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名词解释:真正的成功 四合院对真正的成功的定义:是以健全的心灵品质,依道而行,达成目标,同时拥有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的人生。 在这里说到真正的成功要有个前提,就是要依道而行,那如何依道而行,那“道”又是什么呢?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阳明先生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这上面所讲中“道”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在一般人看来这个世界纷繁复杂甚者一篇混沌,但在圣贤眼中是秩序井然乃至一片清净。因为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变,变化的规律不变,事事物物的变化始终遵循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真理运行着。 我在学习致良知一年之前,关于讲到“道”的时候,认为参禅悟道之事,玄而又玄,与我没有任何关系。可在学习致良知之前的近一年,我天天坚持步行,不管刮风下雨,不管严寒酷暑,我都坚持每一天步行15000步以上,哪怕在高铁上我都会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所以持之以恒的坚持,不仅仅是体重的减少,身体整体素质有了提升,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悟到了———“健康之道”,欣喜若狂,我当时立下了大愿,我要“人生半百再出发,再不退休利他人”。所以到北京学习致良知后,闻“道”之后是如贫得宝,如病得医。 先古圣贤书中就就充满了智慧和大“道”,所以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自己非常感恩公司,让我有幸开始深度学习圣贤文化,读懂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这本书上写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圣贤面前,我是多么的无知、自大,真的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还会经常说:“我知道”,更为可怕的是目空一切,妄加判断。试问一下,当你说我知“道”时,那“道”是什么呢?平时我们说讲道理,要先有“道”才有“理”,道不同不相为谋,假如你背“道”而驰,还与人家去讲“理”,所以人家会说你不讲“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就会碰到很多蛮不讲理之人,原因是他们没有依道而行。中华文化是实修实证的文化,其精髓之一就是“知行合一”,切忌“纸上谈兵”、“好高骛远”。 同样对于知“道”后如何行“道”,老子还有一段经典的话。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作为一个老家在宜兴的人,从小就听着周处除三害的故事长大的。《世说新语·自新》 说周处年轻时,凶狠强暴,被义兴(宜兴古称)人称为“三横”之一。后周处有悔改意, 但他怕光阴已虚度,最终无所成就。当时文坛有名的陆云说:“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 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陆云以“朝闻道,夕死可矣”劝浪子回头 ,只要立志向善,就不必担心美名不扬;一旦觉醒,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就下决心去做。周处最终成了忠臣孝子。 通过学习中华文化,让我明白了人生大道,人生重大的最大价值是成就他人建设心灵品质。有一次领读者王诚莹老师的分享让我深有感触。他说到:“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总有一群人需要你的存在。假如不做事,就会愧对这么多的需要。”我现在自己也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当一个人开始不再只为自己活、只为家人活时,他的生命将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我深知小小的我做不了什么,但我愿用我的改变,用生命唤醒更多的生命,告诉更多的人,人生还可以这样活:不再茫茫荡荡、不再游戏人生、不在及时行乐、不在你争我夺、不再飘荡奔逸、不在醉生梦死。 老师告诉我们:“四合院不是坐而论道的清谈馆,而是知行合一的行动队。”我深深明白了坚持和行动带来的力量,成功从改变开始,从此我的人生开始打翻转。从“麻将人生”切换到“良知人生”“漂荡奔逸主旋律,念念不忘致良知,哪管东南西北中,利益他人好自己。”念念不忘致良知,足迹到过带北的地方就有:“东北、北京、淮北、北川、河北、淮北湖北、苏北。”还到过美国的东北,连美国友人都进群学习了。 大道至简,可学而至。去小我,存大我,去得一分人欲,即得一分天理。我现在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前所未有的舒展,心中再无挂碍,今后人生中,千事万事只有一事,就是致良知。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英雄”,不希望突如其来的好运,只希望所有努力终有回报。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当你不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你的人生就开始改变,当你把更多的人装在心中,你已走在朝向光明的路上。 依道而行,行稳致远! 远东电缆沈忠明 2019年11月30日于武汉 (264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