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2.13日原创微头条(参考心理学知识)

 谢汶青396 2020-02-13
  • 4)福柯思想

    米歇尔  福柯,作为后现代的代表人物,对权力观点的独特阐释,对“自我”与众不同的看法以及对压制人性的制度的批判,都强而有力提供给叙事治疗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5)知识与权力

    福柯所说的权力弥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它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力量关系,是整个关系运作的结果。

    他认为社会的论述决定了什么样的知识是该社会中真实,正确或适当的知识,所以控制论述的人也控制了知识,同时特定环境中的主流知识也决定谁能占据有权力的位置。

    当知识经过历代的传承变为真理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权力来压制人们。

    在叙事治疗,麦克  怀特也指出人有内化其文化中“主流故事”的倾向,而这样会使人们忽略到其他的故事和可能。

    6)人的自我是被发明出来的

    福柯认为,人的自我是被发明出来的,而不是被发现出来的。

    如果人的自我是被发明出来的,人本身就没有任何不可改变的规则,准则和规范,这和社会建构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建构”的观点一致。

    对于叙事治疗的影响,就是治疗师不会以静态的视角去看待人们的问题,治疗师帮助来访者通过自己的叙说,打破其负向的自我认同,人就可以重新建构较为积极的自我,带着期待的自我去发展人生。

    “正常”与“异常”的分类

    福柯认为,主流文化和传统或是透过科学实证得出的结果都会让人们看到何为正常,何为异常。

    科学的分类以及社会,文化以及主流知识,规定了什么样的人是成功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失败的人。

    如果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就会是一种集权的方式,使人们不再尊重个人的选择,不再对“个人独特性”的闪光点好奇。

    福柯的观点总结:福柯思想

    科学分类规定了何为 正常,何为不正常。我们看到人之所以会产生问题,原因在于人对自己所认同的意义常常由主流知识代表的真理所决定。

    主流知识即权力,这些真理透过权力运作,使人接受其指定的人格与关系的规范。

    自我认同受主流文化的影响和控制,人们要脱开主流知识设下的单一真理,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定义生活的意义,才能发展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可能。

    系统化的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

    在福柯的哲学观里还提到不是主流文化,而是属于每个人的独到性的一些想法和知识,这些在一般生活里是容易被忽略的,也可能不会纳入到自我认同里面的。

    因此叙事很重视怎么去协助人们。

    叙事的理论背景:

    叙事疗法的基本理念中浸润了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内涵,社会建构论对“现实”这一概念的理解影响着整个叙事治疗的世界观。

    其世界观的四个基本理念:

    1.现实是社会建构出来的。
    2.现实是经由语言构成的。
    3.现实是以故事来组成的,并得以维持
    4.没有绝对的真理

    )社会建构论:

    一、现实是由社会建构的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看待,其实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这个所谓统一的标准,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建构出来的。

    受这种世界观影响的叙事治疗,不再关注“通则”,而把兴趣点放在“例外”上,对人们常常忽略但去始终影响人生活的细节进行好奇,使人们看到自己的独特和价值,进而重构对生命的看法。

    第一点,现实是由社会建构的。

    不同时代对美有不同的看法,美究竟是什么,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它是由社会建构出来的。

    二、现实是通过语言而彰显的

    社会建构论认为,语言不是表达思维,而是规定思维,什么样的语言会让人脑中形成什么样的思维世界,人们对现实的认识都是借由语言而限定的。

    叙事治疗也认为,语言不仅是用以描述事物的抽象工具,它更多的用于建构我们的意义世界,并因此使事件发生。

    叙事心理治疗所要做的不是对当事人的问题提供一个具体明确的答案,而是要关注人们怎样使用人际的语言习惯来解释自己的经验以及如何对事物做出反应,这才是心理治疗的关键所在。

    第二点,现实是透过语言而彰显的。

    看到这副漫画,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
    语言并不是像镜子般反映自然,而是创造我们所知的自然。

