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生虫》的秘密:四冠王的价值导向

 西风影评 2020-02-14

《寄生虫》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除了奉俊昊个人的四座,编剧韩进元、制片人Kwak Sin-ae也各有一座,一共六座小金人:

作为第一部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电影,《寄生虫》改写了奥斯卡的历史,韩国总统发文点赞,举国沸腾。
前所未有地将最佳影片授予一部已经斩获金棕榈的非英语电影,奥斯卡有何图谋?
主流电影届究竟在鼓励什么?
或者说,我们观众真正需要看的是什么?
去年老马认为漫威电影“不能称之为电影,更像是主题公园的产品”。
英雄所见略同:“我认为那些电影只是会讲话的照片,这种东西跟电影艺术没有半毛钱关系。”

老马的坦率毫无悬念地引发轩然大波,遭到漫西斯的饱和攻击。
《银河护卫队》的导演詹姆斯·古恩非常难过:没想到马丁看都没看就这样评论我的电影,我非常难过。
殿堂级大导演科波拉(《现代启示录》、《教父》)则力挺自己的老伙计:“当马丁·斯科塞斯说漫威电影不是电影的时候,他讲的对。我不知道谁能从这些千篇一律的电影里获得任何东西。当马丁说它不是电影的时候,他太客气了。他没说漫威电影令人厌恶,这话是我说的。”

老伙计
老马和漫威都有大批拥趸,奥斯卡的态度就很有意思了,老马的《爱尔兰人》10提0中,漫威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1提0中。
老马很气很失望:

奥斯卡表面上“各打五十大板”,实则体现了对“技术”的态度和一定的专业性。
《爱尔兰人》制作精良,剧本和新老戏骨的演技都没问题,问题是耗资巨大的减龄技术难尽人意,你可以抹平演员额头的皱纹,但无法抹去他们眼底的沧桑和蹒跚的步履。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全球大卖27.9亿美元,成功超越《阿凡达》登顶全球影史票房总冠军,却连最佳视觉效果都没捞着。
简而言之,《爱尔兰人》输在技术不行,复联是行也不行。
特效堆砌的漫威可以满足不同的观众群体,本身并不需要电影大奖的加持。
而且,若过于青睐特效大片,奥斯卡等于自砸招牌,当年《阿凡达》火遍全球,也只能收获奥斯卡的技术类奖项。
电影是综合艺术,剧本是基础,技术可以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让一个简陋的故事散发恒久的芬芳。再过一百年,谁还会看漫威那些垃圾?但只要还有人看电影,让·雷诺阿、伯格曼、黑泽明、塔圣、老马……就不会被忘记。你想了解20世纪中国独立电影的最高水平,只有去看《小武》(1998)。
《小丑》以6000万成本全球大卖10亿美元,成为影史极为罕见的现象级艺术片,继威尼斯金狮大奖之后,又在奥斯卡捧回影帝;《寄生虫》加冕金棕榈和奥斯卡四冠王——
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无论是电影人还是观众,都希望看到故事与技术并重的佳作。
《寄生虫》剧情推进、节奏掌控出神入化,对底层、精英、人性、社会的猛烈批判饱含悲悯。
主题越是前卫、高端,细节就越是需要质朴、坚实——
当着朴夫人的面,基泽的儿子基宇大大方方地捉住她女儿的手,言传身教考试心理学:

基泽生硬地握住朴夫人的手——
请注意,这两次握手都不像《红与黑》于连与德·瑞那夫人握手那样瞻前顾后。
对于基宇来说,竞争白热化,改变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而基泽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高雅环境,待人接物还需要学习、适应——
饼脸大叔将人物极不自然的表情、动作演绎得丝丝入扣:

导演一边同情底层的苦难,一边严厉批判底层:
拍下基泽一家的秘密,刚刚还在哭泣、跪求、行贿的前管家瞬间变脸,模仿激情澎湃的朝鲜播音员,将手机的发送键比作导弹按钮,政治笑话与个人唾沫齐飞,令人绝倒:

多么痛的领悟:有的电影啊,切忌鱼或坚果类食物才能确保观影安全。
《寄生虫》左右开弓,没有任何妥协,口碑、票房高歌猛进,堪称完美风暴。
《寄生虫》带给欧美电影人的震撼,只有当年黑泽明堪与比拟:看人情百态,分外妖娆,影像如此多娇,引无数大师竞折腰!
《寄生虫》已在57个电影节和62个颁奖典礼上分别收获19个和148个奖项:

颁奖现场——
我管你是不是路过,亲一口再走,嗯!

《寄生虫》这种事你都干得出来,嗯嗯!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梦之轻灵需要技术支撑,但技术再酷炫,服务于坚实的故事才有艺术价值。
对《寄生虫》、《小丑》的褒奖,奥斯卡的价值导向昭然若揭:
新新人类需要“好”电影,必须一手抓艺术,一手抓票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