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庙主庙 小时候听老人讲得最多的就是莱芜战役。每当老人讲起这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时,老人几乎一气呵成、不间断讲半天。如枪声一响六神无主、惊恐万状、惊慌失措等。如打扫战场时,尸体遍野、掩埋成林等。听得多了,免不了路过那片掩埋尸体的树林时,总回望一下地底下掩埋的国军尸体,也免不了深思那也是国人。后来文革后期把那些坟茔平整为田,就再也看不到那片坟茔了。 后来听村里人说国军打扮的大队人马曾浩浩荡荡来过。一听这话,吓人一跳。不过是1960年代初,拍摄电影《红日》时的演职人员。 除了港里河里遗留下的战场遗留金属物之外,能见证莱芜战役的就是村东龙王庙。据官方记载,1947年2月20日 - 2月23日,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华东野战军歼敌5.6万余人。章莱公路是莱芜战役的作战主线,港里村是莱芜战役战略要点,而龙王庙恰恰又是章莱公路与港里村的交汇处,所以龙王庙自然而然成了想拆而又不能拆的文物保护遗迹。在莱芜战役纪念馆内,龙王庙作为战略要地当然赫然在列。 2016年12月拍摄的龙王庙 究竟龙王庙有何来历?在改革开放前后,就是一座破的不能再破的几根腿撑起的小庙。类似孤立的一个休闲小亭,稀稀拉拉供村民供奉祭奠用。支柱上与全国大多数寺庙一样,刻着对联,字迹已经难以辨认。但主庙之外竖立的石碑不可小视。 模糊不清的石碑 根据《乌江刘氏族谱》和《莱芜县志》记载,该碑是明朝嘉靖(1507-1567)年间流传下来的珍物,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碑面刻有一个草书“龙”字,后认定为雪蓑所书。 石碑拓片 雪蓑,又称雪蓑子,姓苏名洲,河南杞县人,因冬季披蓑衣行走,人称雪蓑子。明朝嘉靖年间流寓山东,与莱芜董家林村董空壸、与章邱李开先等有来往。据地方志记载,雪蓑子长于音律,踢球歌舞,通晓医理,乐济贫怜弱。尤工书法,善书文,性嗜酒,醉山水。常于酒酣之际,披发啸吟,挥毫疾书,堪称书法一绝。其笔法若龙蛇行,动则急流泻瀑,静则平湖秋月且锷锋不显,潇洒淋漓,妙趣横生。但在全国性书画史中雪蓑难有记载。徐渭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因雪蓑与其个性相似,故后人曾怀疑徐渭(款)《青天歌》卷由雪蓑所写,尤其是落款“徐渭书”三字,惊人相似。 雪蓑作品局部 雪蓑作品局部雪蓑在淄川、章丘、青州多有遗迹。莱城今存“明腆膳官董空壸墓碑”《祭茶文》和《哭董贤弟俚言三章》两则、“龙”字碑及棋山观的“玄之又玄”碑等。其中“龙”字碑即为港里村龙王庙石碑所载。 不像龙字的龙字:书玉同体 “龙”字在下,释文在上。有人也提出质疑。一是上下布局不当,二是“龙”字无依据(书法典籍)。一般大字在上或右,释文在下或左。而查阅历代共61个“龙”字,无一个与其相似。 龙字相近书体大全 释文曰:“龙虽水族,神奇独最。离潜而出,霖雨及物。识高者无能测其形,因谨志之曰龙”。有人释文认为:草书龙字并非水族之龙,而为玉成之“龙”。或“书玉同体”字。不是求龙降雨的供奉之物,而是尊师重教、成龙成凤的传世铭言。 龙王庙全景 港里村列入古迹或准文物的除了龙王庙之外,还有一处就是村西原学校住所。记得小时候上学时,学校办公室就设在庙内。当时的办公室是在原庙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了防寒防热补修。今年春节回老家还专门瞭望一番。虽然破了许多,但主体结构还清晰可见。据称,期间有人因改建房屋曾移动该房,但因风水或传说不宜而搁浅。 2020年是港里村拆迁的最后一个春节,赶在疫情封村之前,再看一眼龙王庙及值得惦念的文物或准文物。但愿不会随风飘逝。 前文及本文参考文献 1.明代雪蓑子书《龙》字碑,苏培汉,2016-12-09 ; 2.聚焦| 雪蓑道人与青州不解之缘及其书法艺术欣赏 ,青州画廊联盟,2019-06-19; 3.雪蓑与“玄之又玄”碑,胖门神,2011-12-07 4.再论徐渭(款)《青天歌》的书者, heroliuguan,2019.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