    三、现实由故事组成并得以维持

    故事就是生活,人们通过叙说来组织经验和记忆,将日常生活中琐碎的经验串联起来,统整为一个有意义的实体。

    当叙说的时候,一些零散,不起眼的事件依时间顺序组织成有意义的情结,事件有了意义,故事就鲜活了起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故事不仅仅是故事本身,它还塑造了人的自我和生活,改变了自我和生活,也就意味着改变了故事。

    第三点,现实由故事组成并得以维持

    在一个人的生命故事中,我们相信没有描述出来的永远比描述出来的丰富。

    叙事的哲学不再支持与重复那些对个案伤害且无意义的主线故事,反而有兴趣看一些被忽略的“轶事”。即替代故事。

    四、没有绝对的真理

    社会构建论认为,由于我们无法客观认识现实,所以我们能做的知识诠释经验,而诠释经验的方式有很多可能性。

    可是没有哪一种诠释是“真正”的真理。在诠释真理的过程中,语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人建构了不同的“自我认同”,

    这种“自我认同”和主流文化所认为的“符合标准的自我认同”必然有一定的区别。

    叙事治疗并不是让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找到其“真实的自我”,而是找到“较期待的自我”,然后带着自己喜欢的自我去发展人生。

    第四点:没有绝对的真理。

    例子: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作为咨询师你怎么去治疗?

    问题?

    以叙事的观点来看不会这么认为。

    咨询师可能会去探索孩子怎么会想到离家出走,在离家出走的过程里有怎样的挑战?看到那些能力是以前没有看到的。

    离家是不容易的是怎么照顾自己,再透过这个特质去发现他是一个怎样的,甚至透过这样特制去陪伴他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可以看到,对于同样的事件不同的诠释方式可以发现不同的意义(真理并不唯一)。

    8)社会建构论对叙事疗法的意义

    叙事疗法所强调的特殊意义事件可以透过文化的桎梏把人的心灵解放出来。

    叙事治疗重视“话语”的作用,对咨询师来说,好的问话技巧不单纯的能引发来访者思考,而且还能帮助其重组故事。

    在来访者的叙说中,以往单薄的闪光事件不再是零星的散落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而是通过“话语”串联成一条极具生命力的有弹性的“线”。

    咨询关系的稳固与否,探讨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的深入与否,都与两人共同“对话”水平的高低有重要关系。

  • 三、叙事的重要哲学观

    1)叙事的哲学认为:

    并没有所谓的“异常”的生命形式,只是有些形式的“常”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我们其实在长大的过程里面总是会受到很多很多的指导,听到很多的东西。

    所以我们不知不觉的就会把这些人应该是怎样的想法并入到我们的生活里面,成为我们如何来看待自己的规范看待自己。

    如果我们把世界很快的用“正常”或“不正常”的去看待的话,那么就会是一种集权式的方式在看待人们。

    而且人们会很不自觉地把已经成为真理的知识和主流文化就内化到自我认同里头来规范自己,因此问题和主流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只要人们深知自己的观念并不是唯一的真理。
    并坚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

    愿意带着谦卑好去的心态去探索其他生命故事的历程时;
    他人生命故事中的力量才会被看到和闪现出来。

    在叙事的哲学观里很强调当人们去定义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跟所谓的主流文化,更所谓唯一的真理的知识有怎样的关联。

    2)叙事疗法的主要观点

    叙事疗法看重每个个体的生命状态,提出:

    1.心理咨询应一种和个体生命状态的过程同行的姿态。

    2.生命个体受制于文化,历史等各种要素,所以言语就成了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叙事就有了意义;

    3.每个生命个体都是有着很多人生主题,所以可能有着很大的叙事,也可能有具体的小叙事;

    4.解读这些叙事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3)叙事疗法认为个体的问题来源于主流文化的压制,因此:

