新 婚 夫 妇 各 执 一 半 ,用 挽 成 同 心 结 的
红 绿 丝 线 扣 住 它 们 的 底 部 ,将 它 们 联 接 起 来 ,新 婚
夫 妇 就 用 卺 中 的 酒 轮 换 对 饮 、漱 口 。 其 实 ,古 代 以
瓢 剖 两 为 卺 礼 ,以 瓢 苦 酒 甘 寓 意 夫 妇 婚 后 同 甘
共 苦 。
旧 时 有 童 婚 ,苏 州 人 称 之 “童 养 媳 ”或 “养 媳
妇 ”。 童 养 媳 是 指 女 孩 刚 出 生 ,或 在 儿 童 、年 少 时 ,
就 被 未 来 的 公 公 婆 婆 家 作 为 准 儿 媳 妇 领 养 的 那 些
人 。 童 养 媳 产 生 的 主 要 原 因 有 三 :一 是 因 为 家 庭
贫 困 ,婚 姻 讲 究 聘 礼 ,贫 困 家 庭 领 养 童 养 媳 可 以 省
去 一 笔 很 大 的 婚 礼 开 销 ;二 是 家 庭 发 生 变 故 ,最 常
见 的 是 女 方 父 母 俱 亡 ,无 所 依 归 ;三 是 父 母 外 出 或
4 4
江 苏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6 年
家 庭 迁 移
[ 20 ] 。 《浮 生 六 记 》的 作 者 沈 复 曾 把
14
的 女 儿 青 君 送 到 表 兄 王 荩 臣 家 作 童 养 媳 。 书 中 记
道 :“吾 父 与 君 有 渭 阳 之 宜 ,欲 媳 青 君 ,谅 无 不 允 。
但 待 长 而 嫁 ,势 所 不 能 。 余 夫 妇 往 锡 山 后 ,君 即 禀
知 堂 上 ,先 为 童 媳 ,何 如 ? 荩 臣 喜 曰 :谨 如 命 。” [ 7
] 35
沈 复 之 所 以 提 出 “先 为 童 媳 ”,是 因 为 他 们 夫 妇 俩
要 离 开 苏 州 到 无 锡 去 住 ,携 之 不 便 。
童 养 媳 的 婚 仪 比 明 媒 正 娶 简 单 得 多 ,男 家 迎
娶 童 养 媳 ,不 出 聘 礼 ,女 家 也 不 陪 送 ,等 到 正 式 结
婚 时 ,邀 请 至 亲 好 友 简 单 热 闹 一 下 。 由 于 六 礼 不
备 ,童 养 媳 低 人 一 等 受 到 歧 视 ,所 谓 “养 媳 妇 做 媒
人 ,自 身 难 保 ”即 反 映 这 一 世 俗 观 念 。
我 国 传 统 社 会 盛 行 一 妻 多 妾 制 ,按 照 礼 法 的
嫡 庶 原 则 ,嫡 为 妻 ,庶 为 妾 。 法 律 还 规 定
40
岁 以
上 无 子 者 可 纳 妾 ,清 乾 隆 时 放 开 制 度 ,不 论 官 民 ,
只 要 能 力 许 可 , 可 无 限 制 纳 妾 , 此 后 纳 妾 之 风
更 盛 。
《浮 生 六 记 》的 女 主 角 陈 芸 受 沈 复 表 妹 婿 徐 秀
峰 纳 妾 的 刺 激 ,也 要 为 丈 夫 纳 妾 ,“从 此 痴 心 物
色 ”,终 于 觅 到 “美 而 韵 者 ”——— 憨 园 。 但 由 于 缺 乏
资 金 ,憨 园 最 终 被 “有 力 者 夺 去 ” [ 7
] 12 - 14
,陈 芸 竟 因
之 而 死 。 “不 孝 有 三 、无 后 为 大 ”,为 延 香 火 ,琢 堂
赠 送 沈 复 一 妾 。 沈 复 父 亲 因 职 业 需 要 ,常 年 在 外 ,
饮 食 起 居 无 人 照 顾 ,希 望 找 到 一 家 乡 女 子 陪 伴 自
己 、照 顾 自 己 ,于 是 “倩 媒 物 色 ,得 姚 氏 女 ” [ 7
] 33
可 见 苏 州 当 时 纳 妾 之 风 盛 行 。 由 于 妾 出 身 卑 微 ,
且 多 用 银 钱 购 得 ,故 常 被 当 作 礼 物 送 人 或 转 卖 ,清
初 著 名 思 想 家 顾 炎 武 曾 把 在 直 隶 购 买 的 妾 转 与 李
又 泉
[ 21 ] 。
俗 话 说 :娶 妻 娶 德 ,纳 妾 在 色 ,娶 妻 讲 究 门 当
户 对 ,要 求 贤 惠 治 家 。 纳 妾 则 不 同 ,虽 不 乏 有 以 协
助 料 理 家 务 或 为 生 子 延 嗣 为 名 而 纳 妾 者 ,但 更 多
的 人 是 出 于 贪 恋 美 色 。
(二 ) 寿 俗
从 中 国 传 统 做 寿 习 俗 分 析 ,做 寿 的 实 质 和 目
的 大 致 包 括 两 方 面 内 容 :
其 一 ,祈 寿 。 对 死 亡 的 恐 惧 和 利 用 各 种 手 段
抗 拒 死 亡 是 人 类 的 本 能 。 为 了 避 免 死 亡 ,人 类 追
