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当前,怎么火了一首唐诗

 齐吕斋 2020-02-13

这两天,有一首唐诗在网络上火了。

2月9日,日本舞鹤市医疗支援物资抵达大连机场,包装箱上印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句诗。曝光后,这首诗迅速传播,掀起讨论无数。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柴侍御》。

原文:

沅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与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这首诗,是诗人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时所写。诗人的朋友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便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而实际上,诗人自己也是十分伤感。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更表达出浓浓的离愁。

疫情当前,怎么火了一首唐诗

疫情紧张的当下,这首诗迅速传播,火了一首唐诗,也是意料之外。

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对传统文化较为重视”的说法。其实,不只是如此。这首诗,从未曾消失,在中国、日本多个唐诗选本里就有,随手可见。这首诗之所以吸引眼球,是因为它既熟悉又陌生。

说它熟悉,是因为出自唐诗,多少人从小耳濡目染;说它陌生,是因为在疫情当前,多少口号被冠以“硬核”的标签,被广泛传播乃至津津乐道,这种典雅的表达太另类了。

这首诗的迅速传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再次发扬光大!

试想一下,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看了多少诸如“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今年上门,明年上坟”、“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找死”、“带病回村,不孝子孙”这类口号标语,出现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如何不让人为之一振,如何能不火?

疫情当前,怎么火了一首唐诗

这并不是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宣传语,就一定比“武汉加油”宣传语高级。后者简洁明快、易背好懂,可以在短时间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

只是一首唐诗,让不少人在铺天盖地的所谓“硬核”的口号中,看到了一种文明和尊重。这种文明和尊重,在于语言的体面、情感的深刻、行为的得体;这种文明和尊重,恰是疫情发展到当下,急需强调之事。

从疫情发生之初的“围堵”湖北人、泄漏个人信息、家门被封闭,到现在网友爆料武汉牌照车被砸,租房户不能进小区,业主持房产证出入等等,种种行为实在让人痛心。现代文明人,无视法律、契约,制造歧视链条,实在不应该。

同是宣传,中国与日本的不同,是背后的思维模式与文明程度,更发人深省。这种宣传,是对法治的信仰,是与同胞的共情,是对个体的尊重。

疫情严重,事态紧急,但善意、体谅、同情,更不能缺少!

疫情当前,怎么火了一首唐诗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句唐诗,日本人使用,中国人理解。人类共通的情感表达,哪怕是千年之前的诗句,不同国度的人、不同时代的人,仍然会产生共鸣。

有时,润物细无声的感动,比空洞嘹亮的口号更有意义、更入人心。同情与体谅,往往建立在紧急时候的理性与冷静之上。

唐诗,虽历经千年,但它的韧性与穿透力,在疫情仍在持续之际,让我们不能放松中华民族必须坚持的核心价值。

中国古诗影响了世界,世界因此而改变。日本人用,中国人理解,人类贯通的情感表达,永远与之共存。

这些年,我们走得太快了!希望我们都慢一点,多读一些古诗,让传统文化回归,就会发现更多美好!

期盼疫情早点结束,让我们走出家门,用全新的视角,迎接诗与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