    身为人类,我们一直在诠释。

    我们把经历的事件按照特别的顺序联结在一起,并找到解释和理解的方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生命故事,即主线故事。

    我们赋予主线故事以独特的意义,并形成一个固化的自我认同。

    4)叙事太极图

    (1)黑白共生
    (2)黑白互换
    (3)善根中滋养,恶根中包容。
    (4)在无为中陪伴,在有为中重生。

    “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出发,叙事治疗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我们每个人,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如,有的人成长于单亲家庭,有的人遭受家庭暴力,有的人身体不好,有的人从小自卑..........人的成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面对那么多的问题。

    但我们仍然能够走到今天,这表明一定是有一些的资源在支撑我们的,这些资源本来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将这些积极资源调用起来,

    我们就更有可能找到不一样的生命故事,之前的问题也就融化了,所以我们都是面对自己问题的专家。

    5)较期待的自我认同

    当个体完全用主流文化价值观作为评判自己行为的唯一标准时,个体往往只能看到那些符合或者不符合主流文化标准的行为,将其他行为视而不见。

    如个体认为自己的行为长期都不符合社会主流标准,那么其就有可能想成消极的自我认同,认为自己是不好的,认为自己是有问题的。

    但是实际上,但是任何生活事件都有多元的意义价值,一件事情可能即是消极的又是积极的,将生活事件的多元意义的丰厚性展示出来,

    个体就更可能在其中选在符合自己价值判断的意义,进而感到自己的人生是主动的,改变自身被动面对问题的策略,从而形成适合的符合自身体验的自我认同。

    6)放下主流文化的量尺

    叙事疗法的创始人耐克怀特说:“个人问题的形成,有很大因素与主流文化的压制有关。”
    社会文化通过引导社会评论体系来塑造社会成员的行为(如,什么样的人才是成功的?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社会成员的相互对比成为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文化主流总是有一定的压迫性,其忽略了个体生活的丰富性,将原本丰富多彩的生活压缩为单薄的“例行公事”,很多人对自己的消极结论就是文化的大背景形成的,换一个背景,该结论将不复存在。

    7)寻找生命的力量

    主流文化影响我们,这是叙事流派的主轴,我们认为自己就是问题,认为自己是没有力量的。叙事治疗就是帮助我们把问题和人剥离开,将“问题”外化,解构主流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叙事治疗认为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问题的专家,都是生命的主人,虽然很多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但是慢慢的去走去看,我们一定会找到属于生命的力量。

    8)叙事的描述

    “来到边缘吧,生命如此说,他们说:我们还害怕,来到边缘吧。生命如此说,他们来了,生命将他们用力一推......他们翱翔.....”

    路的尽头,就是另一条路的开始.....(重生哲学)

  • 四、叙事疗法中咨询师的态度

    叙事疗法的人性观

    叙事治疗是一种同理心,一种态度,一种进入别人生命故事的态度。

    叙事治疗强调的不是技巧而是态度,我们是带着自己的灵魂(非思考)进入到另一个生命中的。

    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之所以无法统整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自己生命的宝贝与美丽。

    叙事治疗的咨访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咨询历程,像是一个寻宝之旅。

    叙事治疗相信来访者是有能力的,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生命的专家,叙事治疗师不再以改变来访者为目的,反而是强调对来访者生命的了解和感动。

    1)学习叙事的态度

    1.我们不是学技术和疗法,而是学习叙事的态度,学人生的态度

    2.以让自己的生活“叙事”化为前提

    3.从现在,从自己,从自己的亲人“叙事”开始

    我们作为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可以成为一种避免重复压制别人的工具,常常会去省思。

    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想法,似乎是要求来找我们做咨询的个案要跟我们一样的想法去定义自己,因此我们做咨询工作的人的想法也往往受到很多主流文化的影响,

    传统的影响容易带领我们去看待自己和看待别人。

    我们做咨询工作的人去省思,这样看个案是不是用一种方式看,我这种方式是怎么来的,我是不是要找找来做咨询的人,有没有别的东西是我没有看到的?