求 长 生 ,人 类 从 功 利 的 角 度 探 寻 死 亡 的 秘 密 ,想 方
设 法 延 长 寿 命 ,避 免 死 亡 :有 用 巫 术 的 ,有 用 药 物
的 ,有 向 神 灵 祈 求 的 。 做 寿 习 俗 的 出 现 和 盛 行 就
是 这 种 祈 寿 心 理 的 表 现 。
其 二 ,过 关 。 与 祈 寿 相 联 系 ,做 寿 习 俗 的 另 一
含 义 是 过 关 ,通 过 做 寿 使 老 人 顺 利 度 过 生 命 的 危
险 关 口 。
苏 州 民 间 认 为 , 33 岁 是 人 生 的 一 大 关 口 ,俗
云 :“三 十 三 ,乱 刀 斩 ”。 要 在 生 日 那 天 买 块 肉 ,放
在 门 槛 上 剁 碎 后 扔 掉 ,希 望 通 过 这 一 具 有 巫 术 意
义 的 行 为 消 灾 避 难 ,度 过 此 关 。
过 去 ,人 的 平 均 寿 命 较 短 ,所 以 过 了
50
岁 就
要 格 外 当 心 。 俗 话 说 :“人 活 五 十 五 ,阎 王 数 一
数 。”到 了 66 岁 ,更 被 看 作 是 一 大 关 口 ,因 “六 ”与
“落 ”谐 音 。 苏 州 习 俗 ,这 年 做 寿 时 要 由 女 儿 买 一
刀 肉 回 来 ,切 成 66 块 ,让 做 寿 星 的 一 次 吃 完 ,据 说
可 以 逢 凶 化 吉
[ 17 ] 141
本 命 年 也 被 视 为 关 口 。 民 间 认 为 ,人 到 本 命
年 ,灾 殃 必 多 ,需 要 禳 解 ,才 能 逢 凶 化 吉 。 最 简 单
的 禳 解 方 法 ,便 是 贴 身 穿 一 条 红 裤 子 ,或 身 佩 八
卦 、佛 像 等 护 身 符 ,或 是 用 一 根 红 丝 带 或 红 绸 带 拴
在 腰 间 。
生 日 还 有 过 九 关 之 说 ,明 九 是 指 带 九 的 年 龄 ,
如 49 、 59 、 69 、 79 等 ;暗 九 是 指 年 龄 数 中 尽 管 没 有
“九 ”字 出 现 ,却 是 九 的 倍 数 ,如
54 、 63 、 72 、 91
等 。
俗 信 认 为 ,凡 犯 九 的 年 份 ,都 是 人 生 的 关 口 ,要 特
别 当 心 。
所 谓 “关 口 ”,是 没 有 科 学 依 据 的 ,纯 粹 是 想 象
的 产 物 ,是 人 们 祈 寿 心 理 作 用 的 结 果 。 为 老 人 “度
关 ”,对 老 人 来 说 也 是 一 种 心 理 慰 藉
[ 22 ] 。
做 寿 时 要 布 置 寿 堂 ,寿 堂 上 挂 寿 图 ,寿 图 种 类
有 《百 寿 图 》《寿 星 图 》《八 仙 上 寿 图 》《麻 姑 献 寿 图 》
等 。 这 些 人 物 都 是 传 说 中 长 生 不 老 的 神 仙 ,而 且
手 中 有 使 人 长 生 的 仙 药 ,悬 挂 他 们 的 图 像 是 祈 求
他 们 赐 福 赐 寿 。 拜 寿 者 或 祝 寿 者 向 寿 星 祝 拜 时 ,
要 说 些 “福 如 东 海 ,寿 比 南 山 ”“健 康 长 寿 ”之 类 的
吉 利 话 ,以 讨 寿 星 欢 喜 。 就 贺 礼 而 言 ,最 常 见 的 是
寿 糕 、寿 桃 、寿 面 ,“糕 ”与 “高 ”同 音 ,高 高 兴 兴 ,自
然 吉 利 。 天 宫 西 王 母 有 仙 桃 ,三 千 年 一 结 实 ,食 之
可 以 长 寿 。 面 即 寿 面 ,有 绵 长 之 意 ,寓 意 长 寿 。 所
有 这 些 ,都 体 现 了 做 寿 的 祈 寿 目 的 。
为 了 增 加 喜 庆 气 氛 ,官 宦 之 家 、殷 实 富 户 流 行
演 戏 助 兴 ,称 唱 堂 会 ,所 演 剧 目 皆 吉 祥 喜 庆 ,如 《蟠
桃 会 》《八 仙 庆 寿 》《五 桂 同 芳 》等 。 但 也 有 人 家 点
戏 素 无 忌 讳 ,《浮 生 六 记 》云 :“吾 母 诞 辰 演 剧 ,芸 初
以 为 奇 观 。 吾 父 素 无 忌 讳 ,点 演 《惨 别 》等 剧 ,老 伶
刻 画 ,见 者 情 动 。”《惨 别 》不 知 何 剧 ,当 表 现 伤 情 别
离 ,故 陈 芸 觉 得 所 演 之 戏 “徒 令 人 肠 断 ”,遂 独 自 离
开 ,直 至 他 的 母 亲 点 《刺 梁 》《后 索 》等 剧 ,陈 芸 才 出
5 4
第 4 期
 
朱 慧 玲 等 : 试 论 《浮 生 六 记 》的 苏 州 民 俗 文 化
来 观 看 ,开 始 称 快
[ 7 ] 7
。 苏 州 是 昆 曲 的 故 乡 ,沈 复
