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躁

 学中医书馆 2020-02-14

阴躁 

[病案]李某,男,18岁。1980年9月18日初诊。患者在5月间鼻衄一月余,量时 

多时少,以后每天头痛,眩晕,烦热,身冷,汗出,手足不温,麻木,喉中异物感,口干 

不欲饮,小便清长。入秋以来烦躁加剧,每天需冷浴2~3次,每次1~2小时方 

觉舒适,否则坐立不安。观患者面色苍白,两颧淡红,舌质淡红胖嫩、苔薄白, 

脉浮弦细数。诊断为阴躁。 

[治则]益气温阳,敛阴和营。 

[方药]桂枝50克,熟附片25克,黄芪30克,白芍25克,白术25克,柴胡10克,生甘 

草6克。服2剂,知饥思食,头痛,手足麻木稍减,仍有烦躁,上方加茯苓25克,川 

芎15克。10月8日就诊时已不再去江洗冷水,但口燥鼻干,故上方加丹皮20克, 

麦冬15克,又服2剂巩固疗效,以后随访,未再复发。(见《新中医》1982年第9期) 

[评析]患者为阴躁,属真寒假热、阴盛格阳之证。因血溢衄血月余致血虚,清 

阳失营则头痛,眩晕,胸闷,心烦燥热,按之不热,气血虚弱,血循不过四肢,则手 

足逆冷麻木,身冷汗出乃阳虚之证,脾胃虚寒,中气不足,则胸闷纳少,面色苍白, 

独颧淡红,系阴盛格阳,真寒假热,戴阳征象。方中桂枝、附子温阳化气,疏通 

经络,黄芪补气助阳固表,白芍饮阴活营,制桂枝、附片之燥性,白术、甘草健 

脾和中,柴胡达腠理,以和解表里,茯苓渗湿利窍,川芎活血通络。本方桂枝、 

附子用量较大,意在急于救阳抑阴,不因衄血使阴过伤。后期口干鼻燥,津伤 

之象,故原方加丹皮、麦冬滋阴,使阴阳平衡以巩固疗效。(李祥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