    因此叙事工作怎么想,怎么看人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这个东西看不透的话,叙事可能学不起来。

    多元化思考

    我们做咨询工作需要很重视一个概念,叫做多元文化,这个多元文化的概念就是能够看到每个人的差异性,因为每个人来自的环境成长的背景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国外工作,像白人老拿自己的想法去看黑人,来看西班牙裔人,来看亚裔人,来看印第安人,或是看不同种族人,那么白人就只是用一种唯一的方法去看别的人。

    其实,这样是非常单一文化不是多元文化。

    我们一定要看到每一个人都属于他独特性的知识,然后我们要想办法看到每一个和我们谈话的人其实都是面对自己生命里的困难的专家和主人。

    不管一个人他怎么去看的,去生活的,其实他都是自己的主人和专家。

    在叙事哲学观里最主要的一个概念是我们要深深的感受到;

    到底我们是带着怎样的想法去看待来访者?
    我们的想法有没有去看怎样的人才是正常的人?

    怎样的人才是不正常的人?
    我们这样的看待是来自哪里?

    2)人不等于问题

    我们可能学了很多叙事技巧,可是却不断的用唯一的知识来看待我们的个案,就是做叙事的外化,解构,重写可能也是很费力的。

    只有把叙事的哲学观展现出来,深刻领悟,我们才能有这样的关联:就看到其实人本身并不等于问题,问题怎么影响人们才是重要的议题。

    当人们去看,比如去看有忧郁症的人,如果我们说他就等于忧郁,那么会用内化的方式去看这个人,觉得这个症状就等于这个人。

    他很没有力量,还有他似乎好像没有什么功能,这样的看待就是去看到他是等于这个问题的。

    看这些症状是怎么影响他这个人,症状会如何影响他自己的自我发展,症状会如何影响他和他爱人的关系,症状如何影响他跟孩子,跟工作中同事之间的关系,这样会让大家看到忧郁会怎样影响这个人。

    所以外化可以让人们看到他是怎么跟忧郁工作,他怎么去面对忧郁,而不是说他就是一个所谓的忧郁病人。

    对哲学观的思考

    在助人的工作中,你觉得你个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如很多咨询师对自己没有自信,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为来访者带来帮助,用叙事的哲学观来看,他们可能希望把事情做好,

    认为咨询师一定要比个案高明。这样的主流知识成为一种权力压制了咨询师,他是在用那样的量尺批判自己。

    那么你的挑战是什么?如何用叙事的哲学观来思考你个人的挑战?在助人工作中那些个案是对你是有挑战的?例如有些女性咨询师和高大的男性咨询师会让她觉得有挑战,也有的咨询师害怕趾高气扬,咄咄逼人的个案,

    有些咨询师会对沉默的个案失去耐心,那个个案对你来说是有挑战的?那样的害怕,失去耐心是怎么来的?如果遇到那样的个案,你是怎么陪伴那个害怕和失去耐心的?

    咨询师的责任

    咨询师作为一个积极的促进者,协助来访者建构一个更令人满意,更吸引人的故事路线。

    叙事的目标不是对未来的追求理解,得到真理,或者是挖掘潜藏的事实,相反的是咨询师相信每个人的经验是他在某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问话的过程即可产生新的经验。

    怀着对生命的相信,谦卑和惊醒的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先自我解构,打破框架,不自我设限,才能在叙事治疗过程中属于自己的最特别和最珍贵的经验。

    在叙事治疗中,态度远比技术重要,用心来学,也比用脑来学更重要。

    你的治疗学派,就是你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如果你要单独学会一项技术,你就失去了感受叙事治疗最精华部分的机会。