是 苏 州 人 ,其 母 寿 诞 演 戏 当 为 昆 曲 无 疑
[ 23 ] 。
(三 ) 丧 俗
传 统 社 会 ,丧 葬 礼 俗 受 到 高 度 重 视 。 由 于 民
间 盛 行 灵 魂 不 死 和 冥 界 观 念 ,以 及 受 到 佛 、道 等 宗
教 的 影 响 ,人 们 对 丧 葬 投 注 了 隆 重 的 礼 仪 和 神 圣
的 祈 祷 。 葬 丧 礼 仪 繁 琐 ,有 送 终 、陈 尸 、守 灵 、入
殓 、做 七 、回 煞 、点 主 、开 吊 、出 殡 和 守 丧 等 。 丧 俗
迷 信 色 彩 浓 厚 ,厚 葬 风 气 久 盛 不 衰 。
送 终 ,指 子 女 侍 奉 在 将 死 者 身 旁 ,直 至 其 死
去 。 旧 俗 ,若 子 女 未 能 见 到 老 人 最 后 一 面 并 为 其
送 终 ,就 是 没 有 尽 孝 。 《浮 生 六 记 · 坎 坷 记 愁 》写
道 :“接 青 君 信 ,知 吾 父 有 病 ,即 欲 归 苏 ,又 恐 触 旧
忿 。 正 趑 趄 观 望 间 ,复 接 青 君 信 ,始 痛 悉 吾 父 业 已
辞 世 ,刺 骨 痛 心 ,呼 天 莫 及 。 无 暇 他 计 ,即 星 夜 驰
归 。”哀 叹 “生 余 不 孝 … … 不 孝 之 罪 何 可 逭 哉 ! ”
[ 7 ] 42
沈 母 不 知 实 情 ,责 怪 沈 复 没 有 及 时 回 家 。
回 煞 ,又 称 “接 眚 ”,一 般 在 人 死 后 十 余 日 进
行 ,民 间 俗 传 此 日 是 亡 魂 回 煞 之 日 ,亡 灵 由 煞 神 押
解 回 来 探 家 ,煞 神 又 称 眚 神 。 苏 州 风 俗 ,此 日 要 将
卧 室 内 的 铺 设 恢 复 成 死 者 当 日 绝 气 时 的 原 状 ,再
以 死 者 之 衣 置 床 上 ,使 衣 服 整 齐 ,幻 为 人 形 。 然 后
悬 眚 神 轴 于 其 侧 ,设 三 牲 祀 之 。 回 煞 这 天 夜 里 ,家
人 要 躲 避 ,以 免 受 害 ,称 “避 煞 ”。 丧 家 多 请 道 士 设
镇 台 进 行 禳 解 。
回 煞 固 属 迷 信 ,但 沈 复 宁 信 其 有 ,希 望 借 回 煞
之 时 ,能 再 见 妻 子 一 面 ,读 来 凄 切 感 人 。 沈 复 在
《浮 生 六 记 》中 写 道 :“芸 娘 眚 期 ,房 东 因 同 居 而 出
避 ,邻 家 嘱 余 亦 设 肴 远 避 。 余 冀 魂 归 一 见 ,姑 漫 应
之 。 同 乡 张 禹 门 谏 余 曰 :‘因 邪 入 邪 ,宜 信 其 有 ,勿
尝 试 也 。’余 曰 :‘所 以 不 避 而 待 之 者 ,正 信 其 有
也 。’张 曰 :‘回 煞 犯 煞 ,不 利 生 人 。 夫 人 即 或 魂 归 ,
业 已 阴 阳 有 间 ,窃 恐 欲 见 者 无 形 可 接 ,应 避 者 反 犯
其 锋 耳 。’时 余 痴 心 不 昧 ,强 对 曰 :‘死 生 有 命 。 君
果 关 切 ,伴 我 何 如 ? ’张 曰 :‘我 当 于 门 外 守 之 ,君 有
异 见 ,一 呼 即 入 可 也 。’余 乃 张 灯 入 室 ,见 铺 设 宛 然
而 音 容 已 杳 ,不 禁 心 伤 泪 涌 。 又 恐 泪 眼 模 糊 ,失 所
欲 见 ,忍 泪 睁 目 ,坐 床 而 待 。 抚 其 所 遗 旧 服 ,香 泽
犹 存 ,不 觉 柔 肠 寸 断 ,冥 然 昏 去 。 转 念 待 魂 而 来 ,
何 遽 睡 耶 ! 开 目 四 现 ,见 席 上 双 烛 ,青 焰 荧 荧 ,光
缩 如 豆 ,毛 骨 悚 然 ,通 体 寒 栗 。 因 摩 两 手 擦 额 ,细
瞩 之 ,双 焰 渐 起 ,高 至 尺 许 ,纸 裱 顶 格 几 被 所 焚 。
余 正 得 藉 光 四 顾 间 ,光 忽 又 缩 如 前 。 此 时 心 舂 股
栗 ,欲 呼 守 者 进 观 ,而 转 念 柔 魂 弱 魄 ,恐 为 盛 阳 所
逼 ,悄 呼 芸 名 而 视 之 ,满 室 寂 然 ,一 无 所 见 。 既 而
烛 焰 复 明 ,不 复 腾 起 矣 。 出 告 禹 门 ,服 余 胆 壮 ,不
知 余 实 一 时 情 痴 耳 。” [ 7
] 40 - 41
旧 时 ,苏 州 富 贵 人 家 出 殡 仪 仗 十 分 讲 究 。 出
殡 队 伍 浩 浩 荡 荡 ,各 种 纸 扎 明 器 或 车 运 、或 人 抬 ,
仪 仗 队 、吹 鼓 手 排 有 几 里 长 ,招 摇 过 市 ,犹 如 出 会 ,
