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性肢端皮炎 [病案]徐某,男,12岁。1980年1月17日就诊。自1969年起,大便日泻2~3次, 四肢及口唇周围成批出现脓疱大小不一。1970年10月起,左右耳轮红肿脓 疱,耳道渗出脓液并发痒,眼睑红肿刺痒,常流泪水。1975年又见指、趾甲枯 厚溃烂流脓,指甲交替溃烂,渐次脱落,1977年又见头顶疱疮,秃发稀疏,鼻尖红 赤易出汗,颜面潮红,不断发出红色疱疮、糜烂、渗出及结痂,痢后外围形成 鳞屑,口渴喜饮,腹泻呈泡沫状。诊为肠病性肢端皮炎后,久治无效。唇干口 渴,溲黄赤,便泄泻,舌裂质红、苔薄黄,燥,脉细数。 [治则]清热泄火,凉血解毒,佐以健脾渗湿。 [方药]连翘9克,地肤子9克,白藓皮9克,川连3克,川柏6克,蝉蜕6克,土茯苓15 克,丹皮8克,赤芍8克,槐米8克,元参10克,生薏苡仁30克,蚕砂30克,六一散18 克。服6剂后脓疱逐渐减退,纳增,上方去黄柏,加天花粉15克。服8剂,肢体脓 疱全消,鼻尖及耳轮红肿亦愈,舌红苔花剥,脉细数,宜育阴清热,凉血解毒,生地 15克,天花粉15克,元参10克,北沙参10克,鲜石斛10克,麦冬9克,连翘9克,丹皮 6克,赤芍6克,青黛3克,黄连3克,生甘草3克。加减服16剂,症状全消,头发相继 生长。(见《湖南医药杂志》1982年第6期) [评析]本病应概括于热病范畴,系血分热毒,外迫肌肤而发。脾主肌肉,故内湿 伤脾则泄泻,热蕴于脾则四肢、肌肉疮疡连绵。故先清热泄火,凉血解毒,后 以甘寒养阴以收功。(吕志连)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