    叙事治疗是一种叙说性的,语言性的,故事性的治疗方式,强调的是咨询师所使用的语言如何发挥作用来创造新的真实。

    咨询师的态度
    避免贴标签
    乐观与尊重
    不知与好奇
    协商出一种分享权力的关系

    1.态度比技术重要,首先我们要摆正自己的态度,认真的学习叙事。
    2.先自我解构,打破框架,不自我设限
    3.培养人文素养,对生命的相信,谦卑,惊醒的态度。
    4.保持弹性,没有唯一的真理。

  • 一、放空

    叙事咨询师站在不知道的立场,而不是从我已经了解的专家的立场问话(这种不知道不是咨询师一无所知,什么都不懂的不知道,指的是懂得与咨询师咨询里程有关的知识,而不是别人生活内容与意义)。

    放空要做到:

    1.不以专家的姿态自居,相信个案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专家;
    2.不带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能够好奇的问话(像一个孩子一样);
    3.不做概念化的标签,看到个案生命故事的独特。

    二、合作

    1.不做指导者,控制者和责任人,而是共享、互动的陪伴者;
    2.不沉重,不着急,创造轻松和互相滋养的关系,咨询师的态度

    三、营造尊重、好奇、透明的咨询氛围

    1.不专注于个案改变与否,专注于对个案生命故事的了解,欣赏和感动;
    2.不放弃,不失望,对个案的生命故事保持好奇;
    3.不隐藏不压制,开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咨询师角色转变

    权威----服务
    心理咨询师---心理服务中心
    帮助---陪伴
    标定诊断---描述性诊断
    咨询模式--关怀模式

    你去改变来访者的同时说不定会毁了一个天才尤其是面对孩子

    叙事的八点假释:

    1.人不等于问题
    2.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生命问题的专家,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作者,咨询师要相信个案会再度对生命取得主权,会重新取得自我资源。
    3.个案见咨询师之前早就自疗了一段时间;
    4.个案的许多问题都是种族、阶级、性取向,性别等文化环境所营造出来的;
    5.寻找帮助的个案会造成个案低估自己的能力,会限制他们自我资源的运用;
    6.人的一生中总有几次不被问题影响的经验,问题是不会百分之百操纵人的;
    7.咨询师的责任是塑造尊重、透明和好奇的环境;
    8.意义并非实现存在,必须由我们透过交流的交互作用去创造意义。

  • 三、叙事疗法的含义和基本观点
    叙事疗法的含义
    叙事心理治疗就是指咨询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适当的方法,使问题外化;
    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的片段,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当事人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

    特征
    叙事心理治疗对“人类行为的故事特性”。
    即人类如何通过建构故事和倾听他人的故事来处理经验感兴趣。

    “叙事”的内涵
    叙事,讲故事
    生命库存和故事构架
    事件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形成行动蓝图,探索事件的细节;
    人们对生活的自我认同,人际关系给予的意义(包括欲望、动机、目标、梦想、期待、价值、信念、决心、认知、愿望、意图等)串联起来形成意义蓝图。
    自我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个体对“事”和“叙”的过程,即赋予意义的过程。

    基本概念
    故事
    叙事理论认为:故事是修整经验,指引判断与行为的基础,生活中充满了故事,人的每一个经历都是一个故事,人生就是故事发展的过程。
    隐含在这些故事之后,是对某种生活方式,关系类型和自我塑造技巧提供支持的生活知识。
    所以,故事不仅仅是“故事”本身,它还构成或者说塑造了人的自我和生活。改变自我和生活,也就意味着改变故事。

    意义

    人对自己生命生活的价值与目的的察觉,即个体知觉到“自己是如何的以什么样的姿态存在于世界中。”

    社会建构
    指信仰,价值观,制度,风俗,标记,法律,分工等之类组成我们社会现实的事物,都是一个文化中成员间一代又一代,日复一日的互动所建构的。

    现实
    又翻译为“真实”,“实在”是一个哲学上的术语,以近现代哲学学者伯格所解释,现实最简单定义为“存于人类意志之外的现象性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