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元16家山水画技法示范——董源

 rwm1110 2020-02-13

董源 北苑太守法

董源 (943-约 962 ),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等。

董源作品欣赏

《龙宿郊民图》

《寒林重汀图》

《溪岸图》

《洞天山堂图》

分步解析

此幅画构图近景在下部偏左处,远景在右上角,约占上半部的三分之二,中间有一些较虚的平坡中景。远山在右上方,题字在左上角。

1.勾

先用炭条将上述近景勾出,再勾远景。定出位置后,将稿逐步加细,比例合适后定稿。

然后勾墨线,近景线条较粗,墨色较重,远处则相反。勾画时要注意到棱角,转折处应刚中有柔。

2.皴、擦、点

董源所在的江南,山青水秀,为了表现这种特色,他概括提炼出的皴法,线条柔和,即披麻皴,又称麻皮皴。画时中侧锋结合,干湿笔自然结合。皴时笔勿过湿,蘸墨也不要太多,先从繁密处开始,再向松散处扩散,从重到轻,从湿到干自然过渡。皴后加擦,近景皴密擦少,远景皴少,擦略多。水面沙滩则用侧锋横拖。

苔点秃笔硬毫垂直落笔,以圆点为主。水草是长点,运笔露锋从上向下行笔,上尖,下稍顿。点时要注意做到不齐之齐,既不要过于整齐一致,也不能漫散无组织乱点。

3.染墨

染墨应由浅入深,先调出一碟淡墨,染暗部,然后在个别地方加深。如树叶、近处的景物等。再从大关系上复染,以分出近中远。

此幅有几处虚的地方,例如三棵大树后面的平台和后面山峦下部,染时应该从有到无,不留笔痕,以表现轻云薄雾的形态。

染墨于生纸上,如不想留笔痕,可先将纸用喷雾器喷湿,趁潮干时染墨。但应注意,喷时要用清水喷匀,否则一染就花。染时不要太湿,湿则洇出。因此纸要半干,墨要少蘸,先淡后浓。

4.设色

(1)淡赭石:染树的枝干、房屋木结构部分及底座虎皮石、船、人脸、远山。

(2)赭石:勾皴山石(不全染)。

(3)草绿(花青调藤黄,也称汁绿):染芭蕉。

(4)墨青(花青调淡墨):点苔、点叶。

(5)三绿或草绿:染平台上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