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邓某,女,49岁。1980年5月25日初诊。自述半年前患尿路感染之疾,曾 服大量清热利湿中草药,病愈后即觉口冷,服用桂附理中汤、吴茱萸汤、补中 益气汤等清热之品百余剂及人参等均无效。患者自感喉中有痰,难于咯出,纳 差、畏进水,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 [治则]燥湿化痰。 [方药]法半夏12克,陈皮9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厚朴12克,白豆蔻9克,藿香9 克,神曲12克,甘草6克,服2剂,有痰涎咯出,口冷依然。上方加吴茱萸12克,干 姜9克,又服2剂,口冷减轻,痰涎已减,苔转薄白。药已见效,上方再服2剂诸恙 均愈。原方又服4剂巩固疗效。(见《新中医》1982年第11期) [评析]口冷一症临床罕见。脾开窍于口,口冷于脾有关。患者口淡乏味,口中 有痰感,苔白腻,脉沉滑,可知痰湿阻滞中焦。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若痰 湿壅滞,脾胃升降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上逆,可出现口淡甚则口冷。故治疗从 脾胃痰湿着手,给予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燥湿化痰,并酌加升发脾阳之味调 其升降,使运化复常。故口冷症除,奇病治愈。(李祥云)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