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怎样学习中华文化的(67)——“我心安处,便是故乡”

 沈忠明6807 2020-02-12

武汉,英勇的武汉,亲爱的武汉,我的第二故乡。

假如我以前对武汉是喜爱和自豪的话,那到现在我对武汉是深爱和为之骄傲!

一个人不管是功成名就,还是过得不尽如意,都会有家乡情结。荣华富贵后要衣锦还乡,哪怕在海外出人头地后也要回来“祭祖寻根”,普通人到最后的愿望也就是叶落归根,实在不能回家乡,死后安葬也要面对家乡。

中国人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一年忙到头,无论多晚,大年三十都要和家人团聚一下,不然就会油然而生,“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在每年的春节,都会有外国人不理解的“爆发型”的数亿人口大迁徙。

由家庭发展到家族,再发展到村落,再有相近的村落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乡村,再建立以文化为根基的经济共同体,从而形成以地域为区分的,从语言、性格、习俗等方面相近的最美家乡人,也就有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

回想起自己96年来到武汉,不知不觉中已度过了23年。刚开始也只是想赚点钱就回老家,我的老家无锡宜兴,是闻名海内外陶的古都,有着“教授之乡,院士之乡,校长之乡,”同时GDP一直位居全国的前十位之内,地处上海、南京、杭州金三角的中心,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的宜居城市。所以每到过年时我有个老同学邵建强,总在问我同样的问题,你什么时候回来?因为在他看来,武汉就是他记忆中的中西部落后地区。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武汉越来越有感情了,而且听不的别人说半点武汉的不好

记得十多年前我就与一些非武汉的朋友说,我们一是在武汉赚了钱,买了房,买了车,要感恩武汉:二是我们脸上又没写“非武汉人,外人看到我们开着武汉车,住着武汉房,肯定就把我们当着武汉人了。还有我们现在在说武汉人”的种种不好,不就是在说自己吗?其结果是更多的人不愿与武汉人打交道,对武汉的发展不利,也不是对我们不利吗?

也有客户在问我是哪里人因为笨口拙舌的我到武汉23年了,一句武汉话也不会说而且普通话也不标准我告诉他们,武汉人把我当“非武汉,老家人又把当武汉人,虽然武汉人不把我当武汉人,我早已把自己当武汉人”、“湖北人”了对这片荆楚大地有着深厚地感情。

今天的武汉肆虐蔓延的疫情,形势还比较严峻。

但我相信有党中央的“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英明领导。

有包括钟院士在内的“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和迎难而上的“最美逆行者”的所有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

有全国人民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隔离病毒不隔爱”的“万众一心”的源源不断地支持。

特别是武汉人民,从最初的面临突发疫情的慌乱无助,到认清本质,再到现在的建立希望。广大的人民开始“相信自己,互相鼓励,众志成城”地抗击疫情。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危机危机,危中有机。这次看不见硝烟地战争,会给武汉这座英勇的城市提供了宝贵的财富新的发展机遇,也让我们学会了感恩。感恩上天原来给我们的黄鹤楼、古琴台、东湖、户部巷、吉庆街、江汉路、周黑鸭等等,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都是如此的美好!也感恩在这次疫情中无私地帮助我们的人。也要感恩那些“不待见”湖北人的人,我们要反求诸己,换个位置,我们不见得有他们做的好。这时候“要争气而不是生气”。一起来建设好家乡,再迎八方客。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疫情终会过去,胜利终会到来!

武汉,经历苦难后,居安思危,奋进图强,一定会涅槃重生,再创辉煌!

对我现在来讲,天不分南北,地不分东西,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去年我大学的班长问我道:你在他乡还好吗?我回答道:吾心安处便是故乡

远东电缆沈忠明  2020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