抬 棺 者 有 8 杠 、 16 杠 、 24 杆 、 32 杠 不 等 ,引 得 众 人
围 观 ,万 人 空 巷 ,借 此 显 示 自 己 的 富 有 和 权 势 ,苏
州 人 将 这 种 比 阔 、招 摇 的 盛 大 出 殡 称 为 “盛 出 殡 ”
“盛 出 丧 ”或 “盛 出 棺 材 ” [ 24
] 。
针 对 大 办 丧 事 之 风 ,乾 隆 二 十 四 年 ,两 江 总 督
陈 洪 谋 制 定 《风 俗 条 约 》,核 心 内 容 是 倡 俭 戒 奢 ,规
定 “嗣 后 丧 葬 ,不 许 有 佛 戏 ,出 殡 不 许 多 用 纸 器 ,厝
棺 不 许 过 三 年 … … ”,违 者 ,地 方 官 将 “乐 器 追 取 入
官 ,僧 道 责 处 ,出 殡 演 剧 立 即 籋 究 ”
[ 25 ] 。
做 七 ,是 死 者 埋 葬 后 的 追 荐 仪 式 。 佛 教 认 为 ,
人 自 死 后 到 转 生 之 间 ,亡 灵 有 “中 阴 身 ”,为 寻 求 生
缘 ,以 七 日 为 一 期 ,若 不 得 生 缘 ,更 续 一 期 ,至 七 七
必 转 生 。 故 苏 州 旧 俗 ,人 死 后 ,每 七 天 设 斋 会 追 荐
一 次 ,称 为 “做 七 ”,前 后 七 次 。 每 逢 七 期 ,丧 家 请
僧 道 念 经 、做 法 事 ,为 亡 灵 超 度 。 “五 七 ”最 受 重
视 ,由 女 儿 出 资 ,请 和 尚 做 望 乡 台 仪 式 ,办 祭 宴 。
近 亲 也 有 请 道 士 来 做 道 场 的 ,称 作 “荐 七 ”。 “七
七 ”又 称 “断 七 ”,由 丧 家 供 奉 酒 菜 祭 奠 ,并 诵 经 除
灵 。 沈 复 在 其 父 亲 死 后 入 幕 守 灵 ,“至 七 终 ”,即 是
指 沈 复 为 其 父 守 灵 四 十 九 天 。
三 、 竟 节 好 游 乐 及 时
苏 州 “自 昔 繁 华 ”,山 水 清 嘉 ,自 然 环 境 优 美 ,
人 文 资 源 丰 富 ,故 游 乐 条 件 十 分 优 越 。 吴 人 对 旅
游 条 件 的 要 求 很 高 ,乾 隆 《吴 县 志 》云 :“吴 人 好 游 ,
以 有 游 地 ,有 游 具 ,有 游 伴 也 。 地 则 山 水 园 亭 多 于
他 郡 ;具 则 旨 酒 嘉 肴 画 船 箫 鼓 ,咄 嗟 而 办 ;伴 则 选
妓 征 歌 ,尽 态 极 妍 。 富 室 朱 门 ,相 引 而 入 ,花 晨 月
夕 ,竞 为 胜 会 ,见 者 移 情 。” [ 26
明 清 时 期 苏 州 富 甲
东 南 ,“人 无 贵 贱 ,往 往 皆 有 常 产 。 以 故 俗 多 奢 少
俭 ,竞 节 物 ,好 游 遨 ” [ 27
] 13
。 富 贵 人 家 把 游 山 玩 水
作 为 重 要 的 娱 乐 消 遣 方 式 ,他 们 “行 乐 及 时 ,终 岁
殆 无 虚 日 ” [ 12
] 1
,甚 至 相 互 摆 阔 攀 比 。
旧 时 苏 州 节 日 众 多 ,节 日 活 动 丰 富 多 彩 。 以
新 年 为 例 ,苏 州 城 内 玄 妙 观 “游 人 争 集 … … 观 内 广
场 ,五 方 群 估 丛 萃 ,支 布 幕 为 庐 ,鬻 糖 饵 食 物 、琐 屑
6 4
江 苏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6 年
玩 具 、橄 榄 果 品 。 杂 耍 诸 戏 ,各 奏 其 技 ,以 资 谋 食 ,
如 绳 伎 走 索 、狡 童 缘 ? 、舞 盆 飞 水 、吞 刀 蹑 跷 、傀 儡
牵 丝 、猴 猱 演 剧 ,或 隔 帷 象 声 、围 场 扑 打 ,盲 叟 弹
词 、老 僧 因 果 、曲 号 摊 簧 、技 传 测 字 ,凡 医 卜 星 相 之
流 ,靡 不 毕 至 … … 更 有 地 铃 、丝 鹞 、太 平 箫 、西 洋 镜
诸 玩 具 … … 以 悦 儿 童 。 妇 女 之 容 饰 妖 邪 者 ,游 人
环 集 之 ,谓 之 打 围 。”城 外 西 园 ,有 放 生 池 ,游 人 极
盛 ,“士 女 投 饼 饵 于 池 ,以 观 鱼 乐 ”。 阊 门 外 朱 家
庄 ,“百 戏 竞 陈 ,观 者  集 ,货 郎 蚁 聚 ,星 铺 杂 张 ,酒
炉 茶 幔 ,装 点 一 新 ”,此 时 ,人 们 舍 业 嬉 游 ,“儿 童 击
太 平 鼓 无 昏 晓 ,跳 百 索 无 稚 壮 ,戴 面 具 作 耍 ,聚 观
无 男 女 ” [ 12
] 14 - 15
