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发性抽动综合征

 学中医书馆 2020-02-13

[病案]郭某,男,12岁。 1973年3月21日就诊。患儿因多发性抽动,爆破状不自 

主发声四年,近二月加重。曾服用氟呱啶醇片、中药及针灸治疗效不佳。症 

见形体消瘦,面色少华,语音低微,平素性情孤癖、暴躁,走路歪斜不稳,四肢振 

颤,摇肩耸臂,张口歪嘴、挤眉弄眼,约每隔4~5分钟出现一次惊骇状犬样叫 

声。上午叫声较少,午后加重,睡前更加频繁,入睡后诸症消失。舌红、苔白 

腻,脉弦细微数。辨证为气阴两虚,肝风内动,风痰内扰。 

[治则]泻肝熄风,安神镇惊。 

[方药]琥珀末9克(兑眼),龙胆草6克,僵蚕12克,刺蒺藜12克,白芍15克,生栀子9 

克,虫蜕9克,蚤休9克,钩藤12克,花槟榔9克,茯苓9克。服4剂药后,四肢振颤、 

犬样叫声、挤眉弄眼明显控制。继服8剂药后患儿尚偶有叫声,肢体轻微摆 

动,自觉胸闷不爽,心烦少寐。肝风内动之势已减,而气阴两伤,风痰内扰之症 

相对突出,故治当益气养阴,清热化痰,佐以定惊安神。处方:明参30克,生地 

12克,白芍12克,百合30克,陈皮9克,法半夏9克,茯苓12克,枳壳9克,竹茹12克, 

胆星6克,菖蒲6克,钩藤12克,磁石12克,琥珀末9丸(冲服)。服3剂,以后又用滋 

阴平肝,镇肝熄风,健脾益胃之法,调理善后。随访四年未见复发。(见《四川中 

医》1982年创刊号) 

[评析]多发性抽动综合征,中医无此病名。但根据中医基本理论,按照辨证施 

治原则,是可以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患儿平素性情孤癖暴躁,孤癖易使肝气 

郁结,郁久化火而致肝阳亢奋;更兼小儿属纯阳之体,肝木最旺,两旺相逢化 

火生风,风火交炽,内窜厥阴,引动肝风而出现抽搐,摇肩耸臂、暴发性狂叫等 

症。这与“渚风掉眩,皆属于肝”、“肝病声呼多狂叫”之说是相符的。患病日 

久,一则火热耗气伤津,导致气阴两虚,二则火邪炼液成痰,再借风火之势各处 

流窜,阻塞经络,留恋为患。患儿形体消瘦,声音低微,其症顽固,久治不愈,气阴 

两虚,为本虚标实之侯。病位在肝,是肝火素旺,化火生风,风痰内扰而致。(马 

荫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