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潘某,男,7岁。1977年1月26日就诊。患儿于1976年9月中旬开始发病, 每日不自主地阵阵发笑,每20公钟左右发作一次,每次历时约二分钟。曾服苯 妥英纳,鲁米那等药治疗二个多月,疗效不显。经某院神经内科检查到眼底 时,患儿痫症发作,发现瞳孔散大(0.5cm),光反应消失。诊断为发笑性癫痫。 脑电图检查诊断为:属阵发性脑电图(为大发作波形及不典型之小发作波 形)。现就诊时患儿面目无华,心烦好动,记忆减退,反应迟钝,食少痰多,脚冷如 冰,尿频量多,每夜尿4~5次。检查中目睹患儿发作一次,面肌掣动向上牵引 呈强笑状,面青唇绀,两手搐搦,两目上视,历时约二分钟,发后面色转常,望其舌 尖赤红,苔黄有津,脉象弦濡无力。 [治则]清心开窍,祛风化痰,佐以健脾燥湿。 [方药]莲子心12克,黄连3克,菖蒲6克,菊花炭12克,制胆星6克,柴胡3克,白芷9 克,煅礞石9克,龙骨24克,牡蛎24克,海浮石9克,石莲肉31克,建曲31克。服2 剂,八天来仅发作一次,发亦轻微,未现抽搐,食增痰减,夜尿亦减少为三次,诸症 均有好转。仍宗上法,略为加减,共服9剂,病愈。1977年11月和1978年12月, 两次追访未发。(见《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 [评析]发笑性癫痫,乃现代医学病名。临床所见,本病是以癫痫症状,伴有不自 主的阵性发笑为其特征。属于祖国医学“痫症”的疾病范畴。本病的发病原 因,《幼幼释迷》说:诸痫症(当然也包括了发笑性癫痫)的发病,都是由痰所引 起的。发笑的问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在志为喜”,“心在声为 笑”。古人认为人们由于心中的乐与喜,也就相应地发出了欢笑声,这种发笑 乃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素问·调经论》说:“神有余,则笑不休。”古代医 家所谓的心与神,系指大脑的功能活动而言,如《内经》说:“心主神明。”李时 珍说:“脑为神明之府。”这些说明我国医家对大脑功能作用是有非常高明和 卓越的科学见解的。结合本例病因推析,所见痰热阻闭心窍,上扰心神,乃是 导致本病的主要根源,故用清心化痰,开窍祛风而病速愈。(马荫笃)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