。 上 元 张 灯 ,十 三 日 始 ,十 八 日 止 ,
“悬 彩 球 ,燃 银 蜡 。 朱 门 赏 宴 ,曼 衍 鱼 龙 ,火 树 辉
煌 ,笙 歌 阗 聒 ,施 放 烟 火 ,星 流 花 灿 ” [ 12
] 34
。 妇 女 相
邀 走 三 桥 ,祛 百 病 ,彻 夜 欢 腾 。 陆 伸 《走 三 桥 词 》
云 :“细 娘 分 付 后 庭 鸡 ,不 到 天 明 莫 浪 啼 。 走 遍 三
桥 灯 已 落 ,却 嫌 罗 袜 污 春 泥 。” [ 13
] 114
中 秋 节 ,苏 州 人 要 斋 月 宫 、烧 斗 香 。 妇 女 还 要
盛 装 “结 队 而 游 ,名 曰 ‘走 月 亮 ’” [ 7
] 6
。 她 们 游 玩 兴
致 很 高 ,“鸡 声 喔 喔 ,犹 婆 娑 月 下 ” [ 28
] 161
。 清 袁 学 澜
《姑 苏 竹 枝 词 》云 :“中 秋 共 把 斗 香 烧 ,姊 妹 邻 家 举 手
邀 。 联 袂 同 游 明 月 巷 ,踏 歌 还 度 彩 云 桥 。” [ 16
沈 复
夫 妇 中 秋 夜 闲 情 逸 致 ,他 们 携 一 毯 设 沧 浪 亭 中 ,席
地 环 坐 ,饮 茶 赏 月 。
苏 州 中 秋 夜 最 热 闹 处 莫 过 于 虎 丘 山 塘 。 虎 丘
一 年 四 季 “游 客 无 寥 寂 之 日 ,寺 如 喧 市 ,妓 女 如
云 ” [ 29
] 175
。 为 了 欣 赏 著 名 的 中 秋 虎 丘 曲 会 ,人 们 纷
纷 雇 船 来 此 。 张 岱 《虎 丘 中 秋 夜 》记 道 :“虎 丘 八 月
半 ,土 著 流 寓 ,女 乐 声 伎 ,曲 中 名 妓 戏 婆 ,民 间 少 妇
好 女 ,崽 子 娈 童 ,及 游 冶 恶 少 、清 客 闲 客 、 僮 走 空
之 辈 ,无 不 鳞 集 。 自 生 公 台 、千 人 石 、鹤 涧 、剑 池
… … 皆 铺 毡 席 地 坐 。 登 高 望 之 ,如 雁 落 平 沙 ,霞 铺
江 上 。” [ 30
] 清 时 ,虎 丘 踏 月 听 歌 之 俗 虽 不 及 过 去 ,但
“画 舫 妖 姬 ,征 歌 赌 酒 ,前 后 半 月 ,殆 无 虚 夕 ” 。 蔡 云
《吴 蟎 》词 云 :“七 里 山 塘 七 里 船 ,船 船 笙 笛 夜 喧 天 。
十 千 那 彀 一 船 费 ,月 未 上 弦 直 到 圆 。” [ 28
] 161 - 162
农 历 八 月 十 八 ,人 们 还 要 泛 舟 石 湖 ,看 “串 月 ”
胜 景 。 《苏 州 府 志 》卷 三 云 :“夕 则 结 伴 出 ? 走 月 ,
十 八 日 士 女 聚 于 石 湖 ,舟 楫 如 蚁 ,昏 时 登 楞 伽 ,遥
望 为 串 月 游 ”
[ 25 ] 。 清 代 诗 人 蔡 云 《吴 蟎 》诗 云 :“行
春 桥 畔 画 桡 停 ,十 里 秋 光 红 蓼 汀 。 夜 半 潮 生 看 串
月 ,几 人 醉 倚 望 河 亭 。”石 湖 为 吴 中 盛 景 ,“好 事 者
泛 楼 舡 携 酒 肴 以 为 游 乐 ,无 间 远 近 … … 游 者 倾 城
而 出 ,云 集 蚁 聚 ,不 下 万 人 ,舟 舆 之 相 接 ,食 货 之 相
竞 ,鼓 吹 之 相 闻 ,欢 声 动 地 以 乐 太 平 ”
[ 29 ] 327
。 不 难
看 出 当 年 泛 舟 石 湖 的 盛 况 。
明 清 时 期 ,苏 州 绅 富 竟 造 园 亭 ,众 多 的 私 家 园
林 不 仅 为 达 官 贵 人 提 供 了 宴 饮 集 会 的 场 所 ,也 为
普 通 民 众 提 供 了 游 憩 机 会 。 每 年 春 时 ,“百 花 竞
放 ,园 丁 索 看 花 钱 ,纵 人 游 览 。 士 女 杂 还 ,罗 绮 如
云 ” [ 12
] 104
。 同 治 《苏 州 府 志 》亦 云 :“诸 园 皆 于 清 明
日 开 ,令 人 输 钱 入 游 ,立 夏 日 止 ,无 虚 日 。 妖 姬 静
女 、游 侠 贵 介 ,踵 相 接 也 。” [ 21
南 园 和 北 园 也 是 春
游 看 花 的 好 去 处 ,“踏 青 人 如 织 ”。 南 园 “… … 极 园
池 之 赏 。 奇 花 异 木 ,皆 致 合 抱 。 累 土 为 山 ,悉 成 岩
谷 ”,长 洲 县 令 王 禹 翶 游 南 园 后 留 下 了 “他 年 我 若
功 成 后 ,乞 取 南 园 作 醉 乡 ”的 诗 句 。 春 时 的 北 园
“菜 花 极 盛 ,暖 风 烂 漫 ,一 望 黄 金 ”
[ 12 ] 124
。 为 了 增
加 赏 玩 兴 致 ,陈 芸 想 一 妙 法 ,带 上 席 垫 ,雇 一 卖 混
沌 者 ,因 “其 担 锅 灶 无 不 备 ”,茶 酒 两 便 ,可 以 烹 茗 、
暖 酒 、烹 肴 ,实 用 方 便 ,因 此 “众 咸 叹 服 ”,酒 足 饭 饱
后 ,众 人 “或 坐 或 卧 ,或 歌 或 啸 ” [ 7
] 26
,怡 然 陶 醉 。
“吴 人 好 游 ”,吴 人 不 仅 指 男 子 ,当 然 也 包 括 妇
女 。 由 于 受 封 建 礼 教 束 缚 ,平 日 里 妇 女 大 门 不 出 ,
二 门 不 迈 ,但 每 逢 岁 时 节 日 和 佛 道 节 日 ,妇 女 可 以
外 出 踏 青 、烧 香 、看 迎 神 赛 会 。 明 清 时 ,苏 州 观 音
山 的 香 火 非 常 旺 盛 ,每 逢 “观 音 诞 日 ”,朝 拜 者 “望
前 后 已 联 缀 于 途 。 马 铺 桥 迤 西 ,乃 到 山 路 也 。 人
多 赁 坐 竹 舆 ,资 以 代 步 ,不 帷 不 盖 ,两 人 肩 之 以 行 ,
俗 呼 观 音 山 轿 子 。”黄 省 曾 《吴 风 录 》写 道 :“二 三
月 ,郡 中 士 女 浑 聚 至 支 硎 观 音 殿 ,供 香 不 绝 。”沈 朝
初 《忆 江 南 》词 云 :“苏 州 好 ,二 月 到 支 硎 ,大 士 焚 香
开 宝 座 ,小 姑 联 袂 斗 芳 ?,放 鹤 半 山 亭 。” [ 28
] 73 - 74
州 灵 隐 香 市 春 时 最 盛 ,吴 郡 距 杭 州 四 百 里 ,吴 中 士
女 “买 舟 结 队 ,檀 香 桕 烛 ,置 办 精 虔 。 富 豪 之 族 ,则
买 画 舫 ,两 三 人 为 伴 ,或 挈 眷 偕 行 ,留 连 弥 月 。 比
户 小 家 ,则 数 十 人 结 伴 ,雇 赁 楼 船 ,为 首 醵 金 之 人
曰 香 头 。 船 中 杂 坐 喧 嘈 ,来 往 只 七 日 ,谓 之 报 香 。
船 上 多 插 小 黄 旗 ,书 ‘天 竺 进 香 ’四 字 ,或 书 ‘朝 山
进 香 ’字 。 二 月 初 旬 ,途 间 即 络 绎 不 绝 ,名 为 进 香 ,
实 则 藉 游 山 水 … … 故 俗 有 ‘ 借 佛 游 春 ’ 之
说 ” [ 12
] 101
。 妇 女 成 为 节 日 活 动 中 的 重 要 游 乐 群 体 。
人 们 借 节 日 之 机 外 出 游 玩 、看 戏 、烧 香 、赶 庙 会 ,既
放 松 了 身 心 ,又 加 强 了 人 际 联 系 ,满 足 了 精 神
需 求 。
《浮 生 六 记 》生 动 描 写 了 苏 州 醋 库 巷 水 仙 庙 会
的 盛 况 。 该 庙 祀 洞 庭 君 ,香 火 极 盛 ,每 逢 神 诞 日 ,
日 则 演 戏 ,夜 则 “花 照 ”,花 光 灯 影 ,宝 鼎 香 浮 ,“观
7 4
第 4 期
 
朱 慧 玲 等 : 试 论 《浮 生 六 记 》的 苏 州 民 俗 文 化
者 如 蚁 集 ”。 为 避 免 麻 烦 ,陈 芸 女 扮 男 装 ,“遍 游 庙
中 ” [ 7
] 10
。 沈 复 曾 对 陈 芸 说 :“苟 能 化 女 为 男 ”,一
起 访 游 名 山 胜 迹 ,遨 游 天 下 ,该 是 件 多 么 快 乐 的 事
情 啊 ! 陈 芸 曰 :“此 何 难 。 俟 妾 鬓 斑 之 后 ,虽 不 能
远 游 五 岳 ,而 近 地 之 虎 阜 、灵 岩 ,南 至 西 湖 ,北 至 平
山 ,尽 可 偕 游 。”沈 复 曰 :“恐 卿 鬓 斑 之 日 ,步 履 已
艰 。” [ 7
] 8 - 9
故 趁 年 轻 之 时 ,他 们 忙 中 偷 闲 ,共 同 游
历 了 虎 丘 、南 园 、北 园 、水 仙 庙 、太 湖 等 地 。 吴 地 游
风 炽 盛 可 见 一 斑 。
苏 州 经 济 繁 荣 ,民 家 殷 实 ,园 林 遍 布 ,古 迹 胜
景 众 多 ,节 日 纷 繁 ,故 吴 地 四 时 游 乐 活 动 不 断 ,《吴
中 四 时 行 乐 歌 》赞 曰 :“江 南 人 住 繁 华 地 ,雪 月 风 花
分 四 季 。 新 年 旗 队 看 迎 春 ,元 夕 鳌 山 明 火 树 。 弦
管 千 家 咽 暖 风 ,六 门 灯 彩 射 云 红 。 踏 歌 游 女 衣 妆
靓 ,步 月 王 孙 剑 佩 雄 。 落 灯 风 起 银 蟾 没 ,秋 千 戏 近
中 和 节 。 蛤 蜊 上 市 载 芳 樽 ,共 来 铜 井 寻 香 雪 。 清
明 烟 柳 遍 横 塘 ,士 女 嬉 春 乐 水 乡 。 六 柱 红 船 沸 箫
管 ,灵 岩 虎 阜 去 烧 香 。 昨 过 踏 青 榆 荚 雨 ,山 塘 喧 聚
龙 舟 鼓 … … 园 林 瑞 雪 白 银 铺 ,暖 阁 安 排 煮 酒 炉 。
销 金 帐 掩 梅 梢 月 ,浅 酌 羊 羔 唱 稚 奴 。 四 时 乐 事 更
番 换 ,年 去 年 来 争 赏 玩 。 黄 金 难 铸 镜 中 颜 ,人 世 抟
沙 容 易 散 。 君 不 见 ,上 天 堂 ,下 苏 杭 ,人 生 到 此 真
仙 乡 。 好 向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醉 过 百 年 三 万 六
千 场 。” [ 12
] 375 - 376
总 之 ,《浮 生 六 记 》这 部 自 传 体 随 笔 ,较 为 详 细
地 记 载 了 清 朝 前 期 苏 州 的 社 会 生 活 和 风 土 人 情 ,
从 中 可 以 了 解 当 时 苏 州 经 济 之 繁 荣 、社 会 礼 仪 之
完 备 、节 令 习 俗 之 丰 富 、民 众 之 富 足 以 及 游 风 之 盛
行 。 苏 州 “人 间 天 堂 ”之 美 誉 名 副 其 实 。
参 考 文 献 :
[ 1 ]   王 人 恩 ,谢 志 煌 . 《浮 生 六 记 》百 年 研 究 述 评 [ J ] . 甘
肃 社 会 科 学 , 2005 ( 4 ): 138 - 143 .
[ 2 ]   程 小 青 . 论 《浮 生 六 记 》中 的 沈 复 [ J ] . 闽 江 学 院 学
报 , 2008 ( 6 ): 68 .
[ 3 ]   张 蕊 青 . 沈 复 ——— 思 想 解 放 与 文 学 革 新 的 先 驱 [ J ] .
学 海 , 2003 ( 5 ): 161 .
[ 4 ]   李 瑞 豪 . “师 爷 ”沈 复 的 文 人 趣 味 ——— 论 《浮 生 六 记 》
中 的 “闲 ”与 “趣 ”[ J ] . 哈 尔 滨 师 范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学
报 , 2012 ( 3 ): 63 .
[ 5 ]   江 苏 省 博 物 馆 . 江 苏 省 明 清 以 来 碑 刻 资 料 选 集 [ M ] .
北 京 :生 活 · 读 书 · 新 知 三 联 书 店 , 1959 : 24 .
[ 6 ]   宁 方 勇 ,沈 建 东 . 丝 线 上 的 风 雅 ——— 苏 州 民 俗 博 物
馆 馆 藏 民 间 绣 品 [ M ] . 南 昌 : 江 西 人 民 出 版 社 ,
2010 : 8 .
[ 7 ]   沈 复 . 浮 生 六 记 [ M ] . 合 肥 :黄 山 书 社 , 2007 .
[ 8 ]   包 天 笑 . 钏 影 楼 回 忆 录 [ M ] . 北 京 :中 国 大 百 科 全 书
出 版 社 , 2009 .
[ 9 ]   顾 震 涛 . 吴 门 表 隐 [ M ] . 南 京 :江 苏 古 籍 出 版 社 ,
1999 : 337 .
[ 10 ]   唐 力 行 . 明 清 以 来 苏 州 城 市 社 会 研 究 [ M ] . 上 海 :上
海 书 店 出 版 社 , 2013 : 166 .
[ 11 ]   吴 县 经 济 委 员 会 . 吴 县 工 业 志 [ M ] . 上 海 :上 海 科 学
院 出 版 社 , 1993 : 121 .
[ 12 ]   袁 景 澜 . 吴 郡 岁 华 纪 丽 [ M ] . 南 京 :江 苏 古 籍 出 版
社 , 1998 .
[ 13 ]   赵 杏 根 . 历 代 风 俗 诗 选 [ M ] . 长 沙 :岳 麓 书 社 , 1990 .
[ 14 ]   赵 尔 巽 . 清 史 稿 [ M ] .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 1997 : 2643 .
[ 15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编 . 清 代 笔 记 小 说 大 观 卷 三 [ M ] .
上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2007 : 2295 .
[ 16 ]   赵 明 . 江 苏 竹 枝 词 集 [ M ] . 南 京 :江 苏 教 育 出 版
社 , 2001 .
[ 17 ]   蔡 利 民 . 苏 州 传 统 礼 仪 节 令 [ M ] . 苏 州 :古 吴 轩 出 版
社 , 2006 .
[ 18 ]   金 煦 . 中 国 · 芦 墟 山 歌 集 [ M ] . 上 海 :上 海 文 艺 出 版
社 , 2004 : 32 .
[ 19 ]   沈 建 东 . 风 俗 里 的 吴 中 [ M ] . 南 京 :凤 凰 出 版 社 ,
2015 : 174 .
[ 20 ]   郭 松 义 . 中 国 妇 女 通 史 (清 代 卷 )[ M ] . 杭 州 :杭 州 出
版 社 , 2010 : 176 - 178 .
[ 21 ]   周 可 真 . 顾 炎 武 年 谱 [ M ] . 苏 州 :苏 州 大 学 出 版 社 ,
1998 : 460 .
[ 22 ]   上 海 民 间 文 艺 家 协 会 ,上 海 民 俗 学 会 . 中 国 民 间 文
化 ——— 人 生 礼 俗 研 究 [ M ] . 上 海 : 学 林 出 版 社 ,
1992 : 81 - 85 .
[ 23 ]   王 廷 信 . 昆 曲 与 民 俗 文 化 [ M ] . 沈 阳 :春 风 文 艺 出 版
社 , 2005 : 54 .
[ 24 ]   蔡 利 民 . 苏 州 民 俗 [ M ] . 苏 州 :苏 州 大 学 出 版 社 ,
2000 : 215 .
[ 25 ]   李 铭 皖 ,冯 桂 芬 . 同 治 苏 州 府 志 [ M ] . 光 绪 九 年 刻 本
(卷 三 ) .
[ 26 ]   姜 顺 蛟 ,叶 长 扬 . 乾 隆 吴 县 志 [ M ] . 乾 隆 十 年 刻 本
(卷 二 十 四 ) .
[ 27 ]   范 成 大 . 吴 郡 志 [ M ] . 南 京 :江 苏 古 籍 出 版 社 , 1999 .
[ 28 ]   顾 禄 . 清 嘉 录 桐 桥 倚 棹 录 [ M ] .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 2008 .
[ 29 ]   杨 循 吉 . 吴 中 小 志 丛 刊 [ M ] . 陈 其 弟 ,点 校 . 扬 州 :广
陵 书 社 , 2004 .
[ 30 ]   张 岱 . 陶 庵 梦 忆 西 湖 寻 梦 [ M ] . 上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2001 : 85 .
(责 任 编 辑 : 喻 世 华 )
8 4
江 苏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6 年
犛狋狌犱狔 狅狀 犛狌狕犺狅狌 犉狅犾犽 犆狌犾狋狌狉犲 犻狀 犛犻狓 犆犺犪狆狋犲狉狊 狅犳 犪 犉犾狅犪狋犻狀犵 犔犻犳犲
Z H U H uiling , G U O Ziye
( Suzhou M useu m , Suzhou Jiangsu 215001 , China )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 犛犻狓 犆犺犪狆狋犲狉狊 狅犳 犪 犉犾狅犪狋犻狀犵 犔犻犳犲 is an autobiographical essay written by Shen Fu , a Suzhou
literati in Qing Dynasty .Shen Fu described his specialinterestin life in the essay . A nd we can discover
plenty of Suzhou custo ms and folk culture in it , including daily production and living custo m , etiquette
and custo m of life as well as festival custo m , etc .T herefore we can know m ore about Suzhou fro m a
new perspective , inquiring into the prosperous econo m y , the co m plete social etiquette , the rich festi
vals and custo ms and the prevailing travel custo m at that time in Suzhou .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 犛犻狓 犆犺犪狆狋犲狉狊 狅犳 犪 犉犾狅犪狋犻狀犵 犔犻犳犲 ; Suzhou ;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櫂
folk culture
(上 接 第 41 页 )
犃狀犪犾狔狊犻狊 狅犳 狋犺犲 犳狌狀犮狋犻狅狀 狅犳 "狋犺犲 犎犪狀犱犽犲狉犮犺犻犲犳" 犻狀 犃 犇狉犲犪犿 狅犳 犚犲犱 犕 犪狀狊犻狅狀狊
Y U Xiaoling
(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Minnan N ormal U niversity ,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 China )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 As one of the m ost co m m on articles for daily use , the handkerchief is endowed with rich
connotations 犻狀 犃 犇狉犲犪 犿 狅犳 犚犲犱 犕 犪狀狊犻狅狀狊 . T he handkerchief is an im portant prop and bond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 through w hich love between Baoyu and Daiyu is sublimated . T he
handkerchief is an im portant key and clue to the plot develop ment , not only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former eighty chapters , but also in the latter forty chapters for continuation and creation , w hich helps
the conflict of the novel reach its peak . Alm ost every w o man 犻狀 犃 犇狉犲犪 犿 狅犳 犚犲犱 犕 犪狀狊犻狅狀狊 ow ns a
handkerchief , w hich serves as a sy m bol of her personality , enhancing the subtlety and density of char
acter images . As "the flower master of red cave" , Baoyu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handkerchiefs of these
ladies . Cao Xueqin′s successful use of the handkerchief perfectly shows the artistic appealing of this
prop .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 犃 犇狉犲犪 犿 狅犳 犚犲犱 犕 犪狀狊犻狅狀狊 ; the handkerchief ; prop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