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都这样了,你还是不会洗手

 hercules028 2020-02-12

最近有个“发霉面包”的实验火了。

实验很简单,就是干净的白面包片分别用笔记本电脑、没洗过的手,和用肥皂、洗手液洗过的手摸一遍,再放进保鲜袋一个月,看看有什么变化[2]:

结果发现:没洗过的手,最脏。

实验虽然很简单,但是足以告诉我们,因为我们手上的病菌太!多!了!

而用肥皂水洗过的手触摸的面包,密封保存一个月后,仍可保持干净无霉菌。

尤其在现在肺炎肆虐的关键时期,正确地洗手,更能帮我们消灭并带走双手大部分病菌,甚至可以挽救生命。今天我邀请了南方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研究生黄琼珍来为大家讲讲关于洗手的疑难杂症。


1 .  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

不管是疫情期间还是日常生活中,病菌无处不在,不管是电梯按钮、电脑键盘、厕所把手,还是我们每天要吃进口中的食物,都含有不计其数的致病微生物。

在人体的皮肤表面,每一平方厘米上的正常细菌高达1000万个。

这里面甚至有可致病的细菌。

比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型大肠杆菌等。一旦超标,你的胃肠道就容易发生感染,导致腹泻等症状。

再比如引发SARS、埃博拉、MERS的病毒,包括这一次席卷了整个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也可通过飞沫喷出附着在人的皮肤[11,12]。

这些病菌,少则会在手上存活2个小时,长则可存活24小时。

幸运的是,只要勤洗手,肥皂或手部消毒液杀菌,就可以减少手上的病菌。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宣传手部卫生知识,提高受试者的洗手频率,可以显著降低他们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14]。

所以,口罩要紧,但千万不能低估了洗手[1]。

洗手甚至可以挽救救命,这并不是我危言耸听。

19世纪,在外科医学发展的初期,把病人送去医院绝不是一件好事!

当时的医院被称作“死亡之屋”。

那个时候人们也根本还没有病菌这样的概念,手术室肮脏不堪,医院里的医生也很少洗手,所以,在医院里死亡率甚至比医院外高3-5倍。

直到一位叫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的匈牙利医生出现了。

他要求每个解剖完尸体的医生,必须用氯仿溶液洗手,才可以接触其他病人。

短短一年时间,当地的接生死亡率从1847年的0.0984%降到了1848年的0.0127%[3]。

所以,到今天,洗手已经成为医院避免感染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只是具体的洗手和消毒步骤更加规范和科学化罢了。

而且就算我们已经有了高压蒸汽、酒精消毒剂甚至是紫外照射等消毒灭菌技术,每个医生出入病房或者手术室,依然还需要不停地洗手。

我们普通人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洗手呢?


2 . 正确的洗手方法

而在全面抗击疫情的今天,对于普通群众,洗手同样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正确的洗手步骤可以帮助清洁手部的每一处缝隙,冲刷掉表明附着的细菌和病毒。

此外,在清水冲洗的基础上,使用肥皂或手部消毒剂,效果会更好[4]。

目前网络上流传的洗手方法步骤都没错,但是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洗手的时长。

正确的洗手方法,在于时机+步骤 x 时长。

步骤很简单,就是外科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

内:清洁掌心

外:清洁掌背与背部指缝

夹:清洁掌心侧指缝

弓:清洁四指手指关节部位

大:清洁大拇指

立:清洁指尖及指甲

腕:清洁手腕

如此下来,便可把双手的每一处肌表和缝隙都清洗到位,尽可能不给病菌留有藏身之处。

此外,还要特别提醒妹子们,不要为了爱美蓄很长的指甲,因为指甲可是咱们手上最容易藏污纳垢的窝点呢。

洗手时长也很重要!

试想一下,我们虽然动作到位了,但是时间不够,病菌还是会顽强地附着在咱们手上的!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建议每次洗手时间至少要持续20秒,并且还给了一个萌萌的建议帮助我们计时,就是一边洗手一边把生日快乐歌哼唱两遍[6]。


3. 什么时候该洗手?

WHO给我们的建议是:

[1].咳嗽或打喷嚏后

[2].接触了病人前后

[3].准备食物之前、期间以及之后

[4].进食之前

[5].上厕所之后

[6].发现手变脏(肉眼)的时候

[7].接触宠物或动物粪便之后

此外,CDC还多了两条,即给孩子换完尿布之后以及处理完垃圾之后[1,6]。

可是在疫情期间,我们还是要补充一下,在外出回家的第一时间、在摘口罩的前和后,都要洗手哦。

此外,我还要批评一下上完厕所不爱洗手的童鞋。

一项纳入了90名女性和80名男性的研究发现,仅有61%的女性和37%的男性有着便后洗手的习惯,而用肥皂洗手的就更少了。

要知道,用肥皂洗手可比洗手更有效消灭病菌呢[4,5]。

这项研究统计的样本并不是很多,但是也足以告诉我们,原来不是每个人上完厕所都会洗手的。

尤其是男孩子,比女生更不爱洗手!

而造成以上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很多男生认为自己只是小便,尿液中的细菌并不像粪便中的那么多,所以他们选择不洗手。

更甚者,就连本应有着极强无菌观念的外科医生,在一次开会期间,竟然也有20%的人上完厕所后不洗手[7]。

厕所乃是各类病菌进攻人体的前线,这里除了皮肤表面正常菌群以外,肠道菌群和阴道菌群也四处肆虐,分布于厕所的地板、门把手等处[13]。

这些肠道和阴道细菌怎么来的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虽然很多这些病菌在外界残留的寿命不长,可是万一呢?

你摸到的门把手上可能还残留着别人不洗手留下的分泌物,就想要赶紧洗手去!

没想到吧,咱们身边竟然有这么多上完厕所不爱洗手的小伙伴们,看来我们的讲文明树新风爱卫生革命仍需努力。


4 . 洗手的误区

Q1、是不是碰到任何东西都要洗手?

可以有,但没必要。

具体请看前面WHO和CDC建议的洗手情境。

如果你有强迫自己碰到任何东西都要洗手的行为,那么建议你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必要时可以向心理卫生机构寻求帮助。

Q2、是不是每次洗完都要用手部消毒液?

不是哦。

WHO的建议是,如果手上有明显可见的污渍,可以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

若无可见污渍,可用酒精消毒液或肥皂先揉搓,再加以流动水冲洗。

所以,手部消毒液并不是每次都必须要用,大家不要因为买不到消毒剂而感到焦虑,我们用肥皂洗手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清洁效果。

Q3、到底什么样的洗手液或者肥皂能杀菌还能消毒?

一般的普通肥皂就行,这个时候还要什么自行车,你能记得洗手都谢天谢地了。

而且肥皂有时候比洗手液更管用。比如隐孢子虫、诺如病毒、艰难梭菌等等,肥皂的杀毒效果更好。

当然含酒精成分的洗手液也能消毒,但考虑到现在这种洗手液比较紧缺,所以我们不如用普通肥皂来洗手。

另外,保持洗手的频率和流水冲洗20秒以上,比你用什么样的洗手液或者肥皂更有用!

Q4、从外面回来是不是要疯狂洗手?

相信大家开始脑补病毒携带者所到之处,都留下了满满的病毒,飘在空气中、附着在门把手上、甚至是超市货架上薯片......

不可否认,病毒确实可能存在。

所以,建议大家去人流密度高的高危场所,比如超市、医院等戴好口罩,回家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洗手。

但对于非医护人员、非医院环境中的人们来说,病毒的浓度很低,空气中停留的病毒致病可能性并不高。

所以一句话,谨记洗手,不要过于紧张,也不可放松警惕。

本文文献及科学性已经  牛津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赵英希 审核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Novel Coronavirus (‎ 2019-nCoV)‎: situation report, 3.

2.Peter Dockrill. (2019). This Simple Bread Experiment Is a Genius Way to Get Kids to Wash Their Hands. sciencealert.

3.BBC. (2019). 洗手的历史:这个19世纪医生曾呼吁这个习惯而被毒打至死.

4.Hirai, M., Graham, J. P., Mattson, K. D., Kelsey, A., Mukherji, S., & Cronin, A. A. (2016). Exploring determinants of handwashing with soap in Indonesia: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3(9), 868.

5.Johnson, H. D., Sholcosky, D., Gabello, K., Ragni, R., & Ogonosky, N. (2003). Sex differences in public restroom handwashing behavior associated with visual behavior prompt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97(3), 805-810.

6.CDC. (2019). When and How to Wash Your Hands.

7.Burcharth, J., Pommergaard, H. C., Alamili, M., Danielsen, A. K., & Rosenberg, J. (2014). One in five surgeons do not wash hands after visiting a toilet-an ethnographic field study. Ugeskrift for laeger, 176(50).

8.Qazi, U., & Anwar, S. (2019). Hand washing behavior change effect of community-based hygiene and sanitation intervention in low resource setting.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Gallardo-Albarrán, D. (2018). Heal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1900. Economics & Human Biology, 31, 228-237.

10.Fredricks, D. N. (2001, December). Microbial ecology of human skin in health and disease. In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Symposium Proceedings (Vol. 6, No. 3, pp. 167-169). Elsevier.

11.Scott, E., & Bloomfield, S. F. (1990). The survival and transfer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via cloths, hands and utensils. Journal of Applied Bacteriology, 68(3), 271-278.

12.Mathieu, A., Vogel, T. M., & Simonet, P. (2014). The future of skin metagenomics. Research in microbiology, 165(2), 69-76.

13.Flores, G. E., Bates, S. T., Knights, D., Lauber, C. L., Stombaugh, J., Knight, R., & Fierer, N. (2011). Microbial biogeography of public restroom surfaces. PloS one, 6(11).

14.White, C., Kolble, R., Carlson, R., Lipson, N., Dolan, M., Ali, Y., & Cline, M. (2003). The effect of hand hygiene on illness rate among students in university residence halls.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31(6